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分析附3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71.17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误诊分析高皓,牟基伟,李金瓯(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原发性结节外淋巴瘤中,发生于Waldeyer环的约占12.9 %。
[1]做为韦氏环的最大器官扁桃体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相似,没有输入淋巴管、明显边缘区,缺乏IgG分泌,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发生于扁桃体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起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类型[2]。
但由于原发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及活检病理易受影响,漏诊及误诊率较高。
[关键词]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扁桃体[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072-01Misdiagnosis of Tonsi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as AnalyzedGao Hao, Mu Jiwei, Li Jin’ou(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0, China)Abstract: In primary extra-tubercular lymphoma, about 12.9% occurred in Waldeyer ring[1]. The tonsil, the largest organ in Wyeth's ring, is similar to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without lymphatic duct input, obvious marginal area, and lack of IgG secretion. It i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non-Hodgkin's lymphoma.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is the most common type[2]. However, due to the atypical primary symptoms,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biopsy pathology are susceptible, and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is relatively high.Keywords: Waldeyer's ring;non-Hodgkin's lymphoma;tonsil1 病例摘要本文选取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的3例误诊病例。
扁桃体恶性肿瘤误诊4例分析
洪凤美
【期刊名称】《宁波医学》
【年(卷),期】1996(008)004
【摘要】扁桃体恶性肿瘤误诊4例分析洪凤美扁桃体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癌瘤的0.5~3%,在耳鼻喉科恶性肿瘤中,国外统计占第2位,国内统计占2.11~51%[1]。
由于早期无特异症状,极易漏诊及误诊。
现把我科自1982~1995年间误诊的4例扁桃体恶性肿瘤报告分...
【总页数】1页(P240)
【作者】洪凤美
【作者单位】慈溪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40.4
【相关文献】
1.扁桃体恶性肿瘤误诊4例分析 [J], 洪凤美;崔崇瑜;孟妍
2.扁桃体恶性肿瘤:附34例分析 [J], 高志宏;黄鹤年
3.扁桃体恶性肿瘤放射治疗87例分析 [J], 陈明强;陈传本;林祥松
4.龟分枝杆菌病误诊为结核病和麻风病误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2例病例分析 [J], 岳午阳;郭艳;李同心;杨松;郭建琼
5.扁桃体恶性肿瘤误诊误治5例分析 [J], 张汉清;朱炳蔚;应丽韫;胡雨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临床分析
张芬琴;荣国芳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生》
【年(卷),期】1993(000)008
【摘要】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系统细胞遍布全身,淋巴瘤细胞侵犯淋巴组织,也可侵犯身体任何部位,发热和淋巴结肿大是临床疑诊恶性淋巴瘤的两大主要特征,但由于病理类型、病变部位和受累器官不同,临床症状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容易造成临床误诊。
据有人统计约1/3病例造成误诊,临床确诊还是依赖于病理检查。
常见误诊原因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瘤发热多为不规则,可高热或低热,可呈不规则发热、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或周期热,其中以周期热较为特殊,周期性发热中的1/3是淋巴瘤,其特征是每人周期间歇不同,但在同一病人中,一定的周期持续不变。
特别有些病例。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张芬琴;荣国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404
【相关文献】
1.小儿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误诊原因(附39例临床分析) [J], 李秋波
2.恶性淋巴瘤误诊为阑尾炎14例临床分析 [J], 李树伟
3.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七例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J], 闻明;秦玉红;陈填
4.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七例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J], 闻明;秦玉;红陈瑱
5.两例睾丸恶性淋巴瘤误诊为精原细胞瘤临床分析 [J], 李平;王雅洁;戴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淋巴瘤临床误诊分析
黄梅丽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5(5)2
【摘要】恶性淋巴瘤临床误诊分析黄梅丽80年代以来,恶性淋巴瘤(简称ML)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我国ML的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10位[1]临床上ML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
现将我科误诊的3例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1病例报告病例1.男,62岁,左颈部肿块2...
