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cc 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87.34 KB
- 文档页数:4
2010年6月第39卷第3期(总第222期)云南冶金YUNNANMETAIJLURGYJun.2010V01.39.No.3(Sum222)
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
玉涵,胡显智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摘要:评述氰化及非氰化提金工艺,重点对氰化法、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氯化法等提金工艺做了分析和总结。关键词:氰化;非氰化;金
中图分类号:T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308(2010)03--0009--04
ReviewofGold--LeachingTechnologiesbyCyanidationandNon-cyanidation
YUHan,HUXian-zhi(FacultyofLandandResourceEngineering,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Kunming,Yunnan650093,China)
ABSTRACT:Thegold-leachingteehnologie8bycyanidationandnon—cyanidationwerereviewed."llaegold—leachingprocessesof
usingcyanide。thiosulfate,thiourea,chloride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KEYWORDS:cyanidation;non-eyanidation;gold
1前言
作为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之一,黄金由
于其稀少、珍贵的特性,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重
视。黄金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
矿的开采、提取和冶炼技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为实现高效、无毒,合理开发
和利用低品位及难浸金矿,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提出了多种浸金方法。
2氰化法
1890年,MacArthur提出用稀氰化物溶液溶解
矿石中的金,用锌屑置换后,再熔炼成金锭的氰化
法工艺,并于同年在非洲建立了第一座氰化厂¨J。至今,氰化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尽管氰化物有
剧毒,污染环境,但其仍然是从细粒金矿石中提取金、银的主要方法嵋-。金的氰化浸出是固体金颗粒与含氧的氰化物溶液之间的多相反应,是一个电化学的过程”】。金
在氰化物中的溶解分为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溶
解金的同时产生过氧化氢:
2Au+4CN一+02+2H20=2Au(CN)2
+2H202第二阶段,过氧化氢协同氰化物再溶解金:
2Au+4CN一+2H202=2Au(CN)2一+40H一
综合上述两个反应式,即为一步溶解反应:
2Au+8CN一+02+2H20=4Au(CN)f
+40H一氰化法是~种可从矿石、精矿以及尾矿中提取
金的最经济而又简便的方法,它同时具有成本低、回收率高和对矿石类型适应性广等优点,有利于企
业提高经济效益H】。但氰化物剧毒,对环境危害
大;浸金速度慢,容易受到铜、铁、铅、锌、砷和
收稿日期:2010-01-13作者简介:玉涵(1983一),女,河北保定人,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稀贵金属提取。
9
万方数据20tO年6月第39卷第3期(总第222期)云南冶金YUNNANMETALLURGYJun.2010V01.39.No.3(Sum222)
硫等杂质的干扰;对细粒包裹金、高砷、高硫、含
有机炭的难处理金矿石的浸出效果较差”J。为此,人们在氰化法的基础上延伸出几种新型
改进工艺。从1847年M.Lazowski第一次发现活
性炭能够从溶液中吸附贵金属起MJ。活性炭便开
始用于金的回收,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炭浆法和炭浸法。
炭浆法是利用粒状活性炭直接从氰化浸出矿浆
中吸附金的方法,不仅省去传统工艺的同液分离工
序,还有利于氰化浸出率的提高【2J。炭浆法的生
产过程包括:磨矿、氰化浸出、预处理、活性炭吸
附、炭浆分离、活性炭解吸、电沉积以及脱金炭的
再生。工业生产中常用石灰作保护碱,使pH维持
在9一10之间,矿浆浓度约为40%左右,搅拌浸
出时间为24h或更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
