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综合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综合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综合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综合网管的资源需求和互联接口的建议

第1章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

北京电信的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由北京华胜鸣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开始承建,现已基本建设完成。

1.1 资源管理系统的网络

资源管理系统涵盖的网络包括:传输网、数据网、交换网等。

1.2 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

北京电信的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空间信息管理、管道/杆路网络资源管理、电缆网络资源管理、光缆网络资源管理、传输网络资源管理、交换网络资源管理、数据网络资源管理、线路设计、资源调度方案设计及调度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1.3 资源管理系统存放的数据

资源管理系统存放的数据包括:

基础空间信息:局站、机房、背景地图(道路、居民地、河流、铁路、绿地......)

管道/杆路网络资源:人/手井、管道段、管孔、子管、电杆、吊线、线担/支架/抱箍、吊瓶/线夹、杆路路由等

电缆网络资源:电缆段、电缆附件信息(传感器、分歧接头、气门、

余长点等)、MDF、交接箱、分线盒等

光缆网络资源:光缆段、光缆附件信息(光纤接头盒、余长点)、ODF、光交接箱、光分纤设备等

传输网络资源:DWDM/PDH/SDH设备物理资源、DWDM/PDH/SDH逻辑资源(如光波道、段、通道、槽道、电路等)接入网络资源:IDLC设备及逻辑资源、PON设备及逻辑资源、FWA 设备及逻辑资源(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固定用户站设备)、xDSL 设备及逻辑资源、以太网接入设备资源等。

数据网络资源:ATM、IP、DDN、帧中继、分组交换等网络设备资源及逻辑资源

交换网络资源:交换节点、固定电话网络交换机、局号资源、MDF 横列、中继电路、信令链路等。

动力资源:电源设备:发电机、高压变配电、低压配电、变流设备(开关整流器、相控整流器)、直流配电、蓄电池组、UPS、逆变器等;空调设备:中央空调、专用空调(恒温恒湿空调)、分体空调等。

时钟资源:BITS设备、时钟通道。

业务资源:业务类型、业务实例。

客户资源:客户类型、客户实例。

第2章综合网管对资源数据的需求

2.1 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数据的关系

联想提供的综合网管产品是一个完整的OSS系统,除了包含了基本的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等网管功能外,同时提供和资源管理系统的紧密集成,支持网络资源的综合呈现,支持故障对业务和客户的影响分析,支持端到端的业务的管理,支持用户订单的处理,实现业务的快速开通等综合管理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对告警数据、性能数据,逻辑资源数据、物理资源数据、业务资源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实现的,其中告警数据、性能数据和逻辑数据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对智能网络设备的数据得到,但物理资源数据和业务资源数据不能直接从网络设备中得到,需要从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获取。

下表为综合管理功能对资源数据的依赖关系:

由此可见,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和资源数据是紧密相关的,是以资源数据的分析为基础的,北京电信的综合网管的建设必须将现有的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与网管相关的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接口集成进来。

2.2 综合网管需要的资源数据

综合网管需要的资源数据主要是指与网管的功能紧密相关的,从网络设备和网元管理系统无法自动提取的设备的相关描述信息、网络的物理连接关系数据以及和网络所承载的业务和用户等资源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地理层次结构

●资源类型

●专业网

●设备功能

●设备技术

●复用层次

●电路类型

●资源的状态信息

●路由类型

●服务类型

●厂商

●站点

●位置

●客户信息

●设备类型

●设备

●缆线段

●缆线传导介质

●电路

●路由段

●端口

●通道

●服务

●服务资源

详细描述请见文档:Data import to Netrac Inventory database.doc

2.3 资源数据的有效性对综合网管的影响

资源数据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其完整性和正确性以及和实际网络配置状态的一致性,因为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许多综合管理功能是通过对的资源数据的分析做出的,所以资源数据的有效性将直接

影响到综合网管的管理功能,例如:无法完成基于网络物理结构的告警相关性分析,无法实现快速的业务开通等等。

第3章互联接口技术建议

3.1 综合网管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的互联点

综合网管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是两套完全独立建设的系统,但同属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范畴,两套系统在数据和业务上存在着互补性,综合网管系统要利用资源数据进行面向全网的综合分析,而分析结果则可以在资源管理系统里进行呈现,另一方面,综合网管系统还可以向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动态的配置数据,使得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动态且自动地呈现出网络的运营状态,因此,在两套系统之间很自然地就要实现数据和业务的互联互通。

为了实现两系统在数据和业务上的互联互通,需要在两系统间定义互联互通的协议,并通过相应的接口来实现。从数据和业务两个层面来考虑,相应的定义“数据接口”和“功能接口”。

3.1.1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是最基本的互联互通协议,通过数据接口,两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访,避免了在两套系统内各自维护不一致数据所造成的额外投资和额外工作量,实现了数据的高利用率和一致性、完整性。

数据是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基础,如果在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内出现数据在一致性和完整性上的缺陷,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额外投资和

额外工作量外,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在功能上也不能够对业务实施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如果综合网管系统没有完整的资源数据,那么在网络故障的管理上,我们就很难判断出故障点,以及故障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数据接口,我们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实现了两系统的互联互通,为更进一步通过“功能接口”来实现两系统的互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1.2功能接口

功能接口是面向业务的互联互通协议,通过功能接口,两系统可以实现应用功能的互访,从而实现业务的互通,例如,综合网管系统对故障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调用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应呈现功能,在资源管理系统里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资源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功能接口向综合网管系统主动地发起对网络的分析和管理请求。

通过功能接口,使得两系统能够相互配合实施业务支撑,比如,业务的受理与开通,无论单独的资源管理系统,还是单独的综合网管系统,都是无法独立完成,在进行业务受理与开通时,首先需要在资源管理系统里查询相关资源的状态并实施预占,然后再在综合网管系统里实施具体的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最后返回到资源管理系统里将预占的资源修订为实占,从而完成业务的开通,在这个流程中,如果没有功能接口的支持,我们只能在两个系统间进行切换操作,不仅不方便,还很容易出错。而通过功能接口,我们就可以构造出一个统一的界面来实施业务,这里获得的好处,不仅是操作上的方便或高效,更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对业务流程实施控制和管理。

