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

姓名学号:张霞20120512036

姓名学号:李小琴20120512037

姓名学号:梁馨月20120512038

姓名学号:肖敏20120512039

姓名学号:伍蒙翔20120512020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

学院专业:化学学院化学(师范)1班

指导老师:李剑

目录

1引言

2概念

3 调查研究

4 大学生考研动机

(1)个体原因

(2)家庭原因

(3)社会原因

(4)学校原因

5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1)学校的培养与管理

(2)导师的教学与指导

(3)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

6 结论

7 参考文献附录

8 问卷与分析结论

关键字:考研动机大学生就业压力

1.引言

大学生考研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参加考研,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1994年全国有11.2万人报考,2000年为39.2万人,而2001年至2007年,报名人数由46万增至128.4万,2009年达到124.6万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考研动机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回答,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同的考研动机,表现出不同的考研行为,动机之间的差异,对大学生考研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考研动机方面,就不同性别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就社会舆论而言,更多的人似乎认为男生更应该参加考研,甚至更高的学历,女生没有多大必要参加考研。这些方面都影响男女大学生考研的动机。良好的考研动机,适当的考研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考研目标的实现;考研动机的不明确或者不正确,会影响大学生考研期间的复习表现,以致最后的考研考取状况。通过男女生考研动机之间的比较,有利于男女大学生之间互相吸取彼此的有利成分。本文就这些考研动机问题,有必要对男女大学生动机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做出比较分析。

2.概念

动机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它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它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

考研动机指由考研需要引起的,满足考研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激励,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考研也越显激烈。在考研大军中,很少有人会深刻考虑关心自己的考研动机。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自己考研之后打算怎么样?这些问题很少有人问自己,很多人对自己考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便性、对社会的逃避性。同时在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考研动机,男生更侧重于自己考研之后就业的方便,在考研期间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考研动机,比女生更加认真;女生更侧重于提升自己的素质,让自己能够自力更生,适应社会的竞争要求。有调查显示,就大学生考研动机而言,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就业;为取得更高的文凭。调差显示大部

分被试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反映了被试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但是仍存在一些负面的动机。通过一些文献显示,女生的考研动机,更多是为了摒除外界对自身的偏见,破除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这一界限,这些动机与男生有显然的差别,这些都值得引起思考。

3.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显示:选择较多考研动机分别是 1.本科毕业生薪资有所下降,提高学历层次有利于就业(占63。0%)2.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迫于企业要求高学历的压力(占63.0%)3.深入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占27。0%)4. 有名校情结,向往名校(占40.9%)。5.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占13.0%)6.家长的督促,希望,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占12.0%)。

4.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存在一致性,不仅仅是个人单纯追求学业提升的结果,更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个体原因

首先,缺乏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意识。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由于其一直处于学校教育体制系中,在读书升学的惯性中易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更易延续本科心理状态,产生学习惰性,缺乏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其次,个人选择跨专业学习。一般原因可分为:一是兴趣使然。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是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类情况是考生对所学专业十分爱好,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产生继续深造的打算。另一类情况是考生认为本科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意愿,因而选择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挑选的机会。二是避难从易。本科专业难度大,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相对简单、易考取的专业。三是工作经历。本科所读专业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大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必然会选择跨专业报考。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通过与对象的适

当交谈,当提到“你对自己专业看法是怎样的,是因为专业不好才考研的吗?”对方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专业与以后就业的关系,也有部分人由于本身不喜欢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决定考研。

(2)家庭原因

○1父母期望。一些应届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而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认为考研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被试者中12.0%的学生认为“家长老师期望值高,迫于压力选择考研”。第一,很多家长惯于安排好孩子的大小事宜,让孩子在自己的“指挥”中生活,这会使大学生缺乏自立能力,迷失自我,失去目标。第二,家长对考研的经济支持。从调查数据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都报过辅导班,说明家长们给予子女考研的物质支持。

○2爱情需要。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为了爱情,考研便成了最好道路。调查表明,有 6.0%的被试者因为“男/女朋友准备考研,想与男/女朋友长期相处”。

