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法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6.18 KB
- 文档页数:4
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功能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姓名:白班级:17(3)学号:17243227摘要:银杏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用途极为广泛。
银杏活性成分提取物及其制剂是近代植物药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综述了银杏活性成分在抗炎、抗菌、抗毒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调节血糖和血脂,改善肝功能,抗衰老、免疫调节、抗肿瘤,改善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功能,并简述了其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类、银杏萜类、多糖类、蛋白质类等现有的提取工艺,最后对银杏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银杏形态特征药理功能提取工艺主要成分展望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
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
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银杏最重要的提取物是银杏内酯与黄酮醇。
银杏内酯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黄酮醇则能扩张血管、消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硬化等。
除此之外,银杏提取物还能消除人体自由基、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防止老年斑、护肤、美容、光泽皮肤等。
银杏的药理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和止血作用;对心肌功能及心肌梗塞的作用;对血管的作用;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对耳、眼的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抗休克作用;抗肿瘤作用;抗污染侵害物质的作用;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保护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银杏提取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份,主要成份包括黄酮类、银杏多糖、银杏内酯,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活性成份在机体内的功用越来越明了。
经临床医学证明,银杏叶提取液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功能,清除体内超氧离子,预防肿瘤的发生,升高磷脂,降低高血压等作用[1]。
以下综述了银杏活性成分的药理功能及其提取工艺,以期为银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进展
张晓丹;马灵芝;邵碧霞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杂志》
【年(卷),期】2006(11)5
【摘要】银杏作为药用植物使用已久,其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类作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少的天然药物来源.银杏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银杏内酯,它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近年来银杏叶制剂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中片剂、胶囊剂、冲剂、口服液、气雾剂以及注射液等,并有多种银杏叶的复方制剂,其中银杏叶总黄酮的药理作用价值,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在国内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采收条件、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页数】3页(P385-387)
【作者】张晓丹;马灵芝;邵碧霞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972
【相关文献】
1.银杏叶总黄酮和银杏内酯对心脑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章红燕;侯桂兰;何福根
2.银杏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肖海龙;高尔;胡晓丽
3.银杏叶总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罗泰然
4.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J], 廉慧杰;田静;木卡旦斯·依明;田国政
5.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樊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叶片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银杏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其中,银杏叶中的总黄酮醇苷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对于评价银杏叶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原理总黄酮醇苷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可以被还原成黄色产物。
在碱性条件下,总黄酮醇苷与钾醇溶液反应,生成黄色产物,其吸光度与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比色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适量银杏叶样品,粉碎成细粉,并过筛备用。
2. 提取取适量银杏叶粉末,加入80%的乙醇,浸泡24小时。
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液收集。
重复以上步骤2次,将收集到的滤液混合。
3. 蒸发将混合滤液在水浴中蒸发至干燥,得到银杏叶提取物。
4. 溶解将银杏叶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并经过滤。
5. 反应取适量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加入2%的钾醇溶液和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
然后,将混合液在60℃水浴中反应30分钟。
6. 比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适当浓度。
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得到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测定了不同银杏叶样品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结果显示,样品A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20.3mg/g,样品B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18.7mg/g,样品C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为19.8mg/g。
四、实验分析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银杏叶样品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有所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银杏叶的生长环境、生长年限、收获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银杏叶的质量和药效时,需要对其总黄酮醇苷含量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的是比色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总黄酮醇苷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因此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总黄酮醇苷进行分析和测定。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组员:李佳辉、黄埔、赵超武一、实验目的1.掌握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并对银杏中的黄酮进行提取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以及相关溶液的配置3.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⑴关于黄酮:银杏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还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⑵实验需设置空白参比液,由文献资料可知芦丁标准液的最大波长大概为510nm;⑶本实验采用硝酸铝(氯化铝)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铝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
