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4.69 KB
- 文档页数:3
情绪调节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情绪调节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情绪调节对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提升学习动力与效果,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
首先,情绪调节对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应对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偏科、学科难度增加等。
这些困难常常会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学习动力和表现。
而情绪调节的好坏决定了他们对这些困扰的应对方式。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避免消极情绪的滋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情绪调节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情绪调节对学生学习动力和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绪调节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一项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情绪调节良好的学生更加容易保持专注力和自律性,能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情绪调节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进而改善学习效果。
此外,情绪调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总体心态和认知,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可忽视。
情绪调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水平高的学生对待学习更加认真和积极,拥有更强的自信心和学习自律性。
他们更加乐观,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更容易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此外,情绪调节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压力与焦虑,提高心理稳定性。
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并且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间关系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情商和情绪智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情绪智力可定义为一个人的感知、理解和控制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而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一、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定义情绪智力是由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概念。
他们指出,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感知情绪、理解情绪、利用情绪以及控制情绪(Salovey & Mayer,1990)。
而学业成就,则主要指课程成绩的好坏。
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明显的影响。
首先,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
一项研究表明,高情商的学生相较于低情商的学生更有可能取得优异成绩(Cherniss,2000)。
这是因为情绪智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其次,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可能存在非线性。
一项研究发现,在某个情商阈值之前,情商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但此后,情商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Zeidner,Matthews & Shakarchi,2020)。
这说明情商遵循着一个阈值原则,以此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最后,情绪智力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可能存在差异。
虽然情绪智力与总体学业成就呈正相关,但在不同领域学科中,情绪智力会对学业成就产生不同的影响(Srivastava & Bhatnagar,2010)。
例如,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现较弱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直接影响,其实还有一些中介因素能够解释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首先,学习动机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高情商的学生通常会有更高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Cherniss,2000)。
一个变量回归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可能要比学习动机更加显著。
高校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关系探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业压力的增加,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学业倦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减弱,并表现出厌倦、无能感和消极情绪的一种状态。
这种学业倦怠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
因此,探索高校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对高校教育和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许多研究发现,学业倦怠与学习成绩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学业倦怠者通常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这样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习惯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
研究还发现,学业倦怠者更容易出现逃避和拖延行为,这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使他们的学业成就下降。
其次,学业倦怠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学业成就。
学术界普遍认为,学业倦怠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密切关系。
学业倦怠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和无助,产生自卑和无能感,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而心理健康问题又会干扰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和关注,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导致学业成就下降。
因此,解决学业倦怠问题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促进他们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高校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之间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中介和调节变量。
一方面,个体差异、社会支持和学习环境等因素可能对学业倦怠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或调节的作用。
例如,个体差异指的是学生的性格特点、动机水平和学习策略等因素。
具有积极性格和适应性学习策略的学生更容易克服学业倦怠,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另一方面,社会支持和学习环境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业倦怠产生影响。
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积极性,减轻学业倦怠的程度,提高学业成就。
综上所述,高校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业倦怠与学业成就呈现负相关,学业倦怠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业成就。
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的探析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逐步普及,高职生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高职生群体中,消极学业情绪的情况也愈加普遍。
消极学业情绪不仅会严重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业成绩,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此,本文将从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的形成原因以及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形成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高职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要求能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实习和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而高职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并不完善,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过多的压力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内外部专业认同感缺失高职生的专业学习是为了以后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在社会和就业环境中,相同专业的从业者数量众多,这使得学生在对待专业选择和专业热情上出现了一定波动。
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许多行业的前景变得不那么乐观,导致高职生对自身专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安和担心,这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
3.学习方式和方式单一高职教育的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任务导向明确,学习为主导,高职生自主性不足,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也是引发消极情绪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缺乏多样性,只能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
二、教育对策1.促进个性与专业契合高职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当主动地了解专业知识,从而明确自身对某些专业的兴趣与意愿,这样能够减少由于专业不匹配而带来的消极情绪。
教育机构可以采用开展课程展示、职业体验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与认知。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高职教育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实训教育等。