3.2 互联互通接口要考虑的问题

在定义互联互通接口时,要着重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2.1安全性

应该引入完善的认证与授权机制,以保证对数据和功能的访问是受控的,避免非法的操作,以及有意或无意的操作对系统所造成不良干扰,例如,没有限制的增删数据就会造成系统数据的混乱。

3.2.2隔离性

虽然综合网管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存在互补性,但由于这两个系统所处理的问题域并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私有数据和私有功能,因此互联互通接口要有很好的隔离措施,保证私有数据和私有功能的安全。

3.2.3灵活性

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两个独立建设的系统,其实施技术都不尽相同,存在着不同的技术理念,数据在定义、格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互联互通接口要有足够的灵活性来解决这些差异性所造成的问题,例如,定义不同的数据转换规则,从而保证数据在两个系统间平滑的转移。

另外,综合网管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不是从一开始

就明确所有的需求,这是一个随着认识的深入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互联互通接口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适配新需求的出现。

3.2.4扩展性

互联互通接口当前首要的是要解决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但互联互通接口也潜在地要解决与其它系统(计费、营帐等)的关系,因此,互联互通接口在技术上要有良好的扩展能力,例如,对J2EE、CORBA等技术的支持,以方便的扩展到其它技术领域和问题领域。

3.2.5数据一致性

通过互联互通接口,综合网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都不再是单纯的面对存储在自身系统内的数据,也有操控对端数据的能力,因此,互联互通接口必须要承担起维持两系统间的数据一致性的责任。

3.2.6高效性

互联互通接口要保证适当的运行效率,根据需求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交互性能。3.3 互联互通接口的技术架构

基于上述对互联接口在安全、灵活、扩展等方面的考虑,互联接口适宜采用“桥接器(Bridge Connector)”技术来实现,其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技术架构图

桥接器独立于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它既不属于综合网管系统,也不属于资源管理系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层。通过桥接器,我们可以在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这两个异构系统间建立起稳定可靠的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平滑互访,实现系统功能的相互调用,满足安全性、隔离性、灵活性、扩展性、数据一致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3.3.1为什么要构建桥接器

当我们考虑到要在两个系统之间开放互联互通接口的时候,通常我们的第一个原始想法就是两个系统互相直接向对端开放接口,如下图所示:

直接开放接口

然而这种直接开放接口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这是一种僵化的手段,资源管理系统暴露给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依赖于综合网管系统对资源管理系统所提出的需求,也就是说接口与具体的需求是紧密绑定的,一旦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接口也要跟着变化,否则就不可能实现访问。最简单的情形,综合网管系统要求增加访问资源数据的属性字段,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就必须要进行改写,增加这些属性字段。

其次,这种接口技术只能实现数据层的互联,而不能(或者很困难)实现业务层功能的互联,因为两个系统是异构的,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和系统平台,因此两个系统要实现直接的功能互访相当困难,除非它们同时遵循相同的体系规范,如J2EE。因此这种接口技术的典型实现方式就是开放数据库视图,或者通过平面数据文件进行导入导出。

第三,这种接口技术很难维持数据的一致性,由于两个系统内在的数据模型是异构的,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开放的数据接口只能够做到

依据其内在的数据模型而开放,因此,综合网管系统并不能够直接使用从接口中获取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转换成综合网管系统内部的数据模型,这样同一个东西就被存储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在没有额外的机制保证下,这种存储在两个系统中的数据极易发生不一致,只要资源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了变更,综合网管系统内的资源数据就处于不一致的状态,直至综合网管系统重新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

第四,扩展性差,由于这种直接接口是针对了某些具体的需求而设定的,因此,第三方应用就不可能使用这些接口,而必须在两系统间进行需求界定,然后开发开放相应接口。因此,对于存在有很多个独立系统的情形,这种直接接口技术的可实现性就变得很低,很难想象开发和维护一大堆接口的工作量是多么巨大。

由于桥接器能够内建多种机制来保证安全性、隔离性、灵活性、扩展性、数据一致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桥接器是实现互联互通接口的比较好的技术手段。桥接器就好像是多个独立应用系统间的交通枢纽,各应用系统之间不需要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是经过桥接器的调度。

3.3.2桥接器的技术实现

3.3.2.1 基本原理

桥接器的基本技术原理如下图所示:

基本原理图

详述如下:

适配器(Adapter)

适配器是在应用系统与桥接器之间建立访问联系的构件,适配器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采取适当的技术(如Socket、RMI-IIOP、DB connection

等)实现应用系统与桥接器的可靠连接

?应用系统通过Adapter-Agent在桥接器中注册允许被访问的

功能

?应用系统通过Adapter-Agent调用注册在桥接器中的功能

?桥接器通过Adapter-Agent识别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

?应用系统通过Adapter-Agent向桥接器上报数据

?桥接器通过Adapter-Agent向应用系统传送数据

其中,Agent是桥接器所规范由应用系统来实现,也就说应用系统必须遵循Agent规约并实现Agent,Agent规约规定了如下(主要)内容:

?应用系统数据模型的元数据表达

?应用系统被访功能的调用机制

?应用系统与桥接器之间的消息格式

?应用系统必须实现的接口方法

功能注册(Function Registry)与功能调度(Function Dispatcher)功能的注册/调度机制实现了分布式的远程功能调用,当一个应用系统打算使用另一个应用系统的功能的时候,它只需要在桥接器中的功能注册表里找到该功能的入口,即可像在本系统内一样访问该功能。

数据类型映射(Data Type Mapping)与数据转换(Data Transformer)

由于两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实现两系统间数据的平滑访问,就必须在两种数据模型间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

