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讲心理训练

演讲心理训练

演讲心理训练
演讲心理训练

第二章心理训练

一、演讲者的心理:

(一)演讲者共同的心理现象:

在演讲或者是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由于语言交流者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语言交流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在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反映,做出各种不同的表现,有的甚至会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影响演讲或语言交流的进程。

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心理,因此,这也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面对熟悉的人时候有时会“没话说”;当我们面对陌生的人时候有时会“说不出”(话);当我们处于一个较为隆重而又宏大的场面时,面对众多的听众有时会“不敢说”。

这些情况的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为语言交流者的心理素质问题。

(二)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习惯性的思维活动。

它主要是指人们自身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经常性的、本质的、个性化的思维特征——即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包括信念、情感、气质、性格、兴趣等。

(三)语言交流时的心理现象包括:

1、语言交流环境中:

①语言交流者的心理活动;

②听众的心理活动。

2、语言交流过程中:

①语言交流开始时的心理活动;

②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具体表现:

1、缺乏自信的心理;

2、临场紧张的心理;

3、临场恐惧的心理;

4、期望值过高的心理;

5、随意或盲目应付的心理;

6、受挫灰心的心理。

在演讲开始之前,表现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是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造成的。表现为担心和疑虑。

在演讲过程中,表现出的随意或慌张(一般发生在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以后)的心理。

恐惧心理的一般症状:

嘴巴干渴;

嘴唇发抖;

喉咙紧张;

手心出汗;

手发凉;

手发颤;

膝盖发颤;

恶心;

心跳加快等。

这是都是在演讲前或演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寻常的内在或外在的感觉及其表现形式。这些情况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表现的。

(四)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

人们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是他们不习惯于当众说话。“恐惧皆衍生于无知与不确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对于大多数初登讲台的演讲者来说,当众说话还是生活经历的一个未知数。他们不了解当众演讲是怎样一回事,就不免心里感到焦虑和恐惧。对于他们而言,演讲所遇到的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使他们感到繁杂。而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单纯而轻松,就要靠坚持不懈的练习。

只要有过练习而获得成功的演讲者,才能够把当众说话就会变成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

由上所述,可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演讲和语言交流的基础。

(五)学会驾御个人的心理活动:

在隆重的公众场合进行演讲,我们不但要对演讲的内容作好充分地准备,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地个人心理地准备。其中,克服舞台恐惧,学会恰当地控制好个人的心理活动是首先要作好的一项工作。

其实,语言交流者在演讲开始时和演讲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能否控制和驾御个人心理活动的能力的反映。

实际上,很多恐惧心理是你在踏上舞台前就产生的,而当你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它常常也就跑掉了。

一般来说,即使是职业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舞台恐惧,他们在开始演讲时或多或少地几乎也总是有些怯意。并且,这种怯意在开头的几句话里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克服这种怯意,进入镇静的状态。

在进行公开演讲的时候,舞台恐惧会不时地袭来,也会不断地离开,但却不可能永远消失。

所以,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克服舞台恐惧,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控制它。

集中注意力以释放它,积极地面对并且有意识地控制它。

请大家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不能克服舞台恐惧,但是却能学会控制它。

恐惧心理的良好作用:

既然舞台恐惧不能消除,那么,我们就只好尽量地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舞台恐惧。把舞台恐惧当成我们的朋友。

舞台恐惧可以增强我们的能量,使我们的反应更加敏锐,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有神,使我们的脸色更加红润。

在实际的生活中,当我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对你的演讲越是感觉紧张的时候,你也会更多地意识或者注意到你的姿势和呼吸。

所以,舞台恐惧也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影响,它会让你看上去更健康,也显现的更有吸引力。

(六)演讲者的心理训练:

1、勇敢起来:

在演讲之前,演讲者如果表现得好象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来达成那个目标,那么,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心理恐惧感。

2、充分地准备:

讲演必须准备周密,以应急变。特别是要面对回答听众关切的问题时,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只有有备而来的演说者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演讲和谈话中,恰当而又准确地经过我们的意念进行演讲的组织表达,正确地选字用辞,并在讲演时充分地表达我们对演讲的赤诚、热情和激情。

3、必要的自信:

自信也是一种心理。它非常有用,能给你安全感,使你勇于与别人相处,并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都能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旦你热中于表达自己的意念时,那么,哪怕是规模有限、环境复杂,你也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并把它们做为自己谈话的资料,这样一来,你的视野就会得到扩展,思路打开,你的演讲便有了新的意义。

4、另外,在演讲的过程中还应当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

如果在演讲过程中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讲着讲着会突然地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就是一种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会抹煞你对演讲的信心。因此,在开始讲演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是集中精力听别的讲演者说些什么,以便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感。

对于任何一个演讲者来说,都有怀疑自己的时候。这个题目对我合适吗(在有些情况下,他很可能一气之下便把题目改了)?听众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吗?听众会对我赶兴趣吗?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消极的思想就很可能摧毁你的自信,这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做一番精神的鼓励,用简明平直的语言来告戒自己:我的讲演是很适合我的,因为它来自我的经验,来自我对生命或人生的看法;与听众相比我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来进行这次特别的演说,并且将全力以赴,保证演讲的成功。现代的实验心理学家表明,由自我启发而产生动机,即使是佯装的,也能导致快速有力地刺激个人的自信,激发心理状态的活跃,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和程度时,他就会思维活跃、思路敏捷、开阔、精力集中、记忆清晰、感情丰富、情绪高涨、动作协调等。

(七)主要心理的训练:

由于陌生的体验而怯场时:

许多人由于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讲台上面对听众发表过讲话,一旦要求他们在这种场合、这样的位置面对听众讲话,就会怯场。针对这种情况下的怯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调适:

