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佤族风情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102
第十八篇佤文化第一章资源临沧,是中国佤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在全市7县1区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佤族22.3万人,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8%,其中沧源、耿马、双江3个自治县的佤族人口最多,仅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口就有14.15万人,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2.5%。
在临沧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临沧各族人民在长期繁衍生息共存与共融中积淀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12种世居民族共同创造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浓郁、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
在这些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中,尤以阿佤山的自然资源最为深厚、特色最为显著。
临沧市委和市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出发,在本世纪初明确提出打造“以佤民族文化为显著特色的临沧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思路,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和开发,佤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不仅使临沧的佤文化走出市门、省门和国门,而且使佤文化品牌在省内外得到确立,声誉响遍国内外。
第一节自然资源一、特殊区位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主的阿佤山地区,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30′之间。
位于临沧市的西南部,北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南与思茅市的澜沧接壤。
西南与缅甸禅邦共和国比邻,国土面积2 445平方千米。
国境线长达147.083千米。
是中国通往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之一。
二、地理环境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大部位居北回归线以南,处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汇处。
西部、以勐董河为界向西,属横断山。
这里山高谷深,山势雄伟,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物种丰富多样,故有人称:“沧源一山有三带。
”即热带、亚热带、温带。
多样的气候条件为多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创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中部、以勐董河和贺勐河为界,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地貌向西南延伸的余脉,像一把长剑直插沧源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