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TA废水生化污泥的培养驯化

PTA废水生化污泥的培养驯化

PTA废水生化污泥的培养驯化
PTA废水生化污泥的培养驯化

PTA废水生化污泥的培养驯化

某大型石化公司新建120万吨PTA装置,同步配套建设250m3/h的污水装置一套,为保证装置投料开车后污水能够达标排放,PTA装置开车前两个月对污水厌氧和好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使得装置开车后污水达标排放。

一、PTA废水特征

(1)PTA生产废水污染物组成PTA装置生产废水含有乙酸、对苯二甲酸、对二甲苯、对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苯甲酸、醋酸正丁酯、催化剂,废水水质波动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般在60009000mg/l。

乙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主要来源,微溶于水,B0D5/C0Dcr-0.72,属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对苯二甲酸:难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PH=5.1左右开始析出,PH=3.8左右时大部分TA基本上都已经析出,B0D5/C0Dcr=0.80,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是需要较长时间和降解过程。

苯甲酸:废水中有机物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溶于水,B0D5/C0Dcr=0.48,可生化降解。

对岸釜苯甲酸:难容于热水,易溶于甲醇、乙醴,可生化降解。

⑵废水水质分析

典型的PTA废水组分中按照生物可降解性分为三种:

①易降解组分,构成COD组分的乙酸、苯甲酸和4-竣基苯甲醛,是废水总COD的组成部分。

②不易降解组分,构成COD的对苯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是废水总COD的组成部分。

③难降解组分,构成COD的对甲基苯甲酸、偏苯三甲酸以及其他未知的难降解物质,也是构成COD的一部分。

对苯二甲酸能够被构成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微生物降解。溶解的对苯二甲酸在厌氧处理工艺中对厌氧微生物没有毒性抑制,但是最初的降解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降解的过程很缓慢,因为厌氧微生物对降解PTA废水中各种组分的适应过程比较慢,因此PTA废水处理装置的厌氧和好氧系统都需要经过提前的驯化。

二、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介绍

本污水处理装置生化系统采用厌氧+两级好氧处理工艺厌氧采用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系统,设计处理水量220m3/h,进水COD浓度16000mg/l,容积负荷不大于10kg/(m3d)。

一级好氧最大容积负荷2.0kg/(m3d),二级好氧容积负荷0.5kg/(m3#12539;d),好氧系统设计最大总去除COD负荷约55t/d,采用碟式射流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三、污泥驯化方案的选择

厌氧系统的污泥由IC反应器的专利商提供,污泥主要来自外省的柠檬酸厂、造纸厂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经槽车运输到现场后通过污泥螺杆泵导入厌氧污泥罐和反应器,污泥投加量按照反应器容积的40%确定,好氧污泥由于污泥接种量大,周边企业的污泥量无法满足接种量的需求,最终确定采用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后含水量85%的剩余污泥,作为本项目的接种污泥,由于好氧池采用市政污泥进行接种,因此一级好氧池污泥投加浓度按照4000mg/l投加、二级按照2000mg/l投加。

⑴驯化方案的选取

由于PTA废水的特性,厌氧生物启动需要一定过程,驯化厌氧污泥对废水中TA的降

解能力。

①厌氧提前六个月驯化:一般情况厌氧需要6个月的驯化时间能够将COD去除率达到70%,提前6个月驯化有利于污泥适应PTA废水环境,PTA装置开车后能够较快适应并将废水处理达标,存在的问题:A.污水装置需要在PTA装置投产前6个月建成并投用;B.由于厌氧驯化后的废水并不能达标排放,需要厌氧好氧同步驯化,这种驯化方式需要大量外购TA残渣作为碳源,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碱和工业水及N、P成本高;C.不管由于主装置因为建设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开车,驯化工作也不能停止,需要继续消耗大量的碳源等驯化物料。

