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整理在Word利用mMathtyp实现公式居中自动编号和右对齐以及文中进行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 (2)资料

2019年整理在Word利用mMathtyp实现公式居中自动编号和右对齐以及文中进行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 (2)资料

2019年整理在Word利用mMathtyp实现公式居中自动编号和右对齐以及文中进行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 (2)资料
2019年整理在Word利用mMathtyp实现公式居中自动编号和右对齐以及文中进行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 (2)资料

Word中数学公式的排版问题

——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以及交叉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冯凌秉

写这个文档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 Word 是论文撰写的标准工具,尤其是对于非工科的学生来说。虽然说,在LaTeX 中并不存在类似的公

式编号排版和交叉引用的问题,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LaTeX,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耐心有必要去学习LaTeX 的使用。基本上,Word 是人人都要用的,并且大多数学校给出的论文排版标准都是基于Word 的。

2) Word 中对图表是通过题注-交叉引用的工具对图表进行编号和交叉引用的。并且只能实现在图表上方或

者下方进行题注,而数学公式一般是在右边进行编号的,而且需要右对齐,因此用Word 内置的工具很

难实现这些要求的。但是并不是不能实现,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敲空格、回车、到处放制表符和对齐标志的方式勉强实现类似要求的。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制表符和右对齐的存在,而只是通过空格和回车来实现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编号的话,你浪费在公式排版上的时间可能比你写作的时间还要长。

3) 交叉引用是十分必要的,对论文进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之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给公式进行了

手工编号,并且文中进行了诸如“从公式3-9 可见”的引用,如果你增减了一个或几个公式,则所有的公式都要重新编号,文中的引用也要随着改变。简单来说,交叉引用就是为了避免进行这类操作的。.

废话少说,直接上马。(本文所有图都用了交叉引用,在Word 中你可以按住Ctrl 键单击图的引用文字就可跳转到该图。PDF 版的直接单击即可。此提示很弱,可以无视。)

本人所用的工具是Word 2010 + Mathtype 6.7,我可以保证Word 2007+Mathtype 6.5 这样的组合也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没有尝试不敢断言。但是还是推荐用软件的最新版,Office 2007 是配Vista 的,微软自己都说Vista 和Office 2007 都是换代过渡性产品。Mathtype 6 之后的版本变化不大,可以不必升级。

第一步:安装调试

安装玩Mathtype 之后,它会自动在Word 中创建一个加载项(会有很多同学出现没有加载项的情况,请Baidu 之自行解决)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图- 1Mathtype 在Word 中的加载项

图- 2 Mathtype 加载项全功能

这里我们基本上只需用到图- 2 中红圈圈标注的几个按钮功能。Right-numbered 就是右编号公式;Insert Number 是插入编号(包括公式编号的格式设置);Insert Reference 是插入交叉引用。Chapters & Sections 是

插入章节标识(Mathtype 并不能识别你在Word 中设置的样式级别,所以如果你想实现在第一章的公式是形如“公式1-1”,第二章是“公式2-1”,你就得用这个按钮告诉它你在哪里结束了第一章、第二章。。。)。

如图- 3 所示,选择插入下一章的断符标识(第一个是插入下一节的标识,如果你想实现类似“公式1-1-1”

的话就要插入节标识,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就标识章就可以了)。图- 4 是我在本人的论文的第一章结尾“的

优势。”句号后面插入了一个Chapter Break。以此类推,在你所有的章节结尾处插入一个break 标识。插入

之后文档不会有任何可见的变化。

图- 3 插入章节标识

图- 4 章节标识插入位置示例

注意:当点“insert next chapter break”时,会出现一行红色的字,如:“Equation Chapter (Next) Section 1”,此时,要想使这行字隐藏,可以点样式,然后选择MTEquationSection,点修改,选格式,选字体,然后勾选隐藏即可

第二步:设置编号格式

如图- 5 所示,先设置简单格式(Simple Format),我这里选择了没有选择Section Number 因为我之前说

了不做单节的编号(见上方)。可以设置公式括号的格式(Enclosure)以及分隔符的格式(默认的是“.”,

我这里改成了“-”)。如果想在公式编号中加入公式二字,则需要用高级格式(Advanced Format)里面输入

(公式(#C1-#E1))。其中C 代表Chapter ,E 代表Equation。可以看到预览(Preview)中已经显示了公式(1-1)。

(如果你想改变公式和数字的字体和字号,在这里是不可以实现的,详见下一步)。其他的选项请自行酌情

选择。

图- 5 设置编号格式

第三步:设置完编号格式之后,下面开始插入公式

点击Right-numbered 按钮(建议你把要经常用到的按钮制作成一个快速启动工具栏方法放在功能区的

下方,如图- 1 中下方的长条工具栏所示。)。如果你没有在之前设置章节标识,此时会跳出如下提示框,问你公式将从哪一章哪一节开始。所以还是建议你在之前就设置好章节标识,它就不会跳出来了。

图- 6 不事先插入章节标识的提示框

点击插入右编号,会自动打开Mathtype 在其中输入所需公式之后,单击文件“更新并返回。。。”,这

样公式就插入文中了,并且进行了自动编号和右对齐。(这时Mathtype 在Word 中其实使用“样式”功能建

立了一套公式样式,定义了相应的制表符位置和对齐标识,你也可以事先在Mathtype 中写好公式,在点击

插入公式按钮之后关闭弹出的Mathtype 公式编辑器,这时文中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样式,你把你写好的公式