1演讲者可以早到场熟悉环境。也就是说,在演讲之前早些到达演讲场地,不仅要观察演讲场地的空间布局,而且还要了解听众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甚至还可以与一些听众进行随意性的交谈。这样,等到演讲开始时,演讲者就会感到这时的演讲只不过是一次扩大了的谈话,听众也只不过是谈话的对象而已。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在演讲之前,到讲台上亲自体验一下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使呼吸均匀。

当演讲者还未登台就感觉呼吸急促、心惊肉跳时,演讲者首先要等到主持人说完话,再不紧不慢、步伐适中地走上演讲台,以使紧张的气息平静下来。千万不要跑步登上讲台,那样会使紧张气息“变本加厉”。

其次是登台后,不要匆忙开始演讲。应该先环视演讲场地,同时作一次深呼吸,而后行鞠躬礼。礼毕,再作一次深呼吸。经过这样的呼吸调整之后,再开始演讲,演讲者的怯场情绪就会锐减,甚至完全消失。

面对陌生的面孔而怯场时:

有的演讲者因为听众陌生而产生一些怯场现象,此时,演讲者可以这样做:

1、寻找支持者。听众席中如果有同事、朋友时,演讲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摆脱怯场。也就是说,演讲者宜实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而对其他的听众则采用虚视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不要让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某一方向或区域。否则,会使其他听众产生冷遇之感,从而不利于演讲顺利进行。

2、盯住听众的鼻尖。当演讲者面对的听众完全是陌生的面孔时,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来讲,人们都害怕正视陌生人的眼睛,而演讲则要求演讲者用眼睛不时地与听众进行交流。这样,演讲者如若不采取任何技巧而正视陌生人的眼睛,势必会越讲越紧张,越讲越糟糕。如果演讲者盯住听众的鼻尖,则会产生一箭双雕的效果。不仅会减轻演讲者由于面对陌生的眼睛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而且也会使听众感觉到演讲者在注视着“我”,“我”应该很好地听下去。

由于过高估计听众而怯场时:

在演讲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演讲者在参加某个集会时,对自己的演讲内容并不是毫无准备的,他们有的在会前作了认真的思考,甚至不乏独到的见解。但是由于临场时过高地估计听众,从而导致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进而临场时心慌意乱,言不由衷,最终不能准确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传播信息等。这种情况在青年演讲者中比较常见。

此时,演讲者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对怯场进行调适,即无论听众水平高低,都假设他们“一无所知”。这样,一来能够成倍地增长演讲者的信心和勇气;二来还能使演讲者精心选择最能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三来还能够使演讲者用心选择适当的言语表达方式,来增强演讲效果。总之,无论听众水平高低,都假设他们“一无所知”,演讲者才能无所顾忌地、较好地调动和发挥他们多方面的演讲艺术才能,以引起听众心理上的美感和共鸣。英国物理学家、演讲家法拉第,曾做过一百多次的学术演讲,十九次科普讲座,每一次都取得了众口赞誉。当一个学生问他演讲成功的秘诀时,他直截了当地回答:“假定听众‘一无所知’。”

由于前面的演讲者取得成功而怯场时:

有的演讲者看到排在自己前面的演讲者讲得头头是道、从容自然、水平较高时,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自我评价,由此产生怯场。

这样的演讲者,要想调适怯场心理,第一要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尤其不要把演讲的失败看得过重,更不要过多考虑演讲后别人会如何评价。请记住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第二要坚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勇气。俗话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看到比自己强的演讲者是很正常的,但最重要的是演讲者应取其所长,补己所短,使听众听了你的演讲后产生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有领导或专家在场而怯场时:

有些演讲者登台之初比较轻松、自然,但在突然发现有领导或专家在场时,就容易紧张起来。

演讲者要想克服这种怯场的心理情绪,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认识。大多数人都认为引起怯场的根本原因是紧张。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紧张分为过分紧张和适度紧张,只有过分紧张才是引起怯场的主要原因。而适度紧张则是演讲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演讲者也只有具备了适度紧张,才能调动演讲者的一切积极因素,从而顺利地完成演讲。相反,那些没有丝毫紧张感的演讲者,他们的演讲常常是松懈的、乏味的,其结果既不能感动自己,也不能感召听众。

2、争取多开口。演讲者应该在平时、在熟人面前多开口,多讲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或者朗读一些诗歌、散文,以培养自己对害羞心理的抵抗力。以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增加难度。长此以往,就会完全克服怯场的心理。

3、演讲前充分准备。也就是说在演讲之前,反复讲练,熟记讲稿。这样,才能在临场时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其实,作为一个演讲者,首先要有一种震慑全场的气概和信心,只要认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是正确的,不管谁在场都要认真讲下去。同时还要有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和对听众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

就可以减轻领导或专家在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临场时的应急措施。

(八)心理的自我训练:

1、事先演练;

2、熟悉环境和听众;

3、努力往坏处想,往好处做;

4、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热情、自信;

5、自我勉励,永远不要叹气;

6、准备更多的话题;

7、努力保持常态,把握好整体时间;

8、尽量穿着七八成新的衣服等。

1、站立不语以练心;

2、随意说话以练口;

3、即兴演讲以练思;

4、命题演讲以练情。

培养广泛的兴趣:

强烈浓厚的兴趣是成功语言交流的基础。

兴趣是形成语言交流的动机;

兴趣是成功欲的基础;

兴趣可以树立自信;

兴趣可以培养热情。

二、听众心理:

听众在接受演讲或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收取过程,听众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由数量不等的个体组成的,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见解,每个人对所接收的信息的理解和作出的反映也个不相同,因此,听众听讲并不是消极的行为。所以,演讲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听众的配合,是完成演讲或语言交流目的的重要因素。演讲者要尽量使自己成为听众的一部分,或者说要使听众成为自己演讲的一部分。

要使听众成为演讲的一部分,积极配合演讲活动,作为演讲者就必须认真了解和研究听众的心理状况。

听众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由动机引发的行为,再有行为指向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可以是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利用演讲的形式或内容,去激发听众。

