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全检测(重金属砷铅)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68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
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
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
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
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
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
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土壤质量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中,总汞(Total mercury, THg)、总砷(Total arsenic, TAs)和总铅(Total lead, TPb)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为了测定土壤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常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分析。
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发射或荧光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各种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和多元素同时分析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样品的分析。
在土壤中,总汞、总砷和总铅的测定需要经过样品的前处理、原子化和检测等步骤。
首先,样品的前处理对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筛选等处理,以去除杂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土壤样品通常通过干燥箱或真空烘箱进行干燥,然后使用球磨机等设备对土壤进行研磨,最后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土壤粉末样品。
接下来,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原子化。
常用的原子化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等。
其中,ICP-MS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最后,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专用仪器,通过激发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原子,使其发射荧光信号,然后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测量和分析,确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和高精确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总的来说,土壤质量中总汞、总砷和总铅的测定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分析。
食品中重金属砷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食品中,重金属砷的危害非常大。
为了加强对食品中汞、砷、铅等重金属元素的检测,需要选择适合的食品重金属检测技术。
由于使用的检测技术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包括人员技术能力不足、检测设备保养不足、检测技术使用落后以及检测样品不完善等问题,都将会直接影响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而无法达到重金属检测的目的。
因此,强化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其次探讨食品中重金属砷的检测技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铅;砷;重金属迁移引言砷的化合物被用于工业和医疗等方面,合理的砷含量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但砷也是一种有毒的元素,不合理的利用、排放含砷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导致器官变异等。
在自然力和人为的影响下,砷可以在环境中迁移。
三价砷与人体中酶的结合,可抑制酶活性,导致糖代谢紊乱、中毒性神经衰弱症候群等问题。
五价砷的毒性是慢性的,可造成脊髓炎、再生不良贫血等后遗症。
因此,对砷的理化性质分析以及对砷的治理刻不容缓,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污染,从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技术治理。
1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危害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重金属排放入环境中,致使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原有浓度,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或现有的威胁。
重金属污染主要产生于工业活动、交通、生活这三个途径,如金属开采和冶炼、能源和燃料生产、化肥和农药工业及应用等,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环境,就会累积在土壤和水体中,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被人体摄入,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重金属污染一旦产生,其治理难度大,潜在危害巨大。
食品安全是人们最基础的安全需求,在食品安全危险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危害是重金属超标的食物或者水被摄入到人体后,重金属物质通过食物链在体内累积,当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损害神经、心肺、肝脏及内分泌等系统,甚至会引发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