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西部方言

内蒙古西部方言

内蒙古西部方言
内蒙古西部方言

内蒙古西部方言发--舒服

受应--舒服

各次--撒娇

各产--撒娇挑衅

球胡麻擦----球迷性眼

个就——蹲着

不尿——不理的贬义用法

一或——一次,一下

能带——鼻涕

费!——疼的时候会这么说

奔儿喽——脑门儿

刻膝盖——膝盖

撇了——乱讲,瞎说

抬死你——整死你

剩——什么

咋来来——怎么了?

悄悄哇——安静

烈着了——生气

坷梁——别扭

疙蛋——疙瘩

不待要——懒得去

各搅——搅和

欢欢儿的——赶紧的,快点妨祖——连累人的人

难活——身体不舒服

搓火——讨厌让人生气

但求是——不咋地

猫两眼——看两眼

不浪——像木头段子的东西麻球烦——麻烦

咋也——估计

比兜游子——欠揍的人

各料——丑,不平

各出——小气

各影——恶心

醒的——知道

邀——用秤称

各留——细长的物体不直喜人——让人喜欢

个踏——唠叨

憋屈——心里不舒服

黑老哇----(乌鸦)

楼楼----(鸽子)

闹不机密——不知道

滴溜——用手提

做害——浪费,糟蹋

头苦----苦恼

偷巧悄----偷偷的

台儿迷(tanermi)--邋遢的人

咋接来——怎么了?(巴彦淖尔盟方言)接察——还可以,凑合

藏老煤----捉迷藏

不净眼----看不惯

拉干----丢人

猫料----看

呀呀----吃惊时的感叹语

耶!(yie发4声)----吃惊时说的

日哄----骗

没有加----没有

各蹭----慢

(nia二声)----人家

撇灭----毁掉某事

寡臊----一般般

凑呼---一般般

整搓整搓---收拾收拾

瞅摸——观察寻找

蹶板子--脚

个几窝--腋下

叨唠——闲谈

鬼嚼——胡说

雁儿个----昨晚

寡逼

枪崩侯

乃刀货

听听儿的——老老实实的呆着,不乱跑乱闹

抗硬(ning四声)——顶事的,有威力的。“派个抗硬人来哇!”

松货----(意:孬种,松读音二声)

砍货——做事没有分寸的人。

个泡——名词,意为“没有父亲的孩子,野种”,有一种说法称这是一句蒙语的音译,在草

原恶劣的环境下,能生育的姑娘是健康的象征,并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但内蒙古在长期的被同化过程中传承了大汉文化伦理道德对私生子的不齿,于是“个泡”演化为一句脏话。例:小个泡(朋友之间称呼:“个泡,十来年不见……”这时的“个泡”并不是贬义~~)。

嬲(niao 二声)——形容词,意为“了不起、牛*”。

峦——动词,意为"做,经营”,例:球也峦不成——什么也做不了。

如何把戏——相当于“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省略词,常作一句话的后缀,用来列举交谈者之间互相可意会的一些人或事或做事的步骤。例:就是张三李四如何把戏的。——就是张三李四等等那些人。

