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PPT模板(课堂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539.00 KB
- 文档页数:14
实验一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一、实验目的:1、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主要方法。
2、掌握编辑幻灯片的操作,特别是母版和模板的使用方法。
3、掌握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方式。
4、掌握放映幻灯片的各种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1、一台安装了PowerPoint的计算机,配置了软盘驱动器。
2、准备好用于存储演示文稿文件的软盘。
三、实验预备知识:PowerPoint是当今最流行的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的软件之一。
在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场合下要进行的演讲、报告、介绍、论文答辩等活动都需要把演讲的内容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展现给听众,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和幻灯片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的,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就叫演示文稿,它是一个文件。
而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演示文稿是由一张张幻灯片组成的。
这些幻灯片和传统的幻灯片含义并不相同,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不但可以制作成真的幻灯片,用幻灯机播放,而且也可以在计算机中直接演示,或接上投影仪通过大屏幕进行演示,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演示。
PowerPoint有4中视图,分别是: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和幻灯片浏览视图。
在编辑演示文稿时常用普通视图;编辑幻灯片中的文字、重新组织段落及其在幻灯片中的位置时常用大纲视图;为了更加清楚的查看幻灯片的整体外观,在幻灯片中添加图形、影片和声音,创建超级链接以及添加动画等操作时常常选择幻灯片视图;在幻灯片之间添加、移动、删除幻灯片时通常选择幻灯片浏览视图。
PowerPoint有两个专有名次,即“设计模式”和“幻灯片版式”。
一个演示文稿是由若干张幻灯片组成的,设计模板是指幻灯片的底色、背景图案、配色方案等,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起作用。
选定了一种设计模板,则所有的幻灯片都要遵从这种模板的样式。
而幻灯片版式是指文字、图形等在幻灯片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只对一张幻灯片起作用,即组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幻灯片版式可以各不相同。
第1课初识PowerPoint 2000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PowerPoint 2000”。
(2)学会启动PowerPoint 2000、选择版式的方法。
(3)掌握幻灯片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
(4)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5)能用PoewrPoint 2000制作两页幻灯片。
[课时安排]建议1~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2)难点:“新建(N)”命令与“新幻灯片(N)”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PowerPoint 2000是Office 2000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
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
(1)启动“PowerPoint”,建议从“空演示文稿(B)”开始教学,先避开内容较多的“内容提示向导”选项。
同样,不要先使用模板,在白“纸”上创作,容易激发创新意识。
(2)“新幻灯片”对话框提供了许多自动版式供用户选择。
首先使用“标题幻灯片”版式,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的文本输入方法在标题框中完成第一页幻灯片的制作。
(3)字体、字型、字号和字的颜色设置,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与Word相比较。
(4)“插入(I)”菜单中的“新幻灯片(N)…”和“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学生容易混淆。
可以使用工具栏“新幻灯片”按钮代替命令。
(5)在空白幻灯片上插入文本框,输入文本内容,此方法与Word类似,学生必须掌握。
(6)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同样与Word类似,教材中没有详细介绍艺术字工具,教师酌情讲解,使学生熟练使用。
(7)如果用2课时教学,建议在第2课时中介绍幻灯片的背景颜色设置。
“背景”对话框的操作是一难点。
可演示“其他颜色(M)”和“填充效果(F)”的不同操作,再让学生模仿操作。
一般情况下,不介绍“选择图片填充”的操作。
(8)保存文件时简介文件的扩展名“.ppt”,便于学生查找文件。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主题说明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数学能力维度□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希沃白板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对象7(16)班全体学生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活动操作探索出轴对称的性质,并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观察图形,分辨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希沃课件】通过希沃白板拖拽功能,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梳理判断过程。
2、【希沃课件】观察动画后回答(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课前先通过观察图片及形象直观地动画演示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进行复习,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好奇,有想继续探究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探究定义活动一:如图所示,把一张纸折叠后,用针扎一个孔;再把纸展开,两针孔分别记为点A、点A′,折痕记为l ;连接AA′,AA′与l相交于点O .学生观察并思考:点A与点A′有什么关系?线段AA′与直线l有什么数量和位置关系?活动二:仿照上面的操作,在对折后的纸上扎出线段AB,把纸展开后记右边的那条线段为A′B′,连接A A′ 、BB′.你有什么新的发现?AB 与A′ B′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AB =A′B′活动三:如图,在对折后的纸上扎一个三角形,把纸展开后记这两个三角形为△ABC和△A′B′C′。
小组合作交流:(1)△ABC与△A′B′C′有什么关系?(2)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结点A和A′的线段和l有什么关系?点B和B′呢?点C和C′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BC与B′C′呢?AC与A′C′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归纳(板书):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以下性质:1、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 .3.对应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