其主要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发生螯合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橙红色,在510nm(左右)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即A=kbc)一般与芦丁标准溶液比较定量。
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类化合物,再加铝盐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
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
(如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就不发生该显色反应)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法(HSCCC)微波提取法、超色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分子烙印技术。
因溶剂提取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廉价易得,故通常使用此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工艺流程如下:银杏叶—→粉碎—→NaOH-60%乙醇回流提取—→离心—→过滤—→滤液收集—→二次醇提—→合并两次滤液—→树脂吸附—→脱吸—→浓缩—→干燥—→提取物由于银杏叶黄酮中的类黄酮主要为芦丁,故用芦丁为对照物绘制标准曲线,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材料酸银杏叶、芦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95%乙醇、磷酸氢二钠、磷二氢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盐酸2.相关溶液的配制和树脂预处理0.20mg/mL芦丁标准溶液(500mL)、5%NaNO2(500mL)、10%AI(NO3)3(500mL)、1mol/LNaOH 、0.4mol/LNaOH(500mL)、0.4mol /L HCl(500mL)、30%乙醇(500mL)30%乙醇(1)D101树脂预处理(500g):商品树脂均残留惰性溶剂,故使用前根据应用需要,必须进行不同深度的预处理,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20厘米的乙醇浸泡3—4小时,然后放净洗涤液,为一次提取过程。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的苷元一般难溶于或不溶于水,可按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中。
银杏黄酮苷元与糖结合成苷后,水溶性相应增大,一般可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能中,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而显弱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等。
根据活性成分的特性,本实验中主要采用了简单易行、比较常用的有机溶剂提取法来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
由于回流提取法是利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提取,并采用冷却装置使溶剂连续回流,使植物有效成分能充分提出,且此法简单易行,溶剂用量少,提取较完全,故本实验中采用了回流提取法。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知银杏绿叶中总黄酮含量约为1.19%,银杏黄叶的总黄酮含量约为0.83%,所以采用绿叶作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总黄酮的产量。
在60℃时碱性去离子水的提取率为46.2%,纯乙醇的提取率为73.41%,乙醇水溶液的提取率介于两者之间,考虑成本,使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浸取剂更为合适。
且在70%的乙醇水溶液,浸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4h的提取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87.54%。
试剂与仪器试剂:芸香叶苷标准品(纯度≥95%),银杏叶,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粉碎机,烘箱,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搅拌器,搅拌叶,升降架,冷凝管,温度计(量程100℃),真空泵,三口烧瓶(100ml)容量瓶(10ml、50ml)。
具体步骤1、银杏黄酮的提取将银杏叶干燥,粉碎,筛分,精确称量20目的银杏叶样品10g。
(1)将其和35mL70%乙醇水溶液加入到100mL带搅拌、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进行回流提取,在50℃搅拌提取2h。
(2)将粗提液过滤、抽滤,再用70%乙醇定容至50mL。
(3)定容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银杏叶黄酮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研究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对于开发和利用银杏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银杏叶黄酮提取的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
1. 银杏叶的采集和处理银杏叶的采集通常在秋季进行,选取成熟的银杏叶进行采集,并尽快进行初步处理。
采集后的银杏叶需要进行清洗、晾干等处理,以保证叶片的质量和干燥度。
2. 银杏叶的粉碎经过初步处理的银杏叶需要进行粉碎,通常采用机械破碎或者超声波破碎等方法。
粉碎后的银杏叶可以增加提取效率,并便于后续的提取工艺。
3.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甲醇等。
提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提取,以提高提取率。
提取时间、温度、溶剂比例等因素也会对提取效果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4. 提取液的浓缩和纯化提取得到的液体需要进行浓缩和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真空浓缩、冷冻浓缩等。
浓缩后的提取液可以进行纯化,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萃取、分离、结晶等。
通过浓缩和纯化,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银杏叶黄酮。
5. 银杏叶黄酮的检测和分析提取得到的银杏叶黄酮需要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含量和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等。
通过检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提取工艺的效果,并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
6. 银杏叶黄酮的应用银杏叶黄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银杏叶黄酮可以用于制备抗氧化剂、抗炎剂、抗肿瘤药物等。
同时,银杏叶黄酮还可以用于制备美容产品、保健品等。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效率和质量,为其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取工艺,以满足不同领域对银杏叶黄酮的需求,并推动其在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收稿日期:2007205225作者简介:梁 丹(19852),女,河南鹿邑人,贵州大学农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源农药.第24卷第5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Vol.24No.5Jo 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 niversity Sept.2007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梁 丹1,张保东2(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周口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和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将更加快速、高效、完善.