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配套作业专题突破如何hold住图表论述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方法三图示表格类试题题型特点通向成功的试金石常见的图表题一般以图、表、文字等材料呈现给考生,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或对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原理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图表类试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表格题;另一种是图示题,主要有坐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三类。
图表所涉及的内容往往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对考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能力性都很强的题型。
通过图表类题能很好地考查高考《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所以,此题型深得出题人的青睐,但由于图表类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都很强,这就增加了学生回答这类题目的难度,导致考生由于方法和技巧的欠缺而失分。
所以考生对于图表型论述的答题方法一定要好好把握。
“图表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
此类试题既可以考选择题,也可以考主观题。
从模块来看,经济生活题目涉及图表类题型较多。
解题方法释难答疑的金钥匙一、表格题解答表格题一般采用“三看两比法”,即看标题、看内容、看脚注、横比、纵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不止一个表格,要注意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要抓住并明确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还是互补关系等。
如果是解读表格信息的试题,编写答案时要由数字到术语,由现象到本质,由材料到理论,避免材料和理论两张皮,不能就事论事,亦或照搬理论。
二、曲线题如果是呈现正相关、负相关的函数图像题,在前面“方法二”中已经讲过。
这里所说的是除了“方法二”以外的曲线题。
除了进行表格题、曲线题的基本步骤外,针对柱状图题,主要应注意每根柱的长短变化以及上面数据变化,以此来发现主题信息的变化趋势、变化方向和变化规律。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图表式阐述题解题技巧1.命题形式命题一般采纳从详细到抽象的形式,如运用坐标、表格、数据等详细资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问题、东北落伍的原由及我国重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等。
2.设问设计设问表现了对问题考察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环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详细要求:是什么,为何,怎么办。
3.答题的能力要求图表式阐述题侧重考察考生的以下能力。
(1) 归纳归纳能力。
要求考生能从图表的数据中归纳出相应的现象。
(2)综合剖析能力和掌握知识内在系的能力。
(3)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解题技巧(1)审题。
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重点。
图表式阐述题由资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因此审题应包含审资料和审设问。
审读图表式资料的方法。
A、标题。
必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由于标题常常就是该图表式资料的中情意思,对理解图表式资料的中心看法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B、向与纵向双方面审读图表。
经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剖析综合,掌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看法或结论。
C、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依据设问,经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剖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此间的内在联系。
D、附注或说明。
附注或说明是图表式资料的有机构成部分,忽视之,则不可以掌握图表的中心看法或不可以提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E、设问和审读资料相联合。
依据设问所供给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资料,使审读资料更拥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掌握图表式资料的中心看法。
F、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瞄正确掌握图表中心看法的启示。
图表式资猜中有的年份有特别意义,须正确理解。
审读设问的方法A、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
限制性阐述题一般都明确指定答题运用的知识范围;扩展必阐述题则需要考生对图表式资料的剖析进行归纳,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B、把设问和资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
C、弄清设问中有无特别要求。
(2)选材审题主假如明确资料的中心看法,依据这其中心看法,回想教材实时政资猜中与其中心看法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详细要求进行剖析挑选,即确立论据,这就是选材。
高中政治图表题解题技巧作者:李荣英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6年第12期政治图表题就是政治试题中含有图形(片)和表格的试题。
其中,图形(片)包括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和漫画等。
政治图表题涉及经济生活知识的居多,经济试题中的图多以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居多。
哲学试题和政治生活试题中的图多是漫画类的。
图表题作为一种情境类试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出现过。
这类试题也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图表题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概括起来就是图表题能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经过观察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平常的学习中还是在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对图表题的解答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图表中的信息描述不准确(对数据变化趋势描述不准确、比较数据时对结论表述不准确)、对图表中的信息描述不完整、对图表中的信息描述混乱(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或者备考中特别留意了这类试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现分析如下,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或者复习能有所帮助。
1.总体认识图表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形是由图名、图形本身内容和图例(注记)组成的。
相对完整的表格由标题、项目和数据(文字说明)组成,有时候还会包括注记。
项目和数据按行列式的形式排列。
图形和表格本身的内容是最突出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同学们重视的。
同学们往往忽视表格中的标题和注记等信息,尤其容易忽视注记。
所以,在遇到政治图表试题的时候,要先总体上分析图表,将试题中图表的全部信息找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部分。
2.表格的分析方法——三看(1)看标题标题说明了表格所要展示的内容。
正确分析和获取标题中的信息能节省解题的时间。
有的表格是没有标题的,同学们必须经过分析表格中项目等内容来总结该表格所要展示的内容。
如果试题中给出了标题,同学们就不用自己总结表格想要展示的内容,这样就会节省不少的时间。
图表题的解题方法图表分析题作为主观试题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山东省的高考中几乎是逢考必考。