桥接器可以获取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的元数据表达,然后在两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间建立起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由系统管理员配置),这样,当数据在两个系统间发生传送时,桥接器就会依据数据类型映射将数据自动转换到新的数据模型下,从而被识别。

3.3.2.2 具体实现

J2EE是实现桥接器的理想技术,因为J2EE提供了很多标准的服务,能够对桥接器的实现提供全面的支持:

?J2EE的认证与授权服务(JAAS)为桥接器的认证与授权功能提供了实现基础

?J2EE的JNDI/RMI-IIOP为桥接器实现功能的注册与调度提供了实现基础

?J2EE的消息服务(JMS)为实现数据的可靠传送提供了实现基础

?J2EE的事务服务(JTS)为一致可靠的数据访问和功能访问提供了实现基础

?J2EE的连接器架构(JCA)为桥接器平滑升级到EAI应用提供了实现基础

3.3.2.3 关于大数据量的数据传递问题

在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互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大数据传递的问题,桥接器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桥接器针对两种情形提供两种手段:(1)快照(Snapshot)访问

对于快照型的数据访问,桥接器通过提供快速的数据拷贝服务(如:FTP Service)来实现高速高性能数据传递。

(2)联机访问

对于联机数据访问,桥接器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数据迭代器,应用系统每次从迭代器中取出一部分数据进行处理。迭代器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的脏读(dirty reads)、虚读(phantoms)等问题。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一)背景分析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以汹涌之势席卷全球,对人类的未来产生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在全世界的迅速推广和使用使人们在管理、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发展也为教育行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有待组建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联网的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数量是逐步增加的,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校园网建立在资金相对紧张的前提下,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希望成本较底,因此尽量采用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并且要分步实施,校园网络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充性能的网络互联设备,这样才能充分保护现在的投资。 在校园网络中,视频、音频、数据集于一身,如果保证不了高带宽、又多种视频、音频、数据流混杂在一起进行传输,就没法对流做出最高优先级和次高优先级及底优先级的分类,这样就不能保证重要业务的畅通,造成网络延迟、服务不可用。所以要想真正改变网络的效率,更有效的保证应用服务的运营,需要通过端到端的QOS,智能到边缘的方式来保证。通过智能到边缘,端到端的应用方式,可以减少对网络核心设备的消耗,这样保证了网络的有效畅通。可以对园区网应用中的,多媒体视频点播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文献传递服务、E-mail服务、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对不同服务流进行详细的分类,划分优先级,以及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拥塞。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带宽。 (二)网络需求分析 在园区网络中,存在多样的网络设备及系统应用环境,并且要考虑在用户迅速增长的今天,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可扩展性。保证在多样网络设备,用户不断增加的环境中,仍能保证网络畅通。所以万兆骨干网络平台就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与当前校园网络无缝衔接,同时预留空间符合当前和以后的信息建设需要和足够的升级空间。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多用户,多服务的现状。带来了对网络系统要求具有高效率等,以保证大数据量访问下有效的处理能力。针对需求设备要能对数据做到分布式处理,这样的分布式

谈综合网管整合资源新思路

谈综合网管整合资源新思路 谈综合网管整合资源新思路 1、 OSS系统现状广义的综合网管涵盖了后端OSS系统的全部功能,包括服务开通和服务保障。对于服务开通方面,最早的应用应该是“97接口”的开发实现,这是比较成功的前后端两个系统实现互连的实例。用户资料、业务资料由97系统管理,交换网管负责管理交换机资源,97系统把用户申请的业务以工单的形式发给交换网管,由交换网管下指令给交换机,实现业务的自动开通。随着交换网管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这种服务实时开通的能力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专业,实现了多专业的服务开通,包括ADSL业务、小灵通业务、智能网彩铃业务等新兴的业务;而服务保障方面,依托专业网管逐渐形成统一的全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是狭义的“综合网管”。作为企业后端为业务支撑提供重要数据来源的网络资源信息,目前也以独立的资源管理系统的形式存在,它为运营商的日常资源调配提供了必要墓芾硎侄危?鸬搅嘶??淖饔谩5?捎谡庑┳试垂芾硐低车乃?行畔⒍家?止ぢ既耄?狈τ胪?缟璞竿?降幕?疲?枰?宋?稍さ幕方谔?啵?ㄉ璧媒虾玫淖试垂芾硐低郴鼓芤酝?缟璞该?莆?迹??行┳试垂芾硐低炒右豢?冀ㄉ杈筒捎昧四持置??娣叮?胧导噬璞该?莆薹ǘ杂Γ??蘸蟮耐?缱试次?ぴ斐闪思?蟛槐悖?饩褪棺试垂芾硐低车挠τ么蟠蛘劭郏?薹ㄗ龅娇焖僮既返氐髋渫?缱试矗?范ㄍ?缱试吹氖导适褂们榭觥?BR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营销理念的影响下,各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客户所占用的网络资源上,强调从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角度来有针对、有重点地监控和维护网络资源,从而改善服务水平,减少维护工作量,提高效率。这就要求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需要需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建设思路,需要为系统融入客户资料和业务资料,建立客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从目前来看,各运营商建立广义的综合网管系统所必须的各功能的基本雏形都已存在,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系统,让它们更有效地协调工作,达到综合网管的建设目标。 2、综合网管如何整合一个看似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整合方案是:先建立本专业的综合网管用来统一专业内的设备管理差异,例如交换网管、传输综合网管、数据综合网管等,等这些系统完善之后,再在各专业的综合网管之上建立跨专业的全业务综合网管,如图1所示。这种想法看似

