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摘要: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趣味。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64-01

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年级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积极而尽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平时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很多,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想就此与大家讨论几点认识。

一、熟悉音乐教材,把握教学环节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

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地演唱、演奏,生动有趣地讲解,结合使用多媒体或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目的。

三、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在众多的演唱教学内容中,演唱技能(音准)是支持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唱不准音,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有些学生会自觉脸红,唱过一遍,从此害怕歌唱,害怕上音乐课;也有学生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深情地歌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歌唱音准问题,歌唱的音准主要指音高的准确与否,它是唱好歌的首要问题。试想学生连歌曲基本的音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续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对于表现和创造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描述:在一年级的一堂歌唱课中,学唱的是歌曲《这是什么》。歌曲的前面两句歌词都是“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只是在最后的“当当当”音高上发生了变化。第一句是“5 5 5 ―”第二句是“2 2 5―”。可是学生总是把第二句唱成“2 2 5 ―”或者是和第一句一样。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落在中音的5上,一个是落在低音的5上,我们再来唱一次好吗?”可是当学生第二次演唱的时候,仍然出现错音。于是我请学生,先听钢琴弹一次,同时在心里跟唱一次,然后再听我范唱一次,最后再请同学唱一次。我想这样的多次聆听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只有个别同学唱对了,而且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惫感。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换了一种方式。我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在空中画一画音高组成的小山,再比一比谁画的最美,唱的最准确。这时,学生们马上精神起来,伸出小手跃跃欲试。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来画小山,音高的时候手指在山顶上,音低的时候手指在山脚下。唱了两遍之后,学生就准确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趣味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音乐 音乐课一般不受学生们重视,每次课前十分种,学生都早早的来到音乐教室,许多学生还吵吵闹闹,借助这一机会,我准备了一些音乐作品,有钢琴曲、古筝曲、小提琴曲、交响乐等,每次学生来到音乐室后,我就播放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又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既有古典音乐又有现代音乐,分期让学生欣赏。刚开始时,学生还并没有完全注意到我的这一安排,他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播放的次数多了以后,有些学生开始倾听起了音乐,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还提醒一些吵闹的学生保持安静。慢慢地,许多学生被我播放的音乐吸引了,甚至在乐曲没结束而上课铃声响了之后,他们纷纷要求我听完了再上课;还有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乐课后,还会问我下次会播放什么乐曲……。同时,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还会给学生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典故等,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上课时,我把起立问好、安静倾听、准备开始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转换成特定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如,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忘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气氛,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时,我巧妙地把教学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情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大树桩”和“小树桩”进行表演。随着故事内容的发展,“观众”都被吸引住了,在“大树桩”和“小树桩”维妙维俏的表演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情绪更高涨,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结束并被接受。课后总结时,深有体会:只有在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引起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去领略学习的成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勤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发热情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周,我在7、2班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歌曲《青春舞曲》(第一课时)。就在学唱乐谱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从而也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青春舞曲》的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维吾尔族的舞蹈,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维吾尔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想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音乐,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

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将会唱的歌曲用口哨吹出动听的旋律来,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整天穿着比较脏的衣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感受到同学们在嘲笑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吹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插点有气氛的话题的时候,我把目光投向了同学,我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在等待“挨批”。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吹得口哨很优美别具一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推陈出新的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我是草原小牧民》时,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也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我通过制定歌曲感受、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音乐美、蒙古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震撼力。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

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审美趣味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个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准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准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很多适合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实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实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趣味、积极实行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水平和创造水平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因为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不过,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但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很多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

初中: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析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 析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ase of "Hope to Walk with You"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一音乐《希望与你同行》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4、介绍使学生了解童声合唱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 教学流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中学的第一节课就

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 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4、介绍简单的五线谱相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教授歌曲《我们一起来》 1、初步感受歌曲 2、跟琴学唱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4、配合简单舞蹈动作,进行律动练习。 (歌曲在我国最初是以“跳舞毯”的音乐流传开来,加上充满朝气的歌词,学生非常喜爱。引导他们用恰当的体态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歌名是《我们一起来》,从同学中发现较合适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大伙儿的积极性高涨。) 四、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纯真的童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唱教学。这几年,听了好多关于歌唱教学的公开课。听完后,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觉得这些课中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老师对歌曲的教学流于表面,缺乏对歌曲学唱部分展开深入的教学。老师对歌曲教学就像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总认为学生听一遍就对歌曲有了大致的印象,听两遍就轻轻地跟唱了,听三遍则基本学会了,歌唱教学也就到此为止,紧接着进行创编表演或拓展活动。 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只是跟着琴声或者录音张口就唱,而不关注自己的歌唱是否动听,是否带给自己或者别人美的享受,歌声直白而响炸,喊唱现象经常发生。这到底是怎么了呢?所以,怎样使用歌唱中的教学方法,使少年儿童唱出动听美妙的歌声呢?我认为模仿、动情、想象、总结经验是给孩子们教唱的最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 一、模仿是开启歌唱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模仿你歌唱时的姿势、口型、表情、正确的吐字方法,模仿你对气息的控制。这是提高歌唱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协调动