图表分析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无论是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在高考中都能发现学生对图表题的解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表达术语不规范,对图表信息把握不完整,信息分析不到位,图表之间建立不起联系,也有存在答的过多以致淹没重点。
下面就针对图表题的解答做出几点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1总体认识图表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表由表头信息、图表本身内容和“注”三部分构成。
图表本身内容是最突出的,也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往往容易忽视“注”尤其是表头中的有效信息。
有的图表没有注,甚至有的图表的表头信息说的很简单。
无论怎样,只要是存在的部分,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关注里面是否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是否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2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是规范化解答图表题的要求。
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这里也可能蕴含着问题的角度。
图表题中经常出现的一问:”描述图表的变化” 或“说明图表表现的经济信息”,往往这时首先用到的就是表头信息。
以2009年28题第一问为例:⑴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
变化:2005 -2008年我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 2008增速下降。
这里我们都够看出答案中的有些内容就是表头信息,所以巧妙地合理地运用表头信息有利于增强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度。
3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图表内容本身隐藏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分析好图表内容本身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从一般到个别以柱状(含曲线)图居多,用来表示发展的量的变化。
先总体上看变化的总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然后再对特殊的变化加以说明。
(可参考上图9的第一问的答案设置)其次找出不同主体,不同主体之间作对比图表内容本身常常会体现着一个主体以上的变化情况,要找出图表所设计的不同主体并加以对比,对比时既要找共性又要找各自的特点,而各自的特点恰恰会体现差距,而差距的出现则是问题的所在。
高考政治图式题型的解题思路黄石三中陈世寅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中经常采用图表题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式题型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把握图式题型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式意识,提高图式题型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一、图式题型的特点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图式要件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
图式论述题通常由一个图例组成,有的还加注解。
3、图式题型形式灵活多样。
图式有柱状统计图、坐标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饼形百分图等。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
图式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5、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
图式题往往是一题多问,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图式题的新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会发现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式题在继承中有创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1、从考查范围上看,由过去专门考查经济常识内容转变为既考查经济常识的学科内容也考查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内容。
但经常以经济常识作为切入口。
2、从图式的呈现方式上看,由以往单一的柱状统计图、坐标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等分别单独使用转变为相互配合使用。
3、从题型上看,由以前的单一的图式论述题转变为图式选择题和图式简答题、图式论述题并存。
三、解题思路和方法正如以上介绍,图式题主要分为三种:柱状统计图、坐标曲线图、扇形百分比图(饼形百分比图与扇形百分比图类似,就不在单独列出)。
考试时,不论是哪一种图式题型,往往首先要回答:“上图表明了什么现象?”再来要求联系图例对某一问题做出分析论述。
因此,回答第一问尤其重要。
但第一问的考查要求通常只是就图式进行描述性的说明即可,也就是把图式翻译成文字就是了。
浅析高考政治图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关键词】高考政治;图表题;方法;技巧高考政治图表题由于能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在近几年政治或文综高考中频频“亮相”。
高考政治图表题往往以现实热点为背景,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解读试题提供的信息,归纳图表反映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高考政治图表题的类型、特点,进而掌握其解法。
一.高考政治图表题的类型和特点高考政治图表题常见的类型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
高考政治图表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的时效性。
高考政治图表题主要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重点,体现党和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是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3月份召开的“两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高考政治图表题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围绕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编织数据图表。
第二,形式的多样性。
图表的形式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根据中心问题,编织不同图表,文字阅读量小,但信息内容量大。
第三,设问的层次性。
高考政治图表题的设问在层次上具有递进性,第一问往往要求学生回答图表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第二问要求学生明确各图表之间的联系;第三,问往往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或意义,注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高考政治图表题的审题策略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高考政治图表题的审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审图表(含材料)。
审图表应做到三审:一审标题。
标题(图表名称)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标题是图表的“眼睛”,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经济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它总揽和规定着图表的基本内容。
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
二审内容。
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这是答案信息的主要来源。
高考政治图表式论述题的特点与答题思路通州市三余中学胡清华图表式论述题是近年来高考政治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压轴题”,也是集识记、分析、理解、比较、判断、表达和综合评价等诸多能力考查于一身的综合性试题。
自1992年首次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图表式论述题至2002年(除1993年)已经连续考过10次,比分均在16~20分之间。
