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人工饲料原料质量控制与加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54.03 KB
- 文档页数:4
饲料加工中的家禽饲料与蚕蛹饲料一、前言与背景家禽饲料与蚕蛹饲料的研发与应用,起源于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增加。
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种动物源性饲料来饲养家禽和家蚕,以满足对肉、蛋、丝等产品的需求。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饲料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家禽饲料与蚕蛹饲料的种类和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
研究家禽饲料与蚕蛹饲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可以确保家禽和家蚕的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合理的饲料配比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这也有助于推动饲料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与分类1. 家禽饲料家禽饲料是指用于饲养家禽(如鸡、鸭、鹅等)的饲料。
根据家禽的生长阶段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雏鸡饲料、育肥料、蛋鸡饲料等。
这些饲料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家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2. 蚕蛹饲料蚕蛹饲料是指以蚕蛹为主要原料的饲料。
蚕蛹富含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是优质的动物蛋白饲料。
蚕蛹饲料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家禽饲养等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
3. 分类与特征家禽饲料和蚕蛹饲料都可以根据原料来源、加工工艺、营养成分等进行分类。
其中,家禽饲料的分类更加多样化,需要根据不同家禽的生长特性和生产目的进行精准配比。
蚕蛹饲料则主要以蚕蛹为主,通过适当加工,保持其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4. 应用领域及市场潜力家禽饲料和蚕蛹饲料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动物蛋白需求的增加,这些饲料的市场潜力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随着饲料加工技术的进步,新型高效的家禽饲料和蚕蛹饲料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5. 行业交叉与融合家禽饲料和蚕蛹饲料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到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为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蚕用饲料的喂养方法蚕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动物,被广泛用于丝绸的生产。
而蚕的饲料是蚕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饲养方法可以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丝绸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蚕的饲料及其喂养方法。
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
桑叶是蚕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是蚕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证蚕的正常生长,需要选择新鲜嫩绿的桑叶作为饲料。
同时,需要确保桑叶的质量,避免叶片上有霉斑和虫蛀等问题。
蚕的饲料还可以包括其他植物叶片。
除了桑叶外,蚕还可以食用一些其他植物的叶子,如槐树叶、柞树叶等。
这些植物叶子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情况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蚕对于不同植物叶子的适应性不同,有些植物叶子可能会引起蚕的不适甚至中毒,因此在选择其他植物叶子作为饲料时需要谨慎。
蚕的饲料还可以包括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是一种专门为蚕设计的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提供蚕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人工饲料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配方,一般由豆粉、麦粉、酵母等材料混合而成。
人工饲料的使用可以提高蚕的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饲料不能完全替代桑叶,应该与桑叶相结合使用。
在蚕的喂养过程中,饲料的供应要适量而均匀。
过多或过少的饲料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每只蚕每天的饲料量应该在3-5克左右。
饲料的供应要均匀,不可一次性给予过多的饲料,以免造成蚕的浪费或饲料发霉变质。
同时,饲料的供应要及时,不能让蚕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
