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62.25 KB
- 文档页数:5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转运、积累和还原等作用,修复土壤污染的一种环境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环境面临的一大难题,重金属的无法生物降解特性使其在生物体内持久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机理:1. 植物吸收并富集重金属离子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将其富集在地上部分,如叶片、茎秆等。
部分植物拥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吸收并固定,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植物根系分泌出的酸性物质和螯合剂等可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使其不易被植物吸收,从而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性。
3. 转运和积累植物可以将吸收的重金属离子通过根系和茎秆等部位转运到叶片等地上部分,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1.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筛选出了一些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吸收和转运能力的植物,如矿产植物拟南芥、拟南芥、一枝黄花等。
这些植物通过种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将其富集在地上部分,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这些植物生物材料中的重金属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作为金属离子的吸附剂、生物燃料原料等。
2. 基因工程改良植物修复能力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将一些与重金属转运、螯合和分泌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具有较强的重金属修复能力。
这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利用转基因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了可能。
3. 生物炭修复技术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炭化而成的碳质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能够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减少其毒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摘要: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生态技术,其具有安全、廉价的特点而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
阐述了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植物修复机理等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zn、cu、Cr、Cd、Pb、Ni、Hg、As8种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不可降解等特点,其治理一直是国际性的难点和重点研究问题。
l.植物修复概述目前常用的控制和治理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方法有淋滤法、客土法、吸附固定法等物理方法以及生物还原法、络合物浸提法等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见效缓慢,化学方法快但易带来二次污染。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思想是Chancy在1983年提出的,它是指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挥发、根滤、稳定、泵吸等作用机理,达到去除土壤、水体中污染物,或使污染物固定以减轻其危害性,或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低化学形态的现场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等优点,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
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2.1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热点,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
生物修复方法对土壤生态环境不会有影响.是保证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1.1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情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分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植物修复的机理通常包括植物萃取作用、植物挥发作用和根系过滤作用。
目前主要是植物萃取作用。
中国科学院在湖南、广西等地找到大面积分布的蕨类植物蜈蚣草.发现蜈蚣草对As具有很强的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As质量分数高达8‰.大大超过植物体内的氮磷养分比例。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自20世纪初发现镉(Cadmium,以下简称Cd)以来,Cd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化工业、电子业和核工业等领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当数量的Cd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人环境,造成污染。
土壤中Cd超标一方面会对植物造成毒害并使经济作物减产,另外也会被植物吸收并富集在籽实内进入食物链。
Cd一旦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就会在人体内蓄积起来,其生物学半衰期长达lO至30年.有关土壤环境中Cd通过食物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上世纪就开始有报道,人体摄入过量的Cd易引起前列腺癌、肾癌和痛痛病等疾病。
随着工农业生产中大量Cd的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污灌、施肥等行为的加剧,受污染环境中的Cd含量也逐年上升,据统计,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土壤的Cd总量为2.2万t。
目前,我国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²,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面积l000万hm²,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hm²。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Cd污染非常严重。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污灌农田为14000000hm²,由于污灌不当对6300000hm²农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耕地130000hm²,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每年生产cd米(Cd含量≥1.0mg/kg的糙米)50000000kg。
如沈阳市张士灌区因污染可能会生产Cd米的面积约为329hm²,土壤中的作物受Cd污染导致“Cd米”的地区还有:上海的沙川灌区、江西大余县灌区、广东的广州和韶关地区、广西的阳朔和湖南的衡阳等地,近几年,Cd污染的状况有日益严重之势,这严重影响到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问题。
1 土壤中的Cd及其来源1.1 土壤中的Cd及其存在形态Cd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世界上多数土壤Cd含量为0.01~2.0mg/L,平均值为0.35mg/L。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植物吸取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文章的结构上,本文将首先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接着,将重点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植物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与培育、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化与应用等方面。
还将对植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更大的进展。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重金属,如铅(Pb)、汞(Hg)、镉(Cd)、铬(Cr)和砷(As)等,因其不易降解、生物毒性大、可在食物链中累积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滥用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另一方面,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损害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器官,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环境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影响土壤质量,抑制作物生长,甚至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如何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对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领域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探索其修复机理和应用案例,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土壤修复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相信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3 研究现状截至目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植物的种类、种植方式、修复效果等方面。
通过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机制的研究,科研人员逐渐深入了解了植物在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应用案例的积累也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适应性、修复效率的提升等问题尚待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化和创新,以提高修复效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只要持续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寻找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的生态生理特性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方法。
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对于不同的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收和耐受能力。
选择适当的植物物种是关键的。
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吸收、转运和蓄积重金属的过程。
植物根系通过分泌物质和形成根系吸附层,增加重金属的吸收。
植物根系还可以通过菌根共生系统和根际微生物的参与来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能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改变植物的吸收和耐受能力,可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果。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植物根系和叶片的吸附和转运机制,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能力。