寡撇------动词,意为“聊天,闲聊”,例:别没事干寡撇了——别没事做在这闲聊了。

格鸡眼睛——眨一眨眼

逼都油子——挨耳光的东西

他大(da一声)——他爸

歇菜了——完了

醒的不---懂不懂

西的不-知道不

弦儿个蛋--不聪明的人

和拉拉--缝隙

各老老--角落

家巴子---麻雀

一个堵:一大堆

个料---弯曲,不直

赤不溜溜——一丝不挂的,光溜溜的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内蒙方言

只是让自己笑一笑,内蒙笑话 话说一个方言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啦!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啦,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翻译:不要讲话了,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这个狗屎有人可能吃到。”(这个故事有人可能知道。)“吃不到的也不要着急”(知不到的也不要着急)我现在就给你们拉——(乌海) 耐天鹅在路半半晒阳婆兰,定猛地过来个人,骑的个各柳把歪的车子,头超转也不知道是看甚兰,一个但撞在毛驴车上兰。又栽进了路半半的壕里头,把鹅失笑的,一看是你个灰猴,贤么把鹅给笑死了。————那天我在路边晒太阳,突然过来个人,骑着个歪七歪八的车子,(那人)头转来转去的也不知道是看什么啦,一疙瘩撞在毛驴车上啦.又栽进了路边的沟里头,把我笑的,一看是你个灰猴,差点把我给笑死了. 一个猪在河斑斑上赛泱泱了,顶猛从河里面爬出来个饿鱼,竟古闻猪了,顶门猪毛了, 说了:你你妈要吃就吃闻求身了?顶猛饿鱼也毛蓝说了:滚你妈老你妈回民不吃猪 一天喜蛋老婆见喜蛋不在,便去公公家问,见公公正在洗头 便问:爹,喜蛋(洗旦)了?公公看了一眼没做声。 喜蛋老婆以为公公没听见,便大声了一点说:爹,喜蛋了? 公公大怒:爷一这儿还要洗求了! 老里八早的时候,恩厄老子秋说地要七过偷府烧活番(河蚌),这办,跟厄子一大早恩厄妈妈秋KUAI(第一声)厄过落子上厄东亭桥摞块地过菜长.胳来听恩厄妈妈说地,菜长里头的人多厄么得命厄,早厄半大天啊不成找到过卖活番的,这秋灯厄摞块倒告,说的:"恩!恩厄摞过老蛆子,死人啊拜怎厄想得起来要七过倒头活番烧偷府的,这岸又没得个活番卖,这怎厄弄法各?" 这办,旁冰有过林自大地秋说地"卖活番的东亭桥子厄地活冰上还多狠盎!" 恩厄妈妈一听地,磴地秋溜厄上东亭桥子厄地活冰上去厄,到摞块一望地,乖乖,这呀卖活番地呀耸还真懂荞克在这快. 这活番啊买到了,又到尕头摞过拾偷府地过人厄拾各5尕奇偷府.弄厄半大天,才马过中饭弄厄好厄. 等到恩厄老子伽来地,秋问啊:"老婆姨啊,跟厄子弄地省里中饭寒啊?"恩厄妈妈说地:"弄地活番烧偷府偶!"恩厄老子一听地说地:"活番腥肝腊兹地,弄这过做申里梦!" 恩厄妈妈一听这话地,来啊僵啊,钞厄么得命鄂说地:"啊!你个老蛆子一天恰(第二声)到鸦说地要吃过活番烧偷府,这跟厄子弄厄你又么得命床,打你过彩色招呼,从此以后你拜再灯厄恩跟亲说要吃这样要吃摞样,拜侯子恩冲厄你!" 恩一听地,枯拿地一咳子秋笑茨来厄,自嘎拿过瓢夷瓦厄一大瓢夷偷府少活番送厄举里去厄"恩!不丑,好七,好七^) 这才枪过过日子地蜡!

七大方言

首页 编辑词条 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 粤方言: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 吴方言: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 闽南方言: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 5. 湘方言: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 客方言:梅州话为标准语,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龙川、紫金等客语区影响力比较强。 7. 赣方言:南昌话为标准语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内部被分为4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在历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现代的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更密切了河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称为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据此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可分为五个方面。 气候 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这样的带来的结果是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水文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河南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库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生物

四川话方言词典

四川话方言词典 前言:本方言词典主要列举了常见的四川话和本土方言。根据部分网友资料和本人回忆整理,由于资料来源有限,加上本人长期在外地所受到的其他方言的同化。所以错误和疏漏难免。请广大网友斧正补充,让我们一起把四川话“发扬光大“! (注:由于很多方言都没有书面的字词与其匹配,所以均采用谐音的方式,请大家注意)1:“鼓到”: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 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3:“萨过”: 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4:“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5:“巴郎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6:、“抹货”: 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 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搞刨了” 表达一个人慌昏了!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 13:拦中半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本文阐述了济源市的自然及人文背景,考察分析了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得出结论。指出,当前生土建筑由于缺乏完善的保护、发展措施,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所以,对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调查研究对缓解我国不断加剧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人居环境;考察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存在着地形破碎、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众多生态环境问题”[1]。 生土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的绿色环保建筑,不仅可以降低住房造价,提高房屋的综合性能,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这反映了生土建筑巨大的发展潜力[2]。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当地生土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尤其在豫西北地区,村落的靠山窑洞多数被废弃,部分的坡地被开垦成梯田,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如何在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同时,发展适合当地现状条件的生土建筑目前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济源市自然及人文背景 1、自然背景 豫西地区是中国六大窑区之一,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为豫西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济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群峰峥嵘,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3]。济源市位于黄土高原的末端,黄土层不是很厚,地形多为丘陵沟壑,这为生土建筑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图1 济源市地理区位图 2、人文背景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而得名,市内现存窑洞主要分布在轵城、坡头、大峪、邵原、王屋五个乡镇的47个村,其中轵城镇所辖村落内现存生土建筑较多,主要为窑洞和土坯建筑。 二、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考察分析 考察对象选取轵城镇若干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访谈及文