插在两个制表符中间即可)。

你问:什么是制表符,为了演示,请在你的Word 开始选项卡的段落按钮群中点亮“显示/隐藏编辑标

记”按钮(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如图- 7 红箭头所示,而图- 8 就是通过刚才几步操作插入的第一个公式。

其中向右指向的箭头就是制表符。你可以在两个制表符之间插入公式,公式编号在右边会严格右对齐的。(这

是你的标尺上会有一个右对齐的标识,如图- 9 中标尺上位于44 位置的标识,如果你的标尺没有显示出来可

以点击图- 9 右边的标尺显示/隐藏按钮)

图- 7 显示编辑标记

图- 8 插入公式

图- 9 标尺上的右对齐

第四步:关于Mathtype在Word中所用的样式

这时你已经完成了公式居中插入和右编号的问题,此时建议你停下来来认识一下Mathtype 在Word 中

插入公式所用的样式。将这个样式根据你所需要的字体字号(你看到,我们刚才插入的公式编号字体很大)。

将光标定位在公式那一行,你可以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中看到出现了一个新的样式“MTDisplayEquation”。你也可以点击样式工具栏右下角的展开按钮展开所有样式列表(如图- 10 中右上方的红圈),或者使用快捷键(Alt+Ctrl+Shift+S)。另外一个快捷键(Ctrl+Shift+S)将会看到光标所在的行使用的样式。如图- 10 点击该样式的三角按钮并点击修改。

图- 10 新样式

如图- 11,该样式使用了正文的样式基准,并且其后续段落也是正文基准。(如果你这里不是图- 11 中所示的样式基准请改为正文基准,因为若是标题类的基准会影响你之后进行目录的制作,目录都是基于标题

样式的,如果公式选用了标题样式基准,在制作目录的时候肯定也会出现在目录中)。可以看到(红三角形区域),该样式使用了两个制表位,一个右对齐,一个首行缩进。点击左下方的“格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

更详细的设置。这里点击格式-字体,将公式使用的宋体改成你想要的形式,包括中文和数字字体的设定。

然后返回点击图- 10 中的更新以匹配所选内容。(这里如果不点更新只会更新当前光标所在行的格式),这个用于批量修改。我把字体改成了小四加红,以做演示,如图- 12 所示。

? 第五步:现在开始引用公式

图- 11 修改公式样式 图- 12 样式修改后

点击图- 2 中的 Inserter Reference ,会出现 equation reference goes here ,此时在你想引用的公式出双击, 就成功的进行了公式引用。(这里我是双击红色的公式 (1-1)即可。Note:要在 equation reference goes here 有黑色底纹的时候找到你想引用的公式进行双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里我设置了红色字体,但是在引 用的时候还是会变成黑色字体。)

友情提示:

? 当你对文档内的公式进行了更正之后,点击图- 2 中的 Insert Number 里的 Update 进行更新。 ? 图- 2 中的 Browse 工具栏可以选择依照“公式、公式编号、或者章节”进行前后查看。

? 图- 2 右边的 Publish 工具栏中有一个 TeX 按钮,也就是图- 13 中中标红线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我

把她放在了快速启动工具栏上,红箭头所示)。这可以把用 Mathtype 写的公式转换成 TeX 代码的形

式;反之,如果你熟悉 LaTeX 公式,也可以直接写 LaTeX 代码用此按钮转换成 Mathtype 的样子。

用处不小也不大,看个人吧。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相互转换一下可能会有惊喜。

图- 13 TEX 转换按钮

? 最后是用以上操作进行的公式编号和交叉引用的效果

公式 (1-1)

Word排版 公式居中 公式编号右对齐

[转]Word排版--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 1)光标停在公式所在的行 2)用鼠标在标尺上点击左键,即出现一个制表位,拖到居中的位置, 如此这般,再建立一个指表位,拖到行尾部 这两个位置确定公式和编号在行中的位置,需要修改的时候拖动这两个制表位就成 3)修改制表位的属性,前一个设置为居中,后一个设置为右对齐! 这两个属性是确定公式或编号相对光标的位置,注意与2)的位置的区别 【博主注:在制表符上双击即可看到,注意选择设置那个指标符的属性,默认是第一个】 4)在公式的前面加入一个TAB(按一下Tab键),在公式与编号之间,再加入一个TAB 5)大功告成! 插入公式后,将公式单独放在一个段落,在公式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对象格式|版式”为嵌入型(Word默认),光标放在公式之后,不要(注意是“不要”)选中公式,在“插入|引用”菜单选“题注”,由于没有选中项目,所以“位置”一项为灰色,新建标签“公式1-”,点击“插入”,Word就将标签文字和自动产生的序号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 在文档中引用公式编号的方法与图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用制表位的方法来处理公式的排版,很简单也很方便,不用去敲很多空格去把公式挪到中间,编号推到行末。还有一个好处,若公式或编号的长度发生变化时,Word会自动调节以使公式始终在页面的中间,编号始终在行末,不会因为公式或编号变长而换行。 若手工设置制表位,无法保证每次居中制表位和右对齐制表位的位置都一样。更简单的作法是把公式段落的设置保存为样式,所有的公式段落应用此样式,即简单又方便,而且可以保持所有的公式段落制表位的一致。 把公式段落的设置保存为样式的方法:公式的格式设置好后(即已通过题注插入编号,并且已通过制表位设置公式居中、编号在右边行末),选中该公式及其编号,点击“格式|样式和格式”,这时在word右方出现“样式和格式”栏,点击该栏上部 的“新样式”,即弹出“新建样式”框,将框里的“名称”改为你熟悉的名称,例如改为“my”,然后确定,则“my”就出现在word 右边的格式设置栏里。新公式段落应用此样式的方法:题注给新公式编号后,选中公式和编号,在 word右边“样式和格 式”栏里选中“my”,此时新公式已经应用了制表位的设置,把光标放在公式的前面,按一下Tab键,此时公式以居中制表位为中心居中对齐,再把光标移到公式和左括号之间,再按Tab键插入一个制表符,编号就跑到行末了。 注: (1)插入题注过程中“新建标签”时,Word会自动在标签文字和序号之间加一个空格,看起来不那么舒服,可以在插入题注后将空格删除,这样在文档中引用该图的编号时,做成的书签就不会有空格了。 (2)书签名最好用图(表、公式)的说明文字,尽量做到见名知“图”。 (3)图(表、公式)的编号改变时,文档中的引用有时不会自动更新,可以鼠标右击引用文字,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更新域”。关闭文档再打开Word会更新所有的域。