②厌氧在主装置开车前两个月驯化:主装置开车前两个月对好氧污泥进行驯化使之具备降解TA的能力,好氧驯化期间配置的原料水少量进入厌氧系统,厌氧启动期间污泥负荷控制在0.1kgCOD/kgVSSd,两个月后厌氧装置大约能够达到40%-50%的设计负荷,该方式一定程度缩短PTA装置开车后生物启动的时间,驯化成本相对较低,主要考虑好氧驯化所需的碳源、工业水和N、卿可,存在的问题:厌氧驯化时间短不具备完全降解TA的能力,开车初期TA的降解去除需要依靠好氧段,好氧系统负荷较高,好氧系统设计余量如果不够,可能会造成出水不达标;负荷过高污泥沉降性差。

③厌氧边开车边驯化:开车前两个月对好氧污泥进行驯化,使之具备处理PTA废水的能力,厌氧利用实际PTA废水驯化,开车初期厌氧系统去除率按照30%考虑,剩余70%负荷由好氧承担,该方式污泥驯化成本最低,存在问题:A.由于PTA废水COD浓度较高,好氧负荷过高,设计阶段如没有考虑余量,污泥负荷不足出水将无法达标;B.该种运行方式好氧污泥产生量大,污泥脱水系统运行压力较大。

⑵驯化启动所需具备的条件

污泥驯化前,现场需做好准备,具备必要的设施、物资和人员条件,具体如下:

①厌氧、好氧单元已完成施工具备投运条件。

②厌氧、好氧污泥已经全部投加完毕,厌氧沼气排放系统调试确认完好。

③现场具备充足的工业水、电、蒸汽等公用工程条件。

④化验分析:现场具备PH、电导率、COD、N、P、TSS、VSS、VFA、ALK、TA、BA、醋酸、pT酸等化验条件。

⑤具备充足的化学品(包括盐酸、氢氧化钠、尿素、磷酸、微量营养盐、氢氧化钙及驯化期间所用的TA水涝料、BA等驯化料)。

⑥用于溶解碳源的溶解池改造完成、具有搅拌、液碱管线、工业水、厌氧出水回流等配置用管线。

⑦厌氧系统会产生沼气和硫化氢现场需配备硫化氢气体检测仪1台,可燃气体检测仪1台。

四、污泥驯化流程及过程

结合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施工情况本次厌氧和好氧的驯化采用方案二

(1)污泥驯化工艺流程

污泥驯化的关键是TA、BA的溶解配置原料水,本项目选用了正常生产工艺中的初沉池作为碳源的溶解池,为满足TA、BA溶解的需要在初沉池内配置有两台潜水搅拌器、工业风曝气管线、蒸汽、液碱及工业水管线,为了同时满足厌氧和好氧的需要,增加了均质罐直接到好氧的超越管线。

碳源的投加和溶解是驯化过程的关键,由于设计过程中一般设计人员并没有运行操作经验,主流程的完善方面考虑不周到,驯化所需的溶解搅拌装置一般在设计中考虑都不周全,因此在施工设计时就必须考虑碳源溶解池碳源投加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的设计,以便减轻后续驯化期间工人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⑵污泥驯化过程

11月16日开始驯化,TA:BA按照1:1配置,为了满足冬季驯化所需的水温,初沉池溶解TA、BA的水温控制在35°C,初始COD控制在3500-4000mg/l,TA有机物浓度在1359mg/l,BA有机物浓度在1619mg/l,厌氧进水量80m3/h,好氧进水30m3/h,10天后出水TA浓度没有变化,BA浓度逐步降低,BA去除率大约50%,—级沉淀池出水COD平均144mg/l。

11月25日开始提高TA和BA的溶解量、投加比例仍为1:1,将COD浓度控制在8000mg/l 左右,10天后厌氧出水TA浓度基本不变,BA去除率,已经达到90%,好氧平均进水C0D2298mg/l,平均出水137mg/l#8222;

经过1个月的负荷提升好氧负荷已经提升到25t/d,达到设计负荷的45%,好氧出水平均在130mg/l,厌氧负荷提升到22t/d,达到设计负荷的25%,COD去除率77%、BA去除率97%,扣除化验偏差TA基本没有降解,由于继续提升负荷会消耗大量的碳源,好氧系统经过1个月的驯化已经具备降解TA和BA的能力,厌氧对BA的降解已经达到97%,最终确定维持现有负荷运行,待开车后直接处理装置废水。