北塔网管系统

北塔BTNM3.6 技术白皮书 20xx年8月

内容简介 本白皮书描述了北塔BTNM 3.6 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对集成模块,技术架构,功能特性以及系统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描述,对于更好地理解、使用本产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后续章节中,将对BTNM 3.6 下列主题分别予以阐述: ? 产品概述 ? 产品特性 ?系统运行环境 产品概述 北塔BTNM3.6 (Before Trouble Network Manager)是上海北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 于Windows 操作系统发布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跨平台、跨厂商,“立足于平台面 向应用”的通用IT 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北塔网管产品家族的核心产品之一,BTNM 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电力、教育、银行、政府、能源、制造等各行各业,以其稳定、易用、全面等优点而广受青睐。 系统概述 一个真正综合而全面的I T 运行维护系统,是网管用户的最终选择。这个系统应该能 够兼顾多方面的需求,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对异构的IT 环境之运行、维护的规范化,同时对IT 信息化的使用效果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这包括: ● 面向服务的综合资源管理:对整个IT 环境的所有资源,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综 合透明的管理;全面掌握IT 资源利用情况、诊断服务瓶颈,优化服务质量,同 时为服务的扩展提供依据; ● 智能故障分析:能通过性能阈值判断服务的临界状态,同时提供故障过滤与故障 根源分析,简化故障处理难度; ● 全网流量分析可监控:网络中的“摄像头”,自动快速发现影响网络性能和状态的

“罪魁祸首”; 即时可用的价值保证:方便的部署,实用的功能,大幅降低网络与系统的运行维 护工作量。 BTNM是一个通用的IT基础设施和服务应用的管理平台。它从网络和应用的不同层次,收集与业务/服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网络设备信息、全网流量信息、服务器内存、I/O 的使用情况,甚至应用系统对资源的占用情况等;同时,内置的智能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综合关联分析;不同于设备厂商提供的专用管理工具,BTNM 全面支持50 多家常见 品牌的各类型号设备,为企业提供透明化的全面管理视图。 图1:BTNM 系统架构 BTNM是一个灵活的易扩展的管理平台。它提供按需装配的组件化扩展配置:通过平 台+组件化设计,平台框架实现了对IT 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访问控制,不同组件 分别实现独立功能,提供扩展配置。 BTNM支持多种的部署方式,支持分布式应用。单机模式下,服务器和客户端均部署 在网管机上,本地客户端实现与服务端的通讯;C/S 模式下,服务器端部署在网管机 上,

网管系统功能分析

1.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介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简称:Netmaster )是针对解决各行业中、大型企事业单位,目前在IT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挑战以及所需要克服的1个矛盾(即、外部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与系统安全之间的挑战;IT系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与运维人数、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的第五代专家智能型综合网管系统。1.1系统简介 Netmaster涵盖了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中间件管理、通讯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环境管理及运维管理等,它结合了大型定制型网管以用户的管理要求为导向以及第三代网管的简单易用这两方面的特点,并以非编程扩展的方法,满足了用户不断增加的IT资源管理的要求。同时系统能兼容整合第三代网管和其它工具,专注于企业用户各种设备、应用及服务等资源的健康度、可用率和服务水平的管理,保证IT部门用户的满意度,同时通过智能专家模型解决了用户日益复杂的IT资源与运维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并将各种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易化、便捷化与自动化,有效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轻松驾驭网络,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与水平。 1.2系统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各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不论是政府、金融、教育、医疗等单位都逐渐将核心业务移值到电子化和网络上。而这些行业用户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网络、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系统来满足其核心业务需要。故此,网络管理与维护对企业的发展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在企业网络管理这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妨碍

了企业的发展:缺少智能分析过滤与自动化处理,导致故障告警泛滥,无法准确定位故障根源;运维人员数量与技术能力有限,面对大量告警堆砌,故障无法及时恢复和解决·网络规模庞大、设备分散,没有规性的分级管理,运维效率低下及流程混乱;IP地址分配与使用不明,员工随意更改IP地址,造成IP使用冲突及网络异常;无法实时了解与监控集中在机房的网络设备,大大拖延了设备故障恢复的时间;网络环境复杂化与分散化,无法做到集中监控以及实时掌握网络整体运行情况;对IT资源的配置、分布以及性能缺乏了解,造成IT管理与投资方面的盲目性;传统IT管理工具相互不能兼容,造成信息孤岛,网络扩展与升级难、成本高。 1.3系统架构 系统要求全部采用JAVA结构开发,能在Windows,Linux,Unix不同平台下顺利移植。可以应用户要求提供Windows、Unix或Linux版本。全中文界面,软件代码完全由国开发。采用先进且成熟的MVC模式,三层架构,显示层、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完全分离。分布式架构:数据库、采集平台和Web服务三个部分可以分布在任意的三台服务器上。系统采用三层管理平台,三层体系架构为:展示层、业务层、采集层。 2.网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1功能优势 (1)智能化故障管理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智能化故障管理功能建立了及时响应的资源预警、告警机制。系统通过告警敏感度、告警合并、告警过滤以及异常依赖、根源分析等多种高端技术手段,能够避免大量的无谓重复告警信息,防止告警泛滥。并能在众多的告

网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网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目录 1.绪论 (2) 1.1编写目的.................................................................................................................... 2. 1.2网吧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2) 2.任务概述 (2) 2.1目标 (2) 2.2运行环境 (3) 2.2.1服务器端环境 (3) 2.2.2客户端环境 (3) 2.3条件与限制 (3) 3. 数据描述 (3) 3.1 E—R图 (3) 3.2网吧管理系统的数据需求 (4)

