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与静脉复合麻醉的血压监测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5.68 KB
- 文档页数: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定义】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部分全身麻醉的患者较易发生气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要入麻醉恢复室于监护下苏醒。
【护理常规】一、交班:患者入恢复室后,当值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别与恢复室麻醉医师、护士交班。
简要交代如下内容:患者病史、麻醉方法与手术方式、术中用药、麻醉手术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预计苏醒时间、输血输液量、尿量、皮肤、衣物,病历资料等。
当值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获得患者SpO2、血压、心率等参数后方可离开恢复室。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入室后即开始各项监测,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
保证氧气的供给,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静脉输液及各种管路通畅。
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律)、血压和脉氧饱和度,随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各种反射恢复程度;皮肤、粘膜、甲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予以处理。
三、体温监测及保暖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尤其是氯胺酮麻醉的小儿患者苏醒期保暖很重要。
术中暴露过久,由于麻醉抑制了机体的反应,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将麻醉恢复室温度控制在25℃到28℃,以免患者受凉。
由于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佳,调节能力差,可能引起短暂的高热,患儿未清醒前首选物理降温,因其高热惊厥发生率高,故头部降温尤为重要。
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师并给予有效的处理。
四、低血压护理:术后患者血压较术前基础血压降低20%~30%为低血压,尤其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者,应排除外科止血不彻底或测量有误差,病情许可时可加快输液速度,并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处理。
五、心律失常护理:全麻药、镇静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及氧供需失衡等均会引起患者术后的各种心律失常。
麻醉后的监测与护理
体位:全麻未清醒者,一般术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术后平卧6小时
禁用热水袋体表直接升温,以免烫伤
全麻未清醒者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防治腰麻后头痛:1、采用细针穿刺,避免反复穿刺
2、腰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
3、严重头痛者,硬膜外腔注入5%葡萄糖液,右旋
糖酐10~25ml
4、加快输液速度
对症治疗
(1)呕吐与误吸
原因:多见于麻醉前未严格禁食,饱餐后的急症患者,昏迷患者,产妇和小儿
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
预防措施:1、麻醉前放置胃管抽吸以及排空胃内容物
2、一旦发生呕吐征兆,应将患者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
并及时消除呕吐物
呼吸道梗阻防治措施:1、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导管
2、清除咽喉部分分泌物:注射阿托品以减少口腔和呼吸
道腺体分泌
3、喉痉挛
尿潴留:麻醉导致膀胱麻痹,局部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
第4章麻醉病人的护理引言麻醉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疼痛,为外科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患者的安全。
麻醉虽然是属于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但是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都应该熟悉相关的麻醉知识。
作为一名护士,熟知相关的麻醉程序,能消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对疼痛的恐惧和身体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更好的完成手术治疗的过程。
第1节概述及麻醉前准备案例4-1 张女士,23岁,外企人员。
三天后将要接受甲状腺腺瘤的切除术。
张女士自小对疼痛比较恐惧,故在手术前她显得很紧张焦虑。
1.如何对张女士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完成手术前的麻醉准备。
2.手术后如何对她进行手术后的镇痛准备和护理。
一、概述(一)麻醉的意义麻醉是使病人暂时性抑制痛觉或痛觉传导,以达到手术能顺利进行的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好的麻醉不仅要无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安全,并且可以依据手术的需要使肌肉松弛便于手术的进行,麻醉对手术是必不可少的。
(二)麻醉的分类依麻醉范围分为全身麻醉和部位麻醉两大类。
部位麻醉又分为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椎管内麻醉又可分为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二、麻醉前准备(一)麻醉方法的选择以手术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考虑麻醉师的习惯、经验和医院的条件。
(二)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在麻醉前麻醉医师和护士应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健康及全身等状况。
尤其注意目前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三) 心理护理手术患者无疑都有许多心理反应,麻醉的痛苦与安全、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术后并发症等,足可以使患者出现心理障碍,要解除病人的顾虑,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
(四)饮食护理为防止麻醉意外,麻醉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6小时,除门诊小手术外均应严格遵守这一常规。
(五)麻醉前用药1.巴比妥类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并能防止和减轻局麻中毒反应。
常见的有苯巴比妥钠0.1g麻醉前半小时肌注。
2.镇痛类提高痛阈,强化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和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常用药物有吗啡和哌替啶,吗啡5一10mg皮下注射,哌替啶50一100mg 肌注,此类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吗啡作用更强,小儿、老人慎用,孕妇产前禁用。
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血压下降的护理关键词硬腰联合阻滞;血压下降;护理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我院手术时常用麻醉方法,尤其适用于下腹部,盆腔,下肢的手术,受麻醉药物及麻醉平面的影响,患者术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术中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实施。
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2月46例在硬腰联合麻醉下引起血压下降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年龄22~66岁。
男12例、女34例。
下肢骨折16例,剖腹产24例,盆腔囊肿2例,子宫肌瘤4例。
2护理措施2.1基础护理术前一日访视患者,了解病史及全身情况,判断病人接受麻醉耐受能力,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备齐抢救器械和抢救药品,遵医嘱使用术前药物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手术耐受能力。
