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鲁克经典五问

德鲁克经典五问

德鲁克经典五问
德鲁克经典五问

德鲁克经典五问:听听别人,看看自己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1999年就提出21世纪领导人将由管理别人转向管理好自己。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伟大人物都无不是管理好自己的典范,好的自我管理者必须回答五个问题: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杉杉执行总裁胡海平心中的德鲁克五问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是一个企业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我跟同龄人比最大的优势。我出身贫寒,我时刻牢牢记住自己是靠共产党读的书,这使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之心。少年时代的贫寒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也造就了我不屈不挠的性格,任何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价值观是希望我的存在能够为社会带来增值,我的存在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并且带来实惠、带来利益。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我在杉杉控股工作,我的位置是执行总裁,是执行者。但我又是股东之一,所以我也是一个决策者,我处于决策和执行两者之间。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我应该把我所在的企业经营好,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安居乐业,能向国家纳更多的税。我努力勤奋地工作,注重方法、注重过程、心态平和。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在企业创业、企业管理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或者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能够给别人以启发。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我首先是起到一个协调的责任,第二是展现自我,如果你没有能力,自然赢不到社会对你的尊重,也无法承担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我的后半生目标是让我所在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在某些领域成为国际单打冠军,成为让大家尊重的一家企业,个人作为主要的一个成员,也能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一个人,同时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都更加和谐。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组建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要有宽阔的胸怀,要引进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

才并肩作战。

东软总裁刘积仁心中的五问

1、你是谁?什么是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刘积仁:我是完成一个使命的组织者;将各种内部、外部的资源组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构造和谐,通过系统的成功表现自己的价值。

2、你在哪里工作?你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刘积仁:我属于员工、投资者和社会;是决策者,也是执行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3、你应做什么?你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刘积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找到发展的方向,并找到执行者;我的工作是让执行者更成功、更有效率,并创造他们工作成功的环境。

4、你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刘积仁:创造好的企业文化,构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的效率。

5、你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刘积仁:为更多的人架设表演的舞台,使企业得到员工、投资者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伊利总裁潘刚心中的五问:1、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潘刚:我是惟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的董事长,对于行业的了解程度、对于事业的理解深度,可能是我最明显的优势。存在,就要让别人受益,是我的核心价值观。2、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潘刚:我在一个创造健康的领域里工作。我自己的感情首先属于家庭,而所有价值都属于这个特定时代。在公司我是持续发展的主力决策者,在行业我是创造健康的主流推动者和参与者,而在奥运我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执行者。3、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潘刚:不断寻找最能与自然和社会相融共生的发展之道,不仅对今天牛奶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同时也对地球明天的健康负责。我始终建设一个让别人快乐做事并创造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创造一个对社会对消费者始终负责任的企业。4、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潘刚:我很希望自己能够角色简单化,在内部做一个好教练,与团队直通未来;对外部做一个好讲师,和社会共同分享先进的健康理念。

5、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潘刚:未来,我会一直追求“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的心境。

Linksys总裁曹英伟心中的五问1、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很清楚我是

谁!我小时候念过四书五经,受的是很传统的教育。到美国之后,这个国家给我的震撼很大。我到费城去看他们的独立宣言,里面说,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个人的快乐。快乐很重要。,文化带来的价值观改变,E匕职业生涯中发生的改变更大。我不太关注别人怎么看我。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我觉得,我只要对自己和周遭有些影响就好了。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就天下太平了。我的价值观是中西合璧,并且更西方一点。跟我们的公司文化很像。我的优势是对两种文化的把握,我也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东方人比较实际。西方人更为理想化。西方人认为这个世界不是黑就是白,我有时开玩笑说:不对,中间还有亚洲人呢(黄种人)。中国人更中庸。2、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曹英伟:这三个我都是。几天前跟我们思科首席技术官一起开车,钱伯斯给他打电话。因为美国一个银行用思科的产品死机了,很糟糕。CTO跟钱伯斯详细解释了这套系统。然后钱伯斯亲自给客户打电话道歉……其实你看。每个管理者要负的责任是一样的,要担任各种角色,包括:决策、参与、执行。3、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曹英伟:我应做的我想是能对另1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谈他的公司,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了他一些意见,因为我能看到后面3步棋。我对他产生了影响,这对我就够了。我在台湾复旦高中上学的时候,有一天我的校长在早操上讲话,他说如果这五、六千人中有一个能成大事、做一些大影响的事他就很高兴。当时觉得这个校长希望也太小了。现在我感觉到,他说得很对。想成大事不容易。我将来想教书。如果能对一两个人产生影响,那将是多么棒的事啊!4、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曹英伟:我没有责任。我追求个人的快乐。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我就对自己负责。5、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曹英伟: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享受我的生活。我希望能在中国教书。现在在中国的MBA课程里没有关于创业的课。现在的MBA都是给经理人上的。美国很多大学就有关于创业的课,我在南加州大学也讲过这类课程。我很希望能为中国的商学院教育有所贡献。