饲料的质量和卫生也是蚕的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饲料应该新鲜无霉变,避免给蚕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饲料的容器和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饲料容器,避免蚕食用脏污的饲料。
同时,要定期清理蚕的饲养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蚕生病或感染病菌。
蚕的饲料是蚕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喂养蚕,可以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丝绸的质量。
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确保蚕能够获得充足、新鲜、无污染的饲料。
蚕的人工饲料的配方
一、桑叶饲料
1. 桑叶饲料配方1
原料:鲜桑叶300克,鲜木薯(切细丝)100克,面粉100克。
制作:将鲜桑叶剁碎,和切细丝的鲜木薯混合,加适量水淋在面粉上,揉成面团。
将面团分成小团,擀成薄饼状,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箱中喂蚕。
2. 桑叶饲料配方2
原料:鲜桑叶600克,鸡蛋2个,面粉500克,味精适量。
制作:将鲜桑叶洗净切碎,与鸡蛋一起打匀,倒入适量水中搅拌。
将面粉逐渐加入,揉成光滑的面团,放置片刻后,再揉成均匀的面团。
将面团卷成长条,切成小块,稍事放干,放入蚕箱中喂蚕。
注意:此饲料不应过多添加水。
二、剩米饲料
1. 剩米饲料配方1
原料:米糠500克,糯米500克,蚕豆粉500克,玉米面500克,糖10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糯米煮熟,另加蚕豆粉、玉米面和糖混合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将面团切碎,放置片刻后,再用饲料机打成细面。
将米糠和细面拌匀,再加入适量盐,即可喂蚕。
2. 剩米饲料配方2
原料:馒头1个,鸡蛋2个,菜叶500克,糯米粉500克,蚕豆粉5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馒头烤干,捣成细末,将蚕豆粉、糯米粉、白糖混合后加适量水揉成面团。
打散鸡蛋糊,将菜叶切碎,加入馒头末中搅拌均匀。
将面团切碎,放在盘子里面,将混合好的菜叶和鸡蛋糊倒在面团上,用刀拌匀即可。
饲料养蚕技术选择合适的饲料对于蚕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植物叶子,如柞蚕的饲料可以选择柞树叶。
选择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程度和营养价值。
新鲜的饲料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有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饲料的营养价值也直接影响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尽量选择营养丰富、无污染的饲料。
饲料的管理也是养蚕的关键。
饲料的管理包括饲料的存放、清洁和更新等方面。
首先,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止霉变和虫害。
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也需要控制好。
蚕的饲料喂养量应根据蚕的生长阶段和数量来确定。
在蚕的初期,由于体重较小,饲料的喂养量相对较少;而在蚕的后期,由于体重增加,饲料的喂养量相应增加。
饲料的喂养频次应根据蚕的食量和饲料的新鲜度来确定,以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营养剂也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蚕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此外,可以适量添加一些促进蚕生长发育的激素和酶类物质,以促进蚕的蜕皮和生长。
对于养蚕过程中的问题和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蚕的疾病有蚕病和蚕蛾病等,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要定期检查蚕的饲料和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饲料养蚕技术是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蚕丝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饲料、科学管理饲料、适量添加营养剂以及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是提高养蚕效益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饲料养蚕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蚕丝品质和更高的产量,从而为蚕丝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⒈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控制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生产的饲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保证动物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饲料原料的采购、入库检验、储存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⒉饲料原料的采购⑴供应商审查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审查,包括其生产设施、品质管理体系等。
只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供应商。
⑵原料品质要求明确各类饲料原料的标准,并向供应商明确要求。