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进展中图分类号:O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476(2007)0520087203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天然酚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大体上可分为“黄酮类”与“黄烷酮类”两大类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黄酮类物质至少有4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1,2].黄酮类化合物还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1.1 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1)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热水一般仅限于提取苷类.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此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郭京波等[3]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可以明显提高芦丁的产率.(2)有机溶剂萃取法.乙醇和甲醇是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溶剂.高浓度的醇(90%~95%)适合提取苷元,60%左右的醇适合提取苷类,提取的次数一般为2~4次[4].胡福良等[5]提取蜂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以80%乙醇提取的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其他有机溶剂法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对不同性质的黄酮选择最佳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3)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如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和碱性稀醇.因此,可先用碱性水提取,碱性提取液加酸后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提取时应控制酸碱的浓度,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当有邻二酚羟基时可加硼酸保护.此方法简便易行,橙皮苷、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提取.1.2 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1)回流提取法.本法是加热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所用回流剂一般有水、醇及混合溶剂.此法操作简便,但效率不够高,一般很难一次性完全提出黄酮化合物,需要反复回流提取[6,7].(2)索式提取法.该法是用索式提取器,多次提取黄酮,其溶剂可反复利用,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提取效率高,但此法所需时间较长.索式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已广泛为人们所利用[8].(3)微波辅助提取法.该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的方法.此法具有快速、高效、高选择性、对环境无危害等特点.刘峙嵘等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唐课文等采用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方法相比,微波萃取法更简单,而且具有萃取时间短、成本低、萃取效率高等优点[9,10].(4)超声提取法.该法是利用超声波浸提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使溶剂易于渗入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振动能给植物和溶剂传递巨大的能量,使它们做高速的运动,加速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和溶解以及有效成分的浸出,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4].刘海鹏等[11]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总黄酮比回流法提取率高,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10℃,连续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达96%.霍丹群等[12]在综合考虑成本等可行性因素下,提取山楂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率较高,且实验可在室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5)超滤法.该法是一种膜分离法,而且是唯一能用于分子分离的过滤方法,能从周围的介质中分离出100~1000nm的微粒.因此,超滤既可应用于除去溶液中胶体悬浮微粒,又能分离出溶液中的溶质.超滤的工作原理是:凡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的溶液,通过滤膜分离流动时,其中分子体积小的溶质,经滤膜流出,而分子体积较大的溶质,不能通过滤膜而被截留[13].超滤法以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起到提纯的作用.它具有不需加热,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不存在相的转换,耗能低,分离率高,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控制超滤膜孔径大小能有效除去溶液中大分子物质,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膜是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后期,采用超滤技术提取黄芩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溶液温度为14℃, p H=1.5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较高[14].(6)酶提取法.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被包裹在细胞壁内,提取时细胞壁造成传质阻力,使提取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酶的作用可使细胞壁疏松、破裂,因此需要减小传质阻力,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提高提取效率[15].毕会敏等[6]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景天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95%(以原料干重计),液料比70∶1(体积质量比,mL∶g),p H 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5h,红景天总黄酮的浸出率为4.385%.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素酶对红景天进行酶解处理,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且粗提物产率高,DPP H清除活性强.(7)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该法(Supercritical Flu2 ids Ext raction,SFE)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提取分离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SCE)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测组分,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最为常用(SCF2 CO2)[16].SFE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达到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的目的.2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由于黄酮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其分离原理有: (1)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能力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2)酸性强弱不同,利用p H梯度萃取进行分离;(3)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进行分离;(4)分子中某些特殊结构,利用与金属盐络合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17].2.1 p H梯度萃取p H梯度萃取适合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依次用5%碳酸氢钠(萃取7,4′2二羟基黄酮)、5%的碳酸钠(萃取72羟基黄酮或4′2羟基黄酮)、0.2%氢氧化钠(萃取一般酚羟基黄酮)、4%氢氧化钠(萃取52羟基黄酮)萃取而使其分离[3].2.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 C)法运用H PL 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很多.