1绪论 1.1编写目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Internet正在各行各业形成新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网络正把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在信息时代离开网络人们怎么生活、工作。因此人们居住环境的信息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管理、控制和计费系统来支撑,势必会阻碍网络运营工作的有效开展。 1.2网吧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在网吧机房管理系统中,分为客户、机器、前台、网管来实现各个功能,设有有主界面,对其三类人群有不同的登录要求,通过自身密码进行登录,从而进行操作。 该系统需要通过客户登录自动记录时间,并且在下机时自动记录下机时间,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可以看到子的姓名、客户账户、机器号、上机时间,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而前台可以对客户来操作,可以实现对其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在查询中可以查到客户的客户账号、客户密码、姓名、年龄、余额、对应的前台账号,在新用户到来时可以及时接待,同时可以强迫客户下机,并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网管则可以对机器操作,实现对机器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可以查询出机器编号、该机器是否正常及对应的网管账号,使其在机器发生变动时能及时处理。 安全性:系统一共面向三类对象,分别为客户、前台、网管。用户添加删除修改灵活,有效将不同身份进行分开,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用户操作:客户登录可以查看自己的姓名、客户账户、机器号、上机时间,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前台登录可以对客户来操作,可以实现对其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强迫客户下机,并且也可以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网管则可以对机器操作,实现对机器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 1.3项目背景 网吧现今虽然已经一定程度上的管理系统,但是效率较低,顾客费用结算很不方便。 因此希望 建立电脑实时管理、网卡管理、会员管理、收费管理、报表打印,可从很大程度上减轻网吧管理者的工作量,使顾客上下机、费用结算较为方便。同时也便于营业额的统计。 2 任务概述

智能网管系统

SmartConfig?智能网管系统 (增强版) 产品功能简介

目录 前言 (1) 1带宽管理 (2) 1.1 功能简介 (2) 1.2 实施有效的带宽管理 (2) 1.2.1带宽设置 (2) 1.2.2带宽配置查询 (3) 1.3 轻松流量历史记录统计 (3) 1.4 实时网络流量监控 (4) 1.4.1报警设置 (4) 1.4.2报警设置查询 (5) 1.4.3报警信息查询 (5) 2IP地址管理 (6) 3互联网管理 (6) 3.1 监视客户机上网情况 (6) 3.2 查询和统计客户上网记录 (6) 4USB管理模块 (6) 5资产管理 (7) 5.1 计算机资产管理 (7) 5.2计算机硬件信息的变更统计 (7) 6登录账户绑定 (7) 7自动软件分发 (7)

前言 与传统的网管软件不同,“智能网管”系统是以局域网中客户机的管理为重点的新一代网络管理软件。它的主要特点是功能丰富实用,用户界面一目了然和安装实施灵活方便。 就新产品的强化功能而言,“智能网管”系统把局域网内的行为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网管人员可以以点对多点或组的方式对众多的网络计算机进行带宽管理、互联网管理、USB 管理、资产管理、IP地址管理和登录账户绑定等。利用系统提供的软件自动分发功能,可以随时发送杀毒软件或分发补丁程序。 研发人员对IT 系统管理需求进行精心提炼,直接针对IT 经理日常重复性和必要性高的PC 管理工作内容,贴近用户需求及管理习惯。系统简洁实用操作简便上手快,对软件的操作界面简而又简,设计力求轻便和实用,对数据的有效组织,使网管人员获取任意信息,都控制在鼠标的几点之内。实施容易见效快,风险小。运行效率高,资源消耗低,所用工作机制最大程度降低PC 和网络资源消耗,同时高效率响应系统任务请求。技术稳定架构轻巧扩展性好,采用稳定、成熟、可靠的软件技术,在保留传统软件架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既保证工作稳定性也对未来需求具有良好扩展性。 产品的易用性如何是决定网管产品的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大部分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个网管产品的功能实用而且易用是被市场接受的必要条件。“智能网管”系统在提供了丰富的功能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用户界面。因而普通网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如何使用该产品的功能。除此之外,该产品还提供了多种远程安装客户端的方式,从而为在一定规模的局域网内实施该产品提供了方便。 该产品已通过了国家软件产品的认证。在产品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得到了客户的热烈反映。已有近百家单位在其局域网内部署了“智能网管”系统。从我们公司的网站上,您可以看到我们主要的成功案例。在这些客户中,网络规模最大的为2500点,最小的仅有50点。

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1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邓烨飞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100073 【摘要】首先介绍了铁路通信系统的组成,然后指出了建立综合网管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功能 【关键词】铁路通信系统,综合网管 一、铁路通信网的组成 铁路通信网是列车运营、行政管理、维护抢修、货票管理等多方面信息的传输、交换、显示、应用的综合业务平台。 按照ITU-T提出的网络分层分割概念,铁路通信网可以从垂直方向划分为三层,从下至上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其中传送网可以细分为物理层和信道层(SDH/PDH/WDM等),在信道层上面可以支持由各种电路层设备(如分组交换机、路由器等)组成的业务网(如IP网等),提供各种网络业务。而在业务网上面可以开发出种种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TMIS/DMIS/会议电视等)。为了支持各层网络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有支撑网即信令网、同步网和网管网。铁路通信网分层结构见下图: <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铁路通信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1)传输子系统为其它通信子系统和信号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及交换信道。该系统由光数字传输设备及光纤环路组成。 (2)无线通信子系统为固定用户如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与移动用户如列车司机、维修、公安等流动人员之间提供通信手段,它对行车安全、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应付突发事件提供保证。该系统由数字集群设备组网。 (3)程控电话子系统供工作人员与内部及外部进行公务通信联系的通信子系统。该系统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网络构成。 (4)数字专用调度电话子系统是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电力调度、防灾救护

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第三章×××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项目背景(以教育行业为例,可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参照修改)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网工程的开展,众多学校的内部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如何进一步利用好网络的资源,让其在辅助教学的同时,在学校管理上也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众多学校领导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学校场地分散,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但管理人员少,白天学生人数众多,夜间又常常无人,给学校的安全带来诸多不便之处。为随时掌握学校动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记录异常情况的视频影像,以便立即防范或作为事后分析处理的客观依据,充分发挥计算机无人值班、全天候安全监控的功能,也可杜绝人力浪费。如何利用已建立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将监控业务融合在系统中,充分做到既减少因建立专用监控网络系统的投资,又可以满足各业务职能部门监控信息共享的需要是视频监控系统的重点。目前各个大专院校建有众多的教学楼、实验教学楼、办公楼等。因校园占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所以学生、老师、学校的安全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手段,组成全方位防范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在每个教室各安装一部摄像机视频专用线缆连接到学校的值班人员的中控设备上,再通过学校内部局域网络在学校内各个教研室、实验室、校长办公室等可以任意看到任何一间教室的教学情况,图像实时、清晰度达到 VCD水平、声音清晰。同时可以多个地点对一个教室进行教学观摩;也可以多场次、多地点同时上网观看,而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实时性和图像质量。 随着考试科目的增多,只依靠老师监考已无法能够满足现状的要求所以把闭路监控系统用于高考、成人考和其它重大考试活动的考场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各考场上端的电子摄像机,整个考场的情况一览无余,从而减少了考场监考人员的数目,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考场舞弊事件的发生。通过安装在各考场中的电子摄像机,把摄录下来的情况通过视频线传到监控