word中编辑公式及公式编号的对齐设置,快速编辑多个公式格式

word中编辑公式及公式编号的对齐设置以及怎么保存为样式,便于多个公式的快速设置::前面的部分是从网上找的,,介绍公式编辑的时候的制表位的设置和编码右对齐 后面的部分自己摸索的,关于样式的设置,和公式的快速应用自己设置好的样式。。希望 对大家有用,, Any question email 1171760448@https://www.doczj.com/doc/af4054858.html, 在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公式的编辑问题,一般的要求是“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按照这个思路,参考了许多网页,设置方法见后[参考网站],编辑好的公式和制表符位置如下图(注意公式的版式为嵌入型等,不能为浮于文字上方): [参考网站] 行云的博客 1、首先,显示标尺。正常情况直接见于word界面中上部。 2、光标停在公式所在的行,不要求行中的具体位置。 3、选择标尺左端的制表符格式。(这一点是这样子滴) 3.1、选择居中式制表符,然后在标尺中间点击鼠标左键,即出现一个居中式制表符。可以拖动制表符到任意位置。 3.2、选择右对齐式制表符,然后在标尺末端点击鼠标左键,即出现一个右对齐式制表符。可以拖动制表符到任意位置。 注:3.1和3.2顺序不分先后。也可以先拖动任意制表符到指定位置,再设置制表符属性。

4、在公式的前面加入一个TAB (按一下Tab 键),在公式与编号之间再加入一个TAB 。 5、大功告成! 对于其中的制表位有5种,按照[微软office ] 的操作方法和说明为: 单击水平标尺最左端的“左对齐式制表符”,直到它更改为所需制表符类型:“左对齐式制表符”、“右对齐式制表符”、“居中式制表符”、“小数点对齐式制表符” 或“竖线对齐式制表符”。 自己补充的部分——————————我使用的word 2010,下面讲解如何吧这样的格式标准保存为样式。 按上面的步骤设置好后 公式如图(图片格式和公式原来的样式) 1()()()r k n x k x r x r N W --=+-- (3.31) 格式设置是::公式缩进两个字符,行尾的编号右对齐在行尾处。 标尺上的设置图为 中间的有个中间对齐行尾有个右对齐。这个具体位置我是用手自己调好的,高手可自己设置值。。 然后在选中整个行,如下图

word 2007 公式的居中及编号右对齐的设置方法

完成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的设置 一、将光标定位在需要插入公式的空行,显示标尺(文档编辑区的右上角有个小按钮就是用来切换标尺显示和隐藏的) 二、双击标尺下部(Word 2007,如果是Word 2010直接双击标尺),弹出“制表位”对话框。 (第一、二步也可以是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段落 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图标进入段落设置界面

在段落设置界面的左下角即是制表位界面。 三、如果已有存在的制表位,点击“清除所有”按钮清除已存在的制表位。 1 在制表位位置输入框中输入“7.32厘米”,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点击“设置”按钮 2 再在制表位位置输入框中输入“14.64厘米”,对齐方式选择“右对齐”,点击“设置” 按钮。 原因: 之所以设置“7.32厘米”和“14.64厘米”两个制表位的原因,是因为所使用的纸张大小是A4,也就是默认大小,A4纸的大小是29.7厘米×21厘米,默认页边距是3.18厘米,因此默认设置下,Word页面的可编辑宽度是21-3.18×2=14.64厘米。第一个制表位“7.32厘米”正好是可编辑区的中央,也就是说,将来输入的公式会以这个制表位为基准居中对齐;同样第二个制表位“14.64厘米”是公式编号的对齐基准,编号以该基准右对齐,也就是可编辑区域的右边界。 四、制表位设置好之后,将公式行的段落对齐方式设置为“两端对齐”或者“左对齐”。接下来就要开始输入公式了。 1 此时插入光标位于页面的左端,按下Tab键,插入一个制表符,可以看到光标跳到了页面的中央,也就是输入公式的地方了。 2 公式输入完毕后再按一下Tab键,可以看到光标就跳到页面的右端了,就是第二个制表位的位置,然后就可以插入公式编号了,公式编号是右对齐的。 五、公式和编号都完成之后要保存之前设置的样式,不然每一次输入的时候还要设置,方式是: 1 选中输入公式的那一段,点右键,选择: 将刚才设置的样式保存为新样式,名字可以自己设,我的是公式及编号 然后以后每次输入公式时,单击该样式即可按照以前的设置来保存了。