要求主要包括原料的营养成分、纯度、添加物限量等。
⑶原料样品留样从每批次饲料原料中留取样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的质量验证和投诉处理。
⒊饲料原料的入库检验⑴检验项目对每批次到货的饲料原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湿度、杂质、微生物等指标。
⑵检验设备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检验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⑶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信息。
对不合格的原料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后续处理。
⒋饲料原料的储存和使用⑴原料储存条件确保饲料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潮、霉变等情况影响,要求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符合相关要求。
⑵原料使用流程明确原料的使用流程,包括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等。
⑶储存和使用记录对原料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储存时间、使用数量、使用目的等信息。
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⑴生产设备的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质量的影响。
⑵生产工艺控制严格按照设定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⑶产品抽检对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供应商审查表格、原料入库检验记录表、原料留样记录表等附件。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饲料:用于动物食用的粮食、添加剂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
⑵营养成分:指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饲料加工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引言饲料作为畜禽养殖的重要配给品,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饲料加工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成为了保证饲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供对饲料加工厂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全面了解。
一、质量控制1.1 原材料采购饲料加工厂的质量控制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
合理选择优质的原材料,确保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对于饲料加工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饲料加工厂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商审核体系,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设备及工艺、质量管理体系等的评估,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1.2 生产过程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料的比例、温度、湿度等参数是确保饲料质量的关键。
饲料加工厂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符合要求。
应该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1.3 产品检验和质量评估饲料加工厂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检验和质量评估体系,对每批生产的饲料产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
这包括对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残留物指标等进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对。
只有通过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二、质量管理2.1 质量目标和策略制定饲料加工厂应该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策略,明确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标准。
在制定质量目标和策略的过程中,饲料加工厂应该参考国内外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和流程中。
2.2 培训与教育饲料加工厂的质量管理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
饲料加工厂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安全知识等,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和掌握。
2.3 不断改进饲料加工厂的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饲料加工厂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