有人对18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在C8、C18和CN3种固定相上洗脱的RP2H PL C法分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C18基本可以使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实现分离,但它对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出峰快,分离效果不大理想.而C8介于C18和CN之间,因而对黄酮苷的分离比较理想,峰形和分离也最好[18].H PL C 也可以用来测定黄酮的含量[19].2.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high speed co untercur2 rent chro matograp hy,HSCCC)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其具有两大突出特点:(1)线圈中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清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特别运用于制备性分离,每次进样体积较大,进样量也较多[16].李彩侠等[20]提取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经HSCCC分离纯化的效果很好,结合TL C分析、颜色反应鉴定得到两种纯度很高的黄酮醇类化合物.HSCCC对分离和制备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大的优势,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4 柱色谱法(1)硅胶柱色谱[17,18].此法应用范围最广,非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能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苷元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活化后也可以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羟基黄酮醇类及其苷类等.与硅胶8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混存的微量金属离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以免干扰分离效果.(2)聚酰胺柱色谱[17,18].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及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最早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此法是目前最有效而简便的方法.(3)葡聚糖凝胶(Sep hadex gel)柱色谱[18].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使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 ha2 dex G型和Sep hadex L H220型.其原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该法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和分子筛的柱色谱分离形式.其原理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吸附性主要来源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分子筛性来源于大孔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产生的渗透和过滤作用.被分离的成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不同和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分离[3].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如黄酮、生物碱等)精制纯化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1223].刘健伟等[22]对D101型(非极性)、Hz2806型(中等极性)和AB28型(弱极性)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甘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王雅君等[23]则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了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树脂再生容易、耗费有机溶剂少、提取率高等优点.3 展望近几年来,科学家对黄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黄酮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黄酮类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和人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从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作为天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已日益引起重视,其应用前景无限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将得到更加深层的研究和开发,已有的方法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各种高效、方便快捷的新方法将会不断涌现.参考文献:[1]黄锁义,黎海妮,余美料.益母草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3982399.[2]姚小敏,覃成箭,羊金梅.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其含量测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6):7792 781.[3]郭京波,王向东,张燕,等.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J].食品科学,2006,27(10):4332 436.[4]杨红.中药化学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5]胡福良,李英华,朱威,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抗肿瘤与抗炎作用研究[J].2005,5(3):11215.[6]毕会敏,张守勤,刘长姣.纤维素酶提取红景天总黄酮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8182821. [7]陈燕清,颜流水,黄智敏.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 18(3):61264.[8]徐洁昕,周方钦.白花败酱中总黄酮的提取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82(4):42243.[9]刘峙嵘,俞自由,方裕勋.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128(12):1512154. [10]唐课文,易健民,张跃超.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117(5):6622664.[11]刘海鹏,刘延成,马东升,等.超声波/回流法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5,119(8):49250.[12]霍丹群,张文.超声波法与热提取法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6321065. [13]李毓群,施顺清.采用先进的提取方法促进中药制剂现代化[J].中草药,2002,33(6):5722574.[14]李苑,张敏.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J].广东药学,1999,9(2):426.[15]Wu M L,Zhou C S,Chen L S,et al.Study on the ex2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 rom G inkgoleaves by en2 zyme hydrolysis[J].Nat Prod Res Dev,2004,16: 5572560.[16]周文华,杨辉荣,岳庆磊.生物碱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化工,2003,32(2):1112113. [17]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18]宋晓凯.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19]董文庚,邓晓丽.HPL C法测定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8):5632565. [20]李彩侠,张赟彬,黄国纲.荷叶提取物的分离和纯化[J].食品工业,2006(1):40241. (下转第97页)98第24卷第5期梁 丹,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Hereditas ,1997,126(3):2112217.