网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修改版

“网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引言 1.1 项目背景 网吧作为一个满足人们上网需求的特殊的场所,在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人工来管理,工作量将是极其庞大且枯燥的。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工具来帮忙,网管就不得不雇几个人来帮忙管理了,这样的话就必须付给他们工资,而且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一定令人满意,可能还不安全…这时一套好的网吧管理系统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不仅工作效率高且没有误差,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连续工作且不收任何费用。平常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网吧管理系统就可以避免。 网吧的大小规模不一,经过调查发现,中等规模大小网吧(100~300台电脑整机)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管理系统功能还不够完善,做得还不够人性化。我们希望通过纯软件开发的模式下完成一个功能合理,且安全性相当的软件来支持网吧管理。我们想尝试改进现有的网吧管理系统,使其功能更人性化,提供的服务更齐全,以改变现状。 1.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网吧管理系统 项目用户:网管 二、项目目标

设计一个安全性高的纯软件系统来管理网吧,保证网吧的正常运行管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三、系统简要概述 功能: 超级管理员可以进行收费更改,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如在节假日对上网费打折等等),对会员优惠百分比的修改。 管理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上网人员记时收费、充值,对网吧内的各台机器进行控制。 用户端有登陆、登离、呼叫网管、修改密码、查看个人信息(余额、姓名等等)。 四、技术可行性研究 这次我们打算用C#语言来开发这个系统,这主要是因为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优雅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在继承C和C++强大功能的同时去掉了一些它们的复杂特性(例如没有宏以及不允许多重继承)。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 我们将采用C/S模式开发,方便数据存取,这也解决了网吧流动人群数据量大的问题。我们有相关方面的开发经验。一些基本流程已经掌握。 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一般遇到问

机房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机房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一、网络需求分析 学校机房建设项目功能需求:建设一个通畅、高效、安全、可扩展的机房网络,支撑学校机房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各种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网络系统必须运行稳定。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大信息量的传输要求。机房网络要具备良好的可管理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机房网络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整个项目的施工,我们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定期提交各类项目文档。 1.布线结构需求 集光纤+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120个左右信息点;计划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楼内综合布线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每层楼到一层机房有两条12芯室内光纤。 2.网络性能需求 采用光纤以太网接入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然后接入到因特网中,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和网络通信。统一一个出口访问Internet,能够控制网络的安全。? 根据网络功能需求和实际的布线系统情况,系统集成商需要给出设备选择的合理建议,包括楼层接入交换机、主交换机、集团核心交换机等。其中,楼层接入设备需要选择同一型号的设备;主交换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堆叠方式进行灵活的升级扩容。

网络设备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通用性,必须便于管理、维护。网络设备应该满足集团现有计算机设备的高速接入,应该具备未来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保护用户的投资。网络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在满足功能与性能的基础上性能价格比最优。网络设备应该选择拥有足够实力和市场份额的厂商的主流产品,同时设备厂商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形象与售后技术支持。 3.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对所提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网络管理系统技术和功能要求:投标人描述设备所采用及支持的网管协议,网管系统应遵循SNM网管协议,说明所支持SNMP的协议的版本。投标人保证网管软件的可升级性和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并予以说明。投标人应保证网管系统的互通性。投标人说明网管的软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统平台。投标人对网管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投标人提供网管系统的可管理的最大节点数≥400个。网管系统有友好的GUI用户界面,操作简便直接。应能自动进行信号路由和冗余切换。应具备完备的自身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备份等。软件版本更新可在线下载完成,不影响系统运行。软件具备后向兼容性,版本升级后应能管理目前网上使用的所有设备。网管系统能对所有前端及周边系统内设备进行监控及管理。网管系统要能对系统配置参数进行保存,重新加载功能。网管系统支持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网管代理、 安全管理、查询统计报表功能等功能 4.网络系统应用目标的需求

铁路通信 第十六章 综合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

第十六章综合网管系统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信工程综合网管系统。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查人员取得相应的技术证书。 2.2 外业技术准备 2.2.1 单项设备上电检验之前,应确认设备配线正确、供电正常、接地良好。 2.2.2 综合网管系统检验前,相关的子系统及其网管单项检验应完成并合格。系统检验前应确认相关的传输通道良好。 2.2.3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3. 技术要求 3.1 性能检测 3.1.1 系统告警响应时间、操作响应时间以及相关性分析和故障定位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 系统采集及处理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告警原始数据采集准确性为99.99%; 资源原始数据采集准确性99.99%; 网管系统采集数据的完整性99.99%; 网管系统对采集后的数据处理准确。 3.1.3 系统存储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3.1.3.1 系统的磁盘阵列容量能够保证配置数据存储6个月;原始告警数据存储6个月;经网管处理后的报表数据、分析数据在系统中存储12个月;经用户设定为重要的数据(如与分析预测相关的数据)长期保存。 3.1.3.2 经网管处理后的数据可在磁带机或磁盘中长期保存(大于3年)。 3.1.4 综合网管系统的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及相关板件应冗余配置,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3.2 功能检验 3.2.1 综合网管界面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3.2.1.1 用户界面显示应支持中文。 3.2.1.2 提供在线帮助。 3.2.1.3 系统应支持彩色高分辨率监视器,对于不同的信息应有不同的颜色区别。用户授权内可使用的菜单条与不能使用的菜单条应有不同亮度级别显示。 3.2.1.4 系统客户端屏幕应具有自动保护功能,屏幕激活应能通过鼠标/按键触动触发。 3.2.1.5 当操作员临时停止对系统的操作时,应能将屏幕锁定,防止其他用户进入;同时还应具有屏幕激活再进入功能(需要输入口令)。 3.2.2 综合网管拓扑管理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3.2.2.1 视图显示:能够显示网络组织图、机房设备分布图、设备面板图、传输网络拓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系统设计方案 物联网网关概述 1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扫描器感应器、GPS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激光