阿里巴巴总裁卫哲心中的五问1、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卫哲:我是平凡的普通人,悟性是我的优势,真诚待人是我的价值观。2、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卫哲:我在阿里巴巴为实现打造中国的世界级企业的梦想工作。我属于我的家庭和团队。我是参与者,也是执行者,也是决策者。3、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卫哲:定战略,建团队,理流程。4、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卫哲:倾听,平衡。5、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卫哲:回到校园,商务教学。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一生出版了39部作品,其中《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多部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北京大学那国毅教授通过对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系统研究,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管理框架内,称为“德鲁克的1358管理模型”。 “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 “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 “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一、管理的一个定义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企业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即该组织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不论这种原因或者理由是“提供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还是“满足某种需要”或者“承担某个不可或缺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或者存在的原因连自己都不明确,或者连自己都不能有效说服,企业的经营问题就大了,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人一样,经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的道理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应该了然于胸。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了默克公司的案例。第三世界有上百万人感染了河盲症,这种疾病的成因是大量的寄生虫在人体组织里游动,最后移到眼睛,造成失明。100万个顾客是规模相当大的市场,只是这些人都很贫穷,买不起昂贵的药品。默克公司知道,研制针对河盲症的药品不可能有什么投资回报,却仍然推动这个计划,希望产品通过检验后,某些政府机构或第三方会购买这种药品,分发给病人。但没有机构愿意购买,于是公司决定免费赠送药品给需要的人,且自行负担费用,直接参与分发工作,以确保药品确实送到受这种疾病威胁的上百万人手中。 默克为什么推动这项名为“美迪善”的计划?默克公司CEO魏吉罗指出,若不推动生产这种药品,可能会瓦解默克旗下科学家的士气——因为默克公司明确提出自己从事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 默克公司在创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同时展现崇高的理想和本身的实际利益。乔治·默克二世说过:药是为了救人的,不是为赚钱的。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经常使用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三个词,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不是挂在企业墙上的装饰,而是企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原因,是组织的目的。它给我们提供了方向,而不是具体工作。使命、目的和宗旨都是同义词。愿景是未来所创造的图画,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价值观是在我们追寻使命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决策时的指导思想。 使命、远景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可以归纳为:使命是一切的根本,愿景把使命转变为真正富有意义的预期结果,价值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行动去实现结果。 例如:迪士尼公司使命——使人们过得快活,愿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麦肯锡公司(愿景与使命合一)——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更为成功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名言语录整理汇聚

一直有个梦想,想在管理咨询行业里做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当然我自己也很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对于管理更多的只是了解了一些理念,主要是自己在“锡恩天翼企业大学”里“学习”了一些锡恩总结出来的经典理念和方法,在销售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企业的现实管理方式。 这些积累,对于我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不现实地,我不愿意去“忽悠”,因为那样即会损害客户价值,又会让自己不得超度。。。 不过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希望快速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心里经常郁闷。 康老师一直说我太过浮躁,基础不牢是不能盖起高楼的,只能让人摔得很惨!管理不是快餐,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想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所发展,基本概念一定非常清晰,推荐我多学习一些德鲁克先生的理念和方法,因为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正好健哥给了许多关于德鲁克先生的资料,这里非常感谢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喜欢分享,哈哈!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前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从上面这些评价里面大家不难看到,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对管理学的影响。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学说的三大特点: l 实用性 l 系统性 l 前瞻性 德鲁克的忠告 ?1、要向上级征求意见; ?2、要让上级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3、要发挥上级的长处; ?4、要即使向上级汇报情况; ?5、不要让上级感到以外,以及 ?6、永远不要低估上级的能力。 德鲁克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应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者要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德鲁克谈变革 我们不能管理变革,我们只能领导变革。 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够领导变革的人。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 管理者的三大任务 ?完成组织特定的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v 设定目标 v 组织 v 激励与沟通 v 评估绩效