内蒙古人性格

话说有一天,东北人、广东人、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浙江人和内蒙人共乘一架飞机,飞机升空后发现超重,需要一个人跳下去才能确保安全。谁该跳下去?广东人掏出一张支票:“哪位跳下去,这张支票就是他的了。”北京人慷慨陈词:“生命是能用钱买的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就一条命吗?我——”当众人敬佩地看着他的时候,北京人却话头一转:“我今天要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谈论国际维和问题,事关全人类的大事,我不能死,只好把青史留名的机会留给诸位了。”上海人说:“我认为谁该跳下去,要由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来决定。我的宝贵生命是为大上海的经济地位服务的,没有理由不珍惜!”河南人忽然泪流满面:“俺是农民,俺该跳下去,可俺家还有80岁老娘。”东北人不耐烦了,亮出拳头说:“整那么多废话干吗?谁的拳头硬谁就留下!”于是大家都看着瘦小的浙江人,浙江人拿出一个小秤说:“我才80斤4两,即使我跳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这时内蒙人站出来了,啥也没说就拉开了舱门。从驾驶舱又过来一个内蒙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关键时刻还得看咱内蒙爷们,老哥陪着你一起跳!”机舱里一片赞叹声!突然,飞机剧烈下坠了——陪老乡一同跳下去的内蒙人是驾驶员。 内蒙人天生不爱表达,忠厚老实,外粗内秀,心里的话从来就羞于表达,有时急得脑门冒汗;内蒙人说话不好听,一口浓浓的内蒙口音,伴着憨厚的朴实的语言,仍不被人理解甚至让人误解;内蒙人只会踏踏实实的去做,跟内蒙人交朋友,你要有耐心,其善良纯朴的心要慢慢去领会。内蒙人很难说出动感情的话,一旦说了,那可是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啊。内蒙人,只可放心地去交往,绝对可交! 忠诚,是内蒙人历来的优良品德,最近感叹于一则调查报告,内蒙人的离婚率全国最低。内蒙人眷恋着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是实实在在的内蒙人。内蒙人热爱自己的故乡,内蒙人特别重视老乡关系,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共同的乡音,使出门在外的内蒙人在相互交流中既找到了亲切感,又驱逐心中的寂寞。忠诚构筑了内蒙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渗透沉淀在内蒙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为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两肋插刀,忠于爱人,忠于家庭,终于朋友。

南阳土话词典 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

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 点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南阳土话词典最全面的南阳方言大全盘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1、苛叉人:特别麻烦人,使人极其受累 2、别筋:不协调,不顺手 3、这人秦:指某人有心计、诡谲、阴险 4、光身汉:单身 5、没一巴鹰:丢三落四或来无影去无踪 6、磨兑:磨磨唧唧 7、磨事人:指小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 8、不咋着:不太好 9、二古筋:不聪明、说话做事常出错 10、二异子:不公不母、不男不女 11、驴屎蛋:外面光里面脏 12、饿死鬼:贪吃的人 13、木腔:说低俗话,做下流事 14、松松(xiongxiaong)的:很容易 15、贱伙:不该献媚去做,偏去做