作,从而获得正确的声音。可是如果单一的和学生讲解这些歌唱时的姿势原理,学生就会感到非常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看一些少儿歌曲大赛的视频,让他们模仿那些小演员们在歌表演时的姿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看完后我就让学生来说一说歌唱时的姿势。学生们都踊跃举手,有的说:“身体直立,保持放松。”我说:“对呀,你们有没有看见哪个人在唱歌的时候是弯腰驼背的?只有把身体直立了我们美妙的声音才能够出的来。”有的说:“我刚才看见他们站的时候两只脚成‘丁’字形。”“你观察地真仔细,这样能够保持身体的平稳,歌唱时身体就不容易摇晃。”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在唱歌时头也要放平。”“这正是我要说的,有的同学刚才在模仿时把头低着,你们想想声音能唱出来吗?”学生们听后都摇摇头。于是我接着讲:“头要放正,不要过高或过低,眼睛向前平视前方。”讲完后我又让学生练习了一遍,有错的相互纠正。接着我趁热打铁,让个别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歌唱时的坐姿,让其余的学生讨论台前同学的坐姿是否正确。最终在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一个结论:坐时的姿势应该是在站的基础上,只坐半张椅子,身体直立自然而不紧张。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二来课堂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二、歌唱中的呼吸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纵观当今的音乐课堂过于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脱离音乐本位的综合活动,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音乐性;缺乏生活体验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如何淡化音乐教育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让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生命共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作者作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深研教材一一培养审美感知 教材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知和体验的载体,而音乐审美感知又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基石。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它的情境美、立意美、范唱美、配器美、曲调美、欢乐美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碰撞心灵的艺术感染力和探索真知的热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精心选材,准确把握教材,使音乐审美教育中的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完整地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使新授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审美的感知是实?F 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途径。 相比过去过于强调音乐德育价值和强调单纯的知识技能的

训练价值,而培养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的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回归。在《音的强弱》一课中,教师把音的强弱这知识点融入到游戏教学中,让在学生在听声音辨强弱一一用嗓音模仿强弱一一用图谱画强弱一一用身体、打击乐器、日用品 创造声音的强弱一一在玩中去感知强弱一一用歌声去运用强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享受感知节奏美的过程。 音乐记忆力是培养音乐感知的另一种手段,教学中的歌词、 曲调、动作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手段,抽象的音乐要素从学生自己直接的感知中获得。 二、优化教法提高审美体验 新课标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情感理解力都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情感作为桥梁,引导学生全身心 地投入到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自身的感知和把握,把握旋律的走向、 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外部形态特征并内化为审美的体验。 如在《四小天鹅》舞曲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动力,让学生的想象为审美插上翅膀,在想象童话 --------------- 创造 --- 音乐的主线中,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尝试即兴用嗓音创作音响画,并通听、念等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教学提纲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 计划

小学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本届四年级学生,共有七个班级含两个民族班,七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XX%——XX%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五单元“环球采风”;第六单元“中国功夫”;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小学歌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

论文 小学歌唱教学中的技能训练 隆德第一小学李金霞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颌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

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一,再练习呼吸之前先教会学生想象,“假如在你的面前有一杯咖啡,老师让你一口气喝完,同学们喝完告诉你喝时的感觉。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流行音乐PK中学音乐教育 文山初中陈淋琳 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的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者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犹如掩耳盗铃。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一度视为“洪水猛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流行歌曲。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违心的、不客观的。流行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其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歌曲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领域。 比如八年级音乐中,有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沁园春·雪》、《蝶恋花》、《重整河山待后生》、《过雪山草地》等曲艺音乐,学生在上课时明显表现出没有兴趣甚至不耐烦,,又得针织提出要求唱流行歌曲,虽然我很生气,但无奈之下值得让步。当同学们喜爱的留心响起,大家都自觉的跟着音乐哼唱起来,顷刻间便沉醉在这又没动听的音乐声中。 以上案例中所表现的,正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流行潮”现象。不难看出,不是孩子们不爱音乐了只是他们对流行音乐更为偏