论文中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并且编号右对齐

论文中如何实现公式居 中并且编号右对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论文刚刚送审,刚好有点空闲,写点实用的东西。 在写作过程中帮助过不少同学调整格式,发现大部分人的排版一团糟,简直是惨不忍睹,特别是公式部分,用了一堆空格和制表符,最后还是对不齐,经常是用一个空格不够,两个又太多,看得我那个别扭啊。今天分享下我在论文写作中公式对齐的方法,希望对不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平时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对公式的要求一般都是公式居中并且编号右对齐,下面给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实现这种排版效果。先看下最终效果:? 下面看实现这种排版效果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你所用页面的中心和右侧位置。 (本人所用为Word2007,以下均以Word2007为例) 确定页面中心和右侧位置有很多种方法,下面只给出一种简单不易出错的。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右侧小箭头】,出现【页面设置】窗口,点击【纸张】,记下【宽度(W)】数值为21厘米,点击【页边距】,记下【左(L)】数值3.17厘米,【右(R)】数值3.17厘米。最后算出你所用纸张的中心位置为(21-3.17-3.17)/2=?7.33厘米,右侧位置为21-3.17-3.17=?14.66厘米。 第二步,建立公式样式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开始】→【样式右侧小箭头】,出现右侧所示【样式】窗口,点击位置【3】处的【新建样式】,出现【修改样式】窗口,如位置【4】所示,“名称”命名为“公式”,“样式类型”选择“段落”,“样式基准”选择“无样式”,其它不变。 然后依次点击位置【5】处的【格式】→位置【6】处的【制表位】,出现【制表位】窗口,如位置【7】处所示,还记得我们前面计算的纸张中心位置7.33厘米和右侧位置 14.66厘米吗,现在要用上了,在位置【7】处“制表位位置”输入“7.33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居中”,点击【设置】,出现位置【8】所示情况,7.33厘米变成了19.79字符,这是系统自动进行了单位转换(将厘米转换为字符),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些系统如果做过更改,word默认单位为厘米的话则不会发生变化,还是7.33厘米)。然后再在“制表位位置”输入“14.66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右对齐”,点击【设置】,最后点位置【10】处的【确定】,回到【修改样式】窗口,再点【确定】,这样我们的“公式样式”就设置完成了,然后就可以方便地输入所要排版的公式了。 第三步、输入公式 如下图所示,用MathType或word内置的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编号我随意取为“(1)”,然后将光标置于公式所在这一行,点击右侧【样式窗口】我们刚刚建立的【公式】样式(不要着急,这时候还没有变化)。然后将光标置于公式前面,按一下键盘的【Tab】键,这时会在公式前面出现一个灰色的小箭头,这是制表符,再将光标置于公式编号前面,再按一下键盘的【Tab】键,在公式编号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制表符,这时会发现你的公式已经居中且编号右对齐了,这样我们的公式排版就最终完成了。

论文中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并且编号右对齐

论文刚刚送审,刚好有点空闲,写点实用的东西。 在写作过程中帮助过不少同学调整格式,发现大部分人的排版一团糟,简直是惨不忍睹,特别是公式部分,用了一堆空格和制表符,最后还是对不齐,经常是用一个空格不够,两个又太多,看得我那个别扭啊。今天分享下我在论文写作中公式对齐的方法,希望对不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平时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对公式的要求一般都是公式居中并且编号右对齐,下面给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实现这种排版效果。先看下最终效果: 下面看实现这种排版效果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你所用页面的中心和右侧位置。 (本人所用为Word 2007,以下均以Word 2007为例) 确定页面中心和右侧位置有很多种方法,下面只给出一种简单不易出错的。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右侧小箭头】,出现【页面设置】窗口,点击【纸张】,记下【宽度(W)】数值为21厘米,点击【页边距】,记下【左(L)】数值3.17厘米,【右(R)】数值3.17厘米。最后算出你所用纸张的中心位置为(21-3.17-3.17)/2 = 7.33厘米,右侧位置为21-3.17-3.17 = 14.66厘米。

第二步,建立公式样式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开始】→【样式右侧小箭头】,出现右侧所示【样式】窗口,点击位置【3】处的【新建样式】,出现【修改样式】窗口,如位置【4】所示,“名称”命名为“公式”,“样式类型”选择“段落”,“样式基准”选择“无样式”,其它不变。 然后依次点击位置【5】处的【格式】→位置【6】处的【制表位】,出现【制表位】窗口,如位置【7】处所示,还记得我们前面计算的纸张中心位置7.33厘米和右侧位置14.66厘米吗,现在要用上了,在位置【7】处“制表位位置”输入“7.33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居中”,点击【设置】,出现位置【8】所示情况,7.33厘米变成了19.79字符,这是系统自动进行了单位转换(将厘米转换为字符),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些系统如果做过更改,word 默认单位为厘米的话则不会发生变化,还是7.33厘米)。然后再在“制表位位置”输入“14.66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右对齐”,点击【设置】,最后点位置【10】处的【确定】,回到【修改样式】窗口,再点【确定】,这样我们的“公式样式”就设置完成了,然后就可以方便地输入所要排版的公式了。