养殖技术-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稚蚕采用人工饲料育的人工饲料加工成形、饲料消毒、饲育形式、蚕室环境控制、给饵及眠起处理等。
适用于本地区桑蚕1龄-2龄人工饲料(以下简称饲料)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32/T359蚕病防治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稚蚕人工饲料根据家蚕稚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用适当原料配制成的全价饲料,用以代替桑叶饲喂稚蚕,使稚蚕能够正常发育。
4设施要求4.1稚蚕共育室应与大蚕室分开,上有天花,下有水泥地面。
4.2具有配套的专用养蚕用具,一般为叠式蚕具或蚕匾。
4.3育室配备有完善的加温补湿及除湿设施。
4.4稚蚕共育室应能一次共育20张以上蚕种。
5饲料加工5.1蚕用粉体干饲料加水1.7-2.0倍,揉和均匀后装入市售的保鲜袋内。
保鲜袋规格为25cm×35cm,每袋装量约320-350g,厚度约0.3-0.5cm;保鲜袋规格为30cm×45cm,每袋装量约1500-2000g,厚度约1.5-2.3cm;保鲜袋规格为45cm×60cm,每袋装量约3000g,厚度约2.5cm,擀平后用封口机封口。
5.2采用蒸笼蒸煮45min灭菌后取出,在冷却前再擀压一遍。
5.3加工后的饲料如暂不使用,宜于5℃左右冷藏保存,常温下保质2-3天。
6共育室消毒按DB32/T359的规定进行。
7收蚁7.1收蚁日期的确定采用人工饲料收蚁的蚕种,其一日孵化率必须达到98%以上。
7.2收蚁准备备齐收蚁工具,如鹅毛、蚕筷、收蚁袋或收蚁网,塑料薄膜、饲料加工器以及盛料盆等。
7.3收蚁时间收蚁当天早晨4:00左右,揭去蚕卵覆盖物,或将收蚁袋反过来,开灯感光。
蚕的养殖技术与蚕茧加工技巧一、蚕的养殖技术1.选择适宜的蚕种:根据养殖目的和地区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蚕种,如白蚕、青蚕等。
2.合理选址和布局:养殖场地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同时要考虑后期蚕茧加工便捷性。
3.科学组织养殖:根据蚕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饲养床的建设和蚕的数量,保证蚕的充分生长和发育。
4.控制温度和湿度:蚕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要注意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蚕室内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5.科学饲养管理:定时、定量地投喂蚕食料,注意水源的质量和供应,及时清理粪便和残羽,确保蚕的健康生长。
6.疾病预防与控制:定期巡查蚕室,发现有病虫害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使用生物防治剂进行喷洒。
二、蚕茧加工技巧1.蚕茧的采集:选取健康、饲喂良好的蚕茧,用专用工具将蚕茧轻轻采下。
在采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坏蚕茧丝。
2.蚕茧的蒸煮:将采集到的蚕茧进行蒸煮处理,可以去除蚕茧表面的脏物,并帮助蚕茧解开。
蒸煮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以免影响蚕丝的质量。
3.蚕茧的解丝:蚕茧蒸煮后,可以将蚕茧进行解丝。
解丝时要轻柔地操作,逐渐将蚕茧丝解开。
解丝时要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避免蚕丝受到污染。
4.蚕丝的煮制:将解开的蚕丝放入煮丝锅中进行煮制,根据需要可以加入适量的染料或者其他材料,如咖啡渣、桑叶等,以增加蚕丝的颜色和质感。
5.蚕丝的精细处理:煮制后的蚕丝可以进行精细处理,如去除不匀的蚕丝、整齐褶皱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蚕丝的染色、漂白等工艺,以达到不同需求下的蚕丝产品。
6.蚕丝的制品加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可以将蚕丝进行制品加工,如绸缎、丝巾、丝被等。
制品加工时要注意选材和工艺,以保证蚕丝制品的品质和价值。
总结:蚕的养殖技术和蚕茧加工技巧是蚕丝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保证蚕的健康生长,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而科学的蚕茧加工技巧可以将蚕茧加工成高品质的蚕丝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两广二号小蚕用人工饲料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作者:崔萍安慧谢成荣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2期摘要:利用正交试验,选择饲料配方、料水比和蒸煮时间为考察因素,对两广二号小蚕用人工饲料配方及制作工艺进行筛选。
通过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测定不同处理小蚕期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各指标及大蚕期的体重、茧质等指标,并以小蚕综合适应性指数和全龄综合评价指数来选择最优处理。
结果表明,最优组合为配方Ⅱ、料水质量比1∶1.8和蒸煮60 min,3个因素对试验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料水比、饲料配方、蒸煮时间。
关键词:家蚕(Bombyx mori L.);人工饲料育;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S8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512-04家蚕(Bombyx mori L.)人工饲料育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的福田纪文和伊藤智夫首次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1977年起,日本开始在农村正式普及人工饲料养蚕,至1992年人工饲料育小蚕共育所占的比例达43%[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对人工饲料养蚕进行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蚕学系、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等单位相继研制出低成本人工饲料。
