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人工催产技术实践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鲈鱼的人工催产与自然繁殖作为催产用的成熟雌性亲鱼,应选择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前后腹大小匀称、生殖孔松弛且红润的个体采卵也可用采卵器检查当卵为橘黄色、饱满有光泽,卵径在07毫米以上的为最好。
雄亲鱼则以轻压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的为好。
所用催产剂为鲤鱼脑垂体P 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 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地欧酮DOM等,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但一般混合使用的效果要比单独使用的好些。
当混合使用时每千克成熟度好的雌性鲈鱼的使用剂量如下:配方一17—25毫克PG、1600—2200国际单位HCG加70—140微克LRH-A。
配方二 200—380微克LRH-A加6—10毫克DOM。
配方三 1 5毫克PG、250国际单位HCG加25微克LRH-A。
配方四 45毫克PG加1500国际单位HCG。
雄鱼的剂量减半,可采用1次注射,也可分2次注射。
2次注射时两针的间隔时间为24—36小时。
雄鱼在雌鱼进行第2次注射时1次注射。
注射部位分背鳍下肌肉注射和胸鳍基部的腹腔注射两种。
腹腔注射的进针角度为45—60℃,进针深度1.5—2厘米。
当进针角度太小、进针深度太深时,容易伤及心脏,而进针角度太大、进针深度太深时,却容易将催产剂注入胃中,进针深度太浅时,鱼容易挣脱造成催产剂浪费。
背鳍下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在背鳍与侧线间的背部肌肉上。
注射时针头朝鱼的头部方向,以针头将鱼的鳞片轻轻挑起后进针1.5—2厘米注射。
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腹腔注射的催产效果比背部肌肉注射的效果要好。
经催产注射后的亲鱼,放入网箱或产卵池中暂养,等待发情产卵。
鲈鱼的效应时间与水温、催产剂种类、催产剂量、亲鱼的成熟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在28—90小时不等。
鲈鱼的人工繁殖通常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受精。
在亲鱼发情时将鱼捕起,轻压雌鱼腹部有游离的成熟卵粒流出,此时必须按住生殖孔,将亲鱼提出水面,用毛巾擦干体表水分,把卵挤入事先擦干水的搪瓷盆中。
细鳞鲳的人工催产技术文章摘要:在天然的水域中,性腺发育成熟的细鳞鲳,在一定的水流速度、水温和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刺激下,亲鱼本身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使卵巢或精巢完成整个成熟、排卵或排精过程。
而在池塘中养殖的细鳞鲳亲鱼,很难用人...在天然的水域中,性腺发育成熟的细鳞鲳,在一定的水流速度、水温和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刺激下,亲鱼本身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使卵巢或精巢完成整个成熟、排卵或排精过程。
而在池塘中养殖的细鳞鲳亲鱼,很难用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亲鱼自然繁殖。
因此,生产上采用人工注射激素,促使雌亲鱼卵子成熟、排卵和产卵,促使雄亲鱼精子成熟并排精。
催产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人工催产。
早在1977年,Godinho等人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细鳞鲳首获成功,并进行了早期胚胎的发育观察;尔后,在1981年Castagnolli和Donaldson用鲑鱼脑垂体精制品(SG-G100)、1985年Romagosa等人用鲑鱼脑垂体粗制品(SPE)、1986年Bernardina等人用促黄体素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分别对细鳞鲳进行催产,均获得了成功。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7月在我国对细鳞鲳进行人工繁殖,首次获得了成功。
亲鱼的选择为了确保催产成功,必须对雌、雄亲鱼的成熟度进行选择,只有成熟的亲鱼,在适宜水温、水位、催产剂和催产技术等条件;才能够正常排卵或排精、人工授精。
一般可根据亲鱼的外表或与挖卵观察相结合的方祛来鉴别亲鱼成熟度。
1.外形鉴别细鳞鲳在性成熟之前;很难分辨雌雄。