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 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物联网网关设备是将多种 Z-Wave 等,物联网的接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广域的 PSTN、短距离的实现接入手段整合起来,统一互联到接入网络的关键设备。它可满足局部区域短距离通信的接入需求,与公共网络的连接,同时完成转发、控制、信令交换和编解码等功能,而终端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保证可以实现感了物联网业务的质量和安全。物联网网关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知延伸网络与接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数字医院、智能交通等各行各业。传输系统、物联网组网采用分层的通信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延伸系统、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和各种应用, 在不同的层次上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如图1 所示。感知延伸系统包括感知和控制技术,由感知延伸层设备以及网关组成,支持包括Lonworks、UPnP、ZigBee 等通信协议在内的多种感知延伸网络。感知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技术连接到核心网,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业务运营管理系统面向物联网范围内的耗能设施,包括了应用系统和业务管理支撑系

网管系统要求

综合信道接入设备 5.1 性能指标要求 5.1.1符合国家军用标准要求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GJB 0367A-2001 标准数据通信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 GJB88-1986 光纤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JB3148-1998 区域通信系统与现役通信装备互连互通要求 GJB5295-2004 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JB4480-2002 5.1.2 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物理接口 干线接口 E1/G703 成帧模式 STM-1 光口 用户接口 E1/G703 成帧模式 V.35/RS-422 V.24/RS-232 以太网/RJ45 设备可靠性要求 支持主控板和电源板的热备份;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10000小时; 平均故障恢复时间(MTTR)小于0.5小时 扩展能力 具备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综合业务持续扩展能力。

5.2 接口配置要求 接入设备接口配置表 5.3 网管系统要求 网管系统应当符合ITU-T电信管理网络(TMN)关于SNMP、CORBA管理系统的建议,具备网元层和网络层管理功能。 5.3.1网元层管理功能 5.3.1.1配置管理 对设备及业务的相关属性进行配置。系统支持的配置管理工具包括: 基于GUI的配置管理; 基于TELNET采用人机命令方式的配置管理; 5.3.1.2设备状态监视 监视各网元设备(包括机架、单板、端口等)的运行状态,直观、详细定位故障源; 支持通过面板图实现各种配置功能 5.3.1.3性能管理 网元性能数据的采集 网元性能告警的监视 网元性能数据的图形化显示 网元性能数据的保存; 5.3.1.4故障管理 网元告警显示

传输综合网管系统新版本PON调度操作手册

传输综合网管PON业务调度手册 目录 PON业务调度手册 (1) 一、OLT归属站点机房、ONU归属接入点 (2) 1、OLT归属站点 (2) 2、接入点的建立 (3) 3、ONU归属接入点 (3) 二、PON拓扑和光路关系导入和查询 (4) 1、Pon拓扑和光路关系导入 (4) A、烽火、贝尔、爱立信PON关系转换模式 (4) B、华为PON拓扑和光路关系导入模式 (5) 2、PON关联关系查询 (6) 三、PON调度 (6) 五、PON调度查询 (14) 1、在已归档工单查询已归档的PON调度单 (14) 2运维系统业务管理-PON业务管理查询 (15)

一、OLT归属站点机房、ONU归属接入点 1、OLT归属站点 在运维系统-资源管理-传输设备管理-传输网元管理,找到OLT设备 点击修改,点击所属空间弹出如下窗口,选择站点机房后,点击确定

2、接入点的建立 通过运维系统-资源管理-业务管理-VPN管理-VPN接入点管理进行新增接入点操作 (注意填写接入点的经纬度,没有经纬度将导致管线GIS地图无法定位该接入点信息) 3、ONU归属接入点 ONU网元归属到接入点中,在运维系统中,修改ONU网元设备所属区域为地市,在所属接入点中选择对应接入点数据; 修改所属空间为所属区域,选择所属接入点为刚才建立好的接入点信息

二、PON拓扑和光路关系导入和查询 1、Pon拓扑和光路关系导入 目前的传输综合网管系统,对于贝尔、爱立信、烽火的PON网管数据,PON拓扑和光路可以通过以下模式A的方式转换,对于华为厂家的数据需要通过模式B的方式通过表格导入的方式生成PON拓扑和光路的对应关系: A、烽火、贝尔、爱立信PON关系转换模式 业务管理----PON业务管理----PON光路与拓扑关系这个界面进行拓扑转换 转换成功的界面:有“导入成功”提示

智能化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智能化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摘要故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文中针对网络故障管理实行研究,并提出了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网络故障智能化事件知识库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有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故障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连续可靠地运行。如果网络服务意外中止,将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故障管理策略,即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现在一些网管软件趋向于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中。提升网络故障的智能水平有助于网络高效、可靠地运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针对网络故障智能化管理实行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事件知识库提升故障管理的智能水平的方法,为网络故障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研究 (1)故障管理概述 故障是指软、硬件的缺陷;错误则是软硬件的不准确输出;失效是指所有和某故障相关的错误造成的网络的非正常运行。网络故障按生命周期可分为永久故障、暂时故障和瞬间故障三类;按故障对网络造成的空间失效范围的大小,可将失效分为四类:任务失效、基本网络部件失效、结点失效和子网失效。故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即时发现并排除网络故障。一般说来,故障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故障监测和捕获故障产生相关的事件和报警;定位分析故障、记录故障日志;如有可能排除故障等。 (2)故障管理的类型

