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 全麻麻醉 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对比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王庆安;杜祯华;许伯林【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9【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6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对照组采用气管内全麻.观察两组各个时间段体内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效果满意,优于气管内全麻,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总页数】2页(P1024-1025)【作者】王庆安;杜祯华;许伯林【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62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122例分析) [J], 曹志方;黄冰2.乳腺癌根治术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臂丛阻滞疗效观察 [J], 窦丽3.高位硬膜外麻醉+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J], 阚智勇;王良琪4.硬膜外阻滞联合气管内全麻与单纯气管内全麻术后拔管期间躁动的对比观察 [J], 卓亚;魏占军;等5.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J], 张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醉等级分类标准麻醉是在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敏感的过程中感觉到最小或没有疼痛。
麻醉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手术复杂性和患者需求的不同程度,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麻醉等级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一般来说,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根据麻醉的深度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来划分。
下面是常见的麻醉等级分类:1.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是一种较浅的麻醉形式,用于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区域的无感。
在局部麻醉中,麻醉药物被注射到特定的区域,例如皮肤或组织,以阻断疼痛传导。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保持清醒。
2. 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区域麻醉是一种较深的麻醉形式,用于通过麻醉一个大的区域来控制疼痛。
区域麻醉可以分为脊麻(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脊麻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椎液中来实现的,而硬膜外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来实现的。
在区域麻醉下,患者的大部分感觉都会被麻醉,但意识仍然保持。
3.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是一种最深的麻醉形式,用于全面控制患者的意识和疼痛感受。
在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给予患者。
全身麻醉会导致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并且无法感受到任何疼痛。
这种麻醉形式通常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深度失去意识的情况。
麻醉等级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手术复杂性、手术部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医生的临床判断。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手术的需求来确定最适合的麻醉等级。
总而言之,麻醉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来划分不同的麻醉形式。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或需要在麻醉区域内进行疼痛控制的情况。
区域麻醉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手术,可通过麻醉一个整个区域来控制疼痛。
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手术或需要完全失去意识的情况。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病人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探究[摘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其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126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以及麻醉后6、12、24、72 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麻醉后6、12 h 的认知功能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与麻醉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24h内,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为明显。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骨科;老年;手术;认知功能[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c)-0023-02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大,手术中的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其一般是发生在手术后5 d,主要特点为发作急、病情波动较大且常发生于夜间,具有晨起较轻、夜间较重的特点[1]。
为了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26例进行了该次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63例患者中29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4例患者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该组患者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年龄为(73.4±4.7)岁;对照组63例患者中31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2例患者行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该组患者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为(74.6±3.9)岁。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循环影响对比观察李华;徐建健;沈学庆;舒平;赵燕【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24)10【摘要】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有胆囊结石需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 组,n=30)与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n=30),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后、气腹后10min、30min时SBP/DBP、HR、SpO2、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清醒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在麻醉后和气腹后SBP/DBP及HR均增高,并持续至气腹后30min(P<0.05),A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老年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加安全.【总页数】3页(P1132-1133,1151)【作者】李华;徐建健;沈学庆;舒平;赵燕【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四川省江油市长钢总医院麻醉科,6217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在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王国旗2.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J], 康向武;孙卫国3.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蓝江;梁安伟4.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J], 聂晓琴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J], 高满海;庞海;魏巍;包彦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3T06:51:53.2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6期作者:刘元菊[导读]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刘元菊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638300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关髋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