达到性成熟时,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后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腹部两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乳突大,呈紫红色。
这样的雌鱼,符合催产条件。
如果前腹部饱满,后腹部小且不柔软的雌鱼,还不成熟。
腹部过于柔软松驰的雌亲鱼,则为卵巢被吸收退化的亲鱼;性成熟的雄亲鱼,个体相对较小,腹部狭窄,生殖器呈三角形凹入,若轻压腹部有较多乳白色的精液流出,则说明鱼体成熟度好,可进行催产。
亲鱼的催产与繁殖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常见增养殖鱼类亲鱼性腺成熟的检查方法,判断雌亲鱼卵子发育在哪个时期,是否可进行人工催产,为今后从事鱼类人工繁殖夯实基础。
2、通过实验,掌握常用催产剂的配制方法,各品种亲鱼在催产过程中采用的催产剂及剂量,为今后从事亲鱼类催产积累实践经验。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鳙鱼、鲢鱼、鲤鱼、革胡子鲶.2、实验用品及设施:柔软毛巾,取卵器、烧杯、量筒、注射水、注射器、酒精、鱼类催产药物。
产卵池、孵化池、孵化桶、集苗池。
三、实验方法(一)检查亲鱼性腺发育的成熟度1、把亲鱼腹部向上翻,用毛巾盖住亲鱼眼睛,先肉眼检查雌亲鱼的腹部膨胀情况,用手触摸亲鱼腹部两边是否松软,腹部有怀卵的轮廊,但不松软,则不取卵检查,如果腹部两边松软且卵巢轮廊明显,再用取卵器从雌亲鱼的生殖孔插向腹部卵巢,转动取卵器,取出一小点卵子,把酒精倒到烧杯中,再把取出的卵子在酒精搅动,如果卵子很快从取卵器中掉出并且卵子呈圆形,用取卵器稍碰卵子,卵粒即散开,则卵子已进入IV期,可用作催产亲鱼,如果用取卵器搅动卵子,卵粒不散开或散开极少,说卵子成熟度还不够,还不能催产。
2、雄性亲鱼同样把腹部向上翻,用手指沿腹部两侧从胸部往肛门方向用力挤压,如果有白色精液流出且在水中能快速分散,则为成熟雄亲鱼,可用作催产亲鱼,如果用力挤压没有白色精液流出,说明雄亲鱼不成熟,如果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但在水中不易扩散,则雄亲鱼成熟度不足,也不能采用。
(二)挑选成熟的亲鱼进行配对在亲鱼培育池中认真挑选成熟亲鱼,成熟度最好的先选用,通常按雌雄比1:1。
5—2搭配,把亲鱼运至产卵池的网箱中备产,每次挑选亲鱼的数量要根据产卵池和孵化池的容量而定.(三)催产剂的配置取200-300ml注射水置于烧杯中,催产白鲢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按每千克体重1400~1600IU,催产鳙鱼雌亲鱼使用的激素和剂量与白鲢的相同,但在注射第二针的时候每尾雌亲鱼加促其体素释放激素及类似物(LRH—A2)2—4ug。
养殖黑鱼的人工催产方法人工催产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鳙、鳊的脑垂体进行注射。
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采用鲤、鳙、鳊脑垂体作催产剂,每0.5公斤体重的剂量是:雌鱼用鳙、鳊垂体7个(1个鲤垂体相当于2.7~3个鳙、鳊垂体),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2个,隔12小时后注射5个。
在水温23~25℃下第二次注射后约18小时产卵。
雄鱼用鳙、鳊垂体1~2个,一般不作第二次注射。
注射时,将激素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直接溶解。
使用脑垂体,要将垂体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再加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调和均匀后再使用,每尾注射1毫升。
注射用的针头,以6号针头为好,针刺深度为1厘米左右。
注射时,将针头向鱼体前呈45度角,刺入胸鳍基部无鳞处。
操作时手要稳,动作要快。
注射完后拔出针头,用手指压住注射处,防止药液顺针头流出。
乌鳢对产卵池条件要求不严,注射后的亲鱼可放入面积为1平方米、水深0.6~1米的水泥池或土池,甚至放入较大的水缸、木盆等容器里也能产卵。
每只产卵池(或容器)可放亲鱼一对(1雌1雄)。
产卵池或容器上面要加盖网,以防止亲鱼跳出,水面上再放些水草,以遮挡阳光,或将容器放在阴暗处,并保持环境安静。
这样在适宜的水温下,亲鱼便能自行产卵、受精,无须人工授精。
产过第一批卵的亲鱼,饲养1个月左右后,下一批又能成熟,还可以再次进行催产。
卵产出后,起初沉于水底,吸水后浮于水面,可用瓢或盘将其捞出,放在小水泥池或直径约l米的塑料大盆中进行孵化。
产卵前一天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孵化池。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1~2万粒。
孵化池上搭荫棚,以避免阳光直射。
孵化期间要保持一定水位和恒定的水温,以不相差2℃为宜。
要随时拣去死卵(白色、不透明)和捞去卵膜,以防恶化水质,并及时适量地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一般2~3天就可孵出鱼苗。