德鲁克经典语录

1-5 17.选对老师,智慧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朋友,受益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面对朋友,不可欺骗;面对家庭,不可背叛;面对老婆,不可逾越。人,上半生要不犹豫,下半生要不后悔。活在当下,把握每次机会,因机会稍纵即逝。 1-5 16.【德鲁克经典语录】1、企业走下坡路的第一个信号,是对那些合格的,能干的和有志向的人才,失去吸引力; 2、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3、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 1-5 15.【人生语录】1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2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3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6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7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1-5 15.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人生三大快事:美酒,挚友,枕边书。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遇老师不学。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1-5 14.【比尔盖茨的忠告】1社会充满不公平,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2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没有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3当你陷入困境时,不要抱怨。默默地吸取教训。4学校里有节假日,到公司打工却不尽然。你几乎不能休息。很少能轻松过节假日。 1-5 14.改变命运的经典途径:1、比大多数同事勤奋认真。 2、做好每一件小事。 3、以微笑面对任何命运的不公。 4、时间比金钱重要。 5、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6、不断与人性弱点斗争。 7、天才都是有心人。 8、机会无大小,只有时间早晚;永远不嫌弃小机会。 9、等待大机会是痴心妄想。10、坚持不懈锻炼身体。 1-5 13.一年轻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位老人听了,随即把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说:“请把它找回来。”“这怎么可能!”接着老人又把一颗珍珠扔到沙滩上,“那现在呢?”如果你只是沙滩中的一粒沙,那你不能苛求别人注意你,认可你。如果要别人认可你,那你就想办法先让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1-5 12.【忍与让】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 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