1月7日主装置开车后平均废水排放量150m3/h,COD浓度平均19922mg/l,为保证厌氧系统不受冲击,厌氧按照每天10%的负荷进行提升,剩余负荷全部由好氧处理,经化验分析废水COD浓度虽然高,但是COD的组成部分中醋酸占比超过了60%,易降解成份较多,经运行污水处理装置完全能够具备和接收PTA废水的能力,但是经过化验数据分析,发现厌氧对TA的降解还只有10%左右。

五、结论

(1)实践证明采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污泥经过45天驯化也是能够较快适应PTA污水水质的,并能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

(2)厌氧颗粒污泥对BA的降解适应较快,实践证明厌氧颗粒污泥大约经过20天的驯化即可达到90%的去除率。

(3)TA含苯环类物质虽可生物降解,但是需要较长时间,如果装置排放废水中TA占COD 比例较高,建议还是提前6个月对厌氧装置进行驯化,避免因厌氧去除率低导致好氧负荷过高,造成开车期间废水不达标。(

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 COD 、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工程,除了需要净化水质,还有一个部分是水泥的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主要处理技术是从液体污水中除去较少量的固体物质。 初级污泥包括在初级澄清器中初级处理期间除去的可沉降固体。在二级澄清池中分离的二级污泥包括来自二级处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过的污水污泥。污泥处理的重点是减少污泥重量和体积,以降低处置成本,并降低处置方案的潜在健康风险。除水是重量和体积减少的主要手段,而病原体破坏通常通过在嗜热消化,堆肥或焚烧期间加热来实现。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产生的污泥量,并比较可用处置方案所需的处理成本。风干和堆肥可能对农村社区具有吸引力,而有限的土地供应可能使有氧消化和机械脱水成为城市的首选,规模经济可能会鼓励大城市地区的能源回收替代方案。 污泥主要是水,从液体污水中除去较少量的固体物质。初级污泥包括在初级澄清器中初级处理期间除去的可沉降固体。在二级澄清池

中分离的二级污泥包括来自二级处理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过的污水污泥。 污泥处理的重点是减少污泥重量和体积,以降低处置成本,并降低处置方案的潜在健康风险。除水是重量和体积减少的主要手段,而病原体破坏通常通过在嗜热消化,堆肥或焚烧期间加热来实现。 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产生的污泥量,并比较可用处置方案所需的处理成本。风干和堆肥可能对农村社区具有吸引力,而有限的土地供应可能使有氧消化和机械脱水成为城市的首选,规模经济可能会鼓励大城市地区的能源回收替代方案。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或通过焚烧干燥的污泥,可以通过甲烷气体生产从污泥中回收能量,但是能量产量通常不足以蒸发污泥水含量或为脱水所需的动力鼓风机,泵或离心机提供动力。粗一级固体和二级污水污泥可能包括通过吸附在澄清池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上而从液体污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一、步骤 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 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

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一污泥的培养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1.间断操作:?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较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则需等侍再认定上面是异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入工业污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污水的环境,这样虽可缩短培养和驯化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又缺实践经验则难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上。 若有条件,就是接种培养,这样可缩短时间,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驯化效果。 二、试运行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的挂膜 徐亚同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要 废水生物处理的处理工艺经确定,并设计建造投入运行时,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并经驯化后使之能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水。对膜法处理系统须进行活性污泥挂膜。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生物膜挂膜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培养驯化挂膜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XU Ya-t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first thing we must do is to culture the activated sludge, and acclimate it to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Biofilm colonization must be done if the process is the biological film process. The general methods of cultivation and acclim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olon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ctivated sludge cultivation; acclimation; colonization 1 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成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后,须作下述工作才能投产: (1)阅读设计单位及建造厂商的说明书、管理手册等; (2)检查整个系统的装备;熟悉管线、各装置功用、泵及设备的位置; (3)在管线上标明流动方向; (4)检查灯光、仪表、指示器、记录仪等; (5)清除施工时遗留在池内的碎石、电焊条、水泥等杂物; (6)池子渗漏性检验,加注清水后观察有无渗漏;为节省清水可用泵抽取河水等代替,有渗漏应立即修补; (7)调试及联动试车,在无渗漏后可将各装置在清水中试运行,例如检查阀门、曝气系统、管道等,沉淀池出水堰水平调节。 2 培菌方法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上一章提到的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doc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 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 2.3应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污泥产生量,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近期建设规模,应根据近期污水量和进水水质确定,充分发挥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效益。 2.4 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污泥处理必须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目前污泥处理设施尚未满足处置要求的,应加快整改、建设,确保污泥安全处置。 2.5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应统筹兼顾污泥处理处置,减少污泥产生量,节约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对于污泥未妥善处理处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核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 2.6 严格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必须按规定在企业内进行预处理,去除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国家、地方或者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 3.污泥处置技术路线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