关键词:全身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s better.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Hip replacement;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相对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在实施过程中其是采取人工假体对患者已经出现病变的关节进行替代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实现恢复[1]。
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胆心反射的发生率比较及防治目的主要探讨胆囊、胆道疾病手术在全麻、硬膜外麻醉时胆心反射合并症的发生率和防治措施。
方法对417例胆囊、胆道疾病手术的胆心反射在不同麻醉方法时的发生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分析临床资料,麻醉方法、术中病情变化、处理等。
结果术中出现胆心反射79例(19%)。
全麻24例(9.6%),硬膜外55例(32.9%),全麻组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
结论预防胆心反射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住院资料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胆囊床局部封闭也有效预防效果。
出现胆心反射要能及时发现,暂停手术,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主要应用阿托品、麻黄素治疗,适量扩容对胆心反射综合征有防治效果。
标签:胆囊、胆道疾病手术;全麻、硬膜外麻醉;胆心反射;发生率;防治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全年开腹胆囊摘除术(OC)、胆道系统疾病手术共417例,ASAⅠ-Ⅲ级,年龄21-81岁,体重48-85kg。
具体手术资料分布情况见表1。
为了研究因素的均衡性,由于在行CO2气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时,CO2气腹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而OC没有此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排除了LC。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有禁忌者酌情使用。
硬膜外阻滞麻醉,选择T7-8或T8-9间隙穿刺,向头置管3.5-4cm。
回抽无鲜血先注入2%的碱化利多卡因3-5ml为实验剂量,观察5min无中毒、全脊麻征象并出现阻滞平面后给予初次量7-10ml,平面控制在T4-L1。
切皮前应用杜非合剂或咪唑安定加杜冷丁合剂,初量一般均2ml(低血压、低体重、老年人酌情减量),面罩給氧。
全麻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咪唑安定0.07-0.1㎎/㎏、丙泊酚1-1.5mg/kg、芬太尼5-10ug/kg,维库溴铵0.1-0.15/m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比较分析作者:方成龙林庆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为探讨就食道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式,特比较使用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食道癌手术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
对照组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实行单纯的全身麻醉,而实验组则在手术过程中实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身麻醉时使用的麻醉药剂的剂量、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食道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36-01食道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对于此症多会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
而食道癌手术则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伤害,患者也会出现较严重的应激反应[1]。
运用传统的单纯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其患者术后血浆中的肾上腺素等指标浓度会较手术前有明显升高,且在进行吸痰、拔管等剧烈刺激会导致强烈的心血管反应[2]。
故本院为探讨食道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式,特就比较使用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开展了专项工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食道癌手术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将3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为35-79岁,平均年龄为(53.8±4.8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为(51.3±5.2岁。
两组患者就年龄、性别等其他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体会(附220例报告)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bectomy,Lc)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20例择期Lc手术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n=110)和气管内全麻组(B组,n=110)。
结果①呼吸参数的变化A组气腹后PETCO 2上升较快,同时RR加快,SPO 2显著降低(P<0.05)。
B组麻醉后PETCO 2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后PETCO 2逐渐上升,SPO 2无明显变化。
②血流动力学变化气腹后B组MAP显著升高(P<0.05),气腹前后HR无明显变化(P<0.05),而A组整个气腹期间的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气腹后10minHR 明显降低((P<0.05))。
③病人术中麻醉回顾情况术中知晓和术中不良感觉A 组显著高于B组((P<0.01)。
④术后恢复情况A两组病人在术后可唤醒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B组((P<0.01))。
结论硬膜外和全身麻醉都可以用于LC手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全麻成功率高,对生理机能干扰小,术中病人舒适,但术后恢复慢。
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术中不良感觉较多,术后病人恢复快,可用于无心肺疾病ASA1-2级的病人。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麻腹腹镜胆囊切除术Experi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epidural an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y contrast (a report of 220 cases).Luo Xiu-rong,Zhou Zhong-rong,Guo Hong-li,et al.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DeYang 618000, Sichuan,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ntras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withepidural anesthesia.Methods a total of 220 cases scheduled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tomy (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 (group A , n=110) and the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group B, n=110).Results ①the change of parameterafter aeroperitoneum Group A PETCO 2 go up quickly andat the same time Respiratory Reserve also rise .SPO 2 significant ascend (P<0.05) . The PETCO 2 of post-anesthesi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re-anesthesia in group B (P<0.05) . and then gradually ascend , no significantly change of SPO 2. ②thechange of haemodynamic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roup B post-aeroperitoneum ((P<0.05) . HR value has not apparent changes in before and after pneumoperitoneum period. No apparent changes in MAP were noticed in group A during pneumoperitoneum . Obvious difference was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③retrospect the application of anesthesia during operationAwareness andnegative sensation of group A were notice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P<0.01).④postoperative recoveryThe time of arousal, fully awake alert and oriented ,out-of -bet activity ,aerofluxus and length of stay in group A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of B (P<0.01).Conclusions General anesthesia andepidural anesthesia can be applied to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ach of methods has it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General anaesthesia has high successful rate.The effect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s very little. The patient with general anaesthesia feel comfortable during the operation . However ,the procedure of recovery is slow . The method of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simple and fast recovery. There was too much effect on respiratory apparatus .【Key words】epidural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择期LC手术病人220例,ASAⅠ-Ⅱ级,男104例,女116例,年龄18~66岁,平均45岁,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有可比性。
