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生命化课堂构建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48.55 KB
- 文档页数:3
第27卷 第3期 Vo1.27 No.3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 nTUTE OF EDUCATION 2011年6月 Jun.2011 英语教学中生命化课堂构建探析 李燕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之间的差距,使得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生 命化出现严重的缺失。文章分析了当前英语生命化课堂教学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对策,探索让学生 “活”起来、教师“快乐”起来、知识“灵性”起来的生命化课堂的新思路。 [关键词]生命化;英语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1)03-01484)2[收稿日期]2011一o3一lO 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均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强调“人本主义”教学观 为核心理念。而重构有生命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丰 富学生精神生活、探究知识内在价值的平台,已经成 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本研 究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建构具有生命活力的英 语课堂教学,全面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情感价值、认知价值,以及教师、学生自身价 值的实现。 一、英语生命化课堂的涵义 英语生命化课堂是指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 课堂作为教师、学生、知识的“生命在场”,即爱与尊 重在场。教师把关爱与尊重学生的生命、培养学生 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作为教育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特殊的情景教学,顺应生命的整 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 性、独特性等特性,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变 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索取知识为主动探索,改变 传统上简单枯燥的词汇、语法、句型、文章点线面等 知识的学习,把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二语习得的快乐。 英语生命化课堂的缺失是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改 革的突破口,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习观,让英 语的学习成为学习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开拓学 生的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生命力,使英语教学 走进生活、融人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畅想生 活,让英语课堂成为以教师、学生的生活为根基,教 师与学生的灵魂相互交融,学生“活”起来,教师“快 乐”起来,知识“灵性”起来的生命化课堂 儿 。 二、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平台,也是一线教师呕 心沥血、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然而英语生命化教 学的推进却存在缺失。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主轴,一切课堂活动都是围 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教师以考试考点为目标,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课堂教学程序化 长期以来,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做题,在教师的 “一言堂”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英语教学缺 乏系统化、整体化,教师孤立地研究一节课、一个章 节的教学,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连贯地研 究语言教学,造成英语学习脱离生活实际。 (三)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文章都以老师 讲、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听英语、练 说英语为辅。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普及,使 教学过多依赖于多媒体,缺乏教学应有的肢体语言、 粉笔、卡片、表扬等激励的动作在悄然淡化。 三、英语生命化课堂教学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首先,传统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重二 轻”,即重知识讲授的进度,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养、轻学生个性展示的关注。以教师讲为中心,教学 “满堂灌”,重知识课程的进度,认为英语教学就是 单纯的以词汇为点,到语法、句型的讲授,串成英语 文章的面。 其次,教师的学生观有失偏颇,不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而是要求学生规矩的听讲、记笔记。 最后,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善,一味地追求良好的 [作者简介]李燕(1987一),女,四川巴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第3期 李燕:英语教学中生命化课堂构建探析 149 课堂秩序,沿用传统上教鞭式的课堂管理,“静”是 为了学生更好的听讲,不影响别的同学,“动”则是 违反课堂纪律,冠以“坏”学生的名义;师生间除了 语言的交流,很少用肢体语言呈现教学内容和表达 学习结果。 (二)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实践中扭曲教学 理念 新一轮有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课堂有效教 学,发挥了学生的“本位主体”作用,创新传统的教 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和 合作精神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 往往不能充分理解,甚至扭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 念 J。笔者在近期调研中发现,班级在推进合作学 习(指2人及以上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时,多数流于形式,过于僵化,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有的学生只是倾听,一味地等待 小组发言人的答案,老师最后也只是抽取平时表现 好或是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正 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老师误认为只要让学生主动 参与到教学中就是合作学习。 (三)评价体系的失衡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 途径,与考点无关的知识作为课后补充,如果时间不 允许,则不作为讲授的知识点;教学中强调词汇、语 法的重要性,以期末考、月考、周考的分数来衡量学 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质量,教师是重知识轻过程 “播种机”,只管种子的撒播,不顾其日后的开花和 结果,学生被认为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完整的 “生命的个体” J。评价体系的失衡直接导致部分 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信心挫败,学生的全面发展得 不到应有的教育,以至于出现“偏才”或某一科目强 的“奇才”。 四、英语教学中生命化课堂构建对策 (一)创设情景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来启发学生的英语 思维,让每一个学生能感受真正的英语思维,使学习 “生活化”、学生“角色化”。 英语作为母语以外的一种二语习得,面临的最 主要问题是老师和学生都缺乏与以英语为母语者直 接的经验交流,缺失地道的英语场合交流,因为书本 和课堂无法为我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经验,当我们真 正用英语交际时很容易“怯场”,产生所谓的“中式 英语”,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显得很不自信,见面 问候语是“where are you going? at title you do. ing?”