2.2麻醉中低血压的护理2.2.1维持循环功能患者麻醉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以便及时用药和快速输入液体。
可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不易破坏血管且易于固定。
协助麻醉医师调整手术床的高低以控制麻醉平面。
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引起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
2.2.2观察病情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意识状态、面部表情。
若患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冒冷汗,自述胸闷、心慌、气短,并伴有恶心呕吐,常因血压下降引起。
应快速输入平衡液扩充血容量,遵医嘱静脉注射麻黄碱15~30毫克或阿托品0.5毫克。
每5~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保持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
面罩加压吸氧,保留导尿,记录液体出入量以观察微循环灌注情况。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血压升高情况,防止血压升高过多及药液外渗。
对于实施剖宫产手术者应注意“仰卧低血压综合症”发生。
硬膜外联合腰麻阻滞时药物的用量应少于非孕妇,阻滞平面不宜超过胸8,子宫血流量的减少与血压下降成正比,血流量的减少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应对低血压及时处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全身麻醉病人清醒前最危险的意外及并发症是(分数:2.00)A.呕吐物窒息√B.体温过低C.坠床D.引流管脱落E.意外损伤解析:2.为防止全麻时呕吐和术后腹胀,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分别是(分数:2.00)A.4h禁食,2h禁水B.6h禁食,4h禁水C.8h禁食,6h禁水D.10h禁食,4h禁水E.12h禁食,4—6h禁水√解析:3.手术麻醉的目的是(分数:2.00)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循环稳定C.预防术后感染D.使肌肉松弛,消除疼痛,保证术中安全√E.预防术后并发症解析:4.全麻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意识丧失B.完全抑制应激反应√C.镇痛完全D.肌肉松弛E.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相对稳定解析:5.能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术前用药是(分数:2.00)A.氯丙嗪B.异丙嗪C.阿托品D.哌替啶E.苯巴比妥钠√解析:6.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相比,其优点有(分数:2.00)A.诱导迅速B.操作方便C.药物安全无爆炸性D.对呼吸道无刺激E.容易调节麻醉深度√解析:解析: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呼吸道吸人肺内,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非麻醉效应的一种方法。
吸入麻醉的优点为可产生安全、有效的无知觉状态,并可使肌肉松弛、感觉消失。
由于麻醉药经肺通气进入体内和排出体外,故麻醉深度的调节较其他麻醉方法更为容易。
7.不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手术部位是(分数:2.00)A.头部√B.上肢C.腹部D.背部E.四肢解析:解析: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醉的麻醉方法。
适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
8.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血压下降B.血管扩张C.尿潴留D.呼吸变慢E.全脊髓麻醉√解析:解析:全部脊神经受阻滞称全脊麻,是硬膜外麻醉最危险的并发症。
-*-------------------------------------------------*-
硬膜外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有无出现并发症:(1)脊神经根损伤:患者表现局部感觉或(和)运动的障碍,并与神经分布相关;(2)硬膜外血肿:患者表现为剧烈背痛,进行性脊髓
压迫症状,伴肌无力,尿潴留、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至完全截瘫;(3)硬膜外
脓肿:表现为硬膜外腔感染。
2、椎管内放置镇痛泵者,需观察镇痛泵装置是否完好,运行是否正常,观察病
人的呼吸、血压、指脉氧等情况。
【常见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全脊髓麻醉、局麻药毒性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脊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导管拔除困难或折断。
【护理措施】
1、常规监测及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应关注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
麻
醉后早期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可延长监测检测的间隔时间。
同时还要观察尿量、体温、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术后平卧(可不去枕)4-6小时或遵医嘱。
3、术后禁食6小时可进食或遵医嘱。
4、发现上述并发症,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配合处理,必要时做好手术前准备。
5、麻醉穿刺处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压。
硬膜外阻滞术后护理常规。
麻醉前的护理:⑴禁食:常规我们都是禁食12小时。
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孕产妇排空时间更长。
所以禁食至少6小时。
⑵局麻药物过敏试验:如普鲁卡因。
⑶术前用药:术前30-60分钟进行【4】作好手术后护理的准备:根据手术的不同,为病人回病房提前准备: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吸痰管,输液架,呼吸球囊,急救药等物品。
麻醉后护理:一。
椎管内麻醉----硬膜外或者腰麻(1)先取平卧位,6-12h后若无禁忌,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嘱患者禁食水6小时。
(2)应了解麻醉平面是否已消失,并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如有较显著的变化,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
二。
全麻术后(1) 麻醉尚未清醒者,应有专人护理,每15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清醒时止。
如氧饱和度《90,收缩压<90mmHg,脉搏>110/min,应立即报告医师。
监护仪的用法。
(2) 全麻后即使病人清醒,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药物未完全代谢之前,随时可出现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苏醒前病人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
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紧急处理。
患者清醒前,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呕吐时,应立即将呕吐物擦净或吸除,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呼吸运动及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并同时给氧及(或)作人工呼吸。
(简易呼吸球囊)(4) 警惕患者躁动,防止坠床。
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和幻觉,应加以保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病人不自觉地拔除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
一、麻醉学概念的发展麻醉(anesthesia,narcosis)的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镇痛(analgesia) 则是可逆性的使整个机体或局部痛觉消失,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170 内蒙古中医药
硬膜外与静脉复合麻醉的血压监测与护理 、
朱云霞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O例胆囊手术患者。分