读彼得.德鲁克心得

最近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德鲁克日志》、《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这两本著作。其中《德鲁克日志》是汇集了德鲁克先生几十年来从事管理学工作所获心得的一本书,包含了德鲁克先生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思想。全书以日期相串联而《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又是以德鲁克先生和日本企编辑。 业家中内功先生之间书信交流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所以内容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差些。故而所读所悟都是些德 鲁克先生零碎的思想,所幸自己也是个间或会有想法的人,所以便拜领了德鲁克先生的大智慧并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 这篇读书笔记的内容我打算分三层内容来讲述,依次为:社会组织的功能界定、商业企业运作理论、个人发展探索。当然,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极为有限以及篇幅限制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可能平庸乏味、漏洞百出或与读者的原有思想观念相悖,还望读者不吝指教多多评点哈。 社会组织的功能界定。 社会中的主流组织大体可以分作这样三类: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商业企业。各个组织有着各自独特的结构与功能同时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然而,这三类组织受自身固有性质的制约,在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运作机制与处理方式。这样的一种性质导致了三类组织在处理不同事物时必将面对高效、低效和无效三种境况。因而,为了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资源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三类组织的功能、任务作科学合理的划分界定。 财政学告诉我们那些外部效益明显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应该由政府承担。在这个领域里,由于外部成本与外部收益的存在难以从提供的产品中有效的归置成本与收益而商业企业由于其自身固有的营利性自当知趣的离开。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外部效益似乎并不影响其日常工作的开展。那么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功能任务当如何划分和界定呢?让我们回到这两个组织自身的性质上来考虑。非营利组织大多被人们与志愿者之类的字眼相联系,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上的捐助而它提供的服务通常也是无偿的。而政府的资金则主要来源于税收以及国有产业的收益可谓资金实力雄厚。资金的来源很明显的决定了两个组织在提供产品、服务能力方面的天壤之别。但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非营利组织的一大特色也是优势便在于它在人们眼中是与高尚和奉献相联系的,更多的具备一些超物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要知道,人类发展的极致并非止于物质人类极乐在于精神。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能力范围之类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效率要远远高于政府也更得群众所爱。同时,要指出的是,有承担某个任务的能力只意味着可能有效更并非意味着高效。政府是最大的一个机制,而一个机制超出了一定的规模便会变得低效显得臃肿,用经济学上的规模报酬递减来描述倒也显得合适哦。因此,在这个领域里我主张政府可以更多的放钱,扩充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途径增强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能力。当然,一个新的问题必将显现,那就是如何保持非营利组织的纯洁性,包括它的非官方非官僚性、高尚奉献性、热情高效性&& 在可估算成本和收益的领域里,政府应当承担那些投资回报期限长、成本资金巨大但却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因为这样的领域私营企业往往不大乐意涉足或无力涉足。但随着私有资本的快速集聚,私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那些以前无力涉足的领域便会重新获得它们的青睐。这个时候政府便应当考虑退居二线规范市场服务新贤了。 哈哈,似乎一直都在企图弱化政府的职能,其实这确实是出于效率考虑的需要。一方面政府由于机构庞大,低效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可以轻易影响规则的组织,让这样的组织登台竞技必然要将精彩破坏的无影无踪了。那么政府的职责何在呢?关于价值创造有两个环节,一是生产二是分配。资本主义验证了经济自利动机的有效性,但自由市场只能实现经济公平却没办法造就社会公平。这个无情的家伙无法完成的事情恰恰是政府的长处所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课程背景: 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的主题却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引自彼得·德鲁克1985年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前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张瑞敏(摘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序)企业中管理者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与低!管理者管理技能提升决定了公司战略意图是否能达成;也决定了日常工作能否高效完成;同时也决定个人能否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所以企业组织上此门课程,对每位管理者、知识工作者都有想像不到的帮助。 本课程根据彼得·德鲁克同名经典之作《卓有成效管理者》研发,德鲁克先生将和管理者一起探讨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管理任务,使管理者在时间管理、创新、决策、人事等方面提高工作绩效,帮助管理者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能够完成“非同寻常任务”的“寻常人才”。 课程收益: ●管理者通过学习本课程系统掌握如何管理好自己(时间、贡献、用人、决策)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帮助管理者有效利用时间,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效率 ●通过学习贡献的意义和“我能贡献什么”,帮助管理者思考自我和组织目标战略的统一性,●促使管理者更关注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通过学习用人之长以及人力资源对组织效用的影响,实现管理者团队建立、带领团队、团队协作、人才培养、挖掘潜力、设定目标等班子建设和带队伍中的要求。 ●通过掌握做出有效决策的7个规则,实现管理者保持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做出合理的承诺并对结果负责,并在决策和行动过程中能主动承担存在风险,并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课程风格: ●丰富性与实用性:针对课程知识点,既有德鲁克思想保证高度、又有经过北京德鲁克学院院长及全体资深德鲁克研究专家共同审核过的独家版权案例保证深度。 ●互动性与活跃度: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视频与文字教学案例、引发学员思考,全面保证了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1、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2、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一样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我的时刻十分爱惜。 3、时刻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刻才是最短缺的东西。 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生命碌碌无为,通常是正因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5、你能够很容易看到这些人没有贡献。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有个常犯的毛病,即专家式的傲慢。认为别人都就应懂得他们的术语,并按照他的方式来思维。……他们认为其余的人即使不沟通,也就应知道做什么。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禁要问:“自我就应贡献什么?”而且也要问:“在公司里谁就应知道我想要贡献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我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让别人明白和运用,使别人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6、经营目标能够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能够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刻。 7、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职责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8、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

事。 9、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0、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11、晋升就应给那些把工作做得不一样的人,给那些能够扩大业务领域的人。就应提拨那些能问自我这样问题的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真正使工作具有新的冲击力?具有新的好处?具有取得新的绩 效的潜质?”这些提问对于那些已经被提拔的人来说,似乎更重要。……你最好问问自我,你能做出什么贡献,去创造一些不一样。这样,你才能去掉陈规,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超越原先的工作范畴,把晋升变成取得新的成功的机遇。 12、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务必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取总比没有选取要好。 13、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我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期望成为时刻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14、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理解的”是什么。 15、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6、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德鲁克经典问答