论文公式编号方法

word中公式及自动编号 (2011-03-28 18:41:57) 转载▼ 分类:杂谈 标签: 杂谈 插入公式后,将公式单独放在一个段落,在公式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对象格式|版式”为嵌入型(Word默认)。 光标放在公式之后,不要(注意是“不要”)选中公式,在“插入|引用”菜单选“题注”(2007中是引用-插入题注),由于没有选中项目,所以“位置”一项为灰色,新建标签“公式1-”,在编号一项选中包含章节号,点击“确定”。 点击“确定”,Word就将标签文字和自动产生的序号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根据需要,可以给序号添加括号。

公式的编号要求在右边行末,具体方法:制表位是指水平标尺上的位置,它指定了文字缩进的距离或一栏文字开始的位置,使用户能够向左、向右或居中对齐文本行;或者将文本与小数字符或竖线字符对齐。用户可以在制表符前自动插入特定字符,如句号或划线等。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Word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0.74厘米。制表位的类型包括: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小数点对齐和竖线对齐等,这些制表位的使用方法大致相同,这里仅根据论文中公式排版的要求和目录的制作为例说明制表位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Word的帮助文档。 论文里的公式要求单独放在一个段落,公式居中;按章节进行编号,编号用小括号括起来放在右边行末。首先输入公式和编号,公式的版式选择“嵌入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来。然后把光标放在公式所在的段落里,点击页面左上角的制表位图标,切换到居中制表位,用鼠标在水平标尺上大约中间的位置点一下,这样就放置了一个居中制表位在点击的地方,如果位置不合适还可以用鼠标拖动进行调节。 把左上角的制表位图标切换到右对齐制表位,用放置居中制表位相同的方法放置一个右对齐制表位在行末。

最简单的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方法以及交叉引用(Mathtype)

不少同学在编写论文时会到这样的问题: 1)公式居中,却无法设置右对齐的编号,只能靠空格补齐; 2)每当向文档中新插入一个公式之时,所有之后的公式编号以及对编号的 引用,都需要重新设置一遍,非常麻烦。 其实安装一个仅仅9.8M大小的Mathtype可以非常方便的解决此问题,具方法如下: 1、安装Mathtype,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f4054858.html,/soft/detail/14927.html?ald, 安装好Mathtype之后,office的标签栏里会出现Mathtype: 2、设置编号格式: 点击Insert number旁边的小三角,会出现下拉框,选择Format一项;

分别点掉或者选中图中红框之内的”对勾”,可以改变编号的格式,编号格式的预览可以在蓝框所示位置看到; 例如:若想使得公式编号的样式如(1.1.1),则保留所以”对勾”,若想使得编 号的样式如(1),则去除Chapter Number和Section Number前”的对勾”,如下图

3、编写公式及自动编号: 点击Right numbered (右侧编号),会自动跳出公式编辑框,编写所需的公式,编写好后,直接关闭即可 关闭后发现,文档中已经插入了刚才编辑的公式,且已经自动设置好编号,且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如下图: 4、对公式的引用 将光标放到要引用公式标号的地方,点击Insert Reference选项(如果跳出对话框,直接点OK就可以): 此时再双击所要引用的公式编号,

完成引用,结果如下: 此时,如果在公式前面再添加其它公式,公式的编号会自动加1。

2019年日历表全年带农历2019年日历表全年一页2019年农历正月日历表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1212123456元旦廿七廿八廿九小寒廿七廿八廿五廿六愚人节廿七廿八廿九清明初二67891011123456789345678978910111213腊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廿九立春春节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廿七廿八廿九惊蛰二月妇女节初三卫生日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13141516171819101112131415161011121314151614151617181920腊八节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情人节十一十二初四初五植树节初七初八权益日初十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谷雨20212223242526171819202122231718192021222321222324252627大寒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十三十四元宵节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春分水日气象日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2728293031242526272824252627282930282930 廿二小年廿四廿五廿六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四廿五廿六 31 廿五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1123456123 劳动节廿八廿九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卅十六月初二初三初四建军节初二初三56789101123456787891011121345678910四月立夏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廿九五月初二初三芒种端午节初六小暑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初四初五初六七夕节立秋初九初十1213141516171891011121314151415161718192011121314151617护士节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中元节十六十七19202122232425161718192021222122232425262718192021222324助残日十六小满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夏至十九二十大暑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处暑廿四262728293031232425262728292829303125262728293031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无烟日廿一廿二廿三禁毒日廿五廿六廿七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八月灶君诞 30 廿八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12345121234567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国庆节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五初六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大雪89101112131467891011123456789891011121314白露十一教师节十三十四中秋节十六老人节重阳节寒露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立冬十三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15161718192021131415161718191011121314151615161718192021十七十八和平日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十五标准日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22232425262728202122232425261718192021222322232425262728廿四秋分廿六先师诞廿八旅游日卅十廿二廿三廿四廿五霜降廿七廿八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小雪廿七冬至廿八平安夜圣诞节腊月初二初三2930272829303124252627282930293031 九月初二廿九十月初二初三初四廿八廿九冬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四初五初六