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设立学习支持中心和学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术自主性。
3.优化课程设计和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育机构应当制定更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设计和安排,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业设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性。
中职生数学学业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职生普遍数学功底差,学习习惯不好,严重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甚至还有部分中职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实,导致这种情绪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文章就围绕中职生数学学业情绪展开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标签:中职生;数学学业情绪;影响因素一、中职生数学学业情绪的现状1.自卑失落,悲观失望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大多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失败,再加上基础薄弱,导致他们的学业完成效果不理想,自我评价很低。
另外,中职生未来还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对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极易造成学业自我概念较低的认知出现。
自卑失落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
2.情绪焦虑,耐挫力较差大量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是思维局限,想法呆板,受挫能力较差,求知欲不强烈,碰到略微复杂的题目,就不愿调动思维去解答,常常出现急躁、无奈等负性情绪。
如果这种焦虑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极易造成抑郁,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3.自我控制能力低下自控能力低下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问题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草率作答;还有一些自控力低下的学生易冲动、易幻想,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作风高调,甚至出现吵骂、打架等不理性行为。
4.自主学习能力差部分中职生对父母极度依赖,完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也过度依赖,不愿主动动脑思考问题,缺乏自主学习习惯,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下课后,更不愿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反馈,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作耳边风。
5.缺乏数学应用意识中职生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有些人由此认定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数学对学习技术毫无用途,于是形成一种只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学习数学的观念,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影响中职生数学学业情绪的因素1.社会环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职生极易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间关系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愈加被人们所关注。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区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或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
而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因此,本文将归纳整理了相关研究文献,以探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首先,大多数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
情绪智力高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有自信心和韧性,容易面对挫折和压力,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任务中的情绪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Bar-On,2006;Brackett和Katulak,2006;Fiori,2009;MacCann和Roberts,2008)。
此外,Studies of Academic Emotions(Niemivirta,2002)对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情绪和学习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即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情绪智力不同维度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不同的。
Bar-On(2006)等人将情绪智力分为五个方面,即社交意识、适应性、情绪驾驶力、自我意识和情绪自律。
研究表明,情绪自律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社交意识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情绪驾驭力和适应性的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较小(Brackett和Katulak,2006)。
再者,情绪智力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和不同学龄的学生影响不同。
Linnenbrink-Garcia和Pekrun(2011)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情绪智力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比男性更强。
而Mikolajczak等人(2009)的研究则表明,情绪智力对文科生的学业成就的影响比理科生更为显著。
此外,情绪智力的影响也随着学龄增长而不断加强(Qi和Xie,2015)。
总的来说,情绪智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对于不同学科、性别和学龄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智力不同维度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包括积极的应对压力、恢复快速、专注力等。
本文将探讨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引起人们对情绪健康的重视,并寻找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途径。
首先,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积极的。
情绪良好的学生通常更能集中注意力,减少分心和口误,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力会对学生的记忆和注意力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能力。
而情绪调节能力良好的学生则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和准确性。
因此,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其次,情绪调节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压力,如考试不理想、学习目标无法达到等。
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情绪调节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会被这些困难所淹没,导致学习动力和信心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提升。
另外,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阶段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阶段,学业、家庭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逐渐积累,最终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而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够积极应对这些困扰,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利于学习和成长。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呢?首先,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倾听,帮助他们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习应对策略。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兴趣活动、运动锻炼等方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育学中的学生情绪与学习研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生的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情绪不仅影响其整体学习体验,还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因此,研究学生情绪与学习的关系成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情绪与学习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首先,学习环境对学生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专注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相反,一个消极、压抑的学习环境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和压力,阻碍其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其次,学生情绪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学生处于积极情绪下时,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和组织更为灵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相反,消极的情绪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导致学习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
除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焦虑情绪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焦虑情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特别是在面对考试和评价时。