德鲁克经典五问:听听别人,看看自己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1999年就提出21世纪领导人将由管理别人转向管理好自己。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伟大人物都无不是管理好自己的典范,好的自我管理者必须回答五个问题: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杉杉执行总裁胡海平心中的德鲁克五问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是一个企业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我跟同龄人比最大的优势。我出身贫寒,我时刻牢牢记住自己是靠共产党读的书,这使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之心。少年时代的贫寒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也造就了我不屈不挠的性格,任何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价值观是希望我的存在能够为社会带来增值,我的存在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并且带来实惠、带来利益。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我在杉杉控股工作,我的位置是执行总裁,是执行者。但我又是股东之一,所以我也是一个决策者,我处于决策和执行两者之间。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我应该把我所在的企业经营好,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安居乐业,能向国家纳更多的税。我努力勤奋地工作,注重方法、注重过程、心态平和。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在企业创业、企业管理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或者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能够给别人以启发。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我首先是起到一个协调的责任,第二是展现自我,如果你没有能力,自然赢不到社会对你的尊重,也无法承担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我的后半生目标是让我所在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在某些领域成为国际单打冠军,成为让大家尊重的一家企业,个人作为主要的一个成员,也能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一个人,同时家庭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德鲁克经典管理学试题

经典管理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 一、单选:(每题1 分,共10分) 1.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一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2. 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 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 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 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 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 3. 一般说来,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能够确定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是( ) A.审批权 B.决策权 C.组织权 D.计划权 4.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繁忙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种看法应如何评价:() A、不对。管理者责任比下属大,应该比员工忙。 B、不对。管理者既要管理下属,又要处理事物性工作,当然应该比较忙。 C、对。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而不是自己埋头工作。 D、对。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辖、梳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自己做。 5. 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二者各有利弊。下列哪种情况更适合采取内部提升的方式:( ) A. 组织发展有一个持续、长期的目标。 B. 需要选择对企业致关重要的岗位时。 C. 保证公司的一贯运行方式时。 D. 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 6 下列理解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组织沟通中有上传下达的系统就可以了。 B. 组织内部应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为主。 C. 信息量过大是一个问题,应该强化有效信息的甄选。 D. 在拓宽沟通渠道的同时,可以延长信息传递链。 7. "亡羊补牢"属于()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预防性控制 8. 激励进程的起点是(C)。 A、目标 B、行为 C、动机 D、需要 9. 激励过程即()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行为-绩效-动机-需要 10. 预算的优点有() A、预测性 B、控制性 C、明确性 D、需要

德鲁克经典五问[基础]

德鲁克经典五问[基础] 德鲁克经典五问:听听别人,看看自己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在1999年就提出21世纪领导人将由管理别人转向管理好自己。古往今来,任何一位伟大人物都无不是管理好自己的典范,好的自我管理者必须回答五个问题: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杉杉执行总裁胡海平心中的德鲁克五问 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是一个企业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我跟同龄人比最大的优势。我出 身贫寒,我时刻牢牢记住自己是靠共产党读的书,这使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之心。少年时代的贫寒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毅力,也造就了我不屈不挠的性格,任何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价值观是希望我的存在能够为社会带来增值,我的存在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并且带来实惠、带来利益。 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我在杉杉控股工作,我的位置是执行总裁,是执行者。但我又是股东之一,所以我也是一个决策者,我处于决策和执行两者之间。 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我应该把我所在的企业经营好,让我们的员工能够安居乐业,能向国家纳更多的税。我努力勤奋地工作,注重方法、注重过程、心态平和。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在企业创业、企业管理方面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或者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能够给别人以启发。 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我首先是起到一个协调的责任,第二是展现自我,如果你没有能力,自然赢不到社会对你的尊重,也无法承担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我的后半生目标是让我所在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在某些领域成为国际单打冠军,成为让大家尊重的一家企业,个人作为主要的一 个成员,也能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一个人,同时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工作都更加和谐。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组建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要有宽阔的胸怀,要引进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才并肩作战。 东软总裁刘积仁心中的五问 1、你是谁,什么是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刘积仁:我是完成一个使命的组织者;将各种内部、外部的资源组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构造和谐,通过系统的成功表现自己的价值。 2、你在哪里工作,你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刘积仁:我属于员工、投资者和社会;是决策者,也是执行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3、你应做什么,你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刘积仁: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找到发展的方向,并找到执行者;我的工作是让执行者更成功、更有效率,并创造他们工作成功的环境。 4、你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刘积仁:创造好的企业文化,构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的效率。