刚孵出的鱼苗形似小蝌蚪,身体灰黑色,以本身卵黄囊为营养。
4~5天后卵黄囊被吸收完毕,需及时投喂活水蚤。
水蚤的投放量依鱼苗吃食量多少为准,以少量多次为宜。
大黄鱼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胚胎发育观察,仔鱼培育几部分,实训大黄鱼人工养殖过程中要经历繁殖的过程,只有经过繁殖养殖的大黄鱼才能延续下去,才能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大黄鱼怎么进行人工繁育呢?1.亲鱼来源用于人工繁殖的大黄鱼亲鱼一般有两种方式获得。
一是从海区捕获的性成熟亲鱼中,挑选体质健壮无损伤、性成熟好没有产过卵的土生亲鱼;二是挑选人工培育的达到性成熟的亲鱼,选用这种亲鱼时要注意避免近亲繁殖引起的种质退化。
2.亲鱼培育大黄鱼的育苗目前一般分春、秋两季。
春季育苗的亲鱼由于养殖水温等原因,强化培育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为1—2个月。
秋季育苗用的亲鱼一般不需要强化培育,直接从养殖池中已达性成熟的成鱼中选出即可进行催产。
当然如能提前选出进行强化培育效果将更好。
亲鱼的强化培育与促熟使用新鲜、优质的饲料,并适当添加渔用多种维生素,对大黄鱼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要保证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又不会污染水质。
在强化培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生产计划和亲鱼性腺发育的具体情况,使用外源激素LRH-A2进行体腔注射,每15~20天注射一次,一般注射3—4次,并结合采用升温和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可以争取提早1个月左右的育苗时间。
3.催产大黄鱼产卵在春、秋两季。
春季档水温达15℃以上时,亲鱼的性腺开始成熟,一般当水温达18—20℃时,亲鱼性腺成熟度最佳。
秋季水温降到24℃以下时,开始进行人工催产育苗,当水温降到20—18℃时,亲有的性腺成熟最好。
成熟适度的大黄鱼雌鱼,体形较宽,吻部圆钝,腹部膨大,生殖孔微红,催产用的亲鱼应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朝上时,腹中线凹陷,用手轻摸,有柔软和弹性感,用挖卵器或吸管插入泄殖孔,吸出的卵粒,呈橘黄色,大小均匀,容易分离。
性腺成熟的大黄鱼雄鱼,体形瘦长,吻部相对较尖锐,轻压腹部,有乳白色浓稠的精液流出。
从年龄与体重进行选择时,对二龄鱼,雌鱼应达800g,雄鱼应达400g;三龄鱼雌鱼应达1200g,雄鱼在600g以上,六龄以上的亲鱼不再使用。
鲈鱼催产实验报告鲈鱼催产实验报告引言:鲈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丰富的营养价值。
然而,由于其繁殖周期较长,养殖过程中催产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索鲈鱼催产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为鲈鱼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100尾健康的鲈鱼,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催产剂处理,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处理。
实验组鱼只在催产剂注射后进行观察,对照组鱼则进行常规养殖管理。
实验过程:1. 催产剂的制备我们选用了一种已经在其他鱼类催产实验中被证明有效的催产剂。
该催产剂主要成分为催产素和促性腺激素,通过刺激鱼体内激素分泌来促进鱼类的生殖活动。
2. 实验组处理将实验组的鱼分别注射催产剂,注射剂量按照体重和药物浓度的比例计算,确保每尾鱼体内都含有适量的催产剂。
注射后,将实验组鱼放回饲养池中,观察其行为和生理变化。
3. 对照组管理对照组鱼进行常规养殖管理,包括饲料投放、水质检测、疾病防控等。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鱼不接受任何催产剂处理。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实验组鱼的产卵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鱼的产卵率明显提高。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鱼的平均每尾鱼产卵量比对照组鱼高出30%以上。
这表明催产剂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鲈鱼的生殖活动。
2. 实验组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提高实验组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显著提高。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组鱼的受精卵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孵化出的幼鱼数量也更多。