Word2016中插入居中公式且自动编号的方法-推荐下载

Word 排版中数学公式的排版是个问题, 但是2010毕竟有些改进. 我们就来看看公式居中以 及自动编号在2010中的实现. 公式的插入与自动编号 首先插入一个新公式. 例如: 插入->公式->二次公式, 这样就得到一个居中的数学公式: x =?b ±b 2?4ac ???????√2a x =?b ±b 2?4ac ???????√2a (1) 然后点击上下滚动条上面的那个标尺显示按钮调出"标尺", 在标尺线刻度为20的下边缘处双击以插入一个制表符(粗体的小刻度), 在弹出的制表符对话框中修改制表位位置为20 字符(因为默认的页面宽度为40, 故20恰是中间位置), 并选取对齐方式为居中并确定. 类似地, 在标尺刻度40左右的下边缘处双击以插入一个制表符, 并设置位置为39 字符, 对齐方式选为右对齐, 并确定. 将光标定位到公式的开头处, 按一下Tab 键, 这时发现公式即编号都居中了. 再将光标定位到公式以及编号的前括符之间, 并按下Tab 键, 这时编号就右对齐了. 效果如下: x =?b ±b 2?4ac ???????√2a (1) 至此你已经实现了公式的自动编号以及居中. 公式的自动样式化 那么是不是每次都要这样设置一遍呢? 如果你没有手动设置制表符的位置, 那么每次你设置的位置可能很不一样. 于是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公式以及编号构成的段落设置成一种样式. 而其他的公式只需利用该样式样式化即可. 新样式的定制 选择刚才设置好的公式和编号所在段落(在该段落左边非文本区域点击左键), 切换到开始面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

2020年日历表2020年日历表全年表全年一张A4纸

页眉内容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周日 周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29 4 1 1 2 3 4 5 6 7 初四 初十 初八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惊蛰 十三 十四 5 6 7 8 9 10 11 2 3 4 5 6 7 8 8 9 10 11 12 13 14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初九 初十 立春 十二 十三 十四 元宵节 妇女节 十六 十七 十八 植树节 二十 廿一 12 13 14 15 16 17 1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16 17 18 19 20 21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小年 廿四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情人节 廿二 消费者日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春分 廿八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23 24 25 26 27 28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廿九 三十 三月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23 24 25 26 27 28 29 29 30 31 二月 龙头节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六 初七 初八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周日 周日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1 2 3 4 5 6 儿童节 十一 十二 十三 环境日 十五 5 6 7 8 9 10 11 3 4 5 6 7 8 9 7 8 9 10 11 12 13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十一 青年节 立夏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十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母亲节 十九 护士节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22 23 24 25 26 27 谷雨 廿八 廿九 地球日 四月 初二 初三 廿五 廿六 廿七 小满 廿九 三十 闰四月 父亲节 五月初二 奥运日 初四 端午节 初六 初七 26 27 28 29 30 24 25 26 27 28 29 30 28 29 30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八 初九 初十 31 初九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1 2 3 4 1 1 2 3 4 5 建党节 十二 十三 十四 建军节 十四 中元节 抗战胜利 十七 十八 5 6 7 8 9 10 11 2 3 4 5 6 7 8 6 7 8 9 10 11 12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立秋 十九 十八 十九 廿一 廿二 教师节 廿四 廿五 12 13 14 15 16 17 1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14 15 16 17 18 19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二十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八月 初二 初三 19 20 21 22 23 24 2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21 22 23 24 25 26 廿九 三十 六月 大暑 初三 初四 初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七月 初二 初三 处暑 初四 初五 秋分 初七 初八 初九 初十 26 27 28 29 30 31 23 24 25 26 27 28 29 27 28 29 30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30 31 十二 十三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 五 周 六 1 2 3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国庆节 十六 十七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立冬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4 5 6 7 8 9 10 8 9 10 11 12 13 14 7 8 9 10 11 12 13 十八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大雪 廿四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30 初五 31 1 2 3 初九 初六 元旦 腊八节 19 廿五 20 大寒 21 廿七 22 23 24 25 廿八 廿九 除夕 春节 26 27 28 29 30 31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1 愚人节 2 初十 3 十一 4 清明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1 2 劳动节 初十

2019-2020年日历表

公元2019年【己亥猪年】日历 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年3月2019年4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123112123456元旦廿七廿八廿九小寒廿七廿八廿五廿五廿六廿六廿七廿八廿九清明初二67891011123456789345678978910111213 12月大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廿九除夕春节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廿七廿八廿九惊蛰2月小初二初三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13141516171819101112131415161011121314151614151617181920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谷雨20212223242526171819202122231718192021222321222324252627大寒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十三十四雨水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春分十六十七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2728293031242526272824252627282930282930 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四廿五廿六 2019年5月2019年6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301123456123劳动节廿八廿九三十廿八廿八廿九三十6月小初二初三初四7月小初二初三56789101123456787891011121345678910 4月小立夏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廿九5月大初二初三芒种端午节初六小暑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初四初五初六七夕节立秋初九初十1213141516171891011121314151415161718192011121314151617母亲节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19202122232425161718192021222122232425262718192021222324十五十六小满十八十九二十廿一父亲节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夏至十九二十大暑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处暑廿四262728293031232425262728292829303125262728293031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8月大初二 2019年9月2019年10月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12345121234567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国庆节国庆节国庆节初六初七初五初六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大雪89101112131467891011123456789891011121314白露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中秋节十六初八初九寒露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立冬十三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15161718192021131415161718191011121314151615161718192021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22232425262728202122232425261718192021222322232425262728廿四秋分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廿二廿三廿四廿五霜降廿七廿八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小雪廿七冬至廿八廿九三十12月大初二初三2930272829303124252627282930293031 9月小初二廿九10月小初二初三初四廿八廿九11月大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四初五初六