1、听众的基本类型:

1、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信仰等;

2、有组织听众或无组织听众;

3、路人型听众或观赏型听众;

4、研讨型听众或学习型听众等。

2、影响听众听取演讲的因素:

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听讲环境、信息的重要程度、与演讲者的关系等等。

3、听众的听讲表现也可以分为四种:

①专心致志地听;

②积极配合地听;

③选择要点地听;

④判断评估地听。

由上述情况所形成的听众心理状态:

①肯定相容型心理;

形成这种心理定势的条件是听众的价值取向(环境、内容、演讲者等)。

这种心理定势的表现是,支持演讲,易于接受演讲的思想和内容,能与演讲者紧密配合,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演讲互动。对演讲活动的成功起着明显地促进作用。

形成肯定相容型心理的条件:

1、演讲者方面:

演讲活动与社会背景相适应;演讲内容和时宜;信息价值程度高;材料新颖(能满足听众的好奇心);与听众的观点相同或相似(听众有认同感);演讲者的知名度、权威性、仪表服饰的观赏性、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表情丰富等;演讲环境良好。

2、听众方面:

身体和精神方面良好;对演讲的形式、内容及观点具有认同感或有兴趣。

演讲者这种场合进行演讲,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随心所欲,尽情发挥。

②否定排斥型心理:

与上述情况不同或相反,因而形成否定排斥心理。

面对否定排斥心理现象较严重的场合,演讲者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③中庸平淡型心理:

这是一种处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表现是,既不表示积极合作,也不表示明显地反对。

形成这种心理定势的因素可能在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不了解,而不是对演讲者或演讲环境的排斥,因此,一旦演讲开始以后,随着演讲内容的深入,并取得认同,这种心理也就可以改变。

上述情况概括起来,可以说,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演讲方面的客观因素和听众方面的主观因素。

在客观因素方面,演讲者是可以自我驾御的,而在听众的主观因素方面,演讲者就必须注意努力做到调动和激发听众的心理因素。“必须让每一群听众都感到(或者说认为)你的演讲是为他创造出来的”。

心理训练及常用方法

心理训练及常用方法 一、什么是心理训练? 1.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自助式的心理教育方式。 从广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人们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们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 在具体的实践中,心理训练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心理水平(如:生物反馈训练、放松训练、气功和瑜伽的身心调整等);基本心理机能层次(如:观察力和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高级心理机能层次(如:学习能力、智力、创造力、交往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等);修养或人格层次,着重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如:人格教育与训练);社会群体心理层次,着重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教育与训练(如:大众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有何区别?】 1、心理咨询最初是由一群精神科医生创立的,知识基础来源于医学,操作模式来源于医疗模式。心理训练的知识基础来源于心理学,操作模式接近于体育。 2、由于这两个不同的理论出发点,前者着眼于提高普通人的心理机能,使其变得更强大,更具有竞争力,后者只着眼于将“低常”的人提升到“正常”的水平。举个例子,杨利伟等宇航员都接受过心理训练,其效果并非是治疗他们的什么“心理疾病“,而是让他们的心理素质比普通人更强大,以便适应宇航这种尖端工作。 3、尽管发展到今天,心理咨询业者很多已经不具备医学背景,但作为一项工作,它一直保留着医学模式的框架。心理咨询业者总是将人们的心理问题归结于“心理疾病”,将有心理问题的人视为“病人”,并试图加以“治疗”。而心理训练的前提是将人视为正常人,将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某些心理机能不足,训练目标是强化人的各项心理机能。 4、既然心理咨询是要“治病”,那么其服务对象只能是整个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只是在这些人一生中的短暂时期提供服务。而心理训练则服务于所有人的一生,因为人的心理机能永远会在特定情况下发生衰退,比如在患病或者疲劳时意志力会下降,进入老年记忆力下降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改善。 5、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但是对抑郁、焦虑、恐惧这些负面情绪的价值,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完全不同。前者认为这就是它要解决的问题,必须采用各种方式让人们消除这些负面情绪。而后者认为这是一个人开始人格整合,进而在心灵上得到升华的契机。 仅此而言,心理训练是在作让人们如何“痛定思痛”的工作。心理训练工作者很象是宗教工作者。尽管传教士向所有的人都宣传教义,但主要是去度化那些正处在痛苦中的人,而不是把精力放在那些正洋洋得意的人身上。 6、心理咨询尽管有五花八门的流派,但总是逃脱不了“话疗”的色彩,以谈话为主要

心理活动课热身游戏

心理活动课热身游戏 1 无家可归 目的:让成员体会和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投入团体,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时间:约20分钟。 准备:宽敞的场地。 操作:开始时让全体成员围圈手来手,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然后,领导者说“变,4个人一组”,成员必须按照要求重新组成四人组,形成新的“家”,此刻,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谈谈游离在团体之外的感受,大多会谈到“孤单、孤独、被抛弃、没依靠、失落、担心……”也可以请团体内的成员分享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大多会表达“温暖、有力量、安全、塌实……” 可以多次变换人数,让成员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溶入团体,让成员体验有家的感觉,体验团体的支持,从而更加愿意与团体在一起。 2 信任圈 目的:增进彼此合作,建立信任感,培养团体气氛。

时间:大约25分钟。 准备:宽敞的场地,8-12人一组。 操作:每组围圈,邀请一位成员到中间,其他成员手拉手围圈。练习开始时,圈内人闭上眼睛,自觉舒适地导向任何一方,其他成员必须手挽手,形成保护圈给予保护,不能让圈内人摔倒。他往哪里倒,团体就往哪里去接住他,给予保护,将他推倒到中间的位置。如此倒下、接住,使中间的成员从紧张到很放松。可以换人到圈内去体验。活动充分体现团体的合作。 3 缩小包围圈 时间:5分钟,人数:不限 概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它会给游戏者带来无尽欢笑。 目的:使小组充满活力。创造融洽的气氛,为后续培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让队员们能够自然地进行身体接触和配合,消除害羞和忸怩感。 步骤: 1.让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包括你自己。