(3)社会原因

○1就业市场激烈竞争。新兴行业不断涌出,优势行业不断变换,本科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的大学生便会选择跨专业考研。(1)就业压力。在许多家长及学生看来,拿到硕士文凭,才算取得了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以求得预期的“好工作”。调查中,63.0%的被试者“希望提高学历层次,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反映出被试者希望通过考研找一个好工作的强烈愿望。

○2社会待遇。研究生不仅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在毕业后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中,就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只有硕士以上才能享受。在职务的调整上,一些用人单位似乎除了学历之外找不其它的刚性标准,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先来一条“硕士以上”。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感到遭受冷落,即使工作了也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有55.0%的被试者认为“认为本科生就

业压力大,薪资待遇有所下降”。

(4)学校因素

○1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逐步加大,按照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应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并且学生考研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学校十分注意引导应届毕业生考研,积极地为学生考研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调查显示,有36.5%的被试者认为本科毕业立即考研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2群体效尤。一些学生最初没有考研的打算,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力较大,很苦很累,但生活充实。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较小,但是时常感觉空虚、无聊,为了面子,为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之中去,为了找点事干,而逐渐蒙生考研动机。

5.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否在大学生考研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考研动机和学习目标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的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大学生考研动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的培养与管理

○1严把入口关。面对社会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同时,跨专业学生的增加造成了导师的指导压力及学生学习难度的加大,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这些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学校应严格把好入口关,严格制定选拔标准,切实保证录取质量。

○2引导研究生设立学习计划和自我发展目标。(1)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身现有或潜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自我定位。(2)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请教师、毕业校友等做专题报告或经验介绍,让学生了解社会人才素质需求及本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与现状,明确自身学习生涯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3)配备心理咨询教师,了解学生的读研动机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考研动机和求

学心态。(4)定期举行总结报告会,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我阶段性总结,促进其学习规划的实施,反馈个人最新成绩或阶段成果,以增强其自信心,产生成就感。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1)严格导师招生资格审查。制定具体量化的相关条件和标准,严把导师关。比如,导师首先要具有宽广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等。(2)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也相应增加,再加上众多跨专业学生的加入,这无疑增加了导师指导的难度,因此就更需要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加关心和指导。同时,导师招生数量需适当控制,以免由于招生过多、指导不力而影响质量。

○4持续推进研究生职业指导。(1)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使无工作经历、职业选择迷茫的研究生能够系统了解当前的职业特点、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创建专业实习平台,提供实践机会。提供相应岗位为研究生创造有经济回报的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可通过提供各类奖(助)学金,避免学生盲目从事兼职活动,把时间浪费在与专业发展无关的工作上。

(2)导师的教学与指导

导师应使教学过程有效而全面,细化指导研究生学习的工作,依据研究生不同的专业知识基础,帮助他们切实有效地制订和实施学习计划。在实施具体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跨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研究生的学习指导。(1)专业学习指导。是指与其自身读研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方面的指导。(2)综合学习指导。指相关相近学科、专业的知识方面的指导。(3)学习方法引导。使学生切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发散思维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进行高效率的学习。○2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

业同兼职的主次关系,树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3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了解学生的考研动机与读研心理,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3)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

○1学会做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完善自我人格修养。○2学会反思。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缺点,在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进行自我定位与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正与完善。在肯定自己的成绩与成就中不断探寻可以提升的空间。

○3学会规划。考研前科学定位考研专业选择的方向,尽量报考与自己原来所学专业相近或相通的专业。读研后要自我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量身制订学业规划。

○4学会学习。有正确的学习观,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与导师、学长沟通并谦虚求教,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不断吸取知识与经验,大胆探索与创新。

○5学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配合学校的培养、培训计划,在实践中锻炼。

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考研现象简要了解,借助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相同点差别记忆原因。大学生考研动机主要是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其中前三者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尤其明显。具体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考研的差别,主要从他们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价值目标、父母关注度、学校专业设置、社会角色以及就业压力深入分析。针对这些角度分析的结果,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提出建议,其中个人方面的建议更加微观化,其他三个方面主要从宏观方面给出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大学生摆正考研的动机,实现考研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李艳,《当前女大学生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探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陈艳,《大三学生考研前焦虑特点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肖战峰,《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统计教育第12期,2008.12

