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孝经典民间故事19:吴猛恣蚊饱血
- 格式:doc
- 大小:62.55 KB
- 文档页数:2
二十四孝故事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目录《孝感动天》 (1)《亲尝汤药》 (2)《鹿乳奉亲》 (2)《弃官寻母》 (2)《涤亲溺器》 (3)《怀橘遗亲》 (3)《戏彩娱亲》 (3)《涌泉跃鲤》 (3)《刻木事亲》 (4)《闻雷泣墓》 (4)《恣蚊饱血》 (4)《哭竹生笋》 (5)《扼虎救父》 (5)《乳姑不怠》 (5)《卖身葬父》 (5)《百里负米》 (6)《芦衣顺母》 (6)《埋儿奉母》 (6)《啮指nièzhǐ痛心》 (7)《卧冰求鲤》 (7)《尝粪忧心》 (7)《拾葚异器》 (7)《行佣供母》 (8)《扇枕温衾》 (8)《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愚蠢而顽固)[yín],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翻译: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gǔ sǒu),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亲尝汤药》【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变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知识讲解《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一、孝感动天(虞舜)【原文】虞舜,瞽叟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译解】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原文】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译解】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放心后才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与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并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原文】周(朝)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解】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二十四孝故事解说三1.闻雷泣墓原文: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
母存日,性畏雷。
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
又称为《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póu]孝行的故事。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2.恣蚊饱血讲述了一个孝子在蚊虫肆虐的时候,怎样不让亲人遭受蚊虫之害。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原文:晋吴猛。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贫。
榻无帷帐。
每夏夜。
蚊多攒肤。
恣渠之饱。
虽多。
不驱之。
恐去己而噬其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
榻(tà):睡觉的地方。
帷帐(wéi zhàng):帐子,帷子(周围遮挡的布,类似现在的蚊帐)。
攒肤:这里的意思是很多蚊子咬人。
恣(zì):肆意,随意,放纵渠血:意思是血多。
驱:驱赶,轰走。
噬(shì):咬。
亲:父母。
矣:助词,不表示意思。
晋朝人吴猛,八岁儿童,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
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
每到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
虽然蚊子很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母。
爱护父母之心无微不至。
3.哭竹生笋原文: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4.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30恣蚊饱血晋jìn 吴wú猛měng ,年nián 八bā岁suì,事shì亲qīn 至zhì孝xiào 。
家jiā贫pín ,榻tà无wú帷帐wéizhàng ,每měi 夏夜xiàyè,蚊wén 多duō攒zǎn 肤fū。
恣zì渠qú膏gāo 血xuè之zhī饱bǎo ,虽suī多duō不bù驱qū之zhī,恐kǒng 去qù己jǐ而ér 噬shì其qí亲qīn 也yě。
爱ài 亲qīn 之zhī心xīn 至zhì矣yǐ。
诗赞:夏xià夜yè无wú帷wéi 帐zhàng ,蚊wén 多duō不bù敢gǎn 挥huī。
恣zì渠qú膏gāo 血xuè饱bǎo ,免miǎn 使shǐ入rù亲qīn 帏wéi 。
注释榻:床。
帷帐:蚊帐。
攒:聚在一起。
攒肤,就是指蚊子聚集在皮肤上叮咬。
恣:任凭。
渠:第三人称,这里指蚊子。
膏血之饱,指蚊子吸血而饱食。
去己而噬其亲:噬,咬,叮咬。
离开自己而去咬父母。
认认写写帷wéi蚊wén攒zǎn肤fū渠qú血xuè矣yǐ读读背背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体贴关心、孝养双亲方面,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
恣蚊饱血的故事内容恣蚊饱血是一个古老而深具寓意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详细叙述: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吴国有一个十分孝顺的年轻人,名叫吴猛。
吴猛从小就特别尊敬和关爱他的父母,他的孝顺行为深受乡亲们的赞誉。
吴猛的父亲是一名士兵,由于战乱频繁,他常常需要外出征战,家里的事情就全靠吴猛和他的母亲操劳。
有一年夏天,吴猛的父亲外出征战,只有吴猛和他的母亲在家。
那个时候,天气炎热,蚊虫很多。
吴猛的母亲被蚊虫叮咬得难以入睡,吴猛看着母亲受苦,心里十分难过。
为了让母亲能够睡个好觉,吴猛决定想办法解决蚊虫问题。
吴猛试过很多方法驱赶蚊虫,如点燃艾草、挂起蚊帐等,但效果都不好。
蚊虫依然围绕在母亲的床边,让母亲无法入眠。
吴猛心里焦急,他思考了很久,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干脆不脱衣服,坐在母亲床边,让蚊虫叮咬自己,以保护母亲免受叮咬之苦。
母亲被吴猛的举动深深感动。
她劝吴猛去休息,但吴猛坚决不肯,他说:“只要母亲能睡好觉,我吃点苦没关系。
”就这样,吴猛整夜坐在母亲床边,让蚊虫叮咬自己,他一动不动,生怕惊扰了母亲。
第二天早上,母亲发现吴猛身上布满了红包,她心疼得掉下眼泪。
吴猛却笑着安慰母亲说:“没关系,母亲,我不疼。
只要您能睡好觉,我就开心。
”这个故事后来传遍了吴国,人们都被吴猛的孝顺行为所感动。
从此,“恣蚊饱血”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子女对父母极度孝顺,愿意为父母付出一切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恣蚊饱血”这个成语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提醒我们,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像吴猛一样,关心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甚至在必要时愿意为父母承受困苦和痛苦。
这样的孝顺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父母的敬爱和感激,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道德责任。
同时,“恣蚊饱血”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和同理心,愿意为他人着想,甚至愿意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安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种精神不仅在家庭中重要,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24孝故事内容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
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
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