这说明催产剂的使用不仅能促进鱼类的产卵,还能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3. 实验组鱼的生长速度略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鱼的生长速度略有提高。
尽管差距不大,但仍然可以看出催产剂的使用对鱼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证明了催产剂的使用对鲈鱼的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催产剂的使用可能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锦鲤的人工催产技术本帖最后由阿弥陀亻弗于 2012-8-21 11:18 编辑在自然条件下,锦鲤排精、产卵不太同步,受精卵的孵化率及苗种成活率极低,导致大批量人工养殖时苗种不足。
经过有识之士的摸索、研究,通过人工催产,加强苗种培育,解决了这一难题。
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的选择一般是在于池并塘过冬之前进行,选择身体健壮、无伤病、鳞片完整、体色鲜艳的锦鲤作为亲本,也可按照各种锦鲤的颜色特征选择。
雄鱼要求2龄以上,雌鱼要求3龄以上,雌雄比例1:2。
操作时动作要轻快,不可使鱼体受伤,选好的亲色应立即放回亲鱼池,不宜困箱,雌、雄亲鱼要分开饲养,防止发生流产。
(2)亲鱼的培育一旦亲鱼选好后即开始对其进行培育。
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放养160尾之内。
投饲量在冬天天睛时每天占鱼体重的1%~2%,天特别冷或雨雪天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春节过后,2月底投喂量增至占鱼体重的4%~5%,饲料中加入部分高蛋白的甲鱼料以及必要的大麦或小麦芽,保证性腺发育的需要。
到3月下旬.每天保证冲水半小时以上,同时严防亲鱼发生浮头现象。
(3)产卵池的准备产卵池要求周边没有杂草,在3月25日之前抽干水进行适当消毒。
在消毒的同时要清除池中所有的杂物,特别是杂草一定要清理干净,保持池塘的清洁,有利于放置卵巢,也可防止锦鲤将卵产在杂物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鱼巢的准备鱼巢的材料有多种,但以棕榈皮为好,棕榈皮要洗净、搓软,一把一把扎好,每把2~3片,一定要扎紧,防止卵粒脱落。
扎好后要经曝晒,在3月25日左右用 20 ×10-6浓度的孔雀石绿被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在20分钟,浸泡后晒干,晾好,以备需要。
(5)人工催产当水温连续3天稳定在20℃左右时,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鱼大量围边,并且泛起混水、这对应即时干池准备催产。
结合鲤鱼的本身特点,我们采用了PG、DON、LRHA—2三种药物进行注射催产.采取一次性胸腔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是每kg雌鱼用PGlmg,DON1mg,LRHA一210μg,注射药液体积2ml,雄鱼减半。
鱼类繁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是世界上鱼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但随着近年来水域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捞,鱼类资源日益减少,保护鱼类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提高鱼类资源的人工繁殖和保护意识,加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鱼类繁殖过程,了解鱼类繁殖机制、人工繁殖技术及其保护措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鱼类繁殖技术培训,学习了鱼类繁殖的基本知识、人工繁殖技术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实习基地的鱼类繁殖设施,了解了鱼类繁殖设施的构造及功能。
2. 实习过程(1)亲鱼选择与培育亲鱼选择是鱼类繁殖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亲鱼时,要挑选健康、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个体。
我们参与了亲鱼的选择工作,共筛选出50尾亲鱼,其中草鱼25尾,鲫鱼25尾。
亲鱼培育阶段,我们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调整水质、水温、饲料等条件,确保亲鱼生长发育良好。
在此过程中,我们定期检测水质参数,观察亲鱼的摄食、生长状况,并及时调整培育方案。
(2)人工授精在人工授精阶段,我们学习了人工授精的基本方法,包括干法、湿法和混合授精。
