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动机访谈研究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9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那么,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
对于这类学生,研究生学历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平台,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二、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研究生学历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三、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
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来延长自己的学生生涯,避免进入社会就业。
然而,这种动机可能会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足。
针对以上考研动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调整学习计划大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定期评估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二、增强自我认知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在决定考研前,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跟风考研。
三、寻求支持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可以寻求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家人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老师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
这些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大学生考研动机多种多样,既有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也有提升就业竞争力、逃避就业压力等因素。
在面对考研这一重要决策时,大学生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动机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增强自我认知,寻求必要的社会和学术支持。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情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收稿日期:2018-10-27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201814389035)研究成果;四川省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201814389035)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刁佳玺(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和教育心理学;李玲淋(1990-),女(汉族),重庆綦江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和应用心理;陈晓锋(1998-),男(汉族),四川宜宾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学;于敏章(1988-),男(汉族),四川仪陇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实践教学和教育心理学;杨雪(1998-),女(汉族),四川都江堰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学;吴谦谦(1998-),女(汉族),四川资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学;杨密(1998-),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和教育心理学。
通讯作者:朱虹(197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持续需求,个人对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
受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要和就业压力的双重因素驱动,考研成为大学生追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考研人数正逐年递增。
本选题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针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探究,试图揭示大学生考研的深层原因,以便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考研。
一、需要层次理论与大学生考研动机社会性是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的特性,人类心理和行为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考研动机共5大因素:自我提升因素、就业压力因素、家庭因素、群体效应因素和学校氛围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考研现状,分析自身现状,明确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以下我将把涉及考研动机的五个因素逐个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建议、意见。
一、考研动机分析(一)自我提升因素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大学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尤其是本科专业比较冷门的,毕业之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甚至无法就业,考研成了仅有的出路最终不得不选择考研。
从每年考研热门专业来看,最热门的报考专业往往不是就业率最好的专业,而是那些就业率不是很高的,各高校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
可见每年由于就业困难而被迫走上考研道路的考生不在少数。
现阶段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崇拜,市场对高学历者也有着更大的需求,拥有高学历者在现实中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尤其在就业竞争激励的这个时代,专科生已基本无人问津,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拥有一个研究生学历无疑于在职场中拥有了一把杀手锏。
升学读研访谈问题
一、基本信息与动机
1.为什么选择继续深造读研?
2.是否已有目标学校或导师?为什么选择他们?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
3.目标专业或研究领域是什么?
4.你对目标专业或领域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
5.你对目标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前景有何了解?
三、备考与规划
6.你打算如何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
7.在本科阶段,你是如何为读研做准备的?
8.你认为具备哪些品质或技能对读研有帮助?
四、未来规划与影响
9.你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何期望?
10.你认为读研对你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11.在研究生阶段,你期望如何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这些问题主要从读研动机、专业选择、备考方法、学术追求和未来规划等多个角度,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读研想法和准备情况。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报告引: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
据调查,引发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内在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界因素对考研动机转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考研动机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中不乏盲目考研、为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大学生。
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关键字:大学生,考研,动机。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
其中以大三大四为主,大一大二占小部分。
并且主要从考研动机,专业情况,生源背景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3,有效率96.5%,用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考研动机的现状(1)动机调查(主)调查研究显示:选择较多考研动机分别是1.本科毕业生薪资有所下降,提高学历层次有利于就业(占55.4%)2.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理想,迫于企业要求高学历的压力(占59.1%)3.深入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占54.9%)4. 有名校情结,向往名校(占40.9%)。
5.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占29.5%)6.家长的督促,希望,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占21.8%)。
从调查结果看,多数被试者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甚是有个人说:“为工作而读研未必会有好工作,但在读研时以全面提升自我为核心反而会使自己拥有实力去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可见,被试者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
(2)专业与院校被试者中,参与考研的以理工,经管类占绝大部分。
其中在选择学校与院校方面,29.5%的学生考虑所考专业在该学校的实力师资等影响。
27.4%的认为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再作判断,24.8%的因有名校情结,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近18.6%考虑到学校所在的地区和城市,仅有6.2%的同学受父母,同学和男女朋友等的影响。