2018年政治科《考试说明》的示例题中仍有图表式论述题。
本专题想就这种题型的特点、考生失分原因及备考对策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图表式论述题的特点1、文字量少,信息量大。
这种题型文字量少,阅读量小,包含的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富有条理、可比性强。
图表式论述题通常有2~3个图表组成,有时还加“注脚”(即辅以适当的文字材料,对表中提供的情况作补充交待)。
表一与表二、表三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
图表分图式和表式两种,图式有柱形图、饼形图、曲线图等,表格式的具体内容又分横向和纵向排列。
如2002年高考39题的三个材料分别为柱形图、饼形图和表格式。
3、贴近实际,突出热点。
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与党和国家当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强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例如:2000年全国统考试卷38题,要求从A地工业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001年全国统考试卷39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日益繁荣,但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挑战是最直接的,试题不回避这一问题,要求考生分析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和途径。
2002年全国统考试卷39题,通过我国东部某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三组数据,生动地反映我国经济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
4、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
图表式论述题一般有3个设问,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借此提高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差距。
高考题型练 题型二 图表类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表格题,可以通 过比较思考,即横向比变化,纵向找差距,动态把 握表格中数字的变化。
一种是图示题,主要有坐标 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三类。
图表用数字的形式 代替文字的描述,这就需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 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事实,并从图表提供的各种信 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一、表格题方法指导:①抓住表格标题是“关键”。
标题反映了表格的主题,抓住标题,联系表格的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②纵横比较找“要点”。
横向看走向、看变化;纵向找差距、找差别。
③特殊年份找“启示”。
如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等。
1.(2015·北京高考)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对上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VIP 区供给更有限,需求更旺盛,因此单价高于普通区②关键场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因此单价高于一般场次 ③套票折算的单场平均价格低于各场次单价,有利于提高球票销售的总收入 ④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将会增加VIP 区球票的销售量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为摸清本市小微企业经营现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本市40多家小微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总结了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表所示:从调查数据来看,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当前急需政府(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②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③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④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金融服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补。
假设a国和b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①a国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②a国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③b国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④b国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坐标(曲线)图题方法指导:①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高考政治图表类论述题解题技巧为你准备了高考政治图表类论述题解题技巧,更多相关资讯本网将持续更新,请及时关注。
高考政治图表类论述题解题技巧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
☆ 审设问第一问一般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分别反映了”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回答时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要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及本质问题。
第二问一般是问两个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情况: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前两者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结合材料谈认识。
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切忌漫天撒网。
此外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课本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 审图表▲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一定要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
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差距。
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要准确理解。
☆ 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
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热考题型专攻练(二)图表类选择题热考题型强化练,练就慧眼和技能,占领高考制胜点!(15分钟·40分)1.(2015·衡中一模)下表是小张2014年5月的收支账单。
从账单中可以看出,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①世界货币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货币用于支付工资、交房租、支付银行存款利息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用于购买礼品月饼的100元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②④符合题意,选B。
材料中没有涉及货币的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的职能,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5·江南十校联考)2015年1月26日,国内油价迎来十三连跌。
油价下跌,将会导致汽车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OP:油价,OQ:数量,Q1:汽车需求量,D1:汽车供给量)。