[6]陶珍东、张颖、王介强,《关于本科生考研问题的再思考》,高教论坛,2010.3,第3期

[7]朱宁波、赫丽娜、李亚文,《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的调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第33卷第6期

[8]路纷,《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考研动机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路伟伟,《女大学生考研热冷思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10]吴伟伟,《女大学生考研心理解析》,高教论坛,2009

[11]王小清、林荣华,《影响大学生考研心态的因素探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8,第11卷第

附录

大学生考研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了解与动向,请协助回答以下几个关于大学生考研的问卷调查,占用您几分钟宝贵时间,万分感谢。

1、您的性别为()

A、男

B、女

2、您的年级为()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专业所属范畴为( ) A 、理工类 B 、文科类 C 、艺术类

4、到目前为止您对您的专业了解多少( ) A 、比较模糊 B 、了解一些 C 、十分了解

5、您是否对您目前的专业满意( ) A 、是 B 、否

6、您认为大四时考研较难还是找工作较难( ) A 、考研 B 、找工作

7、您是在什么时候想考研的( )

A 、上大学前就这样想的

B 、大一

C 、大二

D 、大三

8、如果您考研,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考研的呢( ) A 、家人 B 、朋友 C 、就业 D 、其它

9、您在考研时会选择本部还是外校( ) A 、本部 B 、根据自己能力而定 C 、外校

10、您是否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想要跨专业报考( ) A 、是 B 、否

11、您是否确定了考研的具体方向目标( )

A 、非常确定

B 、有方向,但是模糊不定

C 、还没有方向

12、您对您想要报考的院校了解多少()

A、不了解

B、了解很少

C、了解大概

D、全面了解

13、您选择考研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提高就业平台

B、学到更多知识

C、获得高文凭

D、避免现在的就业压力

14、您认为报考研辅导班有必要吗()

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15、如果您准备参加考研辅导班,您会报哪些科目( ) A 、外语班 B 、政治班 C 、数学班 D 、专业课

16、报考研辅导班,您都会考虑哪些因素( )

A 、价格

B 、专业性

C 、时间安排

D 、同学推荐

E 、学校指定

F 、其它

17、您对考研是否已有了计划( )

A 、是,并且非常详细

B 、有,大概计划

C 、没有,没想过

D 、走一步,算一步

18、对于考研,您认为应具备什么条件( )

A 、学习基础

B 、心理素质

C 、身体素质

D 、经济基础

E 、其它

19、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考研信息( ) A 、网络 B 、同学和老师 C 、书刊 D 、辅导班

20、您认为即使没考上研究生自己会不会有所收获( ) A 、没有 B 、一点 C 、一般 D 、有很大收获

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压力骤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在此在校园内和在互联网之上发放了一些问卷,以此来对这个现象来进行分析。 关键字:就业考研动机大学生活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很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2万,比起2013年的175万相比,人数减少了四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的首年在人数上的缩减。172万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面前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本科学子纷纷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哪?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此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研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大学生心理、高等学校教育及社会就业环境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可以对考研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调研对象:身边的在校大学生 调研方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在本校自习室及图书馆中发放调研问卷 调研时间:2014.12.12 ---2014.12.23 一、调研数据分析: 从这些的调研之前,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及对社科书籍的翻阅中发现考研的动机多集中在以下的几种类型: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躲避就业压力;目标模糊,盲目赶潮流。 下面试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有20%的被调研者对考研的动机的选择为“深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58 %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受挫窘境,不得不把考研当成学业上的第二次选择,改变自己的就业前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挥是日新月异,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下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每年有700百多万的毕业生,但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用工单位努力去各高校招贤纳士,但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中国经济现在正在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新兴产业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阵痛期,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跟的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本科毕业之后这就需要一批人去深入的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读研中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有30%调研者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追随大众的步伐,受老师以及家长和同学的影响而去考研,在访谈中发现,考研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父母早已安排好的事情,完全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模式去走,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二、考研动机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刚汽车学院车辆工程 110120117 队名:闪亮繁星 队长:刘刚 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养人才。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考研倍受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 依照历年《中国教育年鉴》(见表1),能够看出,我国自1997~2006 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幅为32348.7 人,年平均增速为23.59%的速度(见表2)。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招这一

背景下,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也不断攀升(见表3、表4)。自1998~2007 这10 年间,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幅为11.48 万人,平均增速为20.28%.