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部位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比较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汪春英郑颖综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杭燕南审校全身麻醉(GA)和部位麻醉(RA)是当今临床麻醉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在全身麻醉十分普及的同时,部位麻醉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GA相比RA有更多的优势吗?更多的深入分析表明,RA在围术期的确有很多益处,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但由于RA麻醉也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因此,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对确保麻醉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就RA与GA二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适应证、对病人全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一、RA与GA潜在的优势和劣势部位麻醉有许多优点,包括:(1)不需要用肌肉松弛药和气管内插管;(2)不需要使用挥发性麻醉剂,没有环境污染;(3)减少了机械通气对病人的生理影响;(4)大手术RA可减弱对手术的应激反应;(5)可能减轻高凝状态,降低术后动静脉和移植血管血栓的发生率[1-2];(6)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可能有心肌保护作用;(7)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早;(8)可实施术后镇痛。
Rodgers等[3]综合Meta 分析评估141项临床研究,9559例病人,结论是:神经轴阻滞总体30天死亡率降低30%(P=0.006),差异率(OR,0.70);95%可信区间(95%CI,0.54~0.90);深静脉血栓降低44%;肺栓塞降低55%;需输血减少50%;肺炎发病率降低39%;呼吸抑制降低59%;(总P<0.001)。
RA比GA更耗时,RA有一定的失败率,有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如:术后头痛,暂时性神症状(TNS)、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血肿等。
一项前瞻性研究[4],103740例RA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实施研究,神经损伤、惊厥、心跳骤停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0/640 SA;30/413 EA;32/687 其它),有29例术中心跳骤停,最多发生在SA,神经损伤34例,最常见也是发生在SA,惊厥是发生在局麻药注药后,2.2/10000,且死亡的风险是0.7/10000,脊髓或硬膜外血肿可发生在凝血功能正常的个体或抗凝状态或抗凝剂使用期间,RA有潜在的神经损伤的风险,气道管理没有保障,高位硬膜外阻滞可能导致无效的咳嗽排痰且不能吸引。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随着时间的进步,使得科学信息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并且也正是因为改背景条件下为各行各业均的发展均带了极大的便捷,特别针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上进行的各类型手术治疗中都需要使用剂量较大的麻醉药物,而临床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又有着较多的种类,不同的麻醉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麻醉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效果。
而每种麻醉方式也有着相应的使用范围,本文就针对于临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及其麻醉使用的具体范围进行描述。
一麻醉方式临床上常见的集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让麻醉药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入到体内,或者是通过肌肉、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麻醉药品注入体内,从而使得药品能够进入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让该系统暂时处于休眠的状态,并使得全身肌肉组织呈现出放松状态,在此状态下患者不会感受到表强烈的疼痛感受。
而对于全身麻醉来说还包括以下几个类别,分别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以及复合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具有挥发性的麻醉药物,让患者以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体内,从而实现麻醉;而静脉麻醉是通过患者的静脉血管将药物注入血液之中,从而让患者产生麻醉效果。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也称之为部位麻醉,主要是当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下,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到患者身体的某一个部分之中,从而使得该部位丧失了神经传输的功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
其中分为了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方式。
3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这一部位,从而使得患者的脊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暂时缺失了感觉运动功能,从而实现了最终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夜间该麻醉方式称之为颈椎麻醉法。
4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硬膜外腔之中,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相应的麻醉效果,让其暂时性缺失了感受功能。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的对比观察【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独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行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11期间的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对比观察对象,并且根据规定对患者征求意见,已同意观察的患者126例,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观察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根据观察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全麻醉用药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且麻醉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的提升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麻醉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直肠癌根治手术;麻醉效果引言: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发现之后大多数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以防癌细胞扩散,导致转移至其他部位。
在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是直肠癌根治手术,该手术技术难度大,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和良好的麻醉效果才能完成。
在以前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我们常用的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虽然麻醉效果较好,但仅用一种麻醉方式,不易维持麻醉平稳,容易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动,手术难以顺利进行。
所以采用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的复合麻醉方式进行直肠癌的根治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全身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2020年11期间的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对比观察对象,并且根据规定对患者征求意见,已同意观察的患者126例,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观察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一般资料指标观察组对照组性别男性3233女性3130年龄最大年龄6264最小年龄2224平均年龄44.8±0.844.2±0.4图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1.2方法我们将两组患者均于术前8个小时内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