[18]Jiang J M ,G ill B S ,Wang G L ,et al.Metaphase and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apping of thericegenomewith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SA ,1995,92:448724491.[19]Wei W H ,Qin R ,Song Y C ,et parativeanalyses to diseases resistant and nonresistant linesf rom maize ×Zea diploperennis by GISH[J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2001,42:1092114.[20]Li C B ,Zhang D M ,Ge S ,et al.Identification ofgenome constitution of Oryza malampuzhaen Οsis ,O.minuta ,and O.punctata by 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J ].Theor ApplGenet ,2001,103:2042211.Analysis of ti f olia and O.alt a wit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UAN Ni 1,Q IU Xiao Οfen 1,SON G Fa Οjun 1,Q IN Rui 1,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Ο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ship s between the ti f olia and O.alta genomes in the officinalis complex of the genus Ory z a .The chromosomes of ti f olia (CCDDgenomes )were hybridized with labelled probes of two CCDD genome f rom ti f olia and O.alta separating.The GIS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mology between these two CCDD genomes is very close and differentiation is also clearly.Karyotype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similar band patterns of the hybridization signal.K ey w ords :ti f olia ;O.alta ;GISH(上接第89页)[21]米靖宇,宋纯清.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1,23(1):911.[22]刘健伟,陈勇,熊富良,等.骨碎补总黄酮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工艺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2221224.[23]王雅君,郭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11):8612862.The ne w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progress of flavonoidsL IAN G Dan 1,ZHAN G Bao Οdong 2(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Abstract :Flavonoid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many valuable results had been made.How to ex 2tract and isolate of flavonoids f rom the natural product made widely concern and it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are im 2prov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flavonoids ′different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in the re 2cent year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of flavonoids will be more rapid ,efficient and perfect.K ey w ords :flavonoid ;extraction ;isolation ;progress79第24卷第5期关 妮,等:两种CCDD 型野生稻的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
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银杏叶作为一种中药材,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提取物既可作为保健品,也可被应用于药物生产。
这些提取物包含一系列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的药理作用也在接受越来越多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银杏树叶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如鱼腥草素、芸香素、白蜡素、异鼠李素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化合物是鱼腥草素,占总黄酮的75%左右。
银杏叶也含有两种有效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化学名称为ginkgolic acid 和ginkgotoxin。
虽然这两种成分被证明在高浓度下具有毒性,但它们的浓度在商业银杏叶产品中都被限制在相对很低的水平,通常对人体并不会造成危害。
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包括下列几点:1. 保护心血管系统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增加血流量,促进动脉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加HDL(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防止血管堵塞。
2. 抗氧化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强大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抵御自由基的侵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除此之外,银杏叶提取物还含有一种酵素—过氧化物酶,它可以防止自由基的形成,起到了抗氧化的作用。
3. 改善认知能力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提高脑血流量,促进大脑神经元的新陈代谢。
这对于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记忆力、减轻认知障碍等问题都有好处。
4. 缓解抑郁症状一些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缓解抑郁症状有益。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增加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分泌,从而缓解压力,减轻症状。
总体来说,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一系列的药理作用,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缓解疲劳、调节血糖、治疗哮喘等。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和医药领域。
虽然银杏叶提取物的消费受到了一些争议,主要是因为某些制造商未能遵守规定,高浓度化合物的银杏叶提取物有潜在的毒性,这也是其使用安全性需要谨慎的原因。
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一些保健品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 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实际生产和科研过程中,对于黄酮单体的定量常采用HPLC法,而对总黄酮的测定,考虑到方法的简便、快捷以及可行性,多采用在碱性介质中加铝盐显色的分光光度法。
在碱性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形成络合物、在5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标准品选用芦丁。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芦丁标准品。
5%NaNO2;10%A1(NO3)3;5%NaOH;70%乙醇。
二、材料新鲜银杏叶。
三、器材容量瓶10ml(×7),25ml(×1),100ml(×2);吸管 0.5ml(×2),1ml(×2),2ml(×1),5ml(×1);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一、制作标准曲线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5mg,用70%乙醇溶解,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摇匀,得0.2mg/mL的标准溶液。