其中,崔为正等[2,3]研制的膨化颗粒人工饲料针对菁松×皓月、广食性家蚕新品系“杂A”等品种,张亚平等[4]研制的粉体饲料对菁松×皓月、春蕾×镇珠、秋丰×白玉等蚕品种,皆获得了较好的养蚕成绩,并在山东部分试验点小范围推广。
而关于广西的现行蚕品种两广二号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并不多。
研究表明,家蚕的人工饲料摄食性受遗传主基因控制,所以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5]。
此外,家蚕是否摄食人工饲料及摄食后是否能正常生长发育还取决于人工饲料配方,涉及到其营养组成、物理性状和人工饲料的组成等[6]。
本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两广二号为试验对象,小蚕综合适应性指数和全龄综合评价指数为指标判断人工饲料配方、料水比、蒸煮时间这3个因素对养蚕成绩的影响,并找出最优组合,旨在为两广二号的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桑蚕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饲养的经济昆虫。
其茧可用来制造丝绸、纺织品、医药品等,可谓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
但是要想持续高效地饲养桑蚕,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饲养技术。
本文将就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做简要介绍。
一、桑蚕饲料的合理搭配和营养需求桑蚕饲料主要是桑叶和桑枝,而且要注意采用鲜叶采食的方式。
一般要求桑蚕采食10~15天后,每日采取新鲜桑叶喂食,每棚养蚕30多万只到40万只,每日喂食12-15公斤桑叶。
桑叶的营养主要有水分、粗纤维、灰分、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桑叶还具有良好的口感,易于消化吸收。
在营养方面,桑蚕对含蛋白质量高的饲料需求大,因此喂养时还需注意与一定比例的玉米面或麦面混合。
二、桑蚕动态管理桑蚕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动态管理是关键,对于桑蚕饲养的合理性和高效性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管理:1、温度控制桑蚕生长需要一定温度,温度低于20°C,桑蚕不会进食,温度超过38°C,桑蚕无法生存。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室内温度。
2、保湿措施桑蚕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保湿措施有助于提高蚕的成活率和茧质量。
3、光照管理桑蚕生长发育时,需要一定的光照,但是要注意要避免直接强光,同时要注意防止晒热和炫目的阳光。
三、疫病害虫防治疫病害虫是桑蚕饲养的重要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1、定期消毒消毒是预防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多种消毒剂进行消毒。
2、饲料合理配比在饲养时还需注意精心配料,注重营养均衡,避免单一饲料过多造成噬叶性疾病的发生。
3、注重卫生环境保持室内卫生干净,减少病原菌和病毒的传播。
四、桑蚕收获和加工桑蚕的饲养到了成虫期,就需要开始采茧了,采茧后还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制成丝绸。
1、采茧采茧是桑蚕饲养中的重要环节,一般采用蒸煮等方式进行,要对不同品种的桑蚕进行不同的处理。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一、引言
二、饲料原料的选择和采购
1. 饲料原料的选择应考虑动物的营养需求及其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
合理的原料配比可保证饲料的营养平衡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2. 采购时应选择信誉度高的原料供应商,并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
要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考察和评估,确保他们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原料质量检测
1. 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饲料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原料检测项目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指标的测定。
2. 原料质量检测可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稳定和可追溯性。
四、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 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配比、混合、制粒、加工温度和膨化程度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控制能够
保证饲料的品质稳定。
2.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生产记录的审核,并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和改
进措施。
五、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和采购原料、进行原料质量检测、加强饲料生产过程