2.让每个队员把自己的胳膊搭在相邻同伴的肩膀上。 3.告诉大家我们将要面临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大家要一起向着圆心迈3大步,同时要保持大家已经围好的圆圈不被破坏。 4.等大家都搞清楚了游戏要求之后,让大家一起开始迈第一步。迈完第一步后,给大家一些鼓励和表扬。5.现在开始迈第二步。第二步迈完之后,你可能就不必挖空心思去想那些表扬与鼓励的词语了,因为,目前的处境已经使大家忍俊不禁了。 6.迈第三步,其结果可能是圆圈断开,很多队员摔倒在地。尽管很难成功地完成任务,但是这项活动会使大家开怀大笑,烦恼尽消。 安全:在迈第三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让有些队员摔得过重。 1 大树与松鼠 说明:热身活动,让学员兴奋、紧张起来,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活动方法: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辅导员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它的大树;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浅谈考前作文心理训练

浅谈考前作文心理训练 浅谈考前作文心理训练 在作文即将完成时忽然感到原拟的内容不甚理想或不合逻辑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作适当调整,而是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草草收兵,糊涂了结。 考试作文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复习后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具有的能力。但我们应十分重视的是,临场应试心理的稳定也是争取成功、获得佳绩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参加过考试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考试作文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加上考场上紧张的气氛,往往给考试者带来一种心理的压力,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将严重干扰作文的构思。因此,作文复习中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作文应试时的心理调适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作文临考应试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是过于紧张,以致思路阻滞发挥失常,这种情况往往会伴随你考试的各环节。拿到试题前往往会想得太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拿到试题后,有的同学不仔细分析审察题目,调动有关积累,却一味想这题怎么没做过呀,这题型怎么没见过呀,造成应试时的心理障碍。

作文过程中被某一词语或环节阻滞后不是去积极寻求转变的契机、通过的途径,而是顿时心慌意乱起来,又唯恐时间不够,犹豫再三,结果错失良机。在作文即将完成时忽然感到原拟的内容不甚理想或不合逻辑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作适当调整,而是灰心丧气,失去信心,草草收兵,糊涂了结。凡此种种,都是应试“怯场”的表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当然,作文临考的不良心理也有表现为盲目的自信、漫不经心,以至于犯了“跑题”、“跑体”之类的“低级错误”。对于上述种种,我们应遵循“找出病根,对症下药”的原则加以治疗。 首先,要端正写作动机。考前认真复习,考时专注写作,绝不分散注意力,这是保证写作心理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充满信心。充满信心,写作情绪就会稳定下来,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有利于水平的正常发挥。 再则,要注意灵活善变。考试作文除了完成按题作文这一基本要求外,还要“巧”用自己的平时积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总之,临场应试心理的调适是写好考试作文关键的一环,因此平时加强写作心理素质应该成为整个作文训练与复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浅谈考前作文心理训练】

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与应用

運動心理訓練的概念與應用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裡,所有的道路又有何用』 雲林科技大學周文祥 壹、前言 一、運動訓練科學化的金三角(心理、體能、技術)。 心理競技能力(psychological competitive abilities, PCA)是指運動員在運動競賽情境環境中,能夠應用心理技能及心理特徵以因應情境要求與挑戰的能力。 心智 peak performance 身體技術 二、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目的 描述診斷瞭解運動員心理能力強弱 解釋 預測 控制 矯正處置發揮與訓練應有的心理能力 貳、高峰表現時的心理狀態 一、高峰經驗、高峰表現、流暢的意涵 ◎高峰經驗(peak-experience)--是馬斯洛首創的概念,用以代表個人生命中最快樂和心醉神迷的時刻與經驗,這種經驗有助於開啟和展現個人的最佳層面,因而馬斯洛將之稱為自我實現的片刻而這種自我實現所體驗到的是一種臻於頂峰,而又超越時空與自我的心靈滿足感與完美感。 ◎高峰表現(peak-performance)-- 高峰表現是指運動員的行為,超越原先被合理預期的表現水準,通常這些行為是優於人類潛能的表現型態。 ◎流暢(flow)--流暢是指個體一種內在的樂趣狀態,而流暢的發生大都是在個體知覺到本身的能力與情境需求間,可以平衡的狀態下產生,也可以說是達到忘我的境界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

二、高峰表現時的心理特徵 (一)高度的信心(supreme confidence) (二)集中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 (三)不會在乎比賽的結果(lock of concern with outcome) (四)知覺的改變(perceptual changes) (五)沒有費力的感覺(effortless) (六)內在自我的體驗(autotelic) (七)清楚的目標 (八)控制感 參、心理技能的內容 一、目標設定:一個行動的目的(個體企圖要達到或完成的行為) (一)目標的屬性 1.目標難度 2.目標明確性 3.目標來源--自定、指定、參與 4.目標種類--表現目標(任務取向),結果目標(自我取向) (二)目標設定的應用--(smart原則) 1.目標明確性(specific) 2.可以測量(measurement) 3.可達到(achievement) 4.合理(reasonable) 5.截止時間(time) 二、建立運動信心 (一)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個人在預期情境中(prospective situations ),執行此一行動並達到此一行動的能力判斷(Bandura,1977,1982,1986)。更進一步說自我效能是一種特殊情境的自信心。 ↗效能水準 ↗狀態運動信心(SC-state) →自我效能 運動信心↘效能強度 ↘特質運動信心(SC-trait) →效能強度 圖1 運動信心的區分圖