考研大军如此庞大,考研如此火热,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意愿及阻碍因素,特进行此次调查研究,探讨各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考研的阻碍程度,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能够对大学生群体在面对考研选择时有所关心。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0份,回收率90%。 调查结果 1.您的性不

2您平常的学习成绩 3您是在什么时候想考研的 4您是在什么时候预备考研的

5您考研的缘故 6您觉得学历对一个人的就业阻碍专门大吗 7您对现在所学的专业中意吗

9假如您需要上辅导班,您要辅导什么科目 10您认为考研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11您对自己考研有哪些担心

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心得体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考研,不在于努力,而在于再努力;不在于坚持,而在于再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加上你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考上理想的大学不是困难。一份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获,但十份耕耘一定有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题记 考研是一种心态,一次选择,一个理想,一场战争,一场恋爱…… 一年又一年,多少人实现了理想,多少人黯然离去,多少人成为这场战争中的新成员,多少人坚守着进入下一个轮回。对于考研人来说,欢乐、痛苦、心酸、无奈,还有迷茫,都是时而上演的剧情。但更多时候,无悔与坚持在一切复杂纠结的情绪中占了上风,在无数个冰冷而疲惫的夜晚,给予温暖。第二天清晨,双手捧着书继续上路,沉浸书海中。 回忆考研的路,有太多太多发自内心的话想说。总结考研的经验,我想从以下几个阶段和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思想准备阶段 考研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考研动机。相信每个人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原因,对于考研也是同样的。考研动机就意味着,你需要深刻认真地思考为什么要考研。实际上,考研的动机无非就是这几种:有的是为了从事科学研究,有的是为了谋取更好的工作,有的是为了跟随大众的趋势,有的是为了逃避社会,有的是为了实现梦想等等。至于我,也曾给自己想过很多理由,到底考还是不考。说实话,是我女朋友的决心感动了我,在去年的3月份,我做出了决定,最终我们一起踏上了这条路。要说动机的话,我觉得研究生的学历是以后参加工作的需要,即使现在不考将来参加工作后也是需要的。同时,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自己的层次得到提升,你的人际关系也会提升也是一个档次。还有,可能也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作好参加工作的准备,还想在学校再锻炼一下。当然,我比较赞同为了追求梦想而奋斗的人,因为这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动力。 实际上,不管是那种考研动机,这是你自己需要决定的。但是,你的考研动机应该有着完全充分的理由让自己把这件事情进行到底。如果能够做到如此,考研已经成功一半了。写到这里,我还是希望你对考研动机问题做一个成熟的思考,做一个理智的分析。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你的考研之路开始了。 第二阶段:学校、专业的选择阶段 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就是考研方向的选择。对于准备考研的人来说,确定考研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自己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自己对哪个方面感兴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大量扩招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的砝码。在这种形式下催生了"考研热"现象。现如今“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教育、学历、就业之间息息相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读研成为大学生求职、考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是想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我校考研的现状。我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构建了“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现代艺术与文化创意、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生物农业与环境工程、现代

管理与应用经济”五大学科专业集群,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重庆市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30项。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升,考研也将逐渐成为我校人才输出的重点。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考研也在我校开始升温。我校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596人增加到2016年的1094人;但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比重却呈现不稳定的趋势,2012年报考率为22.20%,2013年报考率为20.1%,2014年报考率为19.00%,2015年报考率为18%,2016年报考率为20%。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62人增加到2016年的324人,但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占当年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的比重却有波动。 二、调查的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我校在校生的考研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教学单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班级城规14-1 学生姓名王昕昕 学号 1404080116 指导教师赵桂玲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度过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同学们都开始计划自己今后人生的前行的方向。大学毕业之后是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成了同学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国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是很多大学生考研的初衷,但是根据社会资料显示,现如今的考研大军中许多考生考研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继续深造自己。因此,我们小组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当面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考研调查,希望可以了解我校学生考研的情况。也为更多想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考研目标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在其毕业后, 考取研究生, 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为国献力,是其