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品质稳定性和可追溯性,进而保
证动物生产的健康和安全。
饲料生产企业应加强对饲料质量控制的
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动物生产提供优质
的饲料产品。
以上是对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简要介绍,希望
对饲料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桑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1龄~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设施、前期准备、蚕种出库与催青、收蚁、饲育技术处理及要求、3龄起蚕处理及消毒防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1龄~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共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NY/T1026养蚕用药技术规程DB53/T465.1桑蚕第1部分:一代杂交种质量DB53/T465.2桑蚕第2部分:一代杂交种催青技术规程DB53/T465.3桑蚕第3部分:小蚕共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根据小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用适当原料配制成的全价膨化颗粒饲料。
3.2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用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代替新鲜桑叶饲育小蚕的方法。
4设施4.1共育室选择和建设应符合DB53/T465.3的规定。
4.2配套设备宜配备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无毒无害遮光用材料等。
5前期准备5.1品种选择应选择对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摄食性好、发育齐一、收蚁24h疏毛率≥95%的专用品种,且蚕种质量应符合DB53/T465.1的要求。
5.2共育计划宜根据共育蚕种数量、共育室面积、蚕具及人员配备等情况制定共育计划。
5.3用具及物资准备表150g蚁蚕饲养准备用具及物资参考表专用饲养盒饲育名称规格数量备注专用饲养盒0.9m×0.7m×0.08m20个小蚕网 1.0m×0.8m40张聚乙烯塑料薄膜 2.0m×1.0m10块蚕筷5双鹅毛3根温湿度计2只给桑架4只给料盒4个颗粒人工饲料9±0.5kg专用隔离剂5kg专用收蚁袋20个5.4共育室及用具消毒饲养前共育室及用具应按DB53/T465.3的要求进行消毒。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蚕的养殖和丝绸加工技术,并分点列出相关知识。
1. 蚕的养殖:1.1 蚕是一种害虫还是宝贝?蚕被认为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宠物,因为它能够为人类提供丝绸。
世界上最早的丝绸文物出土于中国,这显示了中国在世界纺织史上的地位。
蚕的养殖不仅仅是一项工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2 蚕的养殖方法:1.2.1 蚕的衍生物养蚕是为了获得蚕桑产物。
蚕的衍生物主要包括桑叶和蚕茧。
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而蚕茧则是制作丝绸的重要原料。
1.2.2 养蚕的步骤养蚕的步骤主要包括挑选桑苗、培育桑叶、选种与繁殖蚕种、蚕室管理、蚕茧的收获和加工。
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良好的蚕丝产量。
1.2.3 现代养蚕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养蚕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例如,通过控制温湿度、疾病防治以及精细管理,人们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2. 丝绸加工技术:2.1 丝绸的历史丝绸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丝绸文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
丝绸的加工技术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2.2 丝绸的生产过程:2.2.1 丝绸的生产材料丝绸的生产主要需要蚕茧丝。
蚕茧是由蚕在茧中吐丝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细的天然纤维。
2.2.2 丝绸的加工步骤丝绸的加工步骤包括蚕茧烹制、取丝、纺纱、染色、织布、整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2.3 丝绸的用途:丝绸是一种高档的纺织品,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居装饰和艺术品制作。
丝绸的质感柔软光滑,同时也非常耐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是中国传统产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养蚕和加工丝绸,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丝绸制品,并且了解到丝绸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家蚕人工饲料原料质量控制与加工技术张亚平 娄齐年 李化秀 赵德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 烟台 264002 家蚕是寡食性昆虫,食性专一,家蚕人工饲料的组成不仅要满足其营养需求,而且必须适合蚕的食性,并具有适当的物理性状及良好的防腐性。