8道趣味思维训练题

无论您是9岁,还是99岁,任何一个想变聪明的人都可用趣味思维训练题来专门训练思维,也可用它来业余消闲,而最终的结果都是让您的思维更敏锐、大脑更聪明。 【解题技法01】斜面思考法 有一个容积为1升的木桶。试问,不用其他量具,只用这个木桶,怎样才能准确地量出0.5升的米来? 【解题技法02】情境推导法 一架绳梯悬挂在轮船舷侧,有1丈露在海面上,潮水上涨时速为6寸,问多长时间后绳梯只有7尺露在海面上? 【解题技法03】排除消极暗示法 抽屉里有黑白尼龙袜子各7只,假如你在黑暗中取袜子,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解题技法04】形象换元法 在古代埃及,大金字塔高耸入云,巍巍壮观。但是它究竟有多高?这个谜曾经困惑了许多人。有一天,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来到金字塔下,深为金字塔的非凡气势所折服。当他听说自金字塔建成之后,竞无人能测量出它的高度时,大为惊讶,便答应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一天上午,阳光明媚,金字塔下人山人海,泰勒斯和他的助手带了一把尺子来到金字塔下。开始时,太阳斜照着,人影很长。太阳越升越高,人影越来越短。当助手测得泰勒斯的影子长度跟其身高一样时,泰勒斯立即将金字塔的影子做上记号,并用尺子量出影长。然后。泰勒斯当众宣布,这个影长就是金字塔的高度。当即,人群沸腾了,大家都被这位哲学家的智慧所折服。一个千古难题,解决方法的奥秘是什么呢? 【解题技法05】概念恒定法 有人买了一只手表,用它和家中的闹钟测试准确度,手表每小时要快2分钟。他想,不一定是自己买的表走不准,因为也可能是闹钟走不准。于是,他拿着闹钟去对电台播出的标准时间,结果发现家里的闹钟比标准时间慢了2分钟。

理性情绪心理训练

理性情绪心理训练 第一部分:认识和探索自我 一、心理训练目标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过程中,从未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是青春早中期发育的交替时期,此时是内心发育的最迅速的时期,其心理未臻成熟,自我调节及自我控制能力还很不强,情绪变化强烈又不稳定,其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而以感情反应为主,理性反应较少,比如渐增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客观依附之间产生矛盾冲突,丰富的情感与寂寞枯燥的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性萌芽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各种知识兴趣及学习考试压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原来中学环境中的荣誉及自豪感与新学校中的失落之间的矛盾冲突。如处理不好,则不仅引起情绪困扰,更会导致不适当、不良及罪恶行为,严重者产生心理疾病。 学校生活是影响高中学生最主要的因素。亦往往是学生喜怒哀乐的根源、情绪生活的关键,故应施以理性方式来控制情绪。减低情绪困扰的团体训练,是十分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人格完善需要的。 RET团体心理训练是教育高中生改善其不适当的情绪行为,并处理其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各 种不愉快的事件。 理性情绪理论很注意在辅导过程中改变受导者的价值观。艾利斯认为理性情绪治疗的目标 是要尽量减低学生的自我毁灭现象,进而协助他们拥有一个较实际、较宽大和合理的人生哲学。换言之,是引导学生学习接纳现实,组织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对己对人宽容和忍耐,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很多人认为理性情绪治疗及辅导是使受导者除去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理性情绪学派注意鼓励受导者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让学生正视一切问题,学习理智的思想,以至最终能够快乐地生活。例如一位高中学生害怕考试时,我们的目标并非只要减少那特别的恐惧,而是尝试彻底处理学生时期恐惧失败的基本问题。其实我们用理性情绪目标是使学生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理性信念的人生观。 RET相信人基本上是理性的人,而人的不快乐和痛苦,是基于人自己不合理的思想,故此 辅导的过程,主要是希望学生能以理性代替非理性,释放自己,不再受不合逻辑的意念所困扰而代之以理性的思考。 我们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达到人格的改变,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他们的人生哲 学进行改造,向他们解释他们个人的看法和信念,其实就是导致自己情绪不安的主因。同时,对他们非理性的信念也在逻辑基础上进行攻击和挑战,最后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目标是协

浅谈现代足球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浅谈现代足球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1 前言 (2) 2 心理训练概述 (2) 2.1心理训练概念 (2) 2.2 心理训练作用 (2) 2.2.1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 2.2.2提高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 (2) 2.2.3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2.2.4增强心理的耐受力 (3) 2.2.5改善社会交往能力 (3) 2.2.6增强心理的自我康复能力 (3) 2.3心理训练的角度 (3) 2.3.1自信 (3) 2.3.2自我控制 (3) 2.3.3注意 (3) 2.3.4视觉表象 (4) 2.3.5心理坚韧性 (4) 3 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4) 3.1比赛规模和比赛任务 (4) 3.2参加比赛队伍的水平 (4) 3.3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 (4) 3.4运动员参赛动机 (5) 3.5外界环境 (5) 4足球心理训练的方法 (5)

4.1自我暗示训练 (5) 4.2鼓励法 (5) 4.3认可法 (6) 4.4集中注意力训练 (6) 4.5呼吸调整法 (6) 4.6念动训练法 (6) 5足球心理训练的作用 (6) 5.1提高智力活动水平 (6) 5.2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6) 5.3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7) 5.4提高思想境界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浅谈现代足球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训练学学等多角度对心理训练在足球训练中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论述,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足球训练的水平,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足球;心理;训练 Discusses the modern footbal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bstract:This paper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from psychology, training to lear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in football training for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he method and the role of relat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ts main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tball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Chinese football. Keywords:Football; Psychological; Training.