精确吸取标准溶液0.0、0.2、0.4、0.6、0.8、1.0、1.2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 5%NaNO2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A1 (NO3)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5%NaOH 4.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以试剂空白作为参比溶液。
用1cm比色皿,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二、总黄酮的提取把新鲜的银杏叶低温烘干,使水分小于8%,制成干粉。
精确称取干粉1.0g,置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入70%乙醇30mL,浸泡24h。
超声波提取30min,过滤,滤液用70%乙醇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得到黄酮提取液,待用。
三、测定吸取黄酮提取液1.00mL, 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5%NaNO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A1(NO3)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5%NaOH 4.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银杏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肖海龙;高尔;胡晓丽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年(卷),期】2005(16)12
【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便开始将银杏叶总黄酮(FG)用于扩血管活性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好疗效。
而国内掀起对FG进一步的研究高潮却在近几年。
有大量的研究证实,FG不但具有扩血管作用,而且还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清除自由基、抗白血病、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
FG是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
【总页数】3页(P947-949)
【作者】肖海龙;高尔;胡晓丽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医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潍坊市,261041;山东潍坊医学院天
然药物研究所,潍坊市,261041;山东潍坊医学院天然药物研究所,潍坊市,26104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银杏酸的药理作用及银杏叶提取物脱酸方法研究进展 [J], 邵泽艳;姜艳秋
2.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花;高卉;
3.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花;高卉
4.银杏叶或银杏叶提取物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喻林华;王义强;蓝华;王爽
5.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J], 王斯玮;管晓燕;刘建国;孔宁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郑启波【摘要】确定银各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物中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相互比较,确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作为银杏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2页(P417,419)【关键词】银各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工艺【作者】郑启波【作者单位】哈尔滨仁皇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味苦、甘涩、性平,活血养心、敛肺涩肠。
主治胸痹心痛,喘咳痰嗽,泄泻痢疾。
银杏叶提取物(EGB)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
它们在改善心脑血管循环、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及老年痴呆症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酶、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等作用[1]。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药:UV-4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瑞典Pharmacia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有600E型泵系统,96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CMC18(8.0 cm × 1.0 cm,粒度:5 μm);芦丁、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山柰酚、异鼠李素(Sigma公司)、盐酸、甲醇、乙醇、丙酮均为分析纯。
1.2 提取工艺:取200 g干银杏叶粉碎,浸泡在2000 mL 70%乙醇中,在水浴上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各3 h,过滤,2次滤液合并,在水浴上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石油醚脱脂2次水溶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后用20%乙醇悬浮,过滤,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硼砂,在水浴上减压蒸馏,回收乙醇,水液在水浴上浓缩成浆液状,控制在60℃温度下真空干燥,得提取物 29.35 g[2-3]。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波提取技术,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总黄酮,并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超声波提取法在黄酮提取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空化效应等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材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实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乙醇为溶剂,对植物材料进行提取,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黄酮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干燥植物材料(如银杏叶、杜仲叶、柿叶等)、芦丁标准品、95%乙醇、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等。
2. 实验仪器:超声波清洗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水浴锅、粉碎机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1)称取一定量的芦丁标准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配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标准溶液。
(2)分别取0.0、0.5、1.0、1.5、2.0、2.5 mL标准溶液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2.5 mL 5%硝酸铝溶液,混匀。
(3)静置6 min后,加入1.0 mL 10%氢氧化钠溶液,混匀。
(4)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芦丁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超声波提取(1)将植物材料粉碎,准确称取一定量(如2.0 g)于50 mL具塞锥形瓶中。
(2)加入1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30 min。
(3)过滤,收集滤液。
(4)重复步骤(2)和(3)一次。
(5)合并两次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5 mL,用蒸馏水定容至50 mL。
3. 测定黄酮含量(1)取0.5 mL提取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显色反应。
(2)在波长510 nm处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提取液中黄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y = 0.0147x - 0.0033,相关系数R² = 0.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