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Word科技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公式排版的问题,如何才能精确的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而不是靠敲空格?如何才能实现公式自动编号?这里介绍两种方法:表格法和制表位法。并且通过简单的设置,可以一键搞定,一起试一试! 工具/原料 ?Microsoft Word 2013/2010/2007 ?MathType 表格法 1. 1 第一步:插入表格 在公式所在行居中插入一行三列的表格,具体操作为: a.设置行居中,快捷键Ctrl+E; b.插入->表格->3×1的表格;

2. 2 第二步:修改表格属性 新插入的表格三列等宽,为了适应公式的长短需要对每列的宽度进行调整。此外,为使公式与编号严格对齐,需要设置单元格边距为零,具体操作为: a.在表格第一列单元格内右键,选择“表格属性”,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 b.切换至“单元格”标签,点击右下角“选项”按钮,弹出“单元格选项”对话框; c.取消“与整张表格相同”复选框,并设置上下左右边距为零,点击“确定”; d.设置“度量单位”为百分比,“指定宽度”为15%,“垂直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点击“确定”; e.同理设置中间单元格宽度70%,右边单元格宽度15%,边距皆为零;

3. 3 第三步:插入公式与编号 公式用推荐用MathType录入,不用多讲,编号的插入略微复杂。具体操作如下: a.在表格外某一空行处点击“引用”->“插入题注”,弹出“题注”对话框; b.点击“新建标签”按钮,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左括号“(”,点击“确定”回到“题注”对话框; c.点击“编号”按钮,勾选“包含章节号”复选框,“章节起始样式”选择“标题1”,“使用分隔符”选择“连字符”点击“确定”回到“题注”对话框; d.点击“确定”完成编号的插入,为了对称,在新插入的编号后插入空格和英文状态下的右括号“)”; e.将编号剪切至表格的右单元格中,并设置右对齐,快捷键Ctrl+R;

2019年整理在Word利用mMathtyp实现公式居中自动编号和右对齐以及文中进行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 (2)资料

Word中数学公式的排版问题 ——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以及交叉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冯凌秉 写这个文档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 Word 是论文撰写的标准工具,尤其是对于非工科的学生来说。虽然说,在LaTeX 中并不存在类似的公 式编号排版和交叉引用的问题,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LaTeX,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耐心有必要去学习LaTeX 的使用。基本上,Word 是人人都要用的,并且大多数学校给出的论文排版标准都是基于Word 的。 2) Word 中对图表是通过题注-交叉引用的工具对图表进行编号和交叉引用的。并且只能实现在图表上方或 者下方进行题注,而数学公式一般是在右边进行编号的,而且需要右对齐,因此用Word 内置的工具很 难实现这些要求的。但是并不是不能实现,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敲空格、回车、到处放制表符和对齐标志的方式勉强实现类似要求的。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制表符和右对齐的存在,而只是通过空格和回车来实现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编号的话,你浪费在公式排版上的时间可能比你写作的时间还要长。 3) 交叉引用是十分必要的,对论文进行修改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之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给公式进行了 手工编号,并且文中进行了诸如“从公式3-9 可见”的引用,如果你增减了一个或几个公式,则所有的公式都要重新编号,文中的引用也要随着改变。简单来说,交叉引用就是为了避免进行这类操作的。. 废话少说,直接上马。(本文所有图都用了交叉引用,在Word 中你可以按住Ctrl 键单击图的引用文字就可跳转到该图。PDF 版的直接单击即可。此提示很弱,可以无视。) 本人所用的工具是Word 2010 + Mathtype 6.7,我可以保证Word 2007+Mathtype 6.5 这样的组合也是可以实现的,其他的没有尝试不敢断言。但是还是推荐用软件的最新版,Office 2007 是配Vista 的,微软自己都说Vista 和Office 2007 都是换代过渡性产品。Mathtype 6 之后的版本变化不大,可以不必升级。 第一步:安装调试 安装玩Mathtype 之后,它会自动在Word 中创建一个加载项(会有很多同学出现没有加载项的情况,请Baidu 之自行解决)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图- 1Mathtype 在Word 中的加载项

Word论文写作如何实现公式居中

Word论文写作如何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Word科技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公式排版的问题,如何才能精确的实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而不是靠敲空格?如何才能实现公式自动编号?这里介绍两种方法:表格法和制表位法。并且通过简单的设置,可以一键搞定,一起试一试! 表格法 1. 1 第一步:插入表格 在公式所在行居中插入一行三列的表格,具体操作为: a.设置行居中,快捷键Ctrl+E; b.插入->表格->3×1的表格; 2. 2 第二步:修改表格属性

新插入的表格三列等宽,为了适应公式的长短需要对每列的宽度进行调整。此外,为使公式与编号严格对齐,需要设置单元格边距为零,具体操作为: a.在表格第一列单元格内右键,选择“表格属性”,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 b.切换至“单元格”标签,点击右下角“选项”按钮,弹出“单元格选项”对话框; c.取消“与整张表格相同”复选框,并设置上下左右边距为零,点击“确定”; d.设置“度量单位”为百分比,“指定宽度”为15%,“垂直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点击“确定”; e.同理设置中间单元格宽度70%,右边单元格宽度15%,边距皆为零;