16、可pia:事没办成或效益低 17、翅楞:炫耀、显摆自己 18、秃噜个嘴:爱吃别人的 19、木矗个脸:毫无表情 20、鸡皮冻儿:薄薄一层冰 21、四不距离:前无村后无店,离住户远 22、拍话:聊天 23、去球吧:不赞成这种说法或做法 24、叨里美:说得好听,有趣味 25、一身杂旋:指一个人毛病多 26、木耳性:不长记性 27、格意:讨厌 28、不虑后:不为以后过日子考虑,不勤俭持家、过于浪费、挥霍 29、蚂几廖:知了 30、吃:吃奶。妈儿两字要快速连读 31、各意球货:对某人或事物讨厌,这里专指讨厌的人 32、尻总人:背地里整人、坑人 33、日掘人:从侧面讽刺、挖苦、批评XX精品范文大全 34、娟挤:聪明、灵动、投机 35、信球儿八插:傻瓜、不聪明 36、骡子球:指某人不会给别人办好事

内蒙古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10个)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如意工业园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9 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内蒙古金桥经济开发区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呼和浩特金山经济开发区内蒙古武川经济开发区呼和浩特裕隆工业园区呼和浩特金海工业园区呼和浩特鸿盛工业园区包头市(5个)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内蒙古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呼伦贝尔市(9个)内蒙古满洲里工业园区内蒙古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园区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内蒙古阿荣旗工业园区内蒙古莫力达瓦工业园区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工业园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兴安盟(1个)内蒙古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通辽市(2个)内蒙古通辽经济开发区内蒙古霍林郭勒工业园区赤峰市(4个)内蒙古赤峰红山经济开发区内蒙古宁城经济开发区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内蒙古赤峰松山经济开发区锡林郭勒盟(2个)内蒙古锡林郭勒经济开发区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

作区乌兰察布市(1个)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鄂尔多斯市(6个)内蒙古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园区、棋盘井园区)内蒙古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内蒙古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巴彦淖尔市(3个)内蒙古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内蒙古杭后工业园区内蒙古磴口经济开发区乌海市(1个)内蒙古乌海经济开发区(乌达区、海南区、海渤湾区)阿拉善盟(1个)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581.9万元(出口加工区1000万元,口岸加工区3581.9万元),基本完成了“七通一平”。区内设有出口产品加工区和口岸加工区。出口产品加工区主要功能有出口加工、商贸服务、物流仓储;口岸加工区设置木材加工、建材、矿产品加工三个功能区,同时具有商贸服务、物流仓储等功能。已建和在建重点项目有美克木业年加工10万立方米木材项目、远恒木业年加工1万立米木材项目、泰高水泥厂年产30万吨

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古时称为豫州,固简称“豫”。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临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省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贸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境内京广、京九、焦柳与陇海、汤濮、新菏、漯阜在境内交汇,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国道干线五纵五横,国家两纵两横高速公路中,京深和连霍一纵一横经过河南,全国光缆干线“八纵八横”中有“三纵三横”经过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根据生物、气候、水文、地貌、

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可分为五个方面: 生物要素 河南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 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3 个自然地理区: (1)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 (2)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 (3)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 个,木本油料树种有7 个,淀粉植物树种5 个,药用植物约800 多种。栽培植物资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 个,经济作物有7 个,果树资源有20 余个。 河南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 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 % 。其中哺乳类60 余种,鸟300 种,爬行类35 种,两栖类23 种。

曲阜方言词典(定稿)

曲阜方言词典 序 早就想收集整理曲阜方言了,但一直没时间。现在离岗了,又起了这个念头。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曲阜人,曲阜话伴随自己大半生,从心里比较喜欢直率坦诚的曲阜话;二是想着干点实在的事,对自己修身养性、提高素质会有很大帮助;三是让热爱曲阜的朋友,通过曲阜方言能更多了解圣人故里的风土人情。于是下定决心,立马就干。这也算是符合曲阜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吧。 曲阜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系统,但曲阜方言比较句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曲阜话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她吐字清晰,发音浑厚,即便是初到孔子家乡的外地朋友,也很容易听懂。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由山东的话语结构和北京的发音为基础构成的。也就是说,齐鲁之地的话语构成形式是汉语的通行准则,是元语言,而齐鲁文化也正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曲阜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共同的方面是主要的,而曲阜方言中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就是声母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故知、蚩、诗分别读作资(z)、雌(c)、思(s)。 本文所辑常用方言共190个,罕用及极不文雅之词未收录在内。其中一字方言10个,二字方言102个,三字方言51个,四字方言23个,五字方言4个。无法用汉字代替的方言,以汉语拼音代之。汉语拼音音调,按曲阜方言发音标注。 本文已于2013年8月29日上传至百度文库,现将修订版重新上传。有兴趣的同仁可下载编辑,补充完善,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全面认知了解曲阜方言。本人QQ:867646473。 徐贞义 二〇一三年八月 A ㄚ AI ㄞ 【哎哟fai】āiyaofái 突然受到外部刺痛或受伤时发出的疼痛叫喊声。例:~,疼死我了! ANG ㄤ 【昂】áng 表示理解、知道。例:你明白了不?~,明白了。 AO ㄠ 【奥子】ào.zi 鏊子,做煎饼的一种用具。铸铁造成,圆形,中间稍鼓。农闲时节农户以砖土砌成圆筒状墙,高半米许,前部留有一孔用以烧火,上盖奥子,摊煎饼以做家中 常备食品。例:婶子,俺家的~坏了,俺借恁的先用用。