重金属修复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也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除了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其他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也被用于辅助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耐受能力。
土壤改良剂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加速重金属的转化和去除过程。
一些聚合物材料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修复效果。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改变植物的生理特性和应用物理、化学方法,提高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耐受能力,从而实现了土壤的修复。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选择适合的植物物种、如何处理植物产生的生物质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植物修复技术,以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植物修复相比传统理化法耗时久,治理周期长,修复效率低。
系统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各项强化措施包括化学调控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农艺调控技术等,分析了各项技术的机理、方法、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0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污水灌溉及农业投入品的过量施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国内外修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
围绕这两种途径,已研究提出了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治理方法。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保、经济、美观、适应性广等优势,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1植物修复技术概述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也是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稳定能力,将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或通过植物分泌物将重金属稳定,从而达到转移土壤中的重金属或将其毒性降低的目的。
根据修复的机理和过程,可以将植物修复技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和植物挥发3种类型。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植物提取,即利用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进行富集。
2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与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体现在:原位、主动修复,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对周围环境扰动少;植物收割集中处理回收重金属,可减少二次污染并兼具经济效益;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长久、适用于大面积治理,并能美化环境,受到各国学者重视。
当然,植物修复也存在其局限性,已知的超富集植物多为野生型,个体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植物修复相比传统理化法耗时久,治理周期长,修复效率低。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植物的生物量,提高植物的吸收、转动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率,是植物修复技术能否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关键。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探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或地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
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人们提出了多种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这些植物被称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或重金属植物修复植物。
以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1. 蓖麻修复技术:蓖麻是一种能够耐受和富集镉的植物。
研究发现,种植蓖麻能够将土壤中的镉积累在根部,通过剪除蓖麻的地上部分,可以有效地将镉从土壤中移除。
2. 榆木修复技术:榆木是一种对镉、铅和锌等元素有很强富集能力的植物。
研究发现,种植榆木能够显著减少土壤中的镉、铅和锌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质量。
3. 矮稗草修复技术:矮稗草是一种对砷和铅有很强富集能力的植物。
研究表明,种植矮稗草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砷和铅的含量,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如菊花修复技术、紫米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实施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利用了植物的特殊性质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一些植物修复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生长周期来达到修复效果,同时还需要对土壤和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管理。
一些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植物修复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可行方法。
随着对植物特性及环境管理的进一步研究,相信这种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土壤质量和
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通过农产品的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进展情
况。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
复法、土壤改良法、化学修复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2. 植物修复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法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吸收和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方式。
研究表明,某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收能力,可以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并通
过植物的生长周期来修复土壤。
在植物修复法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是关键。
目前,研
究人员正在探索适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植物种类。
4. 土壤改良法的研究进展
土壤改良法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减少
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研究表明,添加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等改良剂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种修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修复方法,并
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持续的研究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
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铅、汞、铬等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世界各地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个方面。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包括地下水位下降法、土壤冲洗法和电动修复法等。
地下水位下降法利用降低地下水位形成干燥带,使得重金属离子向地下水潜流,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土壤冲洗法通过喷洒酸性或碱性溶液,促使土壤中的重金属与其形成可溶解的络合物,并通过淋洗或重金属吸附树脂收集其浸出液,从而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的目的。
电动修复法通过在污染土壤中设置电极,并施加直流电场,利用电动效应将重金属离子从污染土壤迁移至电极附近。
化学修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可溶性或难溶性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添加硫酸铁、磷酸盐和硫酸镁等物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或不可溶的盐类沉淀。
还有利用氧化剂将重金属离子氧化成难溶性的化合物,例如利用过氧化氢将Cr(VI)氧化成Cr(III)等。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和生物改良等生物手段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耐重金属能力和吸收、转运、富积重金属的机制,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离子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常用的植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富积技术、植物修复剂和天然植物修复等。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在土壤中转化、迁移和转化重金属的能力,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吸附作用来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常用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土壤中添加活菌、土壤中添加菌剂和生物改良等。
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成本低、对土壤环境的干扰小、修复效果持久等。
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1.引言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目前的修复研究进展。
2.土壤镉污染的现状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镉污染主要源自工业废渣、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排放等。
镉离子具有亲水性、迁移性强的特点,因此易溶于土壤水溶液中并迅速被植物吸收,进而进入人类食物链。
3.土壤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土壤镉污染对环境影响多方面,首先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土壤中镉的累积和富集会导致土壤中部分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死亡,影响土壤中的生态平衡。
其次,土壤镉污染还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破坏农田的肥力。
最后,土壤中镉的富集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风险。
被污染的农产品经人类摄入后,会对肾脏、骨骼等器官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
4.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为了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复技术。
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三个方面。
