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哥特式元素的异质性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哥特式元素的异质性

第33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5 2012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2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哥特式元素的异质性

王永全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中关于旷野、建筑物、梦想、暴力与焦虑的内容具备哥特式元素的特点,与社会文化中诸如理智和崇高之类的元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具有颠覆性和异质性。文章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奥威尔政治小说的叙事艺术与哥特式元素的有机关联。

关键词:《一九八四》;《动物农场》;哥特式元素;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5-0041-03

西方哥特式小说的诞生与兴起不仅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具有诸多的关联,而且与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强烈诉求有关。欧美作家Stoker, Radcliffe, Lewis, Austen, Shelley, Pope等创作了大量哥特式小说,如:Northanger Abbey, Frankenstein等。这些小说不仅富含中世纪的元素,而且因为受到西方哲学尤的影响出现了寂寞、梦想、恐惧等叙事元 素,增强了哥特式小说的异质性。然而,有些近现代小说本身并非哥特式小说,却具有哥特式元素,同样能够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虽然不是哥特式小说,但具有哥特式元素,它们中出现的旷野、奇幻梦想、如中世纪城堡一样森严恐怖的建筑物、谋杀和暗杀等暴力倾向以及人与人之间被扭曲的距离感和落寞感,无不使读者产生恐惧感,对其异质性产生进一步的艺术感悟。

一旷野

旷野在哥特式小说的叙事中具有铺垫、渲染气氛和深化主题的功能,是一种异质性的隐喻。奥威尔通过对极端恐怖的哥特式元素旷野的描写,映衬极权社会的丑恶模态,以及公正、理智、崇高等西方价值观的缺失。

在寓言小说《动物农场》中,动物农场地处荒僻的原野上,与最近的狐苑农场相隔甚远,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隔膜,抛弃了动物们在革命之处所追求的爱、自由、真诚和公正。在农场的荒野上建造的风车以及寒冬时节其周围凄冷的景象,衬托了以拳击手马为代表的驯良和辛勤的动物的悲惨命运,进一步揭露了以拿破仑猪和吱嘎猪为代表的

收稿日期:2011-11-20

作者简介:王永全(1968-),男,河南灵宝人,河南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动物统治者的狡诈和贪婪的本来面目。

在《一九八四》中,温斯顿和裘莉亚两人按照约定来到偏远的郊区,他们本应在寂静的山坳和树丛中尽享情人之乐,但他们内心忐忑,因为有人可能在那里密置窃听器,把他们二人暴露于思想警察的监视之下。风声、鸟的孤独叫声、树叶的婆娑声、和地面上杂多的鼠洞象征男女主人公欲静不止的爱情遭遇。为了避免意外,裘丽娅和温斯顿找到另一隐蔽的幽会地点,那是一片曾在战争期间被原子弹炸毁的荒野,周围有被炸毁的教堂和教堂钟楼。这些残破的荒野意象预示他们的危险处境,以及他们崇高的爱情极有可能遭到被颠覆的命运。

二建筑物

在哥特式小说中,欧洲中世纪建筑,包括教堂、寺庙等,是弥久不衰的素材,但在现代小说中,它们逐渐被恐怖的场所替代,如古宅、地牢和监狱等。它们像中世纪的古建筑那样,仍然使人对叙事产生悬念,令人产生神秘感和恐怖感,象征传统文化中的权威。它们往往也象征扼杀进步力量的势力,以及社会文化、人物内心和人物之间的冲突。

在《动物农场》中,动物农场原为农场主琼斯所合法经营,主人管理和饲养动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理应受到动物的尊重。然而,为了获得自由和尊严,动物推翻了庄园中人的统治,动物庄园变成了以公猪拿破仑为首的动物的天下。动物内部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动物统治者占有一切动物劳动者的生命和劳动所得,劳动者没有任何自由、尊严和权利。因此,人-动物式的管理关系在动物-动物的政权体系中得以复制,动物农场实际上已经变为极端恐怖的场所。

在《一九八四》中,英社党党部大楼本是公正、自由、诚实和人道的形象,象征大洋国新的政权和广大群众的利

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