期开始研究和引进炭浆提金工艺,如今已成为我国
黄金生产的主要工艺方法…。
炭浸法与炭浆法的原理一致,只是生产工艺略
有不同。炭浆法是先浸出后吸附,即将浸出矿浆从浸出槽送人吸附槽内进行吸附。炭浸法是边浸出边
吸附。浸出与吸附在同一槽中进行。
树脂矿浆法与炭浆法同属吸附提金,采用离子
交换树脂从浸出矿浆中吸附金,主要应用于含有粘土、石墨等天然吸附剂的含金矿石。在很多报道
中,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鳌合树脂
等不同种类的树脂均可用于贵金属的回收旧J。
堆浸法最早应用于1752年西班牙氧化铜矿的浸出。1967年,美国用来处理低品位矿石。由于
堆浸法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生产
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处理大量的低品位矿石,因此
发展很快,在我国小型民采矿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J。特别是近年来,堆浸与吸附,解吸与电积
分别构成我国堆浸技术中两大独立的循环系统。先
将堆置的破碎矿石用石灰水处理后,再淋洒氰化物与石灰水的混合液进行渗滤浸出。
3非氰化提金技术
3.1硫代硫酸盐法
早在1900年就提出了用硫代硫酸盐回收贵金
属。在所谓的范帕特拉(VonPatera)法中,金银
矿石先经氯化焙烧,然后用硫代硫酸盐浸出。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和应用硫代硫酸盐从
含铜金属硫化物精矿和加压浸出渣中回收贵金属,
并且取得了专利。在此期间,前苏联对硫代硫酸盐
】0浸出法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01。作为一种重要的
非氰浸金方法,硫代硫酸盐法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取代氰化物浸金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浸金常用的硫代硫酸盐有两种,一种是硫代硫
酸铵,一种是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铵均是白
色晶体,均能溶于水,溶液无色,在酸性介质中,
不能稳定存在,而在碱性介质中较为稳定。
硫代硫酸盐常压浸金一般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通常选用一定比例的硫代硫酸盐的氨溶液,以防止硫代硫酸盐的分解。Cu(Ⅱ)的存在可以促进金
的溶解,所以在处理低品位铜金矿时,可加人适量
的二价铜盐;同时,为保证Cu(Ⅱ)的再生,还
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通常以氧气作为氧化剂【l¨。
实验表明,硫代硫酸盐浸金的主要反应为:
4Au++8s20;一+02+2H20—4[Au
(S203)2]3-+40H—
Au++4s20;一+[cu(NH3)4]2+一[Au
(s203)2]卜+[Cu(s203)2]卜+4NH3
其电化学本质是金被氧化和铜被还原的过程,
用化学式表示为¨2|:阳极区:Au_Au++e—
Au++2NH3叫[Au(NH3)2]+
[Au(NH3)2]++2s20;一一2NH3
+[Au(s203)233-
阴极区:[Cu(NH3)4]2++e叫2NH3+
[Cu(NH,):]+
4[cu(NH3)2]++02+2H20+8NH3叫4[Cu(NH3)4]“
+40H一
硫代硫酸盐法具有浸金速度快、无毒、对杂质不敏感、浸金指标较高以及对设备无腐蚀等优点。
对难处理金矿石如含铜、砷、锑、碳质金矿石中金
的浸出回收,无论是在浸出率,或在经济上都显示
出优于氰化物。近几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硫代硫酸
盐常压浸出上,国内外学者对硫代硫酸盐溶解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还应用此法进行
了小规模的半工业试验。虽然最近的实验将浸金体
系中硫代硫酸盐的浓度降低到了lM以下,氨的浓
度也有所降低,并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
以及溶剂萃取等方法对金的回收,但硫代硫酸盐法
始终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0I,硫代硫酸盐的耗量、浸渣的后续处理、浸液中金的回收等问题依旧
存在,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万方数据玉涵,等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
3.2硫脲法硫脲浸金是一种利用金在酸陛条件下可与硫脲
形成可溶性络离子的性质将金提出的方法。使用硫脲从矿石中浸出金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
代,1937年罗斯等人采用硫脲溶液从金矿石中浸
出了金,前苏联对硫脲浸金做了大量的早期研究¨3|。之后,各国冶金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理论和