心理学小游戏

“心有千千结”(亦叫解开千千结),这个活动趣味性强,依靠合作,在团体心理活动中深受咨询师和活动成员的喜爱。在解开结的一刹那,组员能体会到那种通过协作共同完成一件任务的喜悦。 这个活动操作方式:团体所有人手拉手围成圈,记住你的左侧和右侧人员,听到“松开手”的指令后,人员自行乱走,这时主持人说“停”,大家停止行走,并按原来的顺序牵手并想办法恢复圆圈,其中可以钻、转身等,但手不能松开。最终恢复成原先的圆圈或者两个小圆圈,也有可能无法恢复,但几率很小。活动完毕后可以引导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是否打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分享,如何去引导组员去谈出自己的感受。 这个游戏就和我们的心结一样,生活在一个大团体中,产生一些摩擦、隔阂、心结是很正常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认识、如何去解开。 具体体会示例如下: 首先,人与人相处需要遵守原则、规则。就像我们在游戏中,可能是有的人没有遵循游戏规则,中途放手了,致使我们费了好大劲都无法打开结。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要遵循规则。 其次,态度问题。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处理。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对立面将会变成很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发挥团体的力量,以大局的利益为重。就像在游戏中可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一次又一次的钻、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的人蹲下

来让其余的人从自己身上跨过去却毫在意,这个时候大家群策群力、齐心协力都是为了更快的打开这个结。这就是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吧。 第四,还需要有旁观者或智者的指点,适当的、关键的点拨还是很重要的。 游戏――“瞎子”穿拖鞋 目标 1. 改进学习方法 2. 创新能力训练 游戏准备 1. 参与人数:选出一名志愿者 2. 时间:5分钟 3. 道具:蒙眼睛的布,一双拖鞋 4. 场地:大的会议 游戏规则和程序 1. 选出一名志愿者,同时在地上画一道横线,同时在线的前方5―6步远的地方放一双拖鞋。 2. 告诉志愿者他的任务就是在被蒙上双眼的情况下,将这双拖鞋穿到脚上。 3. 告诉他人,在志愿者行进的过程中,他们要给他以指引,

放松、记忆力、思维训练(心理训练)

放松、记忆力、思维训练(心理训练)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身体肌肉,细心体验肌肉的松紧程度,最终达到缓解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式。它可以消除因紧张、焦虑造成的精神压力,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放松训练对于治疗失眠、头痛、心律失常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放松训练用于对考试有恐惧感的学生,不敢当众发言的学生,效果十分明显。 一、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一是选择一处安静的场所,配置一把舒适的椅子(以单人沙发为宜),坐、卧均可。二是放松训练前要松开紧身衣物及领带、腰带、鞋子,去掉眼镜、珠宝首饰和手表等物。闭上或半闭双眼,深呼吸几次,每一次吸气后再均匀缓慢地呼出来。 练习方法与要点练习时注意力从一块肌肉移向另一块肌肉,不要用意志努力。每块肌肉收缩5秒,然后放松10秒,重复做2,3次。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时间,切不要由于过多注意计时而分散了自己的意念。要学会体会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放松的感觉。 在训练进程中可适当穿插深呼吸,每次吸气后停住,再徐徐呼出。每天练习1,2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二、肌肉放松次序及收缩指令: 右手用力握拳,体会紧张感;放松,再体会放松感。重复。 左手用力握拳,体会;放松,再体会。重复。 弯曲右前臂,收缩二头肌;放松,体会。重复。 弯曲左前臂,收缩二头肌;放松,体会。重复。

锁眉,收缩前额肌肉,放松。重复。闭紧眼,放松。重复。咬紧牙,放松。重复。上下腭紧张,放松;舌头顶紧上腭,放松。重复。闭紧双唇,放松。重复。 头尽量向后倒,颈部紧张,放松。下巴尽量抵住胸部,体验喉部与颈背的紧张,放松。重复。耸肩,头尽量往下缩,放松。重复。深吸气,同时弓起背,屏住气保持紧张;放松胸部,缓慢呼气,重复。 收缩腹部肌肉,绷紧,像被强力冲击般的紧缩。放松,重复。 将右臀和右大腿肌肉拉紧,放松。重复。 右小腿:将右脚板往身体方向拉,紧缩右小腿肌肉。放松。重复。 右足:尽量卷曲右脚趾及脚板。放松。重复。 将左臀和左大腿肌肉拉紧,放松。重复。 左小腿:将左脚板往身体方向拉,紧缩左小腿肌肉。 左足:尽量卷曲左脚趾及脚板。放松。重复。 做完后,深呼吸三次,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呼吸过程(即“意守”)。让松弛加深的感觉传遍全身,享受松弛舒适的感觉。在呼吸和放松的过程中,可使用一些提示语。如: “我是松弛而平静的”,“抛去紧张一一我感到舒适和轻松”,“肌肉松弛柔软了”,“让紧张消融、离去,离去!”等。 注意全身各部位肌肉,看是否还有紧张的部位;如果有,再通过意守呼吸的方式,将放松感引向紧张部位。 恢复到正常呼吸状态,睁开眼睛,结束。 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27个心理行为训练暖身游戏

二十七个经典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暖身活动 [日期:2009-09-11]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b015513352.html, 作者:心理学会[字体:大中小] 一、大树与松鼠 说明: 热身活动,让学员兴奋、紧张起来,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活动方法: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辅导员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它的大树;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3.辅导员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4.辅导员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辅导员或插其它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二、Seven Up 活动程序: 1.将学员按上个单元的分组进行竞赛。 2.使用横排轮流的方式,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目字有7(7.17.27…)或是数目字为7的倍数时(7.14.21.28….),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拍手,且不可说出此数目字。 3.进行比赛,直至时间到停止,并奖励优胜组别。 活动说明: 暖身活动,经由此活动增进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帮助主要活动的进行。 三、猜猜我是谁

说明: 使初步认识的队员再次彼此认识。 道具: 不透明的幕布一条 规则: 1.参加的人员分成两边 2.依序说出每人的姓名或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3.训练员与助理训练员手拿布幕隔开两边成员,分组蹲下 4.第一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隔着幕布面对面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以先说出对面成员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组。 5.第二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对背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靠组内成员提示(不可说出姓名、绰号),以先说出对面成员之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分组。 6.活动进行至其中一组人数少于三人即可停止。 注意事项: 1.选择的幕布必须不透明,以免预先看出伙伴而失去公平性及趣味性。 2.成员蹲在幕布前,避免踩在幕布上,以免操作幕布时跌到。 3.训练员应制止站立或至侧边偷窥的情况发生。 4.组员不可离训练员太近,以免操作幕布时产生撞击。 5.组员叫出名字时间差距短,训练员须注意公平性。 6.本活动不适用于不熟悉的团队。 变化: 1.可增加幕布前代表人数; 2.可让组员背部贴紧幕布,另一分组凭其轮廓猜出其姓名或绰号。