一些研究发现,适度的焦虑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过度的焦虑情绪会降低学生的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合理处理焦虑情绪,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研究学生情绪与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并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愉快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此外,定期组织身心放松的活动,如音乐欣赏和瑜伽练习等,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尽管学生情绪与学习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大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对33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学业情绪的现状,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中等偏上;大学生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学业情绪水平中等偏下;大学生学业情绪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在年级、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学业情绪The Study of Self-efficacy, AchievementMotivation and Academic Emotion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the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 to yancheng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338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 research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emotions, and discusses the three relations.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1) The level of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oder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grade.(2) The lev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derat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and origin.(3) The level of academic senti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is moderat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verall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cores in grades and only children.(4)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ositive academic moo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academic mood.[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academic self-efficacy,achievement motivation,academic emotion目录1 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 概念界定 (1)1.2.1 学业自我效能感 (1)1.2.2 成就动机 (2)1.2.3 学业情绪 (2)1.3 研究现状 (2)1.3.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1.3.2 成就动机的研究 (2)1.3.3 学业情绪的研究 (3)1.3.4 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3)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2.1 研究对象 (4)2.2.2 测量工具 (4)2.3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5)3 结果 (5)3.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果 (5)3.1.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5)3.1.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5)3.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结果 (7)3.2.1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总体状况 (7)3.2.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检验 (7)3.3 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结果 (9)3.3.1 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总体状况 (9)3.3.2 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检验 (10)3.4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 (11)3.4.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 (11)3.4.2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 (12)4 讨论 (12)4.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讨论 (12)4.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讨论 (13)4.3 大学生学业情绪的讨论 (14)4.4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相关讨论 (15)4.4.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相关讨论 (15)4.4.2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情绪的相关讨论 (16)5 结论 (16)5.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职学生情绪调查报告总结研究背景中等职业学校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设立的一类学校。
然而,中职学生的情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情绪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中职学生情绪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情绪状况、原因和对策,以期为中职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地的四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了匿名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填写自评量表来了解他们的情绪状况。
我们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得出结论。
结果1. 中职学生的情绪状态根据问卷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的情绪状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大部分学生情绪处于正常水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压力和焦虑。
2. 影响中职学生情绪的因素- 学业压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造成情绪问题的主要因素。
- 家庭问题:部分学生反映家庭问题也对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 社交困境:一些学生感到在学校和同伴之间的社交困境也增加了他们的情绪压力。
3. 中职学生情绪问题的影响- 学习成绩下降:部分学生在情绪低落时,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健康问题:情绪问题也与中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的学生比例较高。
4. 中职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学校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并解决问题。
- 家庭关怀:家长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关注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 社交支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增进友谊,缓解情绪压力。
结论中职学生的情绪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议题。
我们的调查显示,学业压力、家庭问题和社交困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好的情绪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建立健全的情绪调节机制。
学习者情绪对学业的影响研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阻碍我们的学习进步。
因此,研究学习者情绪对学业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从情绪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开始探讨。
正面的情绪,如喜悦、兴奋和好奇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反,负面情绪,如沮丧、焦虑和恐惧,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欲望,甚至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
因此,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提高学习动力的关键。
其次,情绪对学习表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绪状态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例如,有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记忆效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除了学习动机和学习表现,情绪还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产生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来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处于积极情绪的时候,学生可能更愿意采取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如主动提问、合作学习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相反,当学生处于消极情绪中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采取避免性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敷衍了事等。
这些策略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
然而,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学习的过程本身也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又会进一步干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需要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的情绪调控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和给予合理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运动、放松等方式来调整情绪。