应用研究,建立了半工业试验厂。
硫脲是1868年首次合成的,又称硫化尿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质的有机配合剂,可与许多金属
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白色晶体¨4|,在碱性溶液中不
稳定,易分解。在酸性和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硫脲与金形成阳离子络合物,反应为:Fe3++2CS(NH2)2+Au叫Au[CS
(NH:)]f+Fe2+
Au+2CS(NH2)2+H++1/402叫Au[CS
(NH2)]f+1/2H20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硫脲法,近年来在硫
脲提金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大的进展。时至今日,硫脲提金已逐渐进入工业生产阶
段,并延伸出多种新型改进工艺,如:硫脲碳浆
法、硫脲树脂法、硫脲铁浆法、硫脲电积法¨5|、超声波强化硫脲提金以及磁场强化硫脲提金¨41等。
此外,T.LDeng等人研究了用亚硫酸钠一一硫脲混合体系从生物氧化残渣中提取金,减少了Fe¨
对硫脲的消耗¨6I。DengTianlong等研究的用生物氧化——硫脲混合体系从难处理浮选精矿提取并取
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ⅢJ。与氰化法相比,硫脲具有溶金速度快、毒性
小、对铜铅砷硫等杂质离子敏感程度较低、工艺流
程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处理其它载金物如阳极泥、含金铀矿、酸浸渣和细菌浸渣等时有一定的优
越性。但硫脲不稳定,易被氧化,造成耗量过大,
且价格较贵,不适宜处理含碱性脉石较多的矿石。
硫脲浸金法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冶金方法,具有
很大的可开发性,主要致力于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18|。并成为有希望取代氰化法的方法之一。3.3氯化法
氯化法提金是以氯气、电解碱金属盐(NaCl)溶液析出的氯气,或漂白粉加硫酸反应生成的氯气
作为浸出剂提取矿石中的金。氯化提金始于1848
年,曾大规模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的金矿选矿中,后来逐渐被氰化法所取代¨引。随着人们对资
源和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非氰化浸金工艺的逐渐发展,氯化法重新受到了冶金学家的重视。
国内外学者对氯化浸金体系的浸金机理等方面展开了基础性的研究,并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一
般来说,在氯化浸金体系中,金的浸出是一个氧化
络合过程,其氧化电位取决于生成的金氯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特定的浸出条件ⅢJ。金的氯化浸出可
表示为:Au+2C1一—_÷AuClf+eAu+4C1一一AuCl一4+3e
这种方法更多的被应用于对氰化物难浸金矿的预处理¨J。
有学者认为,在氯化法中采用辐照装置可使金
的溶解加快,同时提高氯气的使用率心1|。最近,秘鲁和法国报道了一种金的盐水浸出新工艺,即用
高浓度的NaCI溶液和H:S0。,以MnO:作氧化剂,
在溶液中产生元素氯,后者在水溶液作用下能够很快溶解金[22|。美国正在研究一种炭氯浸金的提金
方法,该法将粗粒活性炭和碳质难浸金矿一起搅
拌,氯气在酸性条件下与矿浆作用,金溶解为金氯络合物,然后在炭粒表面还原成金旧引。
水溶液氯化法适用于处理较单一的含炭或不含
炭金矿,其优点是金浸出率较高,浸出剂价廉易得,但氯化物的腐蚀性较强,且硫化物的介入对金
的回收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业化
程度。3.4石硫合剂法
石硫合剂法是我国首创的一项无氰提金技术,
采用的试剂是用廉价易得的石灰和硫磺合成的一种
新型浸金试剂,它无毒,易于合成,且浸金速度快,对难浸金矿的适应性强,金浸出卒高,对设备
材料要求低。
石硫合剂主要成分为多硫化钙(CaS)和硫代
硫酸盐(CaS:0,)。其浸金过程是多硫化物与硫代硫酸盐的联合作用,因此石硫合剂法具有极好的浸
金性能旧J。其主要溶金反应为:2Au+2S2一+H20+1/202卅AuS一+20H一
2Au+4s20;一+H20+1/202—2Au
(Sz03);一+20H一
石硫合剂法的浸金机理为电化学一催化机
理ⅢJ,即在含有铜氨的石硫合剂中,NH,在阳极催化多硫根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与金离子的络合反应,cu(NH,):+在阴极催化氧的还原反应。
有文献提出在石硫合剂浸金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NaCl可较好地提高浸出率并降低生产成
11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