大学生考研动机问卷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与动机的调查问卷分析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发放,发放对象是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生。本次问卷共有130人参与填写,其中男生43人,占总人数的33.08%,女生87人,占总人数的66.92%,问卷填写中男女的不平衡也是我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远远多于男生的另一个方面的反映。 图一:问卷男女比例 问卷填写中,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各年级的占比分别是19.23%、17.69%、61.54%和1.54%。这样的占比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出于大三,关系网大都处在这一阶段。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三年级的学生对考研比较关心,其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大四才考虑考研则最少,这是由考研的时间决定的,考研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份举行,这个时候大四才的学生已经参加过去年的考研并准备本科毕业了,参与填问卷的很有可能是准备“二战”考研的。 图二:问卷各年级占比

问卷中来自城镇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二者分别占比62.31%、37.69%。样本虽然不多,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高校对城镇招生多于农村招生也有一点的关联。 图三:问卷中学生籍贯占比 受调查人群中,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33.08%;觉得一般的占比43.08%;不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6.92%;入学时无兴趣,现在有所了解而有兴趣占13.08%;入学时有兴趣,现在了解了专业而没兴趣的占3.85%。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这和高考填志愿时受学校、信息接受、家长以及各方面因素影响息息相关。 图四:受调查人群对自己专业的喜好占比

受调查人群中,成绩优异、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偏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别占10%、53.08%、29.23%以及7.69%。 图五:受调查人群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占比 在受调查人群中,决定考研的占50.77%,目前还未决定考研与否的占18.46%,已经决定不考研的则占30.77%。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有考研的意向,也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确将来的走向,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图六:受调查人群中考研意向占比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考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随机调查200名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学生、 给每位调查者一份调查表进行填写。 由此可见,随着离考研越来越近,关注度也逐渐增加。考研的同学中,仅有20%是准备就就读专业考取研究生。由此可见,考研原因中还有对就读专业的不满。从努力程度看,

仅有10%的人有明确的报考学校目标和专业,40%的学生认为考研仅需从大四拼一把即可,只有4%的同学从现在起为考研定下计划和目标。 目前的考研队伍中,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三是随大流,别人都考研,我也要考一下;四是为了不喜欢大学的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于第一类考研学生而言:一些学生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为考研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还有意放弃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腾出时间复习将来考研有用的科目。这样往往在无意中缩小了自己的知识面。 对于第二类考研学生而言: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想法。一位大四学生在调查中坦言,自己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她也想继续深造,首先是读英语文学语言专业。 对于第三类考研学生而言:自己没有主见,自己大多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大多数是受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同学的影响,别人说考研好他就考研。甚至对将来要考哪一方面的研究生都没有想过。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报告 引: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据调查,引发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内在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界因素对考研动机转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考研动机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中不乏盲目考研、为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大学生。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其中以大三大四为主,大一大二占小部分。并且主要从考研动机,专业情况,生源背景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3,有效率96.5%,用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考研动机的现状 (1)动机调查(主) 调查研究显示:选择较多考研动机分别是1.本科毕业生薪资有所下降,提高学历层次有利于就业(占 55.4%)2.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迫于企业要求高学历的压力(占59.1%)3.深入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占54.9%)4. 有名校情结,向往名校(占40.9%)。5.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占29.5%)6.家长的督促,希望,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占21.8%)。 从调查结果看,多数被试者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甚是有个人说:“为工作而读研未必会有好工作,但在读研时以全面提升自我为核心反而会使自己拥有实力去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可见,被试者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 (2)专业与院校 被试者中,参与考研的以理工,经管类占绝大部分。 其中在选择学校与院校方面,29.5%的学生考虑所考专业在该学校的实力师资等影响。27.4%的认为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再作判断,24.8%的因有名校情结,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近18.6%考虑到学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仅有6.2%的同学受父母,同学和男女朋友等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被试者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比较重视院校的实力及其所处地理位置。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多以个人主观选择为主,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3)学习目标与自我认可。 调查显示:在对读研学习目标调查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被试者占24.3%,有想过但不清楚的占40.9%不打算考研的占15.5%,其中各自有选择出国,直接就业,考公务员等选择,但最过无奈的是处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 从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被试者的学习目标尚有不明确的,缺乏自我认可。 ?问题及其分析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总体上被试者比较看重个人能力的提高,注重兴趣与专业的结合。尤其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趋势,体现出读研动机端正务实的一面。但确实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积极引导,有助于这些学生读研期间在思想和学业方面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I 对院校的选择过度看重地理位置。在读研院校的选择中,与城市地域相关的选择原因合计比例近20%, 很多被试者比较看重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事实上,城市的人文与地理位置同个人专业的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 ii 学习目标不明确。被试者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仅20%,说明大部分被试者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发展目标,这会是其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学习规划而无所适从,因而没有目标而虚度光阴,因而不明确目标而缺乏自信。这样无疑浪费了国家资源,同时也影响其的成才。 iii 经济压力的原因。本次调查中,部分被试者需要考虑读研是否收费以及相关收费标准。在考研人数日益庞大的今日,考研并不是一份可以拿工资的学业了,读研的经济压力也日趋扩大,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 ?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不仅仅是个人单纯追求学业提升的结果,更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具体原因如下‘ ?社会因素(1)城市间,城乡间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吸引力较大,从而导致院校的地理位置被看重。(2)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新兴行业不断涌出,优势行业不断变换,本科专业就业不乐观的大学生便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者选择考研,以文聘来提高就业率(3)社会生活成本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费用也在逐步提高,这不能不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影响,同时也促使被试通过做兼职的方式来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学校因素(1)高校忽视学习目标的引导。过多吧注意力集中到就业率和升学率上,忽视了对学生学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谢芳清* 摘要: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在校大学生的考研倾向问题,通过对华东交通大学的250个大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问卷调查, 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考研;就业;理性 直接就业还是考研,一直是大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并非理智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还有很多同学徘徊在所谓“就业考研都不误”的两手准备中,考研未必成功,就业也受到影响。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那么,如今大学生考研情况如何,怎样正确对待考研或是就业呢?这是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为了了解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大四学生对考研的看法以及学生考研和不考研各自原因,学生考研的准备情况及各自的复习方法,同时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和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我们对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调查时间是2010年7月初,调查方式为分层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50份回收248份,回收率99%,有效数246份,有效率98%。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总结。 在随机进行的250份调查中,涵盖了该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男生人数130人,占总数比例53%,女生人数116人,占总数比例47%。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 36%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24%比较了解,而有29 %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69%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4.7%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31%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51.5%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根据数据的显示,21.3%的同1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27.1℅的同学是 1*谢芳清,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08-2班,学号:20080410090203