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参与了20尾草鱼和20尾鲫鱼的人工授精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精子质量和受精率。
(3)孵化管理完成人工授精后,我们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
在孵化过程中,我们定期检查孵化池的水质、水温、溶氧等参数,及时清除残渣,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
经过大约20天的孵化,鱼苗顺利出壳。
(4)鱼苗培育鱼苗出壳后,我们将其转入鱼苗培育池。
在此阶段,我们注重调整水质、水温、饲料和养殖密度等条件,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定期给鱼苗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鱼类繁殖的基本技术,了解了鱼类繁殖的整个过程,共培育出1000尾健康的鱼苗。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检测水质、调整水温等实用技能。
花鱼骨人繁子代亲鱼的人工催产试验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的亚科,鲋属,俗称季郎鱼、溪竹等,是我国江河中一种重要的中小型经济鱼类。
该鱼具有食性杂、分布广、群体产量高,体形优雅、肉质细嫩鲜美、市场俏销等特点。
但花鲋的繁育技术难度相对较大,许多地方仍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的花鲋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笔者于2002-2004年以花鲋的人工繁殖子代为亲鱼,进行了催产试验,为全人工繁殖花鲋作了有益探索。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亲鱼培育1.1.1 亲鱼放养亲鱼为湖州南太湖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提供的人繁子代培育而成。
选用面积0.053 hm’,水深0.8-1.2m,砂土底质池塘1口,于2002年11月30日,放养当年人繁子代500尾(平均规格60—150g,尾均重100g)。
培育至2003年繁殖期该鱼为人繁1冬龄亲鱼,继续培育至2004年繁殖期该鱼为人繁2冬龄亲鱼。
1.1.2 培育管理(1)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防止缺氧浮头,培育过程中要定期换水,改善鱼类生活环境,催产前1个月要每3-7 d适当冲水1次,以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
(2)投饲管理投喂罗氏沼虾(银冠牌)配合饲料,繁殖期间辅以小鱼小虾,保证性腺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
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3%-36%。
投饲采用“四定”原则,每日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以2h内吃完为宜。
整个培育过程注意水质控制,经常注换水。
冬季水温5℃以上时均不停食,保持培育池水质清新,溶氧丰富,促使其性腺发育。
1.2 试验设计设计3种催产剂量组合,分别在3个温度阶段(16.0-17.0℃、18.5-20.5℃和22.0—24.0咒)于2004年4—5月进行催产,每一催产组雌亲鱼均在20尾以上。
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组。
雌鱼平均体重120g,雄鱼180g。
1.3 催产药物使用的催产激素除PG自制外,其余均由宁波市激素制品厂(一厂)生产。
鲤鱼的人工催情产卵和授精摘要:1.人工催情产卵:为了提高亲鱼产卵效果,获得成批健壮整齐的鱼苗,可采用人工催情的方法。
⑴催情药物和剂量:每千克雌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或LRH-A3)10~20微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600国际单位(IU);或每千克雌鱼用LRH-A或LRH-A310~201.人工催情产卵:为了提高亲鱼产卵效果,获得成批健壮整齐的鱼苗,可采用人工催情的方法。
⑴催情药物和剂量:每千克雌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或LRH-A3)10~20微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600国际单位(IU);或每千克雌鱼用LRH-A或LRH-A310~20微克,加鲤鱼脑垂体(PG)2~4毫克配合使用。
若单独使用鲤鱼脑垂体,每千克雌鱼用4~6毫克。
雄鱼的用药量皆为雌鱼的一半。
成熟很好的鱼可以不注射药物。
