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3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
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
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
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
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
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
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
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
钻石模型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重点分析了波特的钻石模型及其演变模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其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启示。
标签: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演变;启示1钻石模型及其演变1.1钻石模型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素为:(1)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需求条件,包括本国需求结构、需求规模、需求拉动方式、需求的全球性、超前性和挑剔性;(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等。
此外,机会和政府作为另外两个辅助要素影响着上述4要素。
这六方面的要素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1.2国际化钻石模型Dunning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的一个缺陷是其仅仅关注“母国基地”。
而忽视了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活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波特钻石模型中的各个互动的关键要素,应该将其看作第三个外生变量添加到钻石模型中。
Dunning的国际化钻石模型就很好地解决了波特的钻石模型低估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对国家竞争优势影响的问题。
1.3双钻石模型鲁格曼和克鲁兹(Rugman&Cruz,1993)在研究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时,发现单一的“母国钻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规模经济小、开放的贸易经济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一方面,加拿大本国企业可以利用美国市场来扩大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
那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的美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发展生产,为加拿大本国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这样产业竞争优势就不仅仅源于加拿大国内经济环境,也源于美国国内经济环境,更源于两国经济往来形成的环境。
为此,鲁格曼和克鲁兹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来解释加拿大竞争优势的来源。
基于“钻石模型”的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分析2013年07月09日16:27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4期作者:沈明其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地位日益凸显,对推进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阐述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采用“钻石模型”的四个要素分析其竞争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城市差距;明确城市形象定位,打造旅游品牌;优化相关产业结构,进行市场细分;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等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钻石模型,竞争优势一、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稳步发展,优势明显,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浙江省接待入境旅客共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外国游客515.04万人次,同比增长15%;香港同胞92.47万人次,同比增长8.13%;澳门同胞24.89万人次,同比增长8.15%;台湾同胞14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83%。
其中台湾游客入境旅游涨幅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大三通”政策的实行。
入境主要客源国有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德国等。
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2011年,浙江省有组织出境旅游者1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6.1%。
其中出国游累计组团人数60.7万人次,同比增长24.7%,港澳台游累计组团人数58万人次,同比增长8.1%。
全年台湾游累计组团人数15.3万人次,同比下降15.9%。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3亿元,同比增长23.18%,详见表1。
2006—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由1690.12亿元增至4080.3亿元,增长41.4%,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三强。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闫丽君(晋中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0)[摘要]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在带动劳动力就业,帮助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下增长迅速,不仅优化了山西外贸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山西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为促进山西省入境旅游贸易更好更快发展,首先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入境游客规模两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利用钻石模型对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分析。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入境旅游;钻石模型;山西;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6-0100-03[作者简介]闫丽君(1988—),女,山西太谷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西服务贸易发展研究(2020W331)。
第2023年第6期(总第562期)商业经济No.6,2023Total No.562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的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其中,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我国的形象宣传和增加外汇收入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故土,历史悠远,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许多名胜古迹,这为山西省的旅游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提出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业持续发展。
在一系列重大举措引航之下,山西旅游市场表现良好,山西发挥全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一、钻石模型理论阐释钻石模型又称国家竞争力模型,是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
迈克尔·波特认为,分析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要从四项环境因素讨论。
(1)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2)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除了这四项因素外,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
“机会”通常非企业、甚至政府所能控制的,包括战争、能源危机、技术变革和汇率变化,这些“机会”因素可能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产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机会条件在许多产业竞争优势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对于“政府”因素,各层次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影响力,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政策对钻石体系造成的作用。
比方说,反托拉斯法有助于国内竞争对手的崛起、法规可能改变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形、教育发展可以改变生产要素、政府的保护收购更可能刺激相关产业兴起等等。
漠视经济政策对国家优势的影响,正如过度夸大或过度变异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不切实际的。
钻石体系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而当企业获得钻石体系中任何一项因素的优势时,也会帮助它创造或提升其他因素上的优势。
二、对产业升级的启示产业结构升级一般认为是从低级形态的产业转向高级形态的产业。
包括(1)从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向重化工业(2)从以原材料为重心转向以加工组装为主(3)从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转向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4)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钻石模型从理论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阐释,可以给当今的我们一些启示。
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案例分析案例:由“钻石体系”模型看新疆牛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1]1.生产要素的分析主要是指发展牛肉产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包括人力资源、饲草料资源、肉牛良种、资金投入等。
新疆的农区有340多万hm2耕地,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加工业糟渣等非常丰富,是发展养牛业的良好基础。
新疆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有1269.13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3%。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多。
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就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养牛业历史悠久。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20多年来新疆畜牧业科技工作者在肉牛生产上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技术体系,为新疆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例如,针对新疆的荒漠生态环境及牧民定居后生产方式的改变,按照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理念,提出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家庭牧场模式,解决了牲畜舍饲和冬季死亡率高等关键技术难点。
此外还在肉牛的集约化养殖与商品化生产、新型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纤维素酶等)、研发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并取得丰硕得成果。
但不容乐观的是在畜牧业领域中的管理组织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非常缺乏,导致许多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地应用,这是新疆肉牛产业优势地位逐步减弱的重要原因。
肉牛品种方面,就目前情况严格来说,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地方品种牛数量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不同血统的杂种牛。
新疆良种牛的比例一直在30%左右,2005年上升为57%,这与国内牧业大省和国外畜牧业强国相比较低。
内蒙古自治区牛良种化率占到70%以上,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牛的良种化率一般达到90%以上。
新疆牛个体小、胴体重小,2003年新疆牛平均胴体重为142.26kg,内蒙牛的平均胴体重为151kg,而世界牛平均为202kg,发达国家250kg以上(其中:美国为325kg,英国为308kg,加拿大为339kg)。
