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
本班共有xx人,其中男生有xx人,女生有xx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视察、操作、概括和交换的进程中,发展数学摸索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学生课前了解:(1)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进程:一、导入1、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
(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
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贴课题)二、探究(一)认识整时的时刻1、认识钟面。
(1)谈话:我们常常看钟面了解时间。
大家仔细视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
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1)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2)交换: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3)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精选19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学生自由发言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红色黄色绿色蓝色(2)统计,制成统计图(3)回答问题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三、实践活动: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做一次统计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2课时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或“=”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l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 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使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在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具体编排上,本单元由“6和7(包括解决问题)”“8和9(包括解决问题)”“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6部分组成。
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再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练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1)1.把面值相同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是()、()、()。
(2)1元=()角1角=()分3.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20分=()角4元=()角8角=()分参考答案1.2.(1)元角分(2)10103.24080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换一换。
1.5个2角一共是()角,可换成()元。
2.1张50元纸币可以换()张1元纸币。
3.1张50元钱可以换()张20元钱和()张10元钱参考答案1.1012.503.13或21第3课时练习十二1.2.3.4.5.6.10元钱可以买什么?书包字典橡皮铅笔10元5元5角1元参考答案1.52.23.54.25.21或136.(答案不唯一)10元钱可以买1个;10元可以买2本;可以买1本和5支;可以买10只……6角+2元3角=()元()角4元5角-2元3角=()元()角5元6角+2元=()元()角6角+7角=()元()角参考答案1.292.223.764.131.填空5角=()分40分=()角70角=()元10元=()角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5元?请连一连。
3元1元5角2元3元5角参考答案1.50471002.3元1元5角2元3元5角第6课时练习十三1.填空。
(1)2元=()角12角=()元()角(2)6元8角=()角33分=()角()分(3)71分=()角()分4角2分=()分(4)8角+5角=()角=()元()角2.填“元”、“角”、“分”。
一枝铅笔2一瓶可乐3一个气球9一个铅笔盒83.一本故事书5元,一本科技书7元2角,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用多少钱?参考答案1.(1)2012(2)6833(3)7142(4)13132.角元角元1.5元+7元2角=12元2角。
五、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目标1.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计算和实际应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第1课时认识元、角、分教学目标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
3.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币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课件学生准备:各种币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主题图1.孩子们,周末我想到这个商场给儿子买一个书包、一本字典,必须带上什么?2.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呢。
(课件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的钱并告知学生: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我们平常所用的钱就是人民币。
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感知人民币①把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贴在黑板上。
②一一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③仔细观察,你能把贴在黑板上的人民币分一分吗?④小组内交流:怎样分的?⑤全班交流。
⑥观察回答:第一排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第二排、第三四排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⑦小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辨认人民币①辨认1元纸币。
(视频展示台展示1元纸币)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的呢?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多媒体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②辨认其它面值的纸币。
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会认的学生教不会认的学生)③认识人民币上的不同图案和防伪标志。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
.。
....。
..。
..。
.。
..。
.。
. 1第1课时:认识图形(1)。
..。
.。
...。
...。
...。
....。
..。
..。
...。
. (2)第2课时:认识图形(2)....。
.。
.。
.。
...。
..。
...。
.。
.。
.。
...。
.。
. 4第3课时:认识图形(3)..。
....。
....。
.。
..。
.。
.。
...。
.。
....。
.。
5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
...。
..。
...。
..。
..。
.。
.。
7第1课时十几减9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设计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教学过程⊙出示情境,导入新课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
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一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五章(单元)节 4 课时
课题 用数学 设计者
课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认识分
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
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
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
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提出简单猜想。
3.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
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
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
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
要有两部分内容。-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
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
值。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
钱等活动。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
动进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
分”“1元=100分”。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般涉及两位数
的加、减法。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
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
经历。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
验可以利用。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
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
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学生的
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
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
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人民币及图片、样币。
学具准备:图片。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我会填 2、我会算 2元+8角=2元8角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课前检测
每个 2元
每个3元2角 每个8角
我买这两
个,要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打开预习单,针对昨天的预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呢?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看一下图片,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能看出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提问:用13元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你是怎样考虑解答的? (4)小组合作,学生交流。
师:在讨论之前,我们来解释一下“正好”是什么意思?
生:“正好”就是不多也不少。
师:这位同学说得特别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讨论了。
生1展示
我们先选了这两本,计算发现这两本14元,比13元多1元,
所以我们要换掉1本便宜1元的书,
我们发现连环画7元,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
那么6元+7元=13元
我们发现《我是小学生》5元,把《画报》换成《我是小学生》,
那么5元+8元=13元
所以,用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师:他们小组说的太棒了!分析的也很清晰。我们应该给他们掌
声鼓励!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展示
我们组选定了一本书,然后和其他的书进行组合,
所以,用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师:他们小组说的也很棒!分析的也很清晰。按顺序排列,不容
易丢掉任何一个情况,我们应该给他们掌声鼓励!
知识点小结:
限定钱数的条件下确定购买方案:
方法一:先随便选择几种物品,算出它们的总价,再根据这个总
价和实际的钱数进行调换。
方法二:先按一定的顺序选定一种物品,再与剩下的物品一一去
试,找出所有的购买方案。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六、布置作业。
1、请完成教材第59~60页练习十三第1题、第2题、第3
题、第6题。
2、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七、教学板书
用数学
第一种思考方法:
第二种思考方法:
答:用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