基于考研视角的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研究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涨,“考研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是,考研的路途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历着强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时,是否有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选择考研甚至考研成功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调查法,试图从成就动机理论出发,对大学生是否准备考研以及考研心态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探讨。
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在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这两个大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对大学生考研过程中的成就动机水平方面的研究不多,并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比较集中,范围较小,因此,本研究在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同时,在分析研究结果的过程中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成就动机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在考研这一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调查结果,旨在得出大学生的考研心理特点,为其提出中肯的建议,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价值。
I1引言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客观实际,运用成就动机的相关理论,以及回归分析法来对大学生考研这一行为进行调研分析,采用相关文献资料、电子资源和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展开本研究。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当个人追求进步时力求达成目标的强烈愿望;二是当个体正在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力求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和达到活动尽善尽美的结果的心理倾向。
成就动机的概念最早是由默里(H.A.Murry,1938)于20 世纪30 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
之后,阿特金森(Atkinson&Birch,1964)在默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地深化和发展,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
关于大学生考研目的与动机的调查问卷分析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网上发放,发放对象是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生。
本次问卷共有130人参与填写,其中男生43人,占总人数的33.08%,女生87人,占总人数的66.92%,问卷填写中男女的不平衡也是我校男女比例失调,女生远远多于男生的另一个方面的反映。
图一:问卷男女比例问卷填写中,大一、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各年级的占比分别是19.23%、17.69%、61.54%和1.54%。
这样的占比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出于大三,关系网大都处在这一阶段。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三年级的学生对考研比较关心,其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大四才考虑考研则最少,这是由考研的时间决定的,考研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份举行,这个时候大四才的学生已经参加过去年的考研并准备本科毕业了,参与填问卷的很有可能是准备“二战”考研的。
图二:问卷各年级占比问卷中来自城镇的学生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二者分别占比62.31%、37.69%。
样本虽然不多,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高校对城镇招生多于农村招生也有一点的关联。
图三:问卷中学生籍贯占比受调查人群中,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33.08%;觉得一般的占比43.08%;不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占6.92%;入学时无兴趣,现在有所了解而有兴趣占13.08%;入学时有兴趣,现在了解了专业而没兴趣的占3.85%。
由此可见,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
这和高考填志愿时受学校、信息接受、家长以及各方面因素影响息息相关。
图四:受调查人群对自己专业的喜好占比受调查人群中,成绩优异、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偏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别占10%、53.08%、29.23%以及7.69%。
图五:受调查人群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占比在受调查人群中,决定考研的占50.77%,目前还未决定考研与否的占18.46%,已经决定不考研的则占30.77%。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有考研的意向,也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确将来的走向,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压力骤增。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本文在此在校园内和在互联网之上发放了一些问卷,以此来对这个现象来进行分析。
关键字:就业考研动机大学生活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很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
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2万,比起2013年的175万相比,人数减少了四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的首年在人数上的缩减。
172万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面前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本科学子纷纷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哪?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此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研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大学生心理、高等学校教育及社会就业环境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可以对考研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调研对象:身边的在校大学生调研方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在本校自习室及图书馆中发放调研问卷调研时间:2014.12.12 ---2014.12.23一、调研数据分析:从这些的调研之前,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及对社科书籍的翻阅中发现考研的动机多集中在以下的几种类型: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躲避就业压力;目标模糊,盲目赶潮流。
下面试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有20%的被调研者对考研的动机的选择为“深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
58 %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受挫窘境,不得不把考研当成学业上的第二次选择,改变自己的就业前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挥是日新月异,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下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每年有700百多万的毕业生,但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用工单位努力去各高校招贤纳士,但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
考研采访高材0611 何昌飞采访内容:对一位生涯人物的采访,了解其生涯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采访对象:我表姐(一位硕士研究生)采访步骤:问:从大几起,你开始有考研的计划?答:从大一起,我就有考研的打算,但真正形成详细计划的时候是大二,并开始为考研这目标而努力。
问: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呢?答:我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1)是来自家里的因素,家人都希望我能考研,考研虽然晚工作几年,但出来更易找工作,而且能力也比本科生强。
二是我自己方面,我上学年龄小,如果考研,出来工作的时间也和其他本科生差不多,还有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学历高可以更有优势,找到一份好工作。
问:当初你为考研做了什么准备呢?答:这个,我想也应该有好几方面的准备吧。
首先应有知识上的储备,像高数虽然大一就学完了,但临考前自己也要系统复习一下,做到不疏忽一个知识点。
二是要有心理上的准备,万一自己没考上,也应该替以后做好打算,是继续考,还是工作。
三是身体上的准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不行,还考什么研呢?问:考研在导师选择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答:这个嘛,我想没有太多的约束,对导师的选择完全靠个人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你对那个导师的研究课题感兴趣,那你就选那个导师,如果你能力很强,要想考一个比较著名的导师,那也完全可以。
问:当初你得知自己考上了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觉得又开始面对一个新的挑战了?答:说实在话,当初得知考上的时候,非常兴奋,高兴得一夜都没睡着。
考上了研究生,将要过研究生的生活,这也许可以算是新的挑战吧。
研究生生活与大学有点不同,需要自己适应一段时间,不过我觉得我自己的适应能力还行吧。
大学过渡到研究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问:你现在考上研究生了,那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呢?答:研究生的学习开始更加专一化,学科分枝很细,你只是对其中的一两个课题进行纵向研究,与本科生宽专业学习不同,研究生要开始建立自己研究方向的知识体系,也许我讲得太笼统了,但如果你考上了研究生,你就会有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