⑵注射的部位和时间:采用体腔注射,在胸鳍基部无鳞处,将针头朝鱼头方向与体轴成40~60度角插入0.3~0.5厘米,徐徐注入催产药液。
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自行产卵。
注射时间多在傍晚,控制鲤鱼在次日晨产卵。
⑶效应时间:亲鱼自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这段时间为效应时间。
水温18~19℃,鲤鱼效应时间约为19~20个小时;水温20~21℃,约16~18个小时;22~23℃,约14~16个小时。
2.人工授精:鱼卵流水孵化,或需要人工把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就要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能提高受精率。
当接近效应时间时,检查雌鱼并压其腹部,若鱼卵能顺畅流出,即开始人工授精。
鲤鱼通常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操作时擦干亲鱼身上的水,先在一个干净的瓷碗或面盆内挤入少量精液,后挤入鱼卵,然后再挤入适量精液,用硬羽毛搅拌2~3分钟即可将鱼卵进行着巢或脱黏。
操作过程应避免阳光直射。
⑴鱼卵的着巢:把人工授精后的鱼卵,人为地粘附在鱼巢上的操作过程叫鱼卵的着巢。
操作方法是:在一个大塑料盆或瓷盆内,加入清洁的水,均匀铺放鱼巢。
四大家鱼的人工催产作为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由于其演化中形成的适应于江河流水的繁殖习性,在池养静水条件下不能自然繁殖,因此需要通过创造适宜其繁殖的条件并结合催产剂的注射来实现,即需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
一、选择亲鱼。
进行催产的新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发育成熟。
从外观上看,已发育成熟的雌鱼腹部明显膨大,后腹部生殖孔附近饱满,松软且有弹性,生殖孔红润,使鱼腹朝上并托出水面,可见到腹部有精液流出且精液浓稠呈乳白色,入水后能很快散开,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不良影响,对雌雄亲鱼的选留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
一般雌雄比例为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
二、确定催产期。
决定催产期的主要因素是水温,通常为18-32℃,最适水温为22-28℃。
因此家鱼的催产季节一般在5月-6月份,水温稳定在18-20℃之间时开始。
催产顺序为草、鲢、鳙、青。
三、催产剂的注射。
催产剂的注射可为一次注射法、两次注射法,对亲鱼甚至采用三次注射法。
当新鱼成熟很好且水温适宜时可采用一次注射法,但一般来讲两次注射法较一次注射法效果好,在早期催产或亲鱼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两次注射第一针具有催熟作用,只注射少量的催产剂,间隔24小时。
后再注射余下全部剂量,一般当水温较低或亲鱼成熟度不好时,间隔时间可长一些,反之则应短些。
催产剂的用量要根据水温、新鱼的性腺发育情况等具体掌握,基本原则为:在早期水温较低时催产或亲鱼成熟不太充分时,剂量可稍加大;一次注射与两次注射剂量相同;亲鱼年龄较大,剂量可稍大;同等情况下草、鲢鱼用量较少,其次为鳙鱼,青鱼用量最大。
可选用针头6-8号的5毫升或10毫升的注射器,用前需煮沸消毒。
注射部位可采用:⑴胸腔注射:在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凹陷处,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60°角刺入,深度为1厘米左右。
⑵腹腔注射:注射腹鳍基部,角度为30°-45°左右,深度为1-2厘米。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家鱼人工繁殖实习,我旨在了解家鱼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操作方法,掌握家鱼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三、实习内容1. 家鱼繁殖基础知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家鱼的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繁殖周期等基础知识。
了解到家鱼是温水性鱼类,繁殖水温一般在18℃-30℃之间,繁殖季节一般为春末至夏初。
2. 家鱼人工繁殖技术(1)亲本选择与培育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亲本,以及亲本培育的方法。
首先,选择体重、体型、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亲本;其次,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提高其繁殖能力。