总结起来,学习者情绪对学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表现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及特点研究摘要:采用问卷法调查了781名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以正性情绪为主,总体比较积极乐观;(2)较多的后悔情绪和偏少的满足情绪似乎是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的独特属性;(3)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在年级、性别、家庭情况和在校身份变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业情绪;现状;特点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30-03问题的提出情绪对人的认知起着驱动和组织的作用。
pekrun等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着广泛的情绪;与一般特质情绪相比较,这些产生于学业情境中的情绪可能与学习过程和学业成就有着更直接的关联。
为此,他们引入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特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情绪体验。
其范围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他们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考试等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根据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业成功的自豪、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放松、考试时的焦虑、学业无法进步时的无助等都属于学业情绪。
自“学业情绪”概念确立以来的相关研究基本证实了pekrun等人关于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假设。
pekrun等人发现,学期初测量大学生的情绪可以预测他们的累积分数和学期末的成绩。
郑依婷通过回归方法证明,中学生的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的预测效果,且学业成绩对情绪有回馈作用;陆桂芝等人证明,自豪等13种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联合预测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且学业成就对其中12种情绪的回馈预测作用显著,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互预测关系使得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逐渐为教育者所重视,并发展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近年来,国内学业情绪研究呈现出针对不同阶段学习群体的系统性研究的模式,其中对大学本科生和青少年学生学业情绪的研究走在前列,而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
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规划的压力时,中职生的情绪常常面临挑战。
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展开讨论,并探讨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学生学业适应的促进作用。
中职生面临的情绪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业压力大,任务繁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职生不仅要学习各种职业技能,还要完成大量的理论学习任务,学业负担之重让很多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二是职业规划不明确,就业压力大。
相比于普通高中生,中职生更多地被要求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因此他们在面对未来的规划和压力时更为紧迫。
三是人际关系复杂,社会适应性差。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各地,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情绪状态。
面对这些情绪困扰,中职生需要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以提高自身的情绪稳定性和学业适应能力。
情绪调节策略有很多种,比如积极心态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等。
中职生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情绪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提高情绪稳定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中职生的情绪调节同样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加对学校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中职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情绪调节也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可以帮助中职生减轻学习压力,保持好的身心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调节好情绪。
中职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获得更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关注和支持。
情绪调节策略对中职生的学业适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内容提要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抽取750名大二学生进行EIS 和CHQ-12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⑴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⑵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成绩等级学生在调控自我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两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⑶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张建荣、陈树婷、何贤晨、陈定湾,分别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助教、高级实验师、讲师。
(杭州 310053)1 前言1990年,Mayer和Salovey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
1997年Mayer 和Salovey进一步对情绪智力理论框架进行了修订,认为情绪智力包括有先后发展顺序的四级能力,分别是:①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②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③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④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①。
随着Goleman(1995) 《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情绪智力的概念为更多人所熟悉。
Goleman指出,在一个人的成功预测上,传统智力只能解释其20%-25%,而其余大部分则可以用情绪智力来解释②。
目前许多专家认为情绪智力比认知智力更好的预测人们成功的概率。
所以,研究学生情绪智力的状况,针对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中学生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已经开展,但是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群体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却非常鲜见。
因此,有必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进行研究,为针对性开展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依据。
本研究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状况,并研究了情绪智力与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抽取350、250和150名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学习成就情绪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情绪和动机则成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力。
本文将论述学习的成就感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研究。
首先,学习的成就感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的成就感来自于个体对自己所做的努力的认可以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当学生感到他们的学习得到了回报时,他们的内心会被满足和激励,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然而,如果学生的努力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和认可,他们可能会感到挫败和失望,从而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
在研究学习的成就感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时,许多学者发现积极的学习成就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心理学家杰拉尔德·韦恩所做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获得成功后,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会增强。
这是因为他们的成功经历给予了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并增强了他们寻求更多成功的动机。
此外,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学习的动机也反过来影响着学习的成就感。
学习动机可以被理解为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它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行为源于个体自身的兴趣和乐趣,而外在动机则是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回报或避免惩罚而进行学习。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对学习的成就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内心的需要和兴趣,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也更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相反,外在动机有时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当学生仅仅因为外部的奖励或压力而进行学习时,他们未必会真正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而只是将学习视为一种任务。
然而,学习的成就感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影响。
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不断地影响和塑造着对方。
正如学者罗伯特·韦恩所言:“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
”学习的成就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增强又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成就。
综上所述,学习的成就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