【总页数】2页(P113-114)
【作者】黄梅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04
【相关文献】
1.恶性淋巴瘤2例临床误诊分析 [J], 蔡松泉
2.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J], 毛力菲;方剑
3.恶性淋巴瘤临床误诊分析 [J], 唐雪梅
4.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J], 王志兴;严颖彬;林辉
5.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J], 马升高;孟凡升;胡祥鹏;吴建胜;
吴明;韩清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易误诊的病(16) 鼻咽、扁桃体慢性炎中增生的淋巴组织内下陷的鳞状细胞团―――鳞癌举例:患者女,16岁。
因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10余年而行双侧扁桃体摘除。
病理初诊为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后来,考虑到小女孩太年轻,找多一些医生看看,有人提出是增生的淋巴组织内下陷的鳞状细胞团,再反复讨论,确认不是鳞状细胞癌。
经长期随诊,证实不是癌。
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的交会处,可分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此外,整个咽部粘膜内含有许多分散的淋巴组织,共同组成咽淋巴环,是机体第一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扁桃体中,腭扁桃体最大,呈扁卵圆形,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该处粘膜表面的复层鳞状上皮向下方结缔组织中凹入,形成10~20个隐窝,有的隐窝较大而深,还可以分支,在隐窝周围的上皮内及上皮下方固有膜结缔组织中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在结缔组织中常见到发育得很大的淋巴小结,且常有明显的生发中心。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而致扁桃体隐窝及其实质发生慢性炎症病变。
依病理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1)增生型即肥大型主要为淋巴组织增生。
特点是扁桃体显著肥大,而突出于腭弓之外,色淡红、质软,儿童发病较多。
若反复发炎而引起扁桃体肥大者多有结缔组织增生而较硬。
(2)纤维即萎缩型主要为扁桃体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继以纤维组织收缩而使扁桃体体积缩小以致淋巴组织萎缩。
(3)陷窝型病变居扁桃体隐窝之内,扁桃体隐窝及淋巴滤泡有典型的慢性炎症表现,隐窝内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菌、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集聚形成脓性栓子;或隐窝口被疤痕组织封闭引流不畅致隐窝扩大形成脓肿或囊肿;及淋巴组织瘢痕化等而成慢性脓毒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表面隐窝的本身属于盲管,其管壁没有肌肉组织,因而缺乏蠕动和排出能力,病原体极易在此处生长和繁殖,繁殖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变成致病的因素。
在隐窝周围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间隙里常有许多淋巴细胞及粒细胞,称为扁桃体的上皮浸润部。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1例樊华;覃泰杰;叶林松;瞿申红【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08【总页数】3页(P73,96,后插1)【关键词】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鉴别诊断【作者】樊华;覃泰杰;叶林松;瞿申红【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4扁桃体恶性淋巴瘤是扁桃体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扁桃体肥大、咽部异物感、咽痛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症状与其类似,尤其当患者查体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时,易造成误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患者,初步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25岁,以“咽部疼痛20 d,加重2 d”于2016年4月27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20 d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咽部疼痛,但尚可忍受。
入院前2 d疼痛加剧,影响睡眠。
无言语含糊,无吞咽困难,无发热,无体质量减轻,否认家族癌、瘤遗传病史。
查体:左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粗糙、充血、质硬,见白色黏稠分泌物,右侧扁桃体Ⅰ度大,表面粗糙,无脓点。
颈部触诊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气管居中。
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血尿常规大致正常。
按慢性扁桃体炎传统术式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封三图1)。
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D20(+),CD10(+),MUM-1(+),Bcl-6(-),CD3(-),CK(-),CD30(-),EMA(-)。
原位杂交EBER(-)。
术后第6天予RCHOP方案化疗1个周期,并辅以止吐、护肝、护胃、碱化尿液治疗。
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行骨髓穿刺示:造血成份占20%~30%,各系比例基本正常,未见淋巴瘤累及依据,提示无复发及远处转移(封三图2)。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误诊分析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因非特异性症状而误诊为结核,肺炎,胃肠道疾病,盆腔癌,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本文对若干临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提示临床工作者若遇到发热伴衰竭等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伴体重下降,腹块伴不完全肠梗阻,不寻常部位小肠穿孔等情况均应警惕恶性淋巴瘤诊断。
病检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确诊主要依据肿大淋巴结多次反复活检,辅以放射,内窥镜检查,必要骨髓穿刺活检,甚至剖腹探查。
1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症状,体征,常易误诊,漏诊,现搜集临床误诊病例若干分析如下:1.1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误诊为结核,肺炎,韦格内肉芽肿,后期因无痛进行性增大浅表淋巴结病检确诊。
淋巴瘤发热率较高,热型多变,可伴肝脾肿大,晚期可发生贫血,衰竭,大汗,恶病质等周身症状,若肝脾肾,胸膜,腹膜发生不同程度浸润,颈部,下颌,腋窝,纵隔,腹股沟等处淋巴结均肿大,规范抗痨治疗无效,但实验室检查不支持结核者,可考虑恶性淋巴瘤诊断。
1.2 因腹痛,腹泻,衰竭,消化道出血,腹水,消廋,腹块,肠梗阻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结核,盆腔癌,结核性腹膜炎等,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是结外恶性淋巴瘤的最常见病变,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处,如回肠,肠系膜淋巴结,浸润病灶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肠梗阻,肠穿孔。
主要表现为明显消化症状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肠结核,脂肪泻相似,且大多无表浅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胃肠道疾患,个别可因出血或肠梗阻行手术病检确诊。
尤其注意的是恶性淋巴瘤腹水非血性与其它肿瘤不同。
1.3 因黄疸,消廋,食欲不振,肝脾肿大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原因可能为;1.3.1 肝实质病变;1.3.2 肝内胆管旁门腺区浸润;1.3.3 肝门淋巴结旁引起肝外胆道梗阻;1.3.4 肝内胆汁於积;1.3.5 溶血,恶性乳腺淋巴瘤发热时间较长,多超过一周,多伴表浅淋巴结肿大,肝脾轻度肿大,查血红素低,蛋白低,碱性磷酸酶升高,与黄疸型肝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