剖宫产麻醉及其注意事项作者:罗春蓉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3期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
对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产妇及时采用剖宫产,可以保证母婴安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来替代自然分娩。
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医生术前需要对产妇进行麻醉处理,根据产妇和体内胎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一)椎管内麻醉(半麻)1.脊髓麻醉(腰麻)。
脊髓麻醉就是将麻醉药注入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
它的特点是麻醉程度较强,镇痛效果好,但是会导致下肢肌力丧失明显。
麻醉的作用时间也比较快,几乎是一打完麻药就会立即起效;打完麻药过后不留导管。
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人。
2.硬脊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麻醉指的是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进行麻醉。
它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也是目前产科手术大多数采用的方法。
它有弥散性强、穿透性强、毒性小、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产妇麻醉后开刀的部位会没有痛觉,而且下肢肌力也不会被完全阻断。
相较于脊髓麻醉,硬脊膜外麻醉作用时间较慢,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可放置导管。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随时追加麻醉药,方便延长麻醉时间。
常用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及丁哌卡因。
3.腰硬联合麻醉(区域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从腰部棘突之间的空隙进入,在脊髓部位注射麻醉药物的麻醉方法。
半麻的优点: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的腹部和下体是处于麻木状态的,但是头脑能一直保持清醒。
在手术过程中,产妇出现了任何不舒服的情况,都可以在第一時间告知医生,保障手术的安全。
手术后,医生会保留麻醉管,再加入合适的镇痛泵,使麻醉药物慢慢释放,持续时间可达24h,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
半麻缺点:可能会造成产妇背后韧带的不良反应,引起产后短期的腰部不适。
(二)全身麻醉全麻是一种通过静脉推药或吸入将麻醉药物带到体内,作用于大脑,让病人失去知觉的麻醉方法。
全麻术后的护理比较麻烦,受术者的疼痛感较强。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麻醉是医疗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轻痛苦,确保手术安全与顺利进行。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等有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药物或吸入麻醉气体,使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全身各部位实现无痛感觉。
全身麻醉常见的药物包括丙泊酚、芬太尼等。
在接受全身麻醉前,患者应提前空腹,以避免术中呕吐并减少误吸风险。
麻醉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确保患者没有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
全身麻醉需要配备专业麻醉设备,医生和护士需要专业的技术操作和监测能力。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手术部位较小的手术,如皮肤切除、皮肤病手术等。
局部麻醉通常通过给药区域进行注射,使该区域麻痹,以实现手术无痛。
局部麻醉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在局部麻醉前,医生应将局部清洁消毒,并注射适量的麻药,避免超量使用。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刺痛或不适,需要随时与医生沟通。
三、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麻醉作用。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常见的药物有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椎管内麻醉需要非常准确的技术操作,医生需要通过穿刺找到正确的注射点。
椎管内麻醉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医生需严格遵循消毒和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四、表面麻醉表面麻醉通过在皮肤表面涂抹麻醉药物,使局部麻痹,适用于一些轻微手术或诊断操作。
表面麻醉药物主要有局部麻醉药膏或喷雾。
在使用表面麻醉药物前,医生会进行皮肤清洁,确保麻醉药物有效吸收。
患者在使用表面麻醉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麻醉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解决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麻醉结束后,需对患者进行恢复期的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麻醉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手术类型和医生的经验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减少手术风险。
硬膜外麻醉全麻麻醉对比
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地提高了麻醉质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以进一步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行肺,食道,肝,胆等手术病人76例,ASAⅠ-Ⅱ级,年龄37岁~72岁,体重42 kg~72 kg,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随机分为0.5%罗哌卡因Ⅰ组24例,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Ⅱ组26例和0.125%罗哌卡因Ⅲ组26例。
1.2 方法三组病人术前常规用药,开放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前先在T8~T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 5 ml,观察有无腰麻征及确定有麻醉平面后,给予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 mg/kg,仙林0.1 mg/kg,异丙酚1.5 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仙林维持,必要时辅以安氟醚吸入。
手术开始前5 min,Ⅰ组硬膜外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Ⅱ组硬膜外注入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10 ml,Ⅲ组硬膜外注入0.125%罗哌卡因10 ml。
术中每隔60 min硬膜外均再追加上述药物5 ml。
1.3 监测与数据采集入室后连续监测ECG,NIBP,SpO2,HR等,记录基础血压和心率,插管前后5 min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各种全麻药用量。
各观测值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三组病人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各种麻醉药用量(见表1),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见表2)。
表1显示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无差异时,Ⅲ组全麻药用量要多于Ⅰ组,Ⅱ组。
表2显示Ⅰ组,Ⅱ组插管时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硬膜外麻醉阻挡了相关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抑制了许多应激性激素的增高,阻滞交感神经的同时,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减轻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及强烈的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使疼痛主要传入途径被阻断,极大地减少了疼痛刺激的传入量,而次要传入途径有害刺激在中枢被全麻所抑制,镇痛完善,肌松满意,生理干扰小,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 减少全麻药残留效应,术终拔管早,又可连续镇痛,利于早期咳嗽排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康复质量。
但硬膜外麻醉交感神经,使容量血管扩张,易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本研究发现0.5%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气管插管时都出现了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现象,尤其是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血压和心率变化更甚。
而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 血压和心率虽变化不大,但是各种全麻药用量较其他两组多。
因此,我们认为0.2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对半液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插管前补足血容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时以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