内蒙古简介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4] 。 “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最早见于唐代,即新﹑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许多同音译名。“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元代文献[4] 。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原始社会时期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5] 根据《史集》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6]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6]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6]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6]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三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边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6]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如鄂温克族。[6]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盐城方言大词典AB

盐城方言大词典A-B A ā [啊嗤啊嗤的]取其音,用字待考。在时间上紧赶慢赶还一直延续到……的意思。例1:正月初六头一天上班就啊嗤啊嗤的一直忙到天晚才下班。例2:你明格无论如何早点格来,不要啊嗤啊嗤的。 ái [挨菜] 形容人不灵活、不机灵。例1:那个人太挨菜了,一的格不灵活。

[挨黄] 骂人的话,意思是人要死了在慢慢地挨日子。例1:你挨黄呢,那个的格作业反难做呢! [挨搞]东台方言,受苦的意思。例1::这次出差让你跟我来挨搞了。ān [安安] 体积很小、份量很轻或数量极少的意思。也常说“一安安”、“旮旮”、“的的”、“迷迷”、“眼眵大”、“芝麻大”。吴方言中常说“一安安”这个词,建湖方言中的童语常说“的的”、“迷迷”这两个词。例1:那黄瓜才安安大就摘了吃了。例2:一年才拿你那么一安安钱,能做那么多事情就不错了。例3:有旮旮个事情就找我,我真要他烦死了。 àn

[暗枵天] 枵,与肖同音。指清早起来是阴天或雾天,慢慢地云散日出,变成一个大晴天,称为暗枵天。在滨海方言中也叫“暗阴天”。暗,盐城方言是迟的意思;枵,盐城方言是掀开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迟一点将云雾掀开的意思。 ǎnɡ [昂] 念第三声。不起明火地烧或用烟熏的意思。例1:过去在农村里,一到下雨天,草下潮了烧不着,就只好慢慢昂。例2:收麦季节,农村里家家昂烟,那味道真呛人。例3:我们小时候在乡下夏天乘凉,哪块像现在这个样子打药水呀,尽是昂蒲棒头昂蚊子。例4:他又不会抽烟,尽把个烟昂着得了。例5:你代他算算,他昂嗓子一天两包烟,一年要多少钱? ànɡ [肮刺][肮里不刺的][肮刺不辣的] 为人处事态度臭哄哄的意思。由“肮刺”加词缀又衍生出两个新词,一个叫“肮里不刺的”,一个叫“肮

