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园屯行政村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带柳树的地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树是我国最常见的本土树种,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致许多地方的地名含有“柳树”字样。
下边整理分享一些与柳树有关的北京地名。
1.大柳树营,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相传名字来源与慈禧有关。
2.北柳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
3.柳树沟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
4.枯柳树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
5.柳沟,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吃豆腐火锅很有名。
6.万柳,位于海淀区世纪城附近。
7.垂杨柳,位于朝阳区。
另外,在城内还有柳芳、万柳、柳荫街、青柳巷、柳树胡同等小地名。
第1页(共1页)。
鹿城区行政划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鹿城区辖7个街道、1个镇: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七都街道、双屿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
五马街道面积7.24平方千米,人口20.5万人,辖人民中路、五马街、公园路、府前街、铁井栏、谢池巷、纱帽河、金锁匙巷、甜井巷、华盖、招贤、鼓楼、墨池、万岁里、简巷、望江、人民西路、大高桥、乘凉桥、蝉街、八仙楼、仓桥街、百里坊、安平坊、广场路、打绳巷、永宁巷、屯前街、道前、花柳塘、龙泉巷、仓坦、山前街、蒋家巷、闻宅、坦前、垟头下、吴桥、月光池、虞师里、荷花、南蝉桥、马鞍池、河丰、汇车桥、永楠、安澜、株浦、路湾、路西、甲田、永东路、垟儿路、黎明新村、矮凳桥、十八家路、行前街57个社区。
松台街道面积10.11平方千米,人口16.9万人,辖丁字桥、皮坊、庆年坊、徐衙巷、蛟翔巷、郭公山、来福门、松台山、张府基、半腰桥、麻行、松柏、桂柑、昌盛、西站、杏花堂、花坦头、清明桥、昌明、隔岸路、茶花、枫桦、菱藕、桃李、浦桥、翠微新村、集善、金宅、集新、月湖、打索、教场、特陶、双乐、和平路35个社区,松台、水心、双桥3个行政村。
滨江街道面积16.07平方千米,人口22.6万人,辖杨府山、丰源、宏源、恒源、汇源、上村、上陡门、灰桥、杨府山、夏屋、洪殿、渔械新村、上村南、双井头、灰桥东、黎明中路、下垟头、横河南、蒋家桥、横河北、金丝桥路、春园、芳园、明园、青园、锦园、双井头、东港、沁园、绿园、蒲鞋市、上村32个社区,杨府山涂、蒲州、上蒲州、黎一、黎二、巽山6个行政村。
南汇街道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22.37万人,辖绣山、吴宅、龙沈、锦江、划龙桥、万源、大自然、蔷薇、迎春、上吕浦、下吕浦、宏景、春秋、文苑、宏兴、柳园、富荣、清风、温迪、献华、南塘、龙方、鱼鳞浃、十里亭、三板桥、西屿26个社区,龙沈、划龙桥、前网、上田、横渎、巨一、鱼鳞浃、南塘、灯塔、东屿、龙方、德政、里垟、葡萄14个行政村。
徐州市行政区划概况徐州市邮编:221003 代码:320300徐州市总面积11259平方千米。
总人口973万人(2010年)。
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新沂市、邳州市、丰县、沛县、睢宁县。
市政府驻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昆仑大道1号。
2010年9月28日起,徐州九里区行政管辖权和司法管辖责任全部移交给铜山区、鼓楼区和泉山区。
撤销九里区和铜山县,同时设立徐州铜山区。
其中,原九里区所辖10多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并入铜山、鼓楼和泉山3区。
调整后,徐州管辖的6县(市)5区将变为5县(市)5区。
市区面积从1159.9平方公里增至3037.3平方公里,居中国第8位,市区人口从184.3万增为306.4万。
2013年8月9日,经省政府批准,徐州撤销11个镇、调整6个镇的区域,共设置17个街道办事处。
调整涉及面积1426平方公里,156.4万人口。
2016年末,徐州常住人口为871万人。
2016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GDP)5808.52亿元。
区划名称人口(万人)政府驻地邮政编码街道镇乡居委会村委会徐州市973 云龙区221003 54 102 545 2186云龙区30黄山街道221009 8 53 18 (含徐州新城区)鼓楼区36牌楼街道221007 9 73 16 贾汪区50老矿街道221011 4 5 75 127 泉山区62金山街道221006 14 94 15 铜山区137铜山街道221100 11 18 28 317 邳州市180东湖街道221300 4 21 24 478 新沂市91新安街道221400 4 13 34 216 睢宁县134睢城镇221200 16 80 337 沛县127沛城街道221600 15 76 302 丰县118凤城街道221700 14 8 360一、鼓楼区邮编:221005 代码:320302鼓楼区总面积68平方千米。
总人口48万人(2010年)。
辽阳范屯村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庄。
范屯村地处辽阳市东南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村庄。
范屯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据考古学家研究,范屯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在历史长河中,范屯村经历了多次兴衰和变革,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范屯村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代建筑、碑刻、古墓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范屯村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宇、宅院、城墙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反映了古代辽阳地区的建筑风貌和文化特色。
此外,范屯村还有众多的碑刻和古墓,这些文物为研究辽阳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范屯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村庄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宜人,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此外,范屯村的民俗风情也十分独特,村民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形成了淳朴善良的民风。