关于大学生考研及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及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 从2001年开始,考研成为继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之后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近年来,每年考研的学生都在100万以上,由于研究生扩招的不断加大,2010年研招扩招已达5%,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6.5万人,而2010年1月份的考研初试吸引了140万考生。面对如此激烈的考研竞争,在校大学生是否看清了当前形势,分析了自身情况,明确了心中理想,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而广大学生家长对近乎炽热的考研形势又持怎样的观点呢?我就此对当代大学生及部分家长进行了关于考研认识程度及相关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是人生重要的一步。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在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大胆地踏入社会就业,或是出国留学开阔眼界?这一系列关乎自己人生规划的问题随着大学时光的流逝一步步向大学生们逼近。面对如此压力,大学生们是否了解当下就业及考研形势,是否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 我就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的认识及相关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关于考研的部分思想,帮助大学生看清当前考研形势,分析自身情况,明确目标,做出正确选择。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次调查的主体对象为大三学生,另外有部分学生家长及已毕业大学生和在职员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和家长的考研认识程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140份调查问卷(见附件调查问卷样本),其中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100份,收回68份;针对家长的调查问卷20份,收回12份;针对已毕业大学生及其他人士的调查问卷20份,收回8份。同时,此次调查利用网络,查找了考研资料及相关信息。 三、调查时间: 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20日 四、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对考研的认识和看法,调查问卷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共计50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及家长对现今大学生活的满意度 在针对大学生的问卷中,有2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表示比较满意,55%的大学生则表示不满。大多数学生认为,理想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的,大家争相向上,沐浴着知识的甘露,根据各自的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