内蒙古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

内蒙古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 二寡:多管闲事 扁刮子——鲫鱼 半脑子——脑子不太清楚的人 秤数——分寸。例:“你刚才说话要有些秤数,不要尽灰说六道的” 倒衩子——衣袋,又叫倒衩衩。 地势——地方。例:“想盖房了,寻不见个好地势”。 盖的——被子。又叫“盖窝”、“盖体”。 架套——架势,样子。“看架套,他就不像个庄户人” 箭箭——条状物。“山药箭箭”即山药切成的条。 砍货——做事没有分寸的人。 冷子——雹子 姥娘——姥姥 娘娘——奶奶 套数——办法、做法。“他能了,那人有点套数了” 汤水——样子,有贬义。“看你那汤水哇,动不动就瞪眼” 五明头——黎明 仰承——屋里的顶棚 营生——活计 逼低——挖苦、挑刺 超——仰起。“有了钱,头也超起了” 抽加——扭捏,或是不自然的作某种动作,有贬义。 瞅摸——观察寻找 杵——扑倒。“杵了一跤” 打帮——劝说使事成功 待要——愿意。“不待要”就是不愿意,懒得去做 叨拉——闲谈 等当——比画 钉锅——不经邀请,去人家吃饭 断——追赶,驱赶。“两天就断上了”“把狗断出去” 对搭——碰机会,有时 尔——仍、丢。“娃娃尔在家哈儿了” 发毛——发怒、发火 鬼嚼——胡说 害——淘气 呵砣——吹牛 黑眼——讨厌 磕——到……去 结记——惦记、挂念 拉夹——谦让、客气

落毛(laomao)——为别人干些与己无关的事。 了(liao)——远望 咧筋——生了气不去做某事或故意跟别人顶着干 毛——恼怒 冒——仍,向远处投掷 脑——扛,也指举 耦——烧焦。“压住火,不要叫米饭耦了” 苫——居住。“连个苫处也没了” 失笑——可笑。 抬——弄。“他偷东西,让人家抬住了” 务艺——抚育、培植。“这娃娃是他娘娘务艺大的” 歇心——死了心,不在报希望 心红——一心向往,不能克制。 揎——推。“帮我揎一把” 倚——遮挡。“你把我倚住了”。 折摞——收拾。“把桌上的东西折摞起来” 抓拿——处理、对付。“我倒没个抓拿了” 撤——办事不主动,能拖就拖。也说“后撤”。 丢丢——跑的很快的样子 翻——唠叨而且固执,不听劝告。“他可翻了,你不要理他”寡——没有味道,没意思,无聊,做不当做的事也叫寡。猴——小 灰——坏 抗硬——顶事的,有威力的。“派个抗硬人来哇!” 可可儿——不大不小,不多不少正合适 可梁——尴尬,也常指姿势或动作不舒服 袅——得意,美滋滋的。 袅牙——爱挑剔,不好伺候。 听听儿——老老实实的呆着,不乱跑乱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县实验小学六(一)班王艺天 迎宾: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待客: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底,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杯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 神奇的蒙古包: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 华丽的民族服装: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

而定。 查干萨日的祝福: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1、祭火: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 2、祝寿: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 3、除夕: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4、草原宗教:内蒙古是一个多种宗教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宗教。 2015年3月19日