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图能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关系的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根据油价下降趋势,排除B、C;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品,油价下跌,会导致汽车需求量和供给量增加而不是减少,A排除;D符合题意。
3.(2015·贵州八校联考)右图是生活必需品M的需求曲线(P是价格,Q是需求量),通常情况下,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d1向d2平移的是( )①政府对该商品实行了阶梯价格②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③该商品的供应量减少④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可知,d1向d2的变化表明生活必需品M的需求量在增加。
政府对该商品实行了阶梯价格,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所以①错误。
该商品的供应量减少,会导致价格上升,需求减少,所以③错误。
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会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故②正确。
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会有所上升,故④正确。
4.(2015·衡水三调)通货膨胀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如何hold住图表论述题
图表类型的题目近几年经常在高考中出现,可全面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
而我们总感觉图表题难解,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解答该类型的题目。
一、图表类题的特点:
图表一般由“标题、图形、注释”三部分组成。
以图表形式呈现的论述题的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合而成。
二、命题的特点:
(1)材料是当年国内社会热点和考点重点知识的结合。
因此我们要熟悉当年的热点问题,把它们和考点知识联系起来。
(2)它一般是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考点知识道理。
通过比较来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反映差距及问题的本质。
三、图表论述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各(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一谈对图表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看法、建议、提出措施等等)。
五、图表论述题解题技巧:
(1)首先,审设问。
注意设问中大的限制条件和小的限制条件,这是答题正确与否的关键。
其次,审图表。
审图表的关键是:
①审标题:(图表名称)。
②审数据:从纵横两个角度来阅读图表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对图表数据一定要进行纵向分析(说明自身的变化:增长或者减少)、横向分析(说明两者的差距)和综合分析关系间的联系;了解图表题的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
③审图表注解: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
仔细研究备注中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年份、国别)、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2)解决图表一、图表二各(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类题的书写公式是:图表反
映了……现象,说明了……问题。
(3)图表一、图表二有何内在联系?这类题的书写公式是:寻找图表一和图表二的因果联系。
(4)请你谈一谈对图表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看法、建议、提出措施等等)的书写公式是:从国家、社会、企业等多个角度回答问题。
总之,解答图表题必须做到:审设问→审标题→审数据(横向、纵向、综合比较)→联系注解→找出办法。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2005—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二2005—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材料二2000—2010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人均GDP增长迅速,到2010年已经达到小康的要求,实现程度为100%。
但是与江苏、山东等省份平均增长率来看,10年间广东的小康社会进程平均增长率为 2.9%,低于江苏(4.0%)和山东(3.8%);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社会和谐指标的实现程度低于江苏和山东。
其中广东居民的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比较低,城镇居民的比重为12.9%,农村居民的比重仅为5.9%。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解决材料二的问题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
(3)根据“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内容,请你谈一谈广东省政府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1)①图一说明200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2008—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下降,后经过调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又出现了增长,说明广东经济发展总趋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此图要抓图形拐弯和变化的地方。
②图二说明2005—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不断增长,2008—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逐步下跌,受国际因素影响,又出现飞速上涨趋势。
此图要抓图形拐弯和变化的地方。
③两个图形的共同联系是200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是2008—2010年,受物价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经过调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体说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两个图要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地方。
(2)材料二既有发展成就也有存在的问题,注意分层次,抓关键词可以得出:2000—2010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与江苏、山东等省相比,广东的小康社会进程平均增长率低,发展差异明显,社会和谐指标低,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较低。
根据这一问题可以提出相应经济措施就得心应手了。
(3)结合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和应积极履行的职能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2005—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是2008—2010年,受物价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经过调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体说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异,促进社会和谐。
③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面,建设幸福广东。
④为促进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培育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
(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
广东省政府要积极建设和谐广东,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生活,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