3. 3 第三步:插入公式与编号 公式用推荐用MathType录入,不用多讲,编号的插入略微复杂。具体操作如下: a.在表格外某一空行处点击“引用”->“插入题注”,弹出“题注”对话框; b.点击“新建标签”按钮,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左括号“(”,点击“确定”回到“题注”对话框; c.点击“编号”按钮,勾选“包含章节号”复选框,“章节起始样式”选择“标题1”,“使用分隔符”选择“连字符”点击“确定”回到“题注”对话框; d.点击“确定”完成编号的插入,为了对称,在新插入的编号后插入空格和英文状态下的右括号“)”; e.将编号剪切至表格的右单元格中,并设置右对齐,快捷键Ctrl+R;

论文中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并且编右对齐

论文中如何实现公式居中并且编右对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论文刚刚送审,刚好有点空闲,写点实用的东西。 在写作过程中帮助过不少同学调整格式,发现大部分人的排版一团糟,简直是惨不忍睹,特别是公式部分,用了一堆空格和制表符,最后还是对不齐,经常是用一个空格不够,两个又太多,看得我那个别扭啊。今天分享下我在论文写作中公式对齐的方法,希望对不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平时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对公式的要求一般都是公式居中并且编号右对齐,下面给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实现这种排版效果。先看下最终效果:? 下面看实现这种排版效果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你所用页面的中心和右侧位置。 (本人所用为Word2007,以下均以Word2007为例) 确定页面中心和右侧位置有很多种方法,下面只给出一种简单不易出错的。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右侧小箭头】,出现【页面设置】窗口,点击【纸张】,记下【宽度(W)】数值为21厘米,点击【页边距】,记下【左(L)】数值3.17厘米,【右(R)】数值3.17厘米。最后算出你所用纸张的中心位置为(21-3.17-3.17)/2=?7.33厘米,右侧位置为21-3.17-3.17=?14.66厘米。 第二步,建立公式样式 如下图所示,依次点击【开始】→【样式右侧小箭头】,出现右侧所示【样式】窗口,点击位置【3】处的【新建样式】,出现【修改样式】窗口,如位置【4】所示,“名称”命名为“公式”,“样式类型”选择“段落”,“样式基准”选择“无样式”,其它不变。 然后依次点击位置【5】处的【格式】→位置【6】处的【制表位】,出现【制表位】窗口,如位置【7】处所示,还记得我们前面计算的纸张中心位置7.33厘米和右侧位置 14.66厘米吗,现在要用上了,在位置【7】处“制表位位置”输入“7.33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居中”,点击【设置】,出现位置【8】所示情况,7.33厘米变成了19.79字符,这是系统自动进行了单位转换(将厘米转换为字符),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些系统如果做过更改,word默认单位为厘米的话则不会发生变化,还是7.33厘米)。然后再在“制表位位置”输入“14.66厘米”,“对齐方式”选为“右对齐”,点击【设置】,最后点位置【10】处的【确定】,回到【修改样式】窗口,再点【确定】,这样我们的“公式样式”就设置完成了,然后就可以方便地输入所要排版的公式了。 第三步、输入公式 如下图所示,用MathType或word内置的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编号我随意取为“(1)”,然后将光标置于公式所在这一行,点击右侧【样式窗口】我们刚刚建立的【公式】样式(不要着急,这时候还没有变化)。然后将光标置于公式前面,按一下键盘的【Tab】键,这时会在公式前面出现一个灰色的小箭头,这是制表符,再将光标置于公式编号前面,再按一下键盘的【Tab】键,在公式编号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制表符,这时会发现你的公式已经居中且编号右对齐了,这样我们的公式排版就最终完成了。

WORD2003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自动编号及交叉引用

WORD2003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自动编号及交叉引用 1.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光标放在公式后面,选择插入→引用→题注,出现题注参数设置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输入“(”后点击确定,然后在题注栏里输入另外半边“)”,最终设置如图1所示。如(1-1),则在新建标签输入“(1-”,在题注栏里输入“)”,以此类推其它形式编号。 图1题注参数设置 在题注参数设置好,选择确定后,编号(1)就插入到公式后面如图2所示,自动编号后面会有一个空格键,删除即可。 图2编号插入公式后 选择格式→样式→新样式,出现新建样式对话框。属性栏中输入“公式”,格式下拉菜单中选择段落,对齐方式选择左对齐。选择制表位,按A4页面制表位(0~40字符)为例,制表位位置输入20,对齐方式选择居中,点击设置。再输入另一个制表位位置40,对齐方式选择右对齐,点击设置。如图3所示,选择确定。

图3新建样式参数设置 将公式所在段落选择刚刚所建公式样式,光标放置公式前端按TEB键,再将光标放置于公式与编号之间按TEB键,结果如所示(选择工具→选项→格式标记→全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制表位的标记)。此时已达到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效果。 图 4 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2.交叉引用 若直接交叉引用公式编号,会发现公式也作为题注一部分而被引用。要想只引用编号还需做如下处理: 1)在编号前按Enter键 2)在公式与制表位(TEB)标记间按ctrl+alt+enter组合键(样式分隔符快捷方式), 如图1所示。再在想要插入公式编号的地方选择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 型选择“(”,引用内容选择“整项题注”,完成交叉引用。 图5加入样式分隔符后效果图 实例如下:引用公式(1)、公式(1-1)、公式(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