浅谈中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浅谈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陈伟文大沥高级中学 摘要: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取得理想成绩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运用得当外,其心理素质稳定、竞技状态良好也非常重要,因而要对短跑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student is short to run the athlete to obtain the ideal result in the game in addition to toing have the good body character and skill, the military tactics usages properly, its mental character stability, appearance is good also count for much, to short run the training power that the athlete carries on the mental state inevitable. Keyword:High school student Short run the athlete The mental state train 前言: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无论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发展快、变化大、影响深远的过程,而且其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学生短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是必要的。 由于短跑运动的距离短、强度大、速度快,无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会使一些运动员出现一系列应激状态:焦虑、神经质情绪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对比赛和训练的淡漠等。为了预防和消除这些不良的应激状态,完善和提高短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易产生的心理状态的分析,提出运动员赛前、赛中的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大沥高级中学高一级田径队短跑运动员6人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2.1.1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扩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变为应当是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2.1.2人格的独立性增强 控制和调解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2.1.3成就感增强 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

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一般心理训练方法 感知觉训练法。对墙传、垫、扣等熟悉球性的练习;传不同重量、弧度、距离球等本体感觉练习;目标性传、垫、扣、发的方位感练习;促进“人与球”和“人与网”在空中合理位置的“空中感觉”练习;设计能固定传、垫动作的简易教具进行限制性或诱导性练习等。 集中注意训练法。运动员结合日常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在脑中回忆动作形象,使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动作形象上;运动员选择自身的肌肉动作来训练自己的注意力;运动员使自己的注意力稳定在单个或连续动作上。 念动训练法。运用运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例如,在脑中运用动作技术练习时形成的准确动作表象,选用简单而明确的术语进行暗示,在想像中完成动作。 意志品质训练法。克服主观困难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榜样作用、自我命令等。克服客观困难的方法可采用改变负荷大小、练习难度、要求的高低和环境的改变等方式。 赛前心理调节训练的方法 比赛动机训练法。可采用激励、诱导、命令、表扬和惩罚等教育方法来改变训练环境和条件,客观分析可能取胜的原因,利用训练任务的有效刺激、利用传媒的宣传和发挥榜样的力量等来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 心理适应训练法。这是促进运动员与竞赛环境之间保持心理协调的心理训练方法。其主要方法有:适应场地设备的训练;适应生活的训练;适应观众的训练;适应裁判的训练;适应比赛气氛的训练。 心理准备训练法。这是通过了解竞赛双方的情况和运用模拟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的训练方法。例如,预先了解对方情况及各种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做好心理上准备;并模拟训练,用语言、音像资料等因素来描绘比赛情景,亦可采用模拟对手特点的实景模拟对抗训练。 赛中心理控制的方法 自我暗示法。运动员在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如“我必须沉着、镇静”“我感觉良好”“这个动作我能完成好”等默念的方式暗示自己,稳定自己的情绪,驱散周围环境对自己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注意力集中法。当运动员在赛时遇到诸如观众、对手、裁判或同伴等劣性刺激时,立即找出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排除所有外界刺激,运用深呼吸和使肌肉紧张起来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完成的比赛中。 教练员榜样法。教练员应在比赛中做到临危不乱,遇险不惊,真正成为运动员的“主心骨”。一位运动心理学家曾对教练员说:“比赛的关键时刻,也是运动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此时运动员总会向你投来探寻和求助的目光。你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表

趣味心理知识竞赛试题

队名:队长:队员: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健康的心理。你是否对心理学情有独钟?你是否渴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那么现在就跟着我们一起来一场心理风暴的旅行吧! 一.心理驿站(选择题*20;40分) 1.心理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Psychologist B.psychology C. Psychopath D.psychiotry 2.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 ) A.5.25 B.5.26 C.4.25 D.6.26 3.几个人骑车会比一个人骑车快,这种现象称为( ) A.社会助长作用 B.从众心理作用 C.模仿作用 D.服从心理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 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 )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6.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7.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 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D.经常努力工作 8.“想吃鱼,又怕腥”是哪种冲突(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意向冲突 9.下列选择不属于产生心理障碍原因的三大因素的是( )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抑郁因素 10.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类似于( ) A.医生与患者 B.朋友与朋友 C.上级与下级 D.教师与学生 11.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 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12.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 ) 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13.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多少以上的记忆( ) A.几秒钟 B.数分钟 C.一分钟 D.数小时