(2)产卵池准备产卵池是家鱼人工繁殖的重要场所,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产卵池的建造、消毒、注水等准备工作。
产卵池应选择安静、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底铺沙,便于产卵和收集鱼卵。
(3)人工催产技术家鱼人工催产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不同催产剂的使用方法、剂量、注射部位等。
常用的催产剂有促黄体生成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
(4)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又一关键环节。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进行人工授精,包括采精、精液处理、受精等。
采精时,采用挤压法或按摩法,将精液收集于清洁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精液处理。
(5)鱼卵孵化与育苗鱼卵孵化是家鱼人工繁殖的最后一个环节。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鱼卵孵化池的准备、水温控制、氧气供应等。
常用的孵化方法有静水孵化、流水孵化等。
孵化期间,定期观察鱼卵孵化情况,适时分拣稚鱼。
3.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成功参与了一批次家鱼的人工繁殖,共计繁殖鱼苗10万尾。
其中,催产成功率90%,受精率85%,孵化率80%,稚鱼成活率75%。
四、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鱼类人工催产技术实践
主办单位:动物科技学院团总支
承办单位:动物科技学院团总支养殖服务部
一、活动目的:提高我部门志愿者对水产方面的兴趣,增加志愿者们对鱼类人工催产技术方面的了解。
二、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鱼类催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三、活动地点:十二教水产试验室
四、活动口号:在实践中成长
五、活动对象:动物科技学院团总支养殖服务部志愿者
六、活动方式:先给他们讲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在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把实验与理论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七、活动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张晓慧
A、活动前期准备(4月10日—— X月 X日)
1、4月10日召开志愿者见面会,根据志愿者的的兴趣进行分组,确定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
(负责人:张建君)
2、X 月X 日——X月X 日联系水产办公室老师,借用实验室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负责人:XXX)
3、X 月X 日——X月X 日联系宣教部,在宣教部备案,以便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负责人:XXX)B、活动实施阶段
X月X日
1、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半个小组织志愿者在指定地点聚合,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如
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不要乱动实验室的设备等)
2、有序的带志愿者们进入实验室,先给他们讲解一下这次试验的理论知识,再
给他们讲一下这次试验的步骤,最后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进行鱼的催产试验。
3、试验结束之后先组织志愿者有序的离开实验室,并告诉他们下来要写参加这
次活动的感想及给我部门提出的意见。
然后组织本部门的成员做好收尾工作(如把实验室打扫干净、把试验器材整理好等),再要求部门成员回去后写好本次活动的总结。
B、活动后期
1、组织部门成员对志愿者的活动感想进行收集、汇总并将汇总报告做好发给部
门相关负责人。
2、组织专人对部门各成员的总结进行汇总,并写出一篇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总
结交院上备案。
3、组织专人对做了试验的鱼进行照顾,以便后期待鱼排卵时好让志愿者们参观
他们的劳动成果。
4、对实验后的鱼及鱼卵进行正确的处理。
八、经费预算
1、试验用鱼x条—x元、试验器材(注射器)—x元、实验药品(催产素)x克
—x元
动物科技学院团总支养殖服务部
二O一O年四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