真实姓名:是连阳 用户名:shilianyang0 所属服务站:大连教学服务站 指导教师:高苗 对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探讨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 【摘要】: 目前国内的污泥处理处置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并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要求各污水处理卡厂考虑污泥处理处置经济可行性、技技术适用性,促使各污水处理厂摸索出适应当地实际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文中简述污泥处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 【正文】: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概述 (一)什么是污泥?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自然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所以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使用污泥脱水机或污泥离心机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固液分离。(注1) (二)什么是污泥处理处置 1、什么是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污泥经单元工艺组合处理,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目的的全过程。 2、什么是污泥处置 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 (三)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 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理现状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由上所述,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均质体.我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重废水轻污泥的倾向,污泥的处理处置起步较晚。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尽可能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工艺,近几年新建、在建的污水处理厂,特别是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都朝着简单化方向发展,但一些污泥处理方式太过简单,只是将生污泥浓缩、脱水、外运,省去了消化过程,更没有指出其他稳定、消除危害的方法,一旦像这样的大批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起来,产生的大量腐败污泥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类食物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种污泥处置方法存在不足 目前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处理处置方法有农用、填埋、焚烧和排海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细菌和产酸菌,当两种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换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一)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厌氧消化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或甲烷菌的培养。当厌氧消化池经过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便可开始甲烷菌的培养。 (二)培菌方法 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和。 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认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的10%~30%的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如污泥呈酸性,可人工加碱调整pH至~。维持消化温度,稳定一段时间(3-5d)后,污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此法适用于小型消化池,因为对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温速度为1℃ /h,需热量较大,锅炉供应不上。

指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活性污泥的过程。该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向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养过程很慢,一般需历时6~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养。 或者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污泥的成熟: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内的污泥量为一定数量时,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h。当池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可减少蒸汽量,保持温度不变,并逐日投加一定数量的新鲜污泥,直至达到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整个成熟过程一直维持恒温,成熟时间约需30~40d。污泥成熟后,即可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 (三)培菌注意事项 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主要对象是活性污泥,不存在毒性问题。但是厌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为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投入接种污泥以外,还应做好厌氧污泥的加热。 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初期生污泥投加量与接种污泥的数量及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养经历了60d 左右,可逐渐增加投加量。若从监测结果发现消化不正常时,应减少投泥量。 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中碳、氮、磷等营养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此,即使在厌氧消化污泥培养的初期也不需要和处理工业废水那样,加入营养物质。

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方案

《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为2800m3/d,该工程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 处理的系统工艺,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级标准的A类标准。 二.处理工艺说明 1.设计要求与工艺流程 ⑴设计要求 某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为2800m3,设计进出水水质情况见下表 项目设计进水设计出水去除率/% BOD250< 1096.7 COD400< 5087.57 SS200< 1096.01 ⑵处理工艺流程 该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污水经格栅和初沉池去除较大的无机颗粒和漂浮 物,初沉池同时可去除B0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运行条件并降低B0D5负荷,在经过 生物接触氧化池,它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不用污泥回流,也不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 在流经二沉池,他主要是泥水分离。污水深度出处理采用接触消毒处理工艺,剩余污泥的处理采用浓缩后压滤的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2.主要处理设施 该生活污水处理厂主要设施包括预处理单元的格栅、调节池和初沉池;生物处理单元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污泥处理单元的污泥浓缩、脱水系统。 ⑴预处理单元 在此单元污水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的固体漂浮物,以确保提升泵的正常工作和保证后续处理 单元的运行。其栅渣经压榨后装入小车外运。 污水经过格栅处理后流经调节池,控制其水量变化,然后再用提升泵抽入初沉池,其需提升泵一台,其型号4MF-BC,用来提升污水。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平流式初沉池,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沙子等无机物。 沉砂用刮泥板(1台型号NBX16-20 )刮出,然后排至砂水分离器分离后小车运走。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GJ3025-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07-17批准 1994-01-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 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3、引用标准 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