积极心理学中学生成功心理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中学生成功心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2-04T09:19:00.70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作者:张淑红 [导读] 在积极心理学中,成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学校张淑红 在积极心理学中,成功就是能够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成功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承认了个人的价值,并赋予个人相应的酬劳,如金钱、地位、房屋、尊重等。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获得充实感和幸福感。因此,成功虽然不排除外在的指标,一个成功的人可以拥有外在的高成绩和高分数,或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成功主要不是指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只是一个人奋斗和机遇的结果,成功更多的指一种过程,强调个人拥有的积极状态。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成功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成功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对中学生来讲,成功就是个性潜能的发现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发展。成功意味着掌握丰富的学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情感、融洽的人际关系等,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在积极心理学中,成功的标准不只是价值判断,更是事实判断。成功更多时候只能与自己的过去纵向相比,而不仅仅是两个人横向相比。好的学习成绩本身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 成功不只是属于少数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积极的成功心理。教师要善于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成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认知 首先,成功以悦纳自我为前提。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他们的共同点是悦纳自我,并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知道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点,于是选择在优点上全力以赴,直至优点变成优势,并且帮助更多的人。海伦?凯勒以触觉听音,能聆听别人喉结中的音乐,真令人拍案叫绝。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然而,铁杵有铁杵的优势,为什么一定要把铁杵磨成针,这正是中国人所面临的需要突破的一种思维定势。小兔子根本不是学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它也不会成为游泳能手。相反,如果训练得法,它也许会成为跑步冠军。中国的传统思维鼓励人们不遗余力地去纠错补缺。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悦纳自我,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念。 其次,成功以确定合适的目标为基础。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成功。第一,目标是多元的。通过教育教学,学生品德优良是一种成功,学业成绩名列前茅是一种成功,参加体育运动获奖是成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取得成绩也是成功,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成功,甚至在更细小的事情上让学生获得预期的效果同样也是成功。第二,目标要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定一个近期目标和一个长远目标;不能将眼光看得太高,目标定得太远,那样只会好高骛远,结果只能是白忙一场,自己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当近期目标在一点点完成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它会让学生更加坚信走的路是对的,以后就会更有信心去做想做的事情。 第三,目标的实现是要对社会有利的,必须符合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它的方向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相吻合。 最后,成功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坚忍不拔的意志往往更容易成功,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应该不畏惧失败,面对失败,勇于接受和承担,并在失败中寻求如何突破。但是,意志只是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积极也不总是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为了考上重点大学分分秒秒都在学习,生怕浪费一点点时间。这是不合理的认知。一个人并不是拥有足够的意志,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还需要去考虑人的生理的极限、很多现实的问题、很多客观的条件。神经症的人有时就过于渴求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们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围,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比如,当一个强迫症的中学生因为考试过程中每一道题都过于反复检查,导致没有办法正常考试,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是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只有主观意志,而没有客观条件来配合,还是没有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成功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 二、加强中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 成功心理,就是获得预期结果的愉悦心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实践证明,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个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将更有可能发展出更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成功给人以愉快的体验,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更为强烈的间接兴趣。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中学生有可能取得成功,让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发言、练习测试、实验操作等,课外的作文竞赛、手工制作、辩论演讲、体育竞技、社会调查,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都为学生的成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契机。给学生的问题应该有难有易,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收获思考的乐趣。体验成功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素质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塑造学生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重视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外,强调积极人格的发展,认为要成为成功者就应该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信、积极乐观、

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方法篇1:初学者必看的网球训练方法 网球运动必须科学地、系统地按计划进行训练,打好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等基础。这是促进我网球运动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1、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全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包括速度、灵敏、力量、柔韧、弹跳、耐力等内容。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网球运动水平。 运动量安排要有节奏,量的大、中、小要有机结合,既有加大量阶段,也有适应与巩固阶段,也就是每次运动量的安排,要根据个体机体能力恢复情况来决定。这样有利于人体机能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以达到增进青少年的健康和运动技能效果。故安排青少年的运动量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水平、体质以及任务来具体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否则脱离实际盲目安排,就会给训练造成不良后果。 2、技战术训练方法 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抗也越来越激烈,要想适应当代网球运动的发展,并且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得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术和战术。当然,身体素质相当重要,但是技术战术不熟练的话,那么在激烈的比赛中,特别是在多拍对抗和快速奔跑中,要想轻易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那将是不可能的。为此在青少年时期,必须注意狠抓技术、战术训练,并将此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 (l)、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往往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学会做动作的。为此,在学习某一技术动作时,必须反复练习,使青少年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定型。对于技术动作的学习,必须一个一个的去学,必须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去掌握提高。另外,在训练中,还要注意把各个技术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并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巩固、提高。 总之,网球技术训练的内容安排必须注意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同时,要求内容丰实,方法多样,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使青少年尽快地掌握技术,并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使技术动作向高难度发展,提高个人能力的整体技术水平。 (2)、简练的讲解示范 讲解与示范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少年思维能力差,但模仿性较强。为此,教练要少讲解多示范,讲解要精练、简洁、明了、清晰,便于青少年记忆。示范要能使青少年直接感知动作全貌,在教练示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准确、熟练、优美、自然,使青少年既得到美的享受,又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注意站的位置,要让青少年都能清楚动作的全过程。

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蚌埠七中梁夫超 心理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水平和能力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不同的心理训练阶段,都应有自己的目标、要求、评定方法及控制手段。心理训练应与学校田径运动的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帮助运动队员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技、战术风格。系统的心理训练可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认知水平,为队员个体的进步服务。 对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在平常我们运用最多的是技术和战术方面的练习,也就是通过大量的运动负荷以及模拟比赛来进行的。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于田径运动员心理活动的了解和心理训练,却没有或很少涉及到。 运动心理学实际上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它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但是直到1976年,才真正为运动所用。心理训练的方式和计划是多种多样的,若应用得当,心理训练一般会取得显著效果。 在多年从事教学与训练中,我觉得在心理训练中实行如下方法会对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所提高和帮助。 下面简要地谈谈这几个方面的心理训练: 1.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许多心理学家所依赖的一种训练类型,并且各有不同的达到效果的手段和方法。这种训练的好处体现在运动中,可以预防损伤、调整机能,成为其他心理训练的基础等。 放松能够使肌肉减少紧张度,而紧张往往会引起损伤。就好像柔软的柳枝能够随风摇动,而干硬的树干却容易被折断一样,一个处于肌肉松弛状态的运动员比处于肌肉紧张状态的运动员优越的多。放松的另一种好处是人在生理上表现出消耗能量减少。在许多次的训练中发现,一个田径运动员做准备活动时,如果没有任何要求,在放松状态下自己跑十圈,跟在有要求、紧张状态下跑十圈,最后他们所用的时间一样,但外在表现却大不一样,例如体现在呼吸状态和疲劳状态上,放松的队员要轻松的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