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施工技术2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22
十、黄土路基:(一) 黄土路基压实技术:根据项目沿线本着少占耕地、农田、绿林的宗旨,全线共有十个土场,据实选择土场,SL5标可从K30+422场、K64+150土场自采砂砾土,汽车运输,但地质表层为新近堆积黄土,且在砂砾土施工中运用黄土、砂砾土包边。
现将路基压实技术简述如下:1、黄土概述:黄土是第四纪以来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土,颜色为淡黄、褐黄、灰黄色,质地均一,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且常形成钙质结核,具有多孔性,一般无层理,或柱状节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
塑性指数为10—12,湿陷性显著,多为风沙成因。
黄土用锹、镐开挖很困难,但结构紧密能维持陡边坡。
本段内黄土为次生黄土,具有高压缩性,在50—150kpa压力下变形敏感。
其土质不匀、松散、大孔排列杂乱。
欠压密,结构强度低,锹易挖,并有夹杂物存在。
2、黄土地区路基产生的问题及病害:黄土路堑边坡常见的变形有剥落、冲刷、崩塌、流泥、滑坍等种,用三合土或四合土进行边坡稳定。
黄土高路堤的变形多为路堤下沉、坡面冲刷、坡面坍滑,高路堤边坡部分利用新黄土填筑,并严格控制压实度。
3、黄土压实施工(1)正确处理黄土地基,为防止路侧记水,在路基坡脚外20—30m 范围内,要仔细整平地表不使之积水,对积水洼地和地表裂缝要填平、夯实,路侧排水沟渠为防雨水下渗,均需进行防渗加固。
或用灰土桩挤密黄土,以消除其湿陷性并提高承载力。
(2)在黄土路基施工前,要确定黄土的性质指标,并做黄土压实试验路段,按图纸施工,记录各试验数据、压实遍数、机械选择、最佳含水量等,以备报监理审批。
(3)根据黄土的性质,路基高路堤设计边坡用新黄土填筑,并严格控制压实度。
(4)黄土路堤在施工中防止路堤下沉可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掌握路堤压实标准,确保压实质量,预留压实加宽,利用砼预制块框格护面或栽砌卵石护面。
2)加强地表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3)采取预渗水或重锤夯击的方法,消除或减少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公路工程黄土地区路基施工1 在黄土地区填筑路堤时,路基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1 若基底为非湿陷性黄土,且无地下水活动时,可按一般粘性土地基进行基底处理,同时做好两侧的施工排水、防水措施。
1.2 若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减少地基地层湿陷性下沉。
其地下排水构造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1.3 若地基土层具有强湿陷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应考虑地基在路堤自重和活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下沉。
除采取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换填土等措施。
2 用黄土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要求:2.1 新、老黄土均为路堤适用填料。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
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
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
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2.2 黄土路堤施工时,应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纵向),清除坡面杂草,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
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强结合。
2.3 黄土路堤的边坡应刷顺,整平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2.4 不应使用黄土填筑浸水路堤。
必须使用时,应采取措施,并报请审批。
3 黄土路堤的压实要求与一般粘性土相同,应按7章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3.1 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如含水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
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3.2 路堤的填筑应按5.2.1~5.2.8条的规定办理。
3.3 黄土地区路床的土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原土进行技术处治。
4 高路堤路基施工期间,应在两侧或一侧(超高段)设临时阻水、拦水设施,以防雨水冲毁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