故障类型指的是具有某种特征的故障的分类。通常我们能够根据故障 发生来源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即硬故障(harderrors)和软 故障(softerrors)。 硬故障是指网络的硬件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这些错误 与该设备的作用有密切关系,网络系统的复杂性也正是因为设备的多 样性而体现出来的。根据这网络设备的作用,我们也能够将故障简单 分为以下三类: ①连接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现象主要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出现问题,也能够称为通路故障。造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缆线断开、收发器断开或不能正常工作 以及其它连接设备间的接口出问题等等。根据这类故障的来源不同, 我们又能够将该类型的故障细分为线路故障、网络接口故障、收发器 故障、路由器故障等等,该类故障是故障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②共享设备故障 这种故障的表现是用于资源共享的设备出现问题,不能提供或享受所 需的服务。同样,该类型的故障也能够细分为服务器故障(打印机故障、文件服务器故障等)、工作站故障等等。 ③其它设备故障。包括电源故障、监控器故障、测试仪故障、分析仪 故障等等。 软故障是指网络系统软件运行出错。软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是在管理过 程中逐渐被人们所理解的,因为软件属于一种无形的东西,问题的表 现不如硬件那么直观。从这个意义上看,软故障的识别和诊断更加困难。故障管理中所处理的软故障主要针对与网络通讯和服务相关的系 统软件,它能够直接根据网络软件来划分,包括通讯协议软件故障、 网络文件系统(FNS)故障、文件传输软件故障、域名服务系统(DNS)等等,其中通讯协议软件故障是系统研究的重点。这种错误通常是在协

华为T-2000传输网管系统的使用

目录 第1章华为传送网络管理解决方案.........................................................................................1-1 1.1 电信管理网TMN与传送管理网.........................................................................................1-1 1.1.1 TMN概念.................................................................................................................1-1 1.1.2 传送管理网..............................................................................................................1-2 1.2 OptiX iManager系列产品的特征概述.................................................................................1-3 1.2.1 iManager T2000的特点..........................................................................................1-3 1.2.2 iManager T2100的特点..........................................................................................1-4 1.2.3 iManager ONS的特点.............................................................................................1-4 1.3 解决方案.............................................................................................................................1-6 1.3.1 T2000的客户端-服务器端(Client-Server)结构....................................................1-6 1.3.2 扩展T2000服务器端的方案....................................................................................1-7 1.3.3 T2000+T2100+ONS的方案....................................................................................1-8

企业网络系统网管需求分析与设计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论文 李雪婷 学 院 城南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通信0903 学 号 200985250306 学生姓名 李雪婷 指导教师 刘青 课程成绩 完成日期 2012年7月6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通信0903 学号200985250306学生姓名李雪婷指导教师刘青 完成日期2012年7月6日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企业网络系统网管需求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李雪婷指导教师:刘青 摘要:此企业网络系统网管需求分析与主要设计思想为,设计使用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来实现VLAN 间通讯的网络拓扑。在路由器上创建子接口,设置包封装格式,并激活路由选择协议的操作。在交换机中创建VLAN,并在VLAN 中添加交换机端口。向配置trunk 端口,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 并由此课程设计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VLAN的划分和有效网络管理,此课题是有较大推广价值的。 关键字:二层交换机;路由器;VLAN

目录 一、引言

一、引言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基础上,熟悉主要的网络管理技术,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应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和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W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及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1、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一个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5个方面的基本管理功能,那就是: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1)配置管理 以辅助提供连续运行的互连服务为目的,实施控制、标识和提供数据,对网络设施或电信服务的各项运行参数和条件提供修改的手段,它包括网络规划、服务规划、服务提供、状态监视和控制等。 (2)故障管理 检测、隔离和纠正网络资源的非正常运行,它包括告警监视、故障检测、故障诊断、故障矫正及故障记录等。 (3)性能管理 评价和报告被管理目标的特性和通信活动的有效性,它包括性能监视、性能分析、性能管理控制和性能报告等。 (4)安全管理

综合网管和资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综合网管的资源需求和互联接口的建议 第1章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 北京电信的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由北京华胜鸣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开始承建,现已基本建设完成。 1.1 资源管理系统的网络 资源管理系统涵盖的网络包括:传输网、数据网、交换网等。 1.2 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 北京电信的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空间信息管理、管道/杆路网络资源管理、电缆网络资源管理、光缆网络资源管理、传输网络资源管理、交换网络资源管理、数据网络资源管理、线路设计、资源调度方案设计及调度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 1.3 资源管理系统存放的数据 资源管理系统存放的数据包括: 基础空间信息:局站、机房、背景地图(道路、居民地、河流、铁路、绿地......) 管道/杆路网络资源:人/手井、管道段、管孔、子管、电杆、吊线、线担/支架/抱箍、吊瓶/线夹、杆路路由等 电缆网络资源:电缆段、电缆附件信息(传感器、分歧接头、气门、

余长点等)、MDF、交接箱、分线盒等 光缆网络资源:光缆段、光缆附件信息(光纤接头盒、余长点)、ODF、光交接箱、光分纤设备等 传输网络资源:DWDM/PDH/SDH设备物理资源、DWDM/PDH/SDH逻辑资源(如光波道、段、通道、槽道、电路等)接入网络资源:IDLC设备及逻辑资源、PON设备及逻辑资源、FWA 设备及逻辑资源(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固定用户站设备)、xDSL 设备及逻辑资源、以太网接入设备资源等。 数据网络资源:ATM、IP、DDN、帧中继、分组交换等网络设备资源及逻辑资源 交换网络资源:交换节点、固定电话网络交换机、局号资源、MDF 横列、中继电路、信令链路等。 动力资源:电源设备:发电机、高压变配电、低压配电、变流设备(开关整流器、相控整流器)、直流配电、蓄电池组、UPS、逆变器等;空调设备:中央空调、专用空调(恒温恒湿空调)、分体空调等。 时钟资源:BITS设备、时钟通道。 业务资源:业务类型、业务实例。 客户资源:客户类型、客户实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