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靶控静脉麻醉组)各2O例,应用监护仪术中连续监测,分别记录麻醉用药前用药后各步骤实时的血压数值。
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A组较B组降幅更大。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对术中血压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要根据麻
醉方式结合各手术步骤予以不同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脉复合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是目前手术中最常用的两种麻 醉方式。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4O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血 压变化的连续监测,探讨两种麻醉方式的术中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择期行胆囊手术的患者4O例,随机平均 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靶控静脉麻醉组)各20例。 1.2方法:A组采用1.5%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的混合液,每隔 4O~45分钟推注5 ̄6毫升维持;B组麻醉诱导采用地塞米松 10rag、眯达唑仑O.05mg/kg、丙泊酚l ̄2mg/kg、芬太尼2tzg/kg、维库 溴铵O.1mg/kg,术中丙泊酚(3t ̄gCm1)复合舒芬太尼(1.5ng/m1)靶控 静脉维持。分别记录麻醉用药前、用药后各步骤实时的血压数值。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较B组降幅 更大。见表1。 表1平均动脉压(mmHg) 用药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l<O.05)。 3护理 3.1基础护理:术前1 13访视患者,通过术前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 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端正病人 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避免因精神 过度紧张而成为影响血压值的因素。 3.2麻醉状态下的护理 3.2.1硬膜外麻醉下患者的护理:胆囊手术麻醉需要达到胸段阻 +南通市中医院(226001) 2010年5月8日收稿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4—0170—01
滞,由于内脏交感神经阻滞,导致腹腔内血管扩张,回血量减少,
而且患者术前禁食时间长,容量欠缺,从而导致血压大幅下降。应
首先保证一条通畅可靠的输液通道,协助麻醉师加快输液速度,
补充容量不足,同时调整手术床以控制麻醉平面,增加静脉回心
血量;然后用面罩吸氧,按医嘱静脉推注麻黄碱10mg一15mg或者
采用多巴胺5-lO ̄g/(kg・rain)泵注维持,一般血压都可回升。
3.2.2静脉复合麻醉下的护理: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是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依据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给药
速度,可使血药浓度很快达到稳态,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用药量
比间歇给药者减少,有利于病人快速苏醒和减少围术期副反应[11
目
,
只要术中严密监测,根据生命体征调整数据。
4讨论
择期手术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效果趋于完全后,阻滞区域的内
脏和组织神经麻痹,从而使阻滞区域内的阻力与容量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相关性
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需及时观察护理和纠正只要掌握其麻醉特点,
密切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针对性护理。首次麻醉剂量后补充血容量,
快速补液,给予升压药等措施可预防和纠正硬膜外麻醉相关性低血
压。本文静脉复合麻醉采用TCI系统由计算机自动算出用量和时
间,具有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性,使麻醉过程平稳,减少循环和
呼吸波动,使麻醉处于最佳状态,是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Glass PA,Sharer SL,Reves JC.Intravenous drug delivery systems
叨.In:MiUer RD,eds.5th ed.Harcount Asia: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1,377—411.
【2]Nieuwenhuyzen MC,Engbers FH,Vuyk J,et a1.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systems:role in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田.Clin Pharma-
eokinet,2000,38(2):181—190.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杨虹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囊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4-0170—02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
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
除术、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白内障超
声乳化吸出术主要是在角膜缘仅做小切口约3mm,伸入超声乳化
器,将混浊的晶体击碎或乳糜状并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于后房。
此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炎症反应轻,术后散光小,愈合
快,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7年以来,成功为白内障患者
施行此手术,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07—2009年我院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男性36例
(36眼),女性32例(32跟);年龄32---78岁,平均为58岁;术前平均
视力数指/眼前。术式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这些
患者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平均视力为0.3-0.6。
2围手术期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636600)
2010年5月l8日收稿
2.1.1心理护理:病员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加上顾虑手术的
成败以及有关知识的缺乏,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我们护
理人员应做到:①提供安静、舒适、整洁、无不良刺激的环境,经常
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需要,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鼓励病人表达
焦虑,并耐心倾听,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
对其作出评价;②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所患疾病及愈后,介绍我院
的先进技术及设备;③安慰病人,并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及
人际交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鼓励病人的家属关心,参与对病
人的护理;④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病人的有关医疗、护理信
息,减少顾虑,增加信心。
2.1.2生活护理:病员视力障碍或年老体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欠
佳,护士应作到:①与病员讨论并明确哪些活动可自我完成,哪些
活动需要帮助完成,鼓励病员自理,指导应用弥补自护不足的方
法,如:触摸、单眼视物,必要时可提供帮助;②移去周围人进行的
各项活动尝试,给予积极的鼓励。
2.1_3加强和病人之间的沟通:①通过连续的护理,增加护患信任
感,消除不良心理;②与病人交谈时,应慢而清楚,重复关键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