家蚕的营养需求主要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物、水分、维生素等,根据家蚕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人工饲料分为稚蚕用饲料、壮蚕用饲料和原蚕用饲料等,人工饲料有粉体饲料、湿体饲料、颗粒饲料等,目前以粉体饲料使用最广泛,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已有成品家蚕稚、壮蚕低成本粉体人工饲料供应市场。
1 人工饲料原料的制备1.1 桑叶粉末的制备桑叶粉质量的好坏,是关系人工饲料质量的关键之一,桑叶粉末在人工饲料中除了给蚕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等营养成分外,更重要的是桑叶粉中还含有摄食促进物质,对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平衡、物理性状的改善、未知营养的补充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工饲料用桑叶粉的质量要求较高,我们一般采用春叶,在5龄上蔟后全条收获(如春叶不足,可利用晚秋剪梢叶)。
对叶质的要求是无农药和工业污染、肥培管理好的桑园。
桑叶的干燥方法,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及我们的实际经验采用日晒干燥法成本低廉,桑叶质量稳定。
晒桑叶的场地必须是水泥地,晾晒桑叶前,地面应用水冲洗干净,选连晴天气晾晒。
桑叶如果沾有较多泥土,应用水洗后再晾晒。
晾晒过程要注意勤翻动桑叶,不要堆积过厚,发现有黄叶、发黑的桑叶、树叶及杂物,要随时拣出来。
晒干的桑叶,要及时从枝条上打落下来,剩余的叶柄等另行晾晒。
干燥的桑叶必须尽快粉碎,在粉碎前要再次选拣,拣去除桑叶及叶柄外的一切杂物(所含少量桑椹如已同时晒干,不必拣出,可混同在桑叶里粉碎)。
干燥桑叶的保管可采用经2m m孔径筛网的粉碎机粗粉碎后装塑料袋内封严。
粗粉碎的好处是能大大减少桑叶贮放空间,又不致因粉碎过细而容易氧化变质。
为保证叶质不变,应该存贮在5℃左右、干燥、黑暗的仓库内。
为防止桑叶粉发霉,贮藏前必须测定水份含量要<10%,如含水过高,应复晒一次。
桑叶入库前先抽样做养蚕试验,无异常后才能入库,还必须注明桑叶来源、桑叶品种等。
桑叶粉在配制人工饲料前进行第二次粉碎,细度为40~80目为宜,其中小蚕用饲料宜偏细,壮蚕用饲料可偏粗。
粉碎后的桑叶粉呈新鲜绿色,有桑叶清香味。
在人工饲料配制时,一般掌握稚蚕饲料要用质量最好的桑叶粉,壮蚕可搭配使用部分质量稍次的。
1.2 脱脂大豆粉大豆经压片、溶剂浸提制油后之残渣,称为大豆粕,人工饲料所用脱脂大豆粉是利用上述大豆粕粉碎而成,脱脂大豆粉氨基酸组成与桑叶比较接近,营养丰富,价格又十分低廉,国内外均在人工收稿日期:2001-20-08 项目来源:农业部“948”项目(981052),国家茧丝办项目,山东省科技厅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张亚平,男,52岁,大学,研究员,主任,从事家蚕营养生理和人工饲料研究。
饲料中将脱脂大豆粕粉作为主要蛋白源。
大豆粕的质量因原料及各制油厂家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不同,所生产的大豆粕质量会有一定差异。
大豆粕的颜色淡黄色至淡褐色,颜色过深或过浅表明在制油加工中加温过度或不足,整批物料应颜色一致,不可含过多杂质。
大豆粕中蛋白质品质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加热程度是否适当,加热不足不能破坏其生长抑制因子,加热过度,则导致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变性而降低使用价值。
豆粕中含有家蚕摄食阻碍物质,可用90%乙醇或甲醇浸渍24h作洗脱处理,但采用这种方法成本很高,在批量生产中不宜采用。
设备条件先进的大豆油生产厂家,出油率高,可以减轻因脱脂大豆粕中摄食阻碍物质对家蚕的影响,所购大豆粕无需任何处理即可使用。
从市场购进的大豆粕,使用前必须进行养蚕试验,从中筛选最佳豆粕,供长期定点使用。
大豆粕的保存较为简单,一般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即可,在使用前1~2周粉碎至60目以上,存放在塑料袋内待用。
高温多雨季节,大豆粕易受潮发霉,在此季节不宜过多存放,已受潮的大豆粕可择晴天晾晒,如已发霉则不宜再作人工饲料原料。
1.3 桑绿枝粉的制备桑绿枝粉(新梢粉)是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近3~4年经大量试验,在稚、壮蚕人工饲料中成功添加。
桑绿枝粉不仅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纤维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测定)、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可显著提高蚕儿疏毛率和饲育成绩,为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蚕业资源,开创了一条新路。
桑绿枝粉来源主要是春季5龄蚕期,将除沙后丢弃的绿枝除去蚕沙,用水洗净后晒干,在绿枝上的叶柄、残留叶片等一般弃之不用。
另一种是晒制人工饲料用桑叶时所带的绿枝,其叶柄也是人工饲料的很好原料,应全部收集。
利用蚕沙中绿枝必须选择无蚕病发生的,否则易造成污染。
绿枝粉的晒干过程较长,一般需1周时间,充分干燥好的绿枝为便于存放,先用2m m孔径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粗粉碎,绿枝中已木质化部分,不能粉碎,成为较粗的木渣,予以丢弃,粗粉碎的绿枝粉获得率为60%~70%左右。
粗粉碎后,用塑料袋封装好,可贮放在阴凉、干燥、黑暗的库房中,有条件的可与桑叶粉同一条件贮放。
桑绿枝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第二次粉碎,在此粉碎中,绝大部分残留的已木质化绿枝,仍不能通过粉碎机筛网,第二次粉碎的获得率在50%左右(细度在40~60目左右),残余木渣丢弃。
据有关报道,日本曾试用冬桑条及春季发芽前桑条,经加工粉碎后,试替代纤维素粉末在人工饲料中添加。
但据我们试验,可能限于加工条件,利用现有设备,将桑条粉碎至目前的细度是极为困难的,粉碎较粗的桑条粉,在人工饲料中添加后再养蚕效果欠佳,其所含的营养成份也远不如桑绿枝粉。
