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一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13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等有关史实。
2.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3.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1.时期:宋元时期2.重大成就:,和的广泛应用。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⑴背景:出现之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
⑵朝代:⑶发明者:⑷原料:⑸特点:⑹优点:⑺意义:①②三、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⑴发明:①②⑵应用:①②⑶传播:⑷意义:四、火药的发明和应用⑴发明:①火药是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②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⑵应用:①②⑶主要火药武器:、和等⑷传播:五、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材料:“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
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判断的依据。
2.据《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光线暗弱)则观指南。
”你认为这种现象至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为什么?【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夯实基础】1.(2006·江苏盐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被称为“当代毕升”。
古代毕升的成就是()A.改进造纸术 B.发明雕版印刷术C.发明地动仪 D.发明活字印刷术2.(2009·湖南湘潭)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A.火药 B.造纸术C.印刷术 D.指南针3.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A.隋朝末年 B.唐朝初年C.唐朝末年 D.宋朝初年4.请举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
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2、教法选择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
课题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NO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设计学法指导二次备课课前预习【指导阅读】宋元时期灿烂的文化表现在那些方面?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
(学生圈点并互相交流)(接着让学生自己用准备好的材料试着刻活字,亲自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
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体验,说说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她的文化博大精深,常令现代人扼腕叹息,今天我们让一起去寻访历史,了解灿烂的宋元文化。
(出示课件:灿烂的宋元文化)【走进教材,了解历史】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板书)(出示课件:毕升的创新发明“新”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师:科学是无止境的,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不断有改进和发展。
今天印刷业有怎样发展?(老师从网络里找出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印刷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具体数字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指南针应用和传播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船员,驾驶一艘船回答:指南针)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
(课件展示罗盘针模型,并让学生思考:罗盘针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它比司南有哪些进步?)教师归纳: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间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了。
历史学科(新授课)导学案1课表要求:通过活字印刷输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具体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73页小字探究活字印刷术,(2)观察73页插图、进行想象、分析73页史料,了解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对外传播的过程,(3)分析四大发明的作用,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评价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目标1和2,通过拓展提升完成目标3一、新课导入:提问雕版印刷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古代科技发展高峰:①时期②表现为的发明,和的应用;2、发明过程:①隋唐时期出现印刷②北宋的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③优点④意义3、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①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时间②指南针的发明:时间开始用于航海; 广泛应用航海: 时间原因 .③意义:南宋广泛应用航海,由人传入欧洲,为,创造了条件。
2、火药①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②应用唐末,火药始用于军事,(时间)广泛用于战争;③外传: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
3、四大发明:、、和,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北宋时期家,“”,比英国同类历法早800年、著有朝天文学家和水力学家,编成《》,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三、拓展提升:培根说:“这三样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是什么?你能说说他们又引起了哪些变化吗?四、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指南针是由谁传播到西方的?()A.蒙古人 B.女真人 C.匈奴人 D.阿拉伯人2、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是在()A.宋元时期 B.元朝 C.明朝 D.唐朝3、元代以来,人们读到的精美书籍通常是()A.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 B.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C.写在竹木简上 D.手抄的4、下列关于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文化为宋元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宋元时期结束了分裂局面并最终实行了统一C.经济空前发展、对外交往频繁为之创造了条件D外来文化传入和引进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二、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反思对今天的历史教学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因此,本课采用了“实践、情境、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视频录像等),为学生创设生动丰富的历史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顾问和参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样,就使课堂在师生互相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完成。
(1)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在某种程度上比较逼真地“再现”历史场景、任务、事件的过程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缩短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的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变的容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极大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热情。
在导入时,可以用屏幕打出与时事相关联的《伊拉克战争的有关图片》,这种导入方式直观性强,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求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有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以及对外传播的影视资料,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提供想象的依据,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并方便教师生动的讲述和分析资料。
(2)师生互动,动手实践,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
在讲到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跟他们一起做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原理,而且,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自主预习活字印刷术:北宋时, 发明。
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 年。
战国时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指南针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应用于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由 人传入欧洲。
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上。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
四大发明: 、 、 ,加上 ,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
三、【合作探究】 1沈括和 郭守敬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讨论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
3、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归纳梳理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以及它们与造纸术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不仅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另外,介绍了北宋科学家沈括和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张仲景B.祖冲之C.贾思勰D.毕升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A.战国时期B.唐朝C.北宋D.元朝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A.活字印刷B.雕版印刷C.刻竹简D.手抄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
丹凤县龙驹中学郝建勋
一:教材分析
宋元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节的重点内容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四大发明的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宋元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且学生通过电视、报刊、书籍等媒介对四大发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但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四大发明的影响和意义难于理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设计思路
新教材提倡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收集有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进而解决有关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与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本课内容,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形
象地再现历史,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交流、合作、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
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教法分析
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探究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法、讨论法和讲述法等。
1.讲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①由雕版印刷术等相关知识引入。
②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并举例使学生感到其改进的必要性。
③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对比与雕版印刷术的不同,体会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④看图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学习古代人民不断探索的精神。
引导分组讨
论‚动脑筋‛使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2.学习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采用阅读法,指导学生读书,看图,思考,了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的介绍动手做一个简单的指南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培养其动手能力。
通过阅读史料,了解指南针的应用及意义,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3.学习火药的应用和传播,首先讲明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图片,分析这些火药武器的特点及作用,明确突火枪是步枪的鼻祖。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火箭与今天火箭的原理是否相同,了解这一发明的意义。
联系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四大发明的意义可由培根的精辟论述引入,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沈括与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可让学生读书自己归纳,并由学生自己讲述,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其阅读归纳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6.讲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有人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火药、火器的发明及外传。
对此鲁迅有精辟的论述‘外国人用火药制成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制成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它当饭吃。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鲁迅先生的这些话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明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外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讨论,使其分析
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学法分析
主要采用的学法有:阅读归纳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等。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知识要点。
2.让学生看图观察分析,阅读史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依据史料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指南针,感受历史,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组织分组讨论,锻炼合作、交流的能力。
5.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生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由此导入。
2.新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由雕版印刷术有关知识的复习和对其不足的分析引入活字印刷术。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
1.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活字印刷的工序,看图了解其发展。
2.组织讨论完成动脑筋,通过对比了解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今天印刷业的新发展。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从司南到指南针
①让学生读书找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的名称和时间。
让学生看
图分析其不足。
②指导学生读书找出指南针发明的时间。
通过计算机展示史料,了
解其在航海上的应用。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的介绍,自己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④教师简述其传播。
2.火药的应用
①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②让学生观察课本中插图,分析其用途。
③简述火药及火器的传播。
通过计算机展示培根对中国四大发明的精辟论述,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四大发明的意义。
三:沈括和郭守敬
让学生自己读书归纳沈括和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并由学生自己讲述。
3.小结。
略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并组织讨论完成思考题。
5.布置作业:略
课外作业:从网上收集有关中国四大发明的有关图片、资料、故事,下一节课前交流。
八:教后感想
这节课内容较多,而且部分内容难于理解,但由于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而且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形成了能力。
在课后,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为学生知识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