总的来说,辽阳范屯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的村庄。
这里既有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苏州柳园简介
柳园,原名“柳家花园”,又称“万柳堂”,是苏州城区西部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园林建筑。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原是明代状元、礼部尚书唐伯虎的宅第,后被毁。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并改名“柳园”。
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
全园
由南北两个部分组成。
西园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名为“竹山堂”,是唐伯虎读书、会友之处。
唐伯虎曾在这里建有一座“半山园”,后被毁。
至清末时又一次大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东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为唐伯虎父亲唐
广之的旧宅,唐伯虎曾在此读书、会友。
清末时又重修过一次。
西园为晚清时期所建的建筑群,曾为清王公大臣的府第。
东花园、北花园均为清末所建,有“千年学府”之称的西园小学也是在这里建校的,为当时著名教育家顾广圻先生所建。
—— 1 —1 —。
滕州市街道及乡镇村落滕州市户籍总人口167.2万人,全市辖4个街道、17个镇:荆河街道、龙泉街道、北辛街道、善南街道、东沙河镇、洪绪镇、南沙河镇、大坞镇、滨湖镇、级索镇、西岗镇、姜屯镇、鲍沟镇、张汪镇、官桥镇、柴胡店镇、羊庄镇、木石镇、界河镇、龙阳镇、东郭镇。
共有1226个行政村,荆河街道总人口11万人,辖马号、北门里、南门里、南门外、幸福园、奎文、大同、平等、新兴南、安乐、公园、荆南、东寺院、城南、东南园、西南园、金城、金华、通衢、辛庄、平行路、曹庄、程庄、魏庄、荆庄、西潭、馍馍庄、蕃阳、郭彭、金平、振兴、魏园、西寺院、杜墁、三里河、刘楼、张明东、张明西、五里屯、张刘、王楼、俞庄、小河圈、韩桥、孙楼、朱李、前十里岗、后十里岗、西十里岗、东倪、西倪、何庄、袁庄、柳楼、鲁东、鲁西56个居委会。
龙泉街道人口9万人(2009年),辖黄山桥、府前东、宗鲁门、春秋阁、塔寺、杏坛、安居、泰山庙、荆东、岗子东、岗子西、润泽、钱庄、善国、荆善、善文、跻云桥、南秦、南侯庄、银钟里、前洪、后洪、邾城、梁场、贺庄、赵楼、张庄、双庙、东赵庄、任村、欧庄、董村、冯东、冯西、郭庄、金疃、孙堂、夏庄、程堂、巩村、唐村、前大庙、东大庙、西大庙、刁庄45个居委会。
北辛街道人口14万人。
辖杏花、北平、东北坛、西北坛、金坛、新兴北、杏西、杏东、大同北、教场、新生、接官、赵东、赵西、北关村、北楼、双坛、文庙、新华、善北、华孚、汤庄、北刘、前辛、后屯、孙庄、东七里沟、西七里沟、周楼、沈庄、岳庄、冯河、赵场、侉庄、小岗、王任、于岗、后荆沟、俞寨、于楼、兴隆、侯王、明王、李王、马王东、马王西、曹王、北秦、北黄、红旗、周庄、黄安、前十里铺、后十里铺54个居委会。
善南街道总人口5.1万人(2008年),辖贾庄、五里坂、王庄、张北庄、鞠庄、南丁庄、高庄、南刘庄、小屯、王开一、王开二、王开三、小王开、七里堡、十里铺一、十里铺二、刘屯、张场18个居委会。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大屯镇王菜园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大屯镇南孟大夫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唐庄行政村唐庄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刘楼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刘楼镇刘楼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赵寨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五霸岗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渔沃街道办事处高满城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马厂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焦元乡大李庄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乡李屯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城关野鸡营行政村野鸡营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三春镇三春村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王店乡后晁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姚堂村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丁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邵堂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营里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营里镇姚谢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镇姚店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堌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堌镇毕海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赵海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龙固镇管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章缝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双庙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姚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南李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陶庙镇姚店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侯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章缝镇章羊路高坊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双孙