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心理分析 自从20 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经历了迅速的增长过程。如今,本、专科毕业生已经由当初的每年不足百万跃升到每年数百万。“大学生不值钱了”,这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对现在的本科生来说,考研已经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做过一些探讨。关于本科生为何考研,这是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者必须明白的问题。为了研究当前本科生的心态,我们做了一个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存在的盲目性,并解答了本科生是否应该考研的问题,同时对本科生考研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1. 本科生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研究 全国各高校大学毕业生中选择考研的比例逐年升高。为什么有这么多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呢?是为了进一步做学问,还是为了以后就业机会更多,还是为了拿个更高的文凭,还是盲目跟风呢?为了解本科生考研心理,我们在某所第二类本科院校电子工程专业做了问卷调查,问题如下: 如果你考研,最可能是因为:() A 真正想做学问 B 迫于就业压力 C 想拿更高文凭 D 别人考我也考 E 其他原因() 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一共有42 位在读大三的本科生,他们马上面临考研。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全部采用不具名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表1 考研心理问卷调查结果考研原因类型人数和比例 A 真正想做学问追求真理型4 9.5% B 迫于就业压力追求功利型23 55% C 想拿更高文凭爱慕虚荣型11 26% D 别人考我也考盲目跟风型4 9.5% 另外,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我们还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 互联网上关于本科生考研态度的调查问卷问题:您认为当前本科毕业生“考研热”的原因是什么?(多

大学生考研的动机研究

基于考研视角的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研究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涨,“考研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考研的路途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历着强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时,是否有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选择考研甚至考研成功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调查法,试图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对大学生是否准备考研以及考研心态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在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这两个大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对大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成就动机水平方面的研究不多,并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比较集中,范围较小,因此,本研究在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同时,在分析研究结果的过程中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成就动机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在考研这一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调查结果,旨在得出大学生的考研心理特点,为其提出中肯的建议,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价值。 I

1引言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客观实际,运用成就动机的相关理论,以及回归分析法来对大学生考研这一行为进行调研分析,采用相关文献资料、电子资源和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展开本研究。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当个人追求进步时力求达成目标的强烈愿望;二是当个体正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力求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和达到活动尽善尽美的结果的心理倾向。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默里(H.A.Murry,1938)于20 世纪30 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之后,阿特金森(Atkinson&Birch,1964)在默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地深化和发展,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是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1。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所以P与I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即I=1-P。另外,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进行了心理行为上的区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一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即成就动机是由力求成功的倾向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强度而形成的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其成就动机的状况对于社会、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进一步深造的迫切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本科教育已经由过去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就业压力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现象对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要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因素驱动下,考研自然成为大学生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在这种“考研热”不断升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理性分析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对考研动机的多方面了解有利于得到大学生考研动态的真实情况,这对于学校相关部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考研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态度都是具有重大的作用的。 近几十年,我国学者在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这两个大方面 1在以上公式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 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 2刘彦华,杜卉,朱丽娜.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与思考[J]. 教育科学, 2006,22( 3) : 89-91. 2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 ——xx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 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四,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我在暑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我们小组特对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调查是由我们同学承担,调查时间是xx年7月,经过几周时间,我们完成了对本科在校的大学生的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有效数146份,有效率98%。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总结。 在随机进行的150份调查中,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男生人数81人,占总数比例55%,女生人数65人,占总数比例45%。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因为样本容量较少,造成的数据准确性不强,所以仅供参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以下是对我们小组对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 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看法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人:工商管理系12级 李春草2124031718 赵成程2124031717 黄玉敏2124031523 池龙国2124030819

一.调查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考研倍受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毕业班有50%的同学考研。下表是近19年全国考研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年开始考研人数大幅增加,考录比例也逐年提高,随着考录比例的提高,反过来又刺激考研人数的增加。在校大学生出现考研热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研热又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考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把它放到战略地位,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考研促学风,以考研创品牌。 一、出现考研热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