德鲁克经典语录50句

何为管理 1.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时时面临一个选择,去领导抑或去误导。 2.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做正确地事。 3. 管理工作是使利用资源的收益最优。 4.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兼顾临时之计和长远目标。 5. 管理是一种工作,因为管理有其技能、工具和技术。 6. 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它取决于任务,也取决于文化条件,从属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7.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8. 建立目标是一种平衡:在企业成果与遵循人们所相信的原则之间的平衡,在企业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之 间的平衡,在期望的结果与可用的资源之间的平衡。 9. 领导人花在人事管理和决策的时间应该远远多于其他事物。 10. 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我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 为时刻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他们的奴隶。 1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时间十分爱惜。 12. 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听出言外之意。 13. 组织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6个特征:品格、沟通、聚焦、决策、目标和贡献。 14. 管理者需要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贡献的有成效的事。 15. 管理者有责任了解下属的需求,帮助他们设定工作目标,并达成目标。因此他必须负责让下属获得必须 的工具、人员和信息,提出建议和忠告,并在必要的时候,教导他们如何表现得更出色。 16.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诚恳地问他的下属:“请你想想看,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 情?”问这样的问题,而且对方敢说真话,那才是有效的管理者。 17. 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最多不超过两件,只做一件最好。 18. 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如果不这样选择,那将一事无成。(要事第一) 用人所长 19. 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 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挖掘出每个部下的长处,并给他们立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长处的同时,而不受制于弱点。 20. 有效的管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 21.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 22.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开始的。 23. 为了控制自己的绩效,管理者单单了解自己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有能力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 成果。 24. 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后,再将 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25.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彼得德鲁克著作年表

彼得"F"德鲁克著作年表 1.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 1939 2. 《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 1942 3.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1946 4. 《新社会》(The New Society)- 1950 5.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1954 6.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1957 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 1957 8.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 1964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1966 10. 《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1968 11.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ociety)- 1970 12. 《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 and Politics)- 1971 13.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1973 14. 《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15.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 1977 16. 《管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1977 17.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1978 (autobiography) 18. 《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 1979 19. 《动荡时代中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1980 20. 《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1981 21. 《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1982 22. 《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1982 23. 《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 )- 1984 24.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985 2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 1986 2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 1989 27.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1990 28. 《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 1992 29. 《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1993 30. 《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 1993