注:1、pH、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 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2、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处于GJ18中的高浓度范 围,且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大于表1中一级处理的标准值时,可只按表1中一级处理的处 理效率考核。 3、现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超负荷情况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标准值可适当 放宽。 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排入GB3838标准规定的Ⅳ、Ⅴ类地面水水域。 4、污泥排放标准 4.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4.3 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 4.4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GB4284标准的规定。用于其它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现行规定。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时应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检测、排放与监督 5.1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在总进、出口处设置监测井、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GJ26的有关规定执行。 5.2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设置计量装置,以确定处理水量。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的质和量的检测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4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及其化验设备应按GJJ31的规定配备。 5.5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检验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承担检验工作。 5.6 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等到发生故障,使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水污泥排放时,应及时排除故障,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5.7 当进水水质超标或水量超负荷时,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 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 (2)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原因是污泥含有大量表面附着水,水质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含N量低,当这些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降解时形成多糖类物质,使代谢产物表面吸附表面水,说明C/N比失调或水温过低。 解决办法:增加N的比例,引进生活污水以增加蛋白质的成分,调节水温不低于5度。 2、污泥上浮 (1)污泥脱氮上浮 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造成缺氧(DO在/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活性污泥投加 1、接种前准备: 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2、接种量的多少: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3、污泥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1、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2、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3、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5、粪便污泥上清液。 二、活性污泥启动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三、污泥驯化 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与处置污泥泥质标准

政策法规及标准: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的控制指标及限值;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居民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T239-2007)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的分类和范围;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建设、运营河管理。 土地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泥质指标、取样与监测等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6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时污泥农用的泥质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土地(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土壤)改良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准入标准,规定了污泥施用时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其中要求含水率<6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设计和管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园林绿化利用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园林绿化利用。 ?填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置和用作覆盖土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提到,混合填埋时含水率应<60%,作覆盖材料时含水率应<4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与生活垃圾的混合填埋。 建材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制烧结砖利用的泥质指标、取样和监测等技术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制烧结砖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CJ/T314-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80%,窑头喷嘴添加要含水率≤12%;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水泥熟料生产利用。 焚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单独焚烧时的泥质指标、取样和监测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浅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法

浅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 污泥处置方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浅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法 摘要: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脚步越来越快,城镇污水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污泥量也成了环保新问题。目前我国传统污泥处置方法有土地填埋、投放海洋、焚烧法、堆肥处理等,国外的主要污泥处置方法主要从焚烧、填埋向土地利用转变,我国未来的污泥处置朝着资源转换的方向转换,目前我国无锡已经研究出深度脱水和自持焚烧的新方法并已经推广应用。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处置方法 Abstract:China'surbansewagetreatmentplantconstructionf ootstepsgrowingmoreandmore,thenumberofurbanwastew atertreatmentplant,,incineration,composting,foreignsludg edisposalmethodsaremainlyfromtheburningoflandfilltola nd- useconversions,futuresludgedisposaltowardstheconversio nofresourcesthedirectionofconversion,:wastewatertreatm entplant;sludge;disposalmethods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污水处理厂及污泥现状

随着“绿色”、“环保”等字眼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我们对城镇污水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经历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新厂建设速度已经逐渐减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已经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达到2832个,比2009年底增加839个,在建污水处理厂数量为1600个。2011年已经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达到3135个。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198座[1]。 污水处理厂越多,污水处理的伴生产品――污泥产生量就越多。然而,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中“重水轻泥”现象十分严重。虽然80%的污水处理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但仍有80%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处置。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监管,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企业必须对污泥加强监管,进行无害化处置。 2污泥的概念 污泥是污水厂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同时包括混入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泥砂、纤维、动植物残体等固体颗粒,及其吸附的有机物、金属、病菌、虫卵等物质的综合体。污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_New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