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2、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唯高学历不用,不怕大材小用,就怕招不到大材,显得单位档次低。就是一些小型企业招聘一名文秘人员也提出了非研究生不要的条件,在这样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再拼搏几年。这样,很多大学生抱着高一级学历就能赢得更多机遇、多一个竞争砝码、少一份就业压力的想法报考研究生,不得不再次踏上寒窗苦读之路。 3、盲目赶潮流。 同在象牙塔,抬头不见低头见。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形成一种从众行,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但考研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在重重困难面前,很多同学就会临阵脱逃,半途而废。 4、近几年本科扩招的结果。 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扩招、各种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上大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主导,因此,在上大学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现在社会上就有一种说法,新博士不如老硕士,新硕士不如老本科。现在社会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就像人们在饮食上的变化。温饱以前,人们讲究“什么能吃”,现在人们讲究“该吃什么”;同样,高校的扩招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也让更多的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人力资源选择。当大家都在寻求如何吃的科学吃的健康的时候,馒头还是馒头,但却已不再是非吃不可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三,面临选择的大学生,借着这次毛概课的机会我对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 三.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 网络调查问卷调查 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由于此问卷是由笔者一一将连接发给好友,由好友选择是否填写,所以不一定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动 机)

第10章动机 10.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motivation)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在具有特定目标的活动中,动机涉及这种活动的全部内在机制,包括能量的激活、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以及维持有组织的反应模式,直到活动的完成。“动机”这一概念是伍德沃斯(R.woodworth)于1918年率先引入心理学的,他把动机视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 (二)动机术语 1.本能 本能是指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的一些行为倾向或行为方式。这种先天的本能行为模式在种系的每一个体达到特定的发展阶段时,被足够的刺激条件所激发而以同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能行为一旦被引发出来后,便不再依赖外界刺激而完全自发地完成。 2.需要和驱力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而“驱力”是来源于这种生物需要的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的满足。 需要和驱力概念的基础是体内平衡原理。有机体的生存必须保持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动态

平衡,当某种物质或能量代谢失去平衡时,就产生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使有机体被唤醒,促使有机体从事某种目的在于满足需要的行为,以恢复体内平衡。 3.诱因 (1)定义 诱因是指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分类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正诱因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而负诱因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3)功能 诱因具有两种功能:它唤醒有机体;并指导行为朝向或离开诱因本身。 (三)动机概念在研究中的运用 为了使动机研究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必须将动机概念与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指标和研究者可操纵的外部刺激条件这两种因素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考察动机的确定效应,才能发现刺激条件的变化、作为中介变量的动机的变化以及行为的变化这三者彼此之间的关系。 1.动机的行为指标 可用于测量动机强度的行为指标有:在训练水平恒定条件下的学习速度、最终达到的操作水平、反应被消除的困难程度、对其他活动的干扰程度、对特定目标或活动的偏好程度以及一些有关维持生存的行为指标。这些变量都是可见和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指标,因此均可用于作为动机的操作定义。对于人类被试,动机还可用其他方法测量,如用问卷调查法。 2.对动机的操作 为了了解动机的变化将怎样改变行为,需要通过实验设计来对动机条件进行操作,包括引发动机、增强动机或减弱动机。普遍使用的两种方法是剥夺和刺激。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报告

2015 —— 2016 学年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作业 论文题目: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研究 学生姓名:磨健锋张琪周亚玲郭志豪胡世明展钊 年级:13级专业:广告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9日 课程名称:毛概任课教师:王金磊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三、概念界定 (3) (一)考研 (3) (二)动机 (3) 四、研究方法 (4) 五、数据分析 (4) 六、大学生考研动机类型 (16) (一)发展 (16) (二)责任 (17) (三)证明 (17) (四)兴趣 (17) (五)补偿 (18) (六)逃避 (18) 七、问卷反映的问题 (18) 八、对策与建议 (20) 九、结语 (22) 十、参考文献 (23) 附件及分工: (24)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也随之加剧,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危机感的来袭而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成了有志学子的必修课。本文对中央民族大学的大学生考研目的与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剖析,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调查结论有助于引导学生调整考研动机和态度,对高校引导学生考研以及研究生的培育、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背景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 年,一些高校开始少量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的扩招,“考研热”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1997—2007年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攀升,从1997年的24.2万人激增到2007年的128.2万人,到2008年首次减少,下降到120万人报考。当时,有学者把2008 年报考人数的减少视为“考研热”降温,并对之进行了种种因素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折射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他们对于考研问题已经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并且据此推断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会在近年内继续“降温”。然而,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并没有继续减少,相反,报考人数达到124.6万人,并且2010年报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创造历史性新高,达到140万,2011年的考研报名人数达到150万,到了2012达到165.5万,到了2013年,全国考研人数更是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