爱,是我们的老师强制性的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了孩子们。如果再加上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而学生是当代的学生,并且生活在信息传媒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时下正红的一些选秀节目,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流行音乐离孩子们的距离是如此之近。正因为时间上较大的落差,才造成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接受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

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课标之中占有知识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唱歌教学这一形式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最经济有效的教学。对于唱歌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寻求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歌唱潜能,加大唱歌的有效教学,提高唱歌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处在第一位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只要会说话的人,我们都应培养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乐趣。那么如何使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呢?现在我就这一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须明确音乐课程中的唱歌教学的作用 音乐是激发人们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以音响为媒介,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人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符合乐理的人声与乐器声共同组成艺术化的音响,能让学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氛围中,愉悦身心,满足情感的需求。其中人声更为重要。在这里,构成人声的音响一般就是指唱歌。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程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唱歌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唱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

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唱歌教学实践活动的学习经历,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歌曲所包涵的情感,进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唱歌能力,最终能用较自然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通过合唱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感悟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增强群体合作意识。 (3)通过唱歌教学中多样式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悟,使身心获得自由舒展,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须注意以下的要求: (1)重在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与风格,运用音乐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 (2)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发展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3)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好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歌唱技能训练。歌唱技能训练的精心设计,主要是能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同时要力戒“专

趣味音乐课堂教学文案

趣味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音乐 音乐课一般不受学生们重视,每次课前十分种,学生都早早的来到音乐教室,许多学生还吵吵闹闹,借助这一机会,我准备了一些音乐作品,有钢琴曲、古筝曲、小提琴曲、交响乐等,每次学生来到音乐室后,我就播放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又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既有古典音乐又有现代音乐,分期让学生欣赏。刚开始时,学生还并没有完全注意到我的这一安排,他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播放的次数多了以后,有些学生开始倾听起了音乐,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还提醒一些吵闹的学生保持安静。慢慢地,许多学生被我播放的音乐吸引了,甚至在乐曲没结束而上课铃声响了之后,他们纷纷要求我听完了再上课;还有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乐课后,还会问我下次会播放什么乐曲……。同时,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还会给学生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典故等,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上课时,我把起立问好、安静倾听、准备开始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转换成特定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如,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忘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气氛,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时,我巧妙地把教学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情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大树桩”和“小树桩”进行表演。随着故事内容的发展,“观众”都被吸引住了,在“大树桩”和“小树桩”维妙维俏的表演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情绪更高涨,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结束并被接受。课后总结时,深有体会:只有在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引起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去领略学习的成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勤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发热情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最新资料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因此,小 学阶段歌唱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歌唱教学首先从聆听入手,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特点加深歌曲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技能,进而通过合唱教学,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二十几年的教学中,笔 者摸索出五步教学法?ρ?生进行歌唱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歌唱水平及音乐表现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歌曲在学习之前首先要学会聆听, 而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爱模仿,不会静下心来聆听,教师 在课前必须充分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聆听之前围绕歌曲的表现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 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聆听上,从而完成有效聆听过程。 学习四年级下册歌曲《友谊的回声》,创设情境,播放大屏 幕观看动画片《回声》,教师提问:“小兔子淘淘在山谷中呐喊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们一下被吸引到课堂中,聚精会神带着问题观看大屏幕,激发学习兴趣。看后回答:“这种现象 叫回声。”初步聆听歌曲《友谊的回声》,教师提问:“歌曲中 哪一句出现回声现象?”学生们仔细聆听找出答案:“歌曲第三句。”教师又提问:“那什么是回声呢?”大屏幕PPT展示:“回