所以生命化英语教学应从ABC开始,利用身 边的资源,借助英语视频,模拟真实的英语对话环 境,教师扮演“导演”、学生为“演员”,通过扮演日常 的对话角色,让英语教学反映出日常生活,启发学生 的思维、个性和积极性。 在英语实际情景中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 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例如讲授“The old man and the sea”时,在学生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感受老人与海的情愫,步步 深人,由海上渔民生活拓展到生活中的辛酸,使得生 活的经历和磨难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提升了人 生观和价值观。 (二)多样化教学,趣味组合素材,体验真实的 生活 孟照彬教授说:“在教学领域,谁把西方最擅长 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尤其是以中国最擅长的知识 性结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谁的教学水平就走人世 界前列”。_6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学生当成完整的 生命体,改变传统上单一的教学模式 造生活化、 生命化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 讨论交流学习等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多样化理念教 学。 ,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平台,忱化、 多样化教学手段,获取不同的素材,体验到“生命在 场”的乐趣 。例如:学习食物名称时,老师可以让 学生自己动手做水果拼盘,先拿出课前准备的实物 如香蕉、苹果、梨子、小刀、盘子(bananas、apples、 pears、knife)等,然后在黑板上写上关于做饭的语言 和步骤:first—put…in…next—put…in… then…finally…,实践中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学习 和记忆英语单词及步骤,迫不及待地亲手动手实践。 通过主动参与,学生加深了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体验 中学习语言,也培养了主动、合作的学习意识,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扮演参与者、咨询 者、引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的给学生 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索的 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从课堂“规则”到生命“自主” 传统课堂一直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课堂固 然是以纪律为前提进行的,但是,课堂规则在某种程 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教态,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 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很强的自尊心、 荣誉感,对于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观念。当受到攻击 时会产生反感的情绪,甚至与老师形成敌对的立场。 所以,应该让课堂规则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课堂是富 (下转第152页)
15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7卷 (五)实验的方式 其一,个别访谈。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 界及思维习惯。其二,个别辅导。在课后,给实验班 的学生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定势思维的题目,并进行 相应的分析。其三,阶段测验。组织实验班与控制 班的数困生进行阶段测验,以检验策略的可行性,并 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六)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运用所提出的策略,对实验对象进行3个月左 右的实验,下面给出了在最后一次考试中实验对象 间的成绩对比(满分160)。 表1 实验对象实验前后对比
从上面的成绩对比中可以看到,实验班学生的 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运用所提出的策略是他们成 绩提高的主要原因。 本次实验虽然对实验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出了 初步结论,但是由于笔者第一次进行教育实验,对操 作过程和对各种数据的分析还不完善,影响了实验 结论的可靠性,另外由于该实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对老师的时间要求非常高。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 我们要尽量想办法弥补这些不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随时观察和分析“数困 生”的心理,并能经常从他们的角度来寻找造成定 势型思维障碍的原因,通过合适的引导,排除定势型 思维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困生”的认知水 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瑞.变式训练的设计理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 学),2010,(6). [3]涂荣豹,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7. [4]苏伶俐.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责任编辑:白彩霞】
(上接第149页) 有“人性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师生、生生之间心 灵对话的平台,在尊重、交流沟通、欣赏的课堂氛围 中,使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关怀,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知识、掌握知识 。 培养学生的“生命自主”比人为灌输外在的“课 堂规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正如皮亚杰所说, “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停留在学生的精神之 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根植于学生的 心灵。如果过分使用外在的规则去规范学生的行 为,那么对于学生的心灵和生命的自由无疑是一种 压抑。越是依赖规则越表明学生缺乏自主能力,这 无疑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否定。” 让“规则”“自 主”起来,实践民主化、科学化的教学观念,把学生 看成是发展的、且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在英语的 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始终以追求生命价值 为终极目标,从最本质的生命性探悉英语课堂的有 效教学,才能把构建生命化英语课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 [2][美]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3]王斌兴,马立,宋乃庆.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名 师讲述系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孟照彬.破解素质教育的密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社,2Oo7.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7. [6]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M].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7]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2. [8]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9]魏书生.心灵的轨迹[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26. [责任编辑:县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