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24孝故事都有什么二十四孝小故事都有什么呢?24孝故事有哪些,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一些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24孝故事白话文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第二个故事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第三个故事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第四个故事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二十四孝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里面的视频,深受感动。
《二十四孝》顾名思义就是24个孝子的故事,而这24个孝子有一共同点就是孝顺父母,互相关心。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二十四孝》里有一个叫“恣蚊饱血”的故事,它讲的是晋朝人吴猛的故事。
吴猛晚上帮父亲洗碗、洗盘子,洗完以后他便去父亲的卧室看父亲熟睡了没有,他走到卧室一看发现父亲身边很多的蚊子,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他怕打扰父亲睡觉,于是便把衣服脱下来,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早上他父亲起床后发现了全是蚊子叮咬痕迹的儿子十分心疼,立马带他去看大夫,可见他们父子情深,互相关爱。
当大夫批评做为父亲不关心孩子,孩子全身都是蚊子叮的包,你还睡觉时,吴猛又为父亲辩解,不让别人误解父亲。
整个故事,不论哪一处都可以看见他们互相关爱的场景,吴猛这样关心孝顺父亲,列为《二十四孝》其中之一孝。
其它的故事也很感人,对于现在的我们不需要做到像“没肉吃,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孝敬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父母洗衣服、做饭,这些都可以的,我们要用我们实际行动,孝顺父母,做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好孩子。
1 /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24P](申精)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组图)一,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四,尝粪忧心: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七,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九,涌泉跃鲤:姜诗,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后来他家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十一,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后来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四,卖身葬父: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十五,刻木事亲:十六,行佣供母: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Headoffice管理总部
In the Jin Dynasty, a filial eight-year-old boy named Wu Meng served his parents with devoted compliance.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His family was extremely poor and could not afford mosquito netting. On hot summer nights the mosquitoes would come swarming in as thick as smoke.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The little boy would remove his shirt and let the insects land on his bare skin. He would watch then drink their fill of his blood, and fly away; he wouldn't raise a hand to shoo them off, no matter how painfully they stung him. Wu Meng wasn't a fool, so why didn't he brush the bugs away?
这个小男孩故意将衣服脱掉,让昆虫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
他看着文字吃血吃饱后,就飞,它无论蚊子把他刺得多么痛苦,他不会用手打它。
吴猛不傻,那为什么他不赶走蚊子呢?
He knew that his parents had no netting at their bedside. If he drove the mosquitoes away from his body, they would surely fly over and wake up his mother and father with their stinging.
因为他知道,父母床上没有蚊帐。
如果他把蚊子赶走了,蚊子就会去咬他的父母。
So the devoted son simply let the mosquitoes drink his blood instead. So that his parents wouldn't know about his sacrifice and demand that he stop, the boy would wake up earlier than they, slip his shirt over his swollen torso, and return to his own bed.
孝顺的儿子只是让蚊子喝他的血,他的父母不知道这事。
因为吴猛醒得比他们早,脱下衣服又回到了床上。
But one morning, being tired from loss of sleep, he forgot to wake up and pull on his shirt.
一天早上,因为太累了,他醒来时忘把衣服脱下了。
His father arose and found his son asleep by his bed. He looked at the boy' s pathetic, mosquito-bitten skin that was covered with red welts, and understood immediately what Wu Meng had done.
父亲在床上翻来覆去,他看着孩子的皮肤,到处都被蚊子咬了,立刻明白了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Mr. Wu woke up his wife and told her the story. The two parents, deeply moved by their son's unselfish concern for them, began to cry. They were so touched, their sounds of sobbing could be heard by the neighbors. From all sides the neighbors gathered to investigate the matter, and learned about Wu Meng's sacrifice on behalf of hi s parents.
吴猛的父亲把这事告诉了他的母亲,父母都被孩子所做的深深感动,哭泣的声音邻居都听见了。
四面八方的邻居聚集到这里,夸赞吴猛孝顺父母的行为。
Everyone thought that the boy's attitude of filial respect was most remarkable, especially for one only eight years old. Someone reported the incident to the local magistrate, who wrote a memorandum to the Dragon Throne, to inform the imperial court.
每个人都认为那个男孩的态度是最引人注目的子女对父母的尊重,特别是才8岁的小孩子。
有人将这事告诉了当地官府,写了一份备忘录给朝廷政府。
The matter thus ca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Emperor, who rewarded Wu Meng with a scholarship to the academy. Further, he gave the family a set of mosquito nets and a stipend, so that they never again lacked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这事很快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立刻给了吴猛奖赏,赏赐了他许多蚊帐,从此以后,吴猛再也不用赤身睡觉了。
Headoffice管理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