1.4 豆腐渣豆腐渣是大豆加工豆制品等后的残渣,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般作为畜用饲料,在稚、壮蚕人工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豆腐渣,饲料保湿时间长,稚、壮蚕对其摄食良好,是日本SS—2515低成本人工饲料配方中主原料之一,可用于生产具有特异品质的高档生丝。
据我们实验,豆腐渣在饲料中添加后,饲料松散易碎,无法采用条育,只能将饲料弄成小块或采用平板状饲育法。
新鲜豆腐渣水分含量高达80%左右,配制人工饲料时,一般采用经烘干粉碎后的豆腐渣粉末,由于批量烘干豆腐渣需一定烘干设备,耗电和投入较多,使本来很廉价的原料增加了许多生产成本,失去了利用价值。
我们试验采用新鲜豆腐渣,按干量的比例在制作人工饲料时直接加入,经充分混合、装袋蒸煮灭菌后喂蚕,获良好的成绩。
稚蚕添加新鲜豆腐渣的适宜比例(折合为干量)为15%左右,壮蚕为10%~20%。
缺点是由于新鲜豆腐渣粗,添加量如超过20%,饲料变的特别松散,蚕儿有拒食现象。
1.5 玉米粉玉米价格便宜,是畜禽饲料中适用性广的能量饲料,其主要特性可归纳为:脂肪含量较高、淀粉消化率高、热能高。
但普通玉米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其氨基酸组成很不平衡,作为家蚕人工饲料原料来说,玉米并非优良蛋白源,应与脱脂大豆粉等搭配使用,使营养成分得到互补。
玉米粉中所含的淀粉较多,在饲料中能起到一定的成型作用。
玉米粉中不含有家蚕摄食阻碍物质,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玉米粉,可减少脱脂大豆粉的用量,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
据我们试验,玉米粉的添加比例稚蚕为10%,壮蚕为20%左右为宜。
1.6 其他蛋白原料据有关资料报道,脱毒棉籽蛋白、石油酵母、小球藻、菜籽饼粕、屠宰血粉、米粉等也可在人工饲料中适量添加,对上述原料我们尚未做过试验。
我们采用天津产饲料级脱毒蓖麻籽粕粉(粗蛋白含量>40%),试验作为人工饲料部分蛋白源,在稚、壮蚕人工饲料中少量添加后,蚕儿有拒食现象,饲育成绩并不理想。
因此,除广食性蚕品种用人工饲料外,我们认为:目前上述原料非人工饲料主流原料。
使用前应充分考虑上述原料的来源、价格及对蚕的适口性、饲育成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1.7 纤维素纤维素粉末是人工饲料中一个重要成分,除桑叶和豆粕中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外,日本在大部分稚蚕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了10%~15%纤维素粉末,在稚蚕饲料中添加纤维素粉末,能促进家蚕摄食和消化吸收,显著提高饲育成绩。
家蚕的消化系统中缺少纤维素酶,对饲料中纤维素不能分解和消化吸收。
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使人工饲料有一定物理性状,有利家蚕摄食并促进消化管中内容物的移动及消化液对食物的浸透。
国内市售精制纤维素粉末为进口试剂级产品,价格昂贵,大规模生产中无法添加。
据报道有小区试验采用过纸浆,代替纤维素粉末,但大批量生产人工饲料时,纸浆质量和来源如何保证,还有待探讨,桑绿枝粉粗纤维含量在29%左右,替代效果较理想。
1.8 成型剂为使饲料中含有的水分和保持一定的物理性状,便于饲喂和家蚕摄食,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成型剂,人工饲料中最常用的成型剂有琼脂粉、卡拉胶及淀粉等。
琼脂成型性好,饲料含水率可达75%左右,与桑叶接近,适合大批量人工饲料工厂化共育时采用机械切条饲蚕,给饵劳动工效很高,养蚕成绩好,但价格昂贵。
添加琼脂后,饲料成本将上升一倍多。
卡拉胶价格比琼脂略便宜,饲料成型性好,但卡拉胶的饲料存在冷凝太快、易碎的缺点。
生产低成本人工饲料,不采用琼脂和卡拉胶,主要采用玉米淀粉和薯类淀粉作成型剂,特别是玉米淀粉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便宜,但成型效果较差、饲料粘度大、饲料加水的宽容度小、饲料含水率只能在63%左右,如在饲料制作中加水量稍多,对蚁蚕危害最大,必须严格掌握适宜的加水比例。
用淀粉做成型剂的饲料,在给饵时无法采用机械方式切条,均采用手工摆放,是人工饲料养蚕中耗费劳力最多的工作,必须研制适合上述人工饲料的给饵机械,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养蚕的规模。
另外,淀粉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较复杂多糖,和桑叶、脱脂大豆粉等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是蚕能源的主要来源。
1.9 人工饲料其他原料1.9.1 防腐剂:引起人工饲料腐败的主要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家蚕人工饲料虽然经过高温灭菌,在饲育过程中还会受到污染,因此,在人工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剂量的防腐剂,抑制霉菌等的生长。
防腐剂主要采用市售食品级山梨酸或山梨酸钾、丙酸钙、苯甲酸钠等,由于山梨酸、丙酸等防腐剂PH值在4.5~5左右时防腐效果最好,困此,饲料中必须添加柠檬酸来调节PH值。
为提高防腐效果,采用两种防腐剂同时添加,可起到增效作用。
饲料上滴有水滴、汗珠或饲育盒带水等,由于水分的稀释作用,防腐剂就会局部失效,饲料会长出霉点并逐渐扩散。
在高温多雨季节,蚕座如湿度太大,饲料很容易发霉变质,造成养蚕失败。
因此,在饲育中必须注意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1.9.2 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在食品中广泛用作酸味剂和螯合剂,在浓度为0.1%~3%时,可作为抗氧化剂或作为其他抗氧剂的增效剂,在人工饲料中一般添加2.5%左右,柠檬酸质量比较稳定,可采用市售食品级产品。
1.9.3 抗生素:人工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主要用氯霉素,氯霉素抑菌谱广,作用稳定,并有一定成长促进效果,但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可更换其他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