4.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吸附的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根菌修复、微生物菌剂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菌根菌修复是利用植物与菌根菌共生作用,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转化来修复污染土壤。
微生物菌剂修复则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来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对镉具有吸附和富集能力的特点,通过种植适应镉胁迫的植物来修复土壤镉污染。
4.2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一种利用外部能量或物质的作用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降低镉的含量和毒性的技术。
常见的物理修复方法包括电渗析、超声波辐射和热分解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力学的原理,将土壤中的镉离子迁移至电场中的阳极或通过超声波波动将镉溶解或通过热分解将镉氧化物分解。
4.3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来改变土壤环境,从而降低土壤中镉含量和毒性的技术。
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包括石灰法、化学还原法和配位修复法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如铅、镉、铬、汞等)含量超过环境负荷,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一、修复技术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富集和耐受等特性,通过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将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从而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目前,植物修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较典型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秸秆还原补偿、浸种-累积-消解法、向日葵吸收-花粉催化法、土壤-植物互作技术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和吸附,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生物浸提、微生物固化、生物还原等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修复,主要包括吸附剂修复、还原沉淀技术、离子交换法、螯合剂修复等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是当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研究进展1. 修复机理研究近年来,关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研究表明,不同的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理不同,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富集-转运-耗散等生长过程对重金属进行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代谢过程对重金属进行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吸附剂、螯合剂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修复效果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效果评价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2月第24期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熊梓弊,廉晶晶⑺,皮文1,张宗磊1,何征飞1,冯隹冉1(1.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100;2.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荆州434000)摘要:指出了镉是一种辻移性强、毒性大、难降解的重金属。
基于我国当前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对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提出了未来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重点包括:新超富集植物的发现与筛选、植物修复效率的提高和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等。
关键词:重金属;镉污染;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中图分类号:X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4-0093-031引言土壤中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成因和人类活动巾。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可分为土壤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放射性污染四类旳。
2014年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中,重金属污染的总超标率达到了16.1%⑵,多分布在工业区、重污染企业用地、采矿区等。
据估计,我国约有1/5的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hn?。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三废”(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矿山的开采冶炼等⑷。
对于土壤而言,重金属污染具有停滞性、积蓄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且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并积极展开防治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包括Hg、Cd、As、Co、Cr、Zn、Cu、Mn、Ni、Pb等,通常情况下为几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1.1土壤中镉污染现状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不佳,镉的点位超标率最高,超过11个省、25个区的土壤都存在镉富集的问题,40%以上的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被镉污染,且北方地区镉浓度低于南方地区%幻。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庄家尧1,张波1,苏继申2,3,王广林1,李振1(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37;2.南京市园林研究所;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摘 要:主要论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包括城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普遍性,重金属污染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性,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于城市大气污染水平依赖性,以及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
介绍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萃取,植物挥发和根系过滤。
同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关键词:植物修复;重金属;城市土壤污染收稿日期:2009-03-27 修回日期:2009-05-17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 2008625);国家 十一五 林业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1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庄家尧(1969-),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流域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城市生态。
E m ai:l zjiayao @m sn .co m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经济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
城市污染加重,污染物种类增多,其中,城市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全球城市居民健康的重大生态问题之一,污染土壤的修复正逐渐成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植物除了具有抵抗和净化大气污染的能力以外,同时具有巨大的净化污染土壤、污染水体的功能。
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包括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普遍性、不同时空分布差异、形态特征以及其含量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的依赖性。
城市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研究主要包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与机理研究。
1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1.1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土壤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一个主要部分。
土壤铅镉污染修复中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张彩丽;陈磊;江懿;张成明【摘要】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治理不彻底、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剩余污泥回用农田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无法被降解,易在土壤中累积,并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成为研究热点.重金属污染治理包括客土法、石灰改良法、化学淋洗法、植物修复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均有其适用范围,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针对土壤铅镉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开综述,并对可能影响植物修复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同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期刊名称】《中国沼气》【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植物修复;土壤污染;铅镉;植物提取;植物稳定【作者】张彩丽;陈磊;江懿;张成明【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合肥23003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徐州市生物制药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006;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6.4;X53金属冶炼过程及废水的超标排放、农田污水灌溉、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大量化石能源使用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进而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环境中的金属又可以通过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并通过生物链的放大效应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目前研究的重金属包括铅、镉、铬、铜、汞等45种金属。
此外,将对人畜生物和农作物有显著毒性的8种元素也归为重金属的研究范畴,主要有砷、铝、锂、硒等[1-3]。
据统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