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 声。”教师再提问:“歌曲中哪里有回声?”学生带着问题再次 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听后回答:“湖边、山谷中、大森林、大海 边、沙滩上。”学习歌曲第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 生,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在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与神奇。 二、在歌唱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歌曲第一部分内容,教师提问:“歌曲中原声与回声有 什么不同?”学生早就发现这一问题,争先恐后回答:“原声声音很强很大,而回声很弱小。”学习力度记号F(强)与PP(弱)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回声的效果,通过反复记号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在空旷的地方都可以出现回声。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音乐为主线,教师引导,从歌曲 的意境、歌词的描绘到旋律的走向,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得以 构建,从而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学会做到歌唱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当歌曲《友谊的回声》第一部分“回声”学会后,教师引导:“大家动脑想象一下,什么是友谊的回声?”教师在回声前面加 上一个形容词“友谊的”,板书变为“友谊的回声。”同学们带着问题聆听歌曲第二部分内容,听琴模唱歌曲第二部分内容,理解并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为什么说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 美的回声呢?”教师再问。学生们有的挠头,有的在思考,不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任课教师:惠钟 一、案例背景 在本学期中我在初二年级的音乐课时。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那节课是让同学们学习第三单元《雪域天音》(第一课时)。就在拓展引导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就是这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二、情景描述 那天是我上初二3班的第一节课,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这节课学生一定会喜欢,应该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铃声一响,我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课堂行为的结束,我们进入了导入学《雪域天音》的欣赏环节。我作了如下地导入:首先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藏族风俗习惯以及饮食建筑的图片,同学们马上就说出这是藏族。然后,我让学生说了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民族舞蹈,学生回答的也丰富多彩:西藏舞、傣族舞、壮族、蒙古族等。接着,我对学生做了如下提问:“根据大家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大家说说看为什么维吾尔族的舞蹈从动作音乐表达上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学生都纷纷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我概括的作了一下结论:不管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劳动······藏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 根据自己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可以得知,他们这时很好奇,于是我说:“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藏族的歌曲。”在欢快地歌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着律动,很认真的听完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学唱了歌曲。接着,我说让我们试着唱一唱乐谱,我给大家伴奏,就在大家唱的高兴时,忽然听到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 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杨”“建”同学耍的“洋相”了。说起来有趣,这两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鬼喊鬼叫,并以此为傲。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成绩也中等,但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是班上的捣蛋鬼所以同学们都爱看他的笑点他。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如果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捣乱那么会影响课堂纪律。如果像以前一样,对于违反了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那么原本轻松的课堂气氛就会变的很不愉快了。 正当我打算先停下来,我一脸阴沉默不作声,带着严厉的目光投向了“杨”“建”同学,可是我瞬间被石化了,只见“建”同学“老油条”般装出一副知错的模样,然后双手“啪”的拍响,然后再把另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脸上表示自己掌嘴!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属于“乱来”,但至少这也是他的一个过人之处,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更不能歧视他行为上的偏差。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挖掘学生音乐创作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合的对“建”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基于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9T09:41:03.48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3月上作者:谭静[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谭静 深圳市宝安区径贝小学广东深圳 518102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诠释 ,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反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 ,小学音乐的许多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没有从审美的角度方面让学生感知、理解音乐 ,学生也不能在音乐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 ,流失了美感 ,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 “以审美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核心审美体验价值理解得不够 ,另一方面是对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审美是一种感性认识 ,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需要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发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 ;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中的目的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联。因此 ,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两个要点 : ①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②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 ,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 ,以及得到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方面。 二、小学音乐教育审美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条件 ,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并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 ,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 ,展示美的结晶。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 ,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 ,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 ,其他教学手段 (幻灯、录像、多媒体等 )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2.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 ,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 ,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进入角色意境中 :可通过表演 ,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 ,或为作品创编伴奏 ,或通过乐器演奏 ,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 ,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 ,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 ,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1)借助形象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 ,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 ,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学生探究、表现、创造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①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语言来描绘特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绪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审美体验。②妙趣横生的气氛渲染。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 “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 ,一时间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交织在一起 ,有效地创设了一种 “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 ,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③其乐融融的场景烘托。如在教学一年级《长鼻子》一课时 ,在音乐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大象的各种图片,丰富了学生视觉的感受 ,并以它作为音乐学习的补充材料 ,拓宽了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这一课上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 ,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④丰富体验的电教手段。现代电教手段通过视、听的共同作用 ,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 ,将音乐与真实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 ,在多种感官的综合运动中获取音乐的信息和审美体验。 (2)审美创造 ,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 “以美感人 ,以美育人 ”的目的 ,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情感出自于兴趣 ,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必然乐此不疲 ,在无数次的循环反复中 ,必然产生了情感 ;兴趣源自于乐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到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无数次乐趣的积累 ,必定形成浓厚的兴趣 ;而乐趣产生于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 ,使学生喜爱音乐 ;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来体验音乐的美感 ;以自己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歌曲《老鹰捉小鸡》、《春天里》和欣赏《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乐曲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 :老鹰、鸡妈妈、小鸡 ,红太阳、小燕子、小青蛙、花朵 ,乌龟、小白兔、小猴子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 ,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3)以形悦目 ,引导想象。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听赏中的想象,它也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再表现、再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 ,它是无形的艺术 ,看不到也摸不着 ,需要学生在聆听的同时 ,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将无形的音乐与实实在在的符号联系起来 ,探究性地、自主性地来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 3.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广大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作长篇说教 ,而要充分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活动体验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体 ,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 ,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挖掘、融入审美因素 ,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 ,在多听、多唱、多做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 ,进而净化心灵 ,培养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 ,提高审美品位 ,使学生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