我对彼得.德鲁克的理解

我对彼得·德鲁克的理解 伟大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使命在身的人。德鲁克毕生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新社会,是要帮助世人去理解如何组织一个工业社会。德鲁克是幸运的,他的思想最终为世人所接受,使人们理解了工业社会的本质,理解了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以及理解了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即企业及其管理全貌。德鲁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位社会学家,一个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者,最后还是管理学的一代宗师。 我们称德鲁克为大师,并不表明德鲁克的思想源于某种莫名的启示。他的思想以及庞大的思维规模,源于独特的思维结构,很可能受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的影响,这只是猜测,德鲁克本人没有提及过。德鲁克分析“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思维框架、概念体系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与这两位思想伟人极为相似。韦伯曾经说过,现代西方学者以及他们所体会到的精神世界,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与思维结构相对应的是价值立场。德鲁克早年深受詹姆斯的心理学影响,使他的基本价值立场倾向于保守或中庸,自称是“自由保守派”;对待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既不悲观又不激进,主张有限理性,强调人的尊严;强调在社会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公正,以此为基础来推动社会进步。德鲁克与历史上的伟人一样,终其一生所建立起来的思想成就,是可以“还原”的,可以还原到他的基本价值立场上。德鲁克庞大的思想和等身的著作,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统一于他的基本价值立场,统一于对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主张。 德鲁克自称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能非常准确地解析和叙述一个复杂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他的著作很直白,少有歧义,不必揣摩,也没有必要用心去悟;与巴纳德,乃至西蒙深邃而周延的“现代组织和管理”理论不同,这也许是德鲁克难以融入学术界或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德鲁克的思想是由普通人的经验和良知支撑着的,加上他“人本主义”的基本价值立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许是他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德鲁克在其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共写了29本书,大约发行了600万册。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要面对的是一个社会、一个人性的世界;管理要应对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心理”的组织过程。管理面对的不是物理世界,管理要应对的不是技术经济的组织过程。他始终不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或一门艺术,充其量只是临床应用医学;管理强调的是有效性,需要实践的检验,而不是自我检验。企业是很实际的,关心“结果”胜于“理论”,在乎“实效”胜于“真理”。企业的成就或经济成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干出来的。德鲁克把自己的第一本管理著作,取名为《管理的实践》,而不是“管理学原理”,这让很多人至今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让那些崇尚“从客观事物中发现绝对理性法则”的西方人备感困惑。 尽管德鲁克具有驾驭思想和文字的天赋,可他并不擅长也不打算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把概念、原理和方法结构化,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他看来只要思想和观念合乎社会的需要,合乎人们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直觉即可。而且他不喜欢咬文嚼字,四平八稳,做秀才文章;他追求思想上的完整性,讲究表达上的准确性,这导致他的作品思维跨度大,叙述上的附加成分多。解读德鲁克的著作,必须学学他把握问题的方式,即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德鲁克在说一件什么事情。否则,我们很难跟上他的思想主线,容易迷失在他那随心所欲的语言丛林之中。 德鲁克强调实践,始终把各个学科当做一种专业知识的来源,或当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为自己“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他习惯于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借用他的概念就是“使现实变得具有未来意义”。加上他涉猎广泛,尤其擅长从实践中提炼概念,终其一生不断强化自己的思维规模,不断演绎发展自己的思想体系,可谓与时俱进。要想领略彼得·德鲁克的精神力量,必须从他的思想源头开始,从他早期的四本著作开始,即《经济人的终结》(1939年)、《工业人的未来》(1942年)、《公司的概念》(1946年)和《新社会》(1950年)。否则,难以把握他不断涌动的思想潮流,就像我们难以把握韦伯活的思想灵魂一样,只能窥其片断,不能与之神游。 《经济人的终结》是德鲁克移居美国大约两年之后写成的,那年他30岁。该书第一次展现了德鲁克的精神力量,即站在思想伟人的肩上,站在“历史过程和逻辑过程”两者统一的高度,从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演变的内在动因,进而综合应用各类知识于现实,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见解。尽管《经济人的终结》中形成的思想还很年轻,然而却有着毋庸置疑的洞察力,宣告着“经济人时代”的结束,认为人类将面临着时代的转变,令人震惊。而且,事实证明德鲁克是正确的。

彼得德鲁克

管理理论发展: 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系统理论、权变理论、以人为本、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古典、现代、当代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 (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业中生产与经营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它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Barnard,1886—1961)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德鲁克:成天盯着别人缺点不放的人,做不了管理者

德鲁克:成天盯着别人缺点不放的人,做不了管理者 本文来自著名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通读全文,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因为天才可遇不可求,所以任何组织都不能依靠天才;那些从未出现严重失误,所做之事从不失败的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不图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辈……类似这些观点,不知有多少管理者曾感叹:初读起来觉得“反常识”,但每当在管理工作中碰壁后,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那些问题,德鲁克先生早已给了提醒和答案。 01 组织的宗旨,是让凡人能做不凡之事 因为天才可遇不可求,所以任何组织都不能依靠天才。 检验一个组织的标准是,能否让凡人做出超出其个人能力的卓越绩效,能否挖掘组织成员的全部潜力,能否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用来帮助其他成员提高绩效。 与此同时,弥补组织成员的个人弱点也是组织的任务。绩效精神是对组织的检验。 绩效精神要求给个人提供追求卓越的充分空间。着眼点必须放在个人的优势,也就是人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人们不能做什么。

组织中“士气高昂”不意味着“人们彼此关系融洽”,检验士气的标准应该是绩效水平,人际关系反而无关紧要。 组织追求卓越的工作绩效,实际上可能意味着糟糕的人际关系。一个组织最糟糕的状态,莫过于突出的个人能力和优势成为团队的威胁,并且此人的绩效成为他人遭遇困难、受到挫折、灰心丧气的根源。 人群组织中的绩效精神意味着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的努力之和,也就是能够创造能量。这不能通过机械手段来实现,机械输出的能量不可能大于输入的能量。唯有在伦理道德领域,收获才可能比投入多。 我所说的伦理道德并不是说教。伦理道德要想有任何意义,必须成为一种行为准则。伦理道德绝不能仅限于言辞、说教、善意,必须成为实践,具体包括: ?组织必须聚焦于绩效 ?组织必须聚焦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组织管理层需要具备诚实正直的品格 02 绝不得过且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