微生物的培养与驯化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活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菌和产酸菌,当两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化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机理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目前公认的),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 水解酸化阶段 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乙酸化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甲烷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如下: 2CH3COOH→2CH4↑+ 2CO2↑ 4H2+CO2→CH4+ 2H2O 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一.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 1.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 (1)接种培养法(2)逐级培养法 2.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方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腐化的有机地泥,或人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接种污泥培养法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10%-30%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C/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可将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一般30~36℃)厌氧消化和高温(一般50~55℃)厌氧消化。研究表明,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发生±3℃变化时,就会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温度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针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在首次调试启动时,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尽量理想化。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二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合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培养期间,每隔8h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COD及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1.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30)达到15-20%。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

污水处理厂污泥清理方案专业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知识讲解

污水处理厂 氧 化 沟 污 泥 清 理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1、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霞湾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污泥清理工程,地址位于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霞湾污水处理厂区内,交通及通讯较便利。 1.2工程特点: 作为污泥清理工程,其重点在于污泥的抽取及处理问题,同时应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污泥中存在的腐蚀性和有害气体,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和施工人员身体的伤害,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设备及材料等的应急准备工作。 2、主要工程量计划 本工程为霞湾污水处理厂1#、2#、3#、4#氧化沟污泥清理,每个氧化沟长70米、宽20米、深5.6米,经现场测得1#氧化沟中的污泥厚度为2.0米,2#氧化沟中的污泥厚度为2.4米,3#氧化沟中的污泥厚度为3.0米,4#氧化沟中的污泥厚度为2.7米,整个污泥清理量为14140立方米。 3、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氧化沟排水→池底污泥稀释及抽取(从1#→4#氧化沟依次进行清理)→浓缩池浓缩→污泥脱水车间成饼外运。 4、施工机具选择及施工用水用电 4.1经现场勘踏,我方施工临时用电,接污水厂原有配电间,拟在二沉池与氧化沟之间设置施工总配电箱,建立现场临时供电系统,并遵守供电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 ф100污泥泵3台(备用3台),功率为7.5KW/台; ф50鼓风机2台(备用2台),功率为1KW/台; 输送泵1台,功率为75KW/台; 高峰期同时使用的主要电机设备用用电量为99.5KW。 4.3现场临时供电采用TN-S系统,施工现场用电采用绝缘三

相五线制,用电设备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保护器。室外照明、机械设备动力线路均设专线供电。为防止在施工期间遇突然停电而给施工带来影响,拟在现场设置一台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 4.4现场供水 本工程的用水部位主要是污泥稀释以及输送泵清洗。经现场勘踏,每个氧化沟上方均设置有三个消防栓,可作为污泥稀释及输送泵清洗用水水源,现场供水我方将从此处就近取水,建立现场临时供水系统。 5、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 5.1污泥稀释工艺: 污泥稀释前,需将氧化沟中的大部分水排出,只留200厚左右表层水,采用人工进行搅拌,以确保污泥的和易性,同时保证抽取前不至于风干固化。当污泥厚度过大,和易性较差时,向氧化沟内冲水稀释并加以搅拌,确保污泥的可泵性。 5.2输送泵运输工艺: 5.2.1污泥稀释后,通过污泥泵将其抽至输送泵内,利用输送泵运输至浓缩池进行浓缩。 5.2.2泵送管的敷设应符合“路线短、弯道少、接头稀”的原则,架设的铁凳固定牢固,垂直管沿构筑物外侧架设脚手架固定,并用草绳将转弯外及接头处绑密实,消除噪音,保证搭设的脚手架不受影响。 5.2.3泵送管的操作要点: 泵送前要先开机用水润湿整个管道,并逐个检查输送管接口位置管套的密封性能,避免造成污泥输送过程中漏浆。 为保证输送泵能连续工作,尽可能减少中途停歇,我方采用三台泥浆泵同时抽浆供料。在压送污泥时注意,不要把料斗内剩余的污泥降低到200mm以下。以免造成泵入空气引起堵管。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