扬雄方言

《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比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还要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全名叫做《輶(yóu犹)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所谓“輶轩”就是古代使臣所乘坐的轻便的车子,在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这即是说:周秦时代,每年八月在五谷入仓之时,就由最高统治者派遣一些使者坐乘轻便的车子,到各地采集诗歌、童谣和异语方言等,并以这些材料考查风俗民情,供执政者作参考。到了西汉的扬雄,就把这些采集来的材料加以分类编纂,成为一集,这就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因这个书名太繁,所以人们都简称之为《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8年——公元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古谓之蜀郡人)。他是西汉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前汉书?扬雄传》载:“(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可见扬雄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学出众的大学者。汉成帝时他担任过给事黄门郎。他精于古文字学,尤其擅长于古文奇字。他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仿《史籀篇》和《仓颉篇》作《训纂篇》。他的语言学的代表作——《方言》,也正是模仿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写成的。《尔雅》和《方言》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尔雅》除了诠释“古今异言”之外,还搜集了大量的“方俗殊语”;而《方言》也同样是诠释“别国方言”和“绝代语释”。不过,这两部书编辑体例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按照词义不同来归类的。其不同点主要有二:第一,《尔雅》的内容主要是“古今异言/以今言释古言;而《方言》的内容则主要是以通语释方言。这两部书若能互相配合使用,那就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方言》是扬雄的呕心沥血之作,在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说,扬雄治《方言》共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凡九千字”,共十五卷。我们所能见到的今本《方言》是晋代郭璞的注本,只有十三卷。…?至于字数,据清代学者戴震的统计却有11900百多字,比应劭所见的本子多出了将近三千字,可见这些字均为郭氏以前的学者所增。扬雄死于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方言》当在此年脱稿,由此可以想见,扬雄也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编完全书就离开了人世。《方言》所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的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北部的方言也均有所搜集。“它是开始以人民口里的活语言作对象而不以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作对象的”,真可谓“中国语言史上一部…悬日月不刊?的奇书。”(罗常培:《方言校笺及通检?序》)我看罗先生的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方言》的释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它虽然没有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比如第八卷是诠释与动物有关的词:虎、獾、鸡、猪等等。第九卷是诠释与器物有关的词:戟、矛、箭、剑、盾等等。第十一卷也基本上诠释与虫豸有关的词:蜻蛉、蝗螂、蚍蜉、蟒等等。其方式是:先举出一个词语来,然后说明“某地谓之某”,或“某地某地之间谓之某”。比如卷十一释“蝉”的一条说: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 。其大者谓之 ,或谓之蝒马;其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蜻蜻,……大而黑者谓之(音栈),黑而赤者谓之蜺……。这不仅把蝉的异地异名说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把蝉因大小、颜色不同,其称呼也各异的情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我们读孟郊的《征蜀联句》:“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蚻(Zhá札)。”这个“蚻”字一查《方言》就解决了,是指小的蝉而言。这就比《尔雅》那种只用一个词来解释几个乃至于几十个同义词要精密而准确得多。就《方言》记载的内容看,也还包括古方言、今方言和冲破了区域限制制的普通话。 扬雄的解说用语也均有其特定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六种:(1)凡说“某地语”或“某地某地之间语”的,都是指各地不同的个别方言。如“箭,自关面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鍭(音侯),关西曰箭。”“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或谓之航。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2)凡说“某地某地之间通语”的,是指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如“傺、眙,逗也。南楚谓之傺,西秦谓之眙。…逗?,其通语也。”可见“逗”是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3)凡说“通语”、“凡语”、“凡通语”、“通名”或“四方之通语”的,都是指普通话而言。如“腼、饪、亨、烂、糦、酋酷,熟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曰腼,徐扬之郊曰饪?嵩岳以南陈颍之间曰亨。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糦………熟?,其通语也。”这个“通语”,实指普通话而言。(4)凡说“古今语”,或“古雅之别语”的,都是指古代不同的方言。如“假、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假,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5)凡是一个地方单举的,它必然是一个单独的方言区域。如“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6)凡是某地和某地经常一起并提的,它们基本上是一个方言区域。如秦晋并提,东齐海岱经常并提,南楚江淮经常并提,宋卫经常并提,梁益经常并提,北燕朝鲜经常并提等等。 从以上这六点来看,扬雄在两千年以前就能用各地区语言的联系与区别的观点来研究语言,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他的分析和比较,就能使我们基本上看出秦汉时代方言区域的梗概。 说《方言》是一部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比如在《方言》卷三中说:“官婢女厮谓之娠。”所谓“女厮”,即指送给使者的妇人(娠),而这种制度在汉前及汉代均有。汉代的统治者对农民是很轻视的,如在《方言》卷三中又说:“儓……农夫之丑称也。南楚凡骂庸贼谓之田儓。”这些称谓,也给后世人研究汉代的阶级关系提供了资料,通过这些语汇资料,也能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 其次,对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史籍及文学作品都有帮助,《方言》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比如我们读《逸周书?王会》时,会见到“鲛瞂利剑为献”一句。那么这个“瞂(fá伐)”字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一查《方言》就解决了。在《方言》卷九中说:“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这就是说,“自关而东”这一地区,有人把“盾”叫做“瞂”。再比如我们在阅读古籍时,经常会碰到“蝾螈”一词,旧《辞源》和新《辞海》等工具书都说这种动物与守宫类似,但始终没有说明何地才称“蝾螈”?而《方言》却说得清清楚楚:“守宫?……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不仅如此,就连秦晋、西夏、东齐海岱、北燕等地对守宫的叫法以及水陆两类的名称也都一一罗列,这真是“求一而得三”。 第三,《方言》是记载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语汇,而《尔雅》却是以收集研究古代的同义词为主,若能将这两部书对照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发现,古代的某些通用语,很可能由于它的词义范围的缩小而演变为后来的方言;而古代的某些方言,也很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