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2《乙烯》名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6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大地二中 张清泉第1课时 乙烯[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增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3.了解乙烯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一)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二)乙烯的性质1.乙烯的物理性质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燃烧: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 。
②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现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结论: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2)加成反应①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化学方程式:。
②加成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书写下列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聚合反应①定义: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自身加成生成聚乙烯的方程式:该反应是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这样的反应又被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反应。
其中,—CH2—CH2—称为链节,n称为聚合度,小分子乙烯称为聚乙烯的单体。
(三)乙烯的用途1.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1)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书写为CH2CH2( ×)提示乙烯分子中含有,在书写时,官能团不能省略,应为CH2==CH2。
(2)乙烯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 ×)提示乙是一种稍有气味,难溶水的气体。
(3)乙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4)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反应原理相同( × )提示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为加成反应。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范例(最新6篇)知识与技能:篇一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范例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教学重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2.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3.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
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2H2↑+Ca(OH)2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
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2H2气体。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课程解读课标要点学科素养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从微观碳原子的成键角度,分析乙烯的结构特点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特点结合化学实验,从分子的结构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了解乙烯的主要用途和工业制取原理从生活中乙烯及其产品的用途,体会化学在改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见学生用书P65)知识点一乙烯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只有__碳__、__氢__两种元素__C2H4____H··C··H__····C··H__··H____CHHCHH__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空间充填模型空间构型CH2===CH2__平面__结构知识点二乙烯的性质和用途1.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__无__色__气__体稍有气味__难__溶于水比空气的__略小__2.乙烯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火焰__明亮__且伴有__黑烟__乙烯易燃烧2酸性KMnO 4溶液__褪色__乙烯易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__褪色__ 乙烯易与溴反应(2)氧化反应(3)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__不饱和__碳原子与其他__原子或原子团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4)聚合反应①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__。
②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__化合物分子__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__聚合物__的反应。
乙烯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这样的反应又被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__加聚反应__。
③链节、聚合度、单体: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是由较小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
在聚乙烯分子中“__—CH 2—CH 2—__”称为链节,链节的数目n 称为聚合度。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必修2 答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61(1;1;Cs;Li;7; 1;F;F。
2(C 3(C 4(A 5((1)3Li7 3Li; (2) 6C 7N;(3)11Na 12Mg。
6(7(8(略 9( 4Li+O214142324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 :C+O2点燃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 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 ,Mg(OH)2 (3)碱性Mg(OH)2 ,Al(OH)3 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 4Al+3O2?Na2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人教版必修2:——乙烯知识点一烯烃1.不饱和烃与烯烃2.烯烃的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B处:溶液紫色褪去。
C处:溶液红棕色褪去。
D处:点燃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3)实验结论①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分解产生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
②气态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实际是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烃的分子式为C3H6,符合通式C n H2n,故该分子属于烯烃(2)某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烯烃(3)某无色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烯烃答案(1)×(2)×(3)√2.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解析分子中含或—C≡C—的烃属不饱和烃,B项不是烃,D项C8H18符合烷烃通式是饱和烃。
答案 C知识点二乙烯1.乙烯的组成与结构(1)乙烯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2H4H··C··H····C··H··H分子结构空间构型乙烯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平面2.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无色气体稍有气味难溶比空气略小3.(1)氧化反应(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乙烯的用途(1)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剂。
[探究思考]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提示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
另外根据乙烯分子中含碳量大,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黑烟,而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可以区别。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的内容-乙烯,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饱和烃)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和烷烃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结构决定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讲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也为以后学习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用途-结构-性质”的思路,先介绍乙烯的用途,通过介绍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有机化学中既是敲门砖,又是铺路石。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烷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习了某一类烃的方法;
·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
·能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的性质,初步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存在障碍:
·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对一些有机名词不了解,有机分子结构也比较陌生、难理解,无法建立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联系;
·对有机反应方程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都存在困难。
待建构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利用乙烯的分子式和球棍模型探究乙烯分子的结构。
通过对结构的推理,对学生对其微观结构有三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中体会到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观看视频和分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并解析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球棍模型和视频动画分析并说出加成反应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有机物性质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生活小妙招—水果催熟的解密,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展示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乙烯分子的结构
·乙烯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
·乙烯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加成反应的原理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