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前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大张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东姚海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高庄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于官屯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河东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付官屯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洪福寺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张英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仲潭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安镇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城镇姚垓村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南赵楼镇南赵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白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蔡六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终兴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柴楼行政村西蔡溜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蔡堂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梅庄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老家乡曹叵集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高韦庄镇高韦庄行政村原王庄自然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孙溜镇张庄行政村斗虎营自然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龙王庙镇龙王庙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谢集镇马园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田楼乡李田楼村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北关行政村张吴庄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西姚楼行政村西姚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东姚楼行政村东姚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杨道堌行政村杨道堌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邓庄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谢楼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卢庄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王集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炮声张庄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天宫庙镇姚刘庄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白浮图镇朱楼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白浮镇刘庄行政村鹿庄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党集镇田庄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仵楼乡袁窑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孙老家镇姚庄寨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姚付庄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安蔡楼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苏集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龚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金庄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苏集镇葛庄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魏湾镇杨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姚集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乡东北街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乡刘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乡丁楼行政村丁楼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北街行政村北街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姚堂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常乐集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镇汪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古营集镇立本屯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何姚庄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孙海行政村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堌集镇孙庄村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黄河街西段柳园村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红旗行政村侯庄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前屯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李屯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黄集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郑桥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西姚寨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东姚寨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万家村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皇甫庄行政村。