0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作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先锋企业,华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也遭遇一系列风险和危机。
华为全球竞争力的研究,既可扬长避短,也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波特竞争力钻石模型被称为“竞争力之父”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学者迈克尔·波特(M.E.Porte ),通过国际化和全球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从系统地分析和观察中,创立了“波特四要素”竞争力分析模型,构建了一套国际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比较优势分析评估系统,被用于分析研究和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全球竞争力。
该模型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制约和驱动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核心要素,其一是指供给要素,包括基于生产运营的生产资料、土地等基础因素,以及新技术、高级人力资源等创新类因素,用于分析解释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创新等核心因素;二是需求因素,主要指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满足度和匹配度,即市场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接受和需求度,是约束企业产品市场大小的重要指标;三是关联性产业和支持产业,包括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商的合作度,以及关联性产业,及其行业影响力,该因素用于分析评估企业的产业合作能力和环境;四是企业行业竞争状况,即同类企业间的竞争对手、显性或隐性竞争者等因素,用于分析企业国际化市场空间中,所处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和竞争威胁。
该模型中,四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共同构成一个产业内部竞争力关联机制,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波动,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
另外,还有外部环境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可或缺,一个是“机遇”要素,偶发性或不确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变化,往往蕴含着市场和企业发展机会,如果好好利用,最终也可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优势,反之也会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另一个是“政府”要素,政府可用借助补贴、战略调整、市场监管、反垄断、产品标准与法规、政府采购等等,对上述企业内部系统形成约束性或激励,使四个因素随之发生变化,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钻石模型体系”(如图1)。
管理视窗商贸纵横·104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基于“钻石模型”的因子和多元回归分析黄 什摘 要:本文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建立了一个由1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的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确认了各项指标以及由因子分析法分离出的主因子———“钻石模型”综合因素指标对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中国;钻石模型;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也越发重要,成为继制造业后另一集中体现一国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领域。
因此,服务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新重点。
我国当前服务贸易存在着规模较小,内部结构失衡、落后于货物贸易出口发展等问题,从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来看也依然是服务贸易小国[1]。
国际离岸服务外包(OffShoreServiceOutsourcingOSO)作为新兴的服务贸易方式发展迅速,它是指一国企业,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国外分公司,或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他国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贸易形式。
这种贸易方式使得传统上属于非贸易品的服务向贸易品转化。
离岸服务外包目前已经成为新一轮跨国公司全球转移的大趋势[2],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成为世界主要发包国,而印度、爱尔兰等国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应发挥优势,积极提升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水平和竞争力。
而明确哪些因素会对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形成决定性影响将会对我国正确采取措施促进其发展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一新兴国际贸易形势十分关注。
国外研究主要站在发达国家发包国的角度,集中于外包发展的动因和对发包国的影响。
如在劳动生产率报酬方面:Grossman、Rossi-Hansberg(2008)[3]认为业务外包不仅会产生发包国直接相关要素收益,而且还会产生发包国所有要素辐射收益。
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钻石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通过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要素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国际战略和提升竞争力。
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而言,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制定更好的战略,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因素条件钻石模型的第一个要素是因素条件,指的是国家在生产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和素质。
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而言,因素条件包括了人力资源、原材料、生产技术和科研水平等。
在这些因素中,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周期。
我国在科研水平和生产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体育用品品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和供应。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长期需要持续投入的领域,需要不断加强,在因素条件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二、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指国内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也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我国在体育产业方兴旺,人民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巨大。
这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国际市场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特点可能与国内市场有所不同,需要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和把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逐渐趋向于差异化和个性化,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三、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相关和支持性行业是指国内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国际市场的影响。
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制造业方面,我国拥有世界领先的产业链条和生产能力,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保障。
在体育文化和体育赛事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文化底蕴,也是体育用品国际化的重要支持。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一)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导部门。
本文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并基于现状和模型对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钻石模型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波特钻石模型与中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美国著名学者波特教授以钻石模型来分析一国特定产业是否拥有竞争力。
波特认为,财富是由生产率支配的,生产率根植于一国和地区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则产生于由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四个要素组成的基本框架。
1.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
对服务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而言,信息技术设施和人力资本是两个最关键的要素。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等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各服务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高级资源要素。
而且中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就不容乐观,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要的外向型高级人才紧缺,培养机制不够完善,这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量大的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3.需求状况:指本国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它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和效率,而且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一国市场要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细分市场的需求结构,满足老练而挑剔的需求,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
对服务产业来说,服务需求的增长表现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的增长两个方面。
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尖端的先行需求迅速提高,是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但是基于巨大的需求和部分服务行业的垄断性,本地客户不够挑剔和老练,没能形成本国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及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的压力。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指与该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
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会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为下游产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相关产业之间,容易开展信息交流和各种合作。
对服务业形成支持的或相关联的产业,有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支持。
一个服务行业的运营需要制造业的设备和许多相关的服务和作为中间投入。
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
条块分割仍局部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较为普遍,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波特认为,通过产业定位,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三种方式获得竞争优势。
而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基本条件。
另外,一国
某一行业内的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发明的动力成正比。
这些原理,对服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同样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