柳园屯行政村介绍
地理位置
柳园屯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高兰公路西1公里处,北有一干渠,南有五干渠,西有调水渠。
全村共310户,1177人,耕地1490亩。
明永乐七年(1409),薛、王二姓从寿光县稻田里迁此建村,因附近有柳园,故命村名为柳园屯,也有写作柳元屯的。
柳园屯1911年以来,先后属东明县第七乡、一区、二区、八区、东明集乡(公社、区、镇)。
全村有王、薛、朱、李、徐、穆、耿、郝等8姓。
王姓,76户288人。
薛姓,56户204人。
朱姓,,弘治17年(1505)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入,79户302人。
李姓分两支,一支于1409年自寿光县大李庄迁入,54户212人;一支于清光绪九年(1803)由邢庄迁入,18户66人。
徐姓于同治四年(1865)从徐庄迁入,17户64人。
穆姓于乾隆三十年(1765)由付寨迁入,4户17人。
耿姓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陆圈镇耿庄迁入,4户15人。
郝姓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从小郝庄迁入,2户9人。
该村先后外迁190人,其中移民黑龙江、新疆、湖北等地77人,当兵转外地55人,生活困难外地落户33人,外地招工8人,毕业生留外地6人,国民党68军抓去当兵10人。
历史记载
柳园屯村有段惨痛的历史。
那是1938年古历八月初五,日军从柳园店出发进攻东明集,途柳园屯时,地方民团开枪打死一名日本军官,日军疯狂报复,抓住村民李宣棒、徐天成当即残忍将其杀害,之后又对在南地割豆子的村民射击,又打死8人。
有2人被抓住,邢留所血气方刚,奋力反抗,残遭杀害,另一名同样被处死。
这次惨案共13人被杀害,日本侵略者对柳园屯犯下了滔天罪行,柳园屯人永远不会忘记。
柳园屯人有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朱翰墨1939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小战役数十次,多次立功受奖,成为军级干部。
1947年村里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王子书任农会会长,王三林任模范班班长,薛金才任儿童团团长,为减租减息、拥军支前做了大量工作。
在对敌斗争中,农会会员王泮喜被汉奸暗杀,穆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奔向余敌前线。
近期发展
柳园屯村解放前很穷,解放后渐渐好起来。
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全村95%的农户编席,有600余人参加,成了编席专业村。
编织品各种各样,床席、席篓、席拍,图案繁多,新颖别致,巧夺天工,价廉物美,集市销售,外贸收购,成了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薛俊堂、朱合金等30多名能工巧匠被聘到外村传技授艺,李二千祖孙三代编苇笆技高一筹,大名远扬,所编苇笆抬上屋顶,不缺不余,严严整整,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客户赞不绝口。
村里的染坊也很出名,1964年开始的染房有10余人,每天都有七、八辆车子接送布,外销到周围各县,尤其是王永庆的印花包袱、印花蓝布更受百姓青睐。
过去村北、东地势低洼而建台田,南地盐碱而翻沙压盖,粮食产量提高。
1979年生产责任制后发展加快。
1981年用上一干渠的黄河水,小麦大幅增产,1995年种植结构调整,实行小麦、西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小麦收割后,花生、棉花、西瓜已是绿油油一片,由过去的两种两收到四种四收,收入显著提高,1996年村民开始出现万元户。
随着农业的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1989年,全村通电,结束了油灯的历史,2000年又进行线路改造,2001年通了电话,随后手机进入百姓家,2005年又修通了2100米的柏油路,村民的出行更为方便。
农民说,一年一大步,步步走向幸福路。
但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不断,1981年到1982年的大旱,1994年的大风暴雨冰雹,2003年的连续降雨,房屋倒塌,耕地积水,庄稼绝产等,都未能压垮柳园屯人,抗灾自救,战胜灾害。
随后挖沟渠15条,打机井3眼,封闭井13眼,彻底解决旱涝问题。
接着造林100余亩,大量养猪、羊、牛等,使农、林、牧全面发展。
教育情况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是这村的传统。
早在明朝时已有私塾,由朱姓兴办,学生20名,清道光年间培养出了武举朱魁元、李迁起义军先锋官薛元、妇科名医王丕德等有作为人物。
解放后办起小学幼儿园,1985年校改,1989年开设5个教学班,学生200多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近几十年来,村里也出了不少有作为的人,如屡立战功的军级干部朱翰墨,在广州建功立业的军转干部穆汉卿、舍已救人的王锡柱、尽职尽责的李广田等,都是柳园屯村人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在村南有1976年立的王锡柱革命烈士纪念碑,他1964年参军,1968年为抢救落入污水管的两名工人而牺牲。
建网后,该村的文化卫生事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1951年成立有两夹弦戏班,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中原有中药铺,1970年建起卫生室,2005年全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村民健康问题有了保障。
现有的柳园屯村不再只有柳园了,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有200多辆,各类门市11处,还有面粉加工、镆店等。
160多人外出务工,收入越来越高。
昔日的柳园变为今天的乐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