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虫子》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青蛙吃虫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减法打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一、学前准备1、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老师来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青蛙)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
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对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面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助尝试,探究算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设计北师大版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节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的大树生病了,谁会去给他们治病吗?(学生会想到啄木鸟)那么谁又常在稻田里捉虫子保护庄稼呢?(学生会想到青蛙)师:是啊,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哦!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4.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让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环节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青蛙的图片,并让学生出示自己认为与青蛙相似的动物。
•引导学生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2. 学习内容
•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并辅以图片展示。
•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 教学实践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观察青蛙的吃虫子的过程,记录下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青蛙食性的特点。
4. 小结
•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并加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评价
本设计将通过实验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通
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并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之情。
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青蛙吃虫子》【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内容分析】《青蛙吃虫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
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
【表现性评价】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
(论述式评价)。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求跳下水了几只青蛙】来成目标3的达成.(表现性评价)【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1、谜语导入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猜一种动物!对,青蛙。
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②同伴合作:1、先自己独立思考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教学内容:一年级《青蛙吃虫子》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难点:掌握两位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整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夏天)夏天来了,小草绿了,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虫子? 先解决“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虫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 (3)师:要求“一共吃多少只虫子”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30=或30+56= (4)师:那56+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虫子摆一摆。
)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5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8捆,也就是80根小棒,所以50+30=80;再加上6,80+6=86 ②因为5+3=8,所以50+30=80;80+6=86 ③因为5个“10”加3个“10”是8个“10”,所以50+30=80;再加上6个,就是86。
④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5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8个珠子表示80,在个位在拨6个,就是86。
所以56+30=86。
师:学习竖式计算(5)探索比谁多和比谁少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
)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30=26)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竖式计算数位要对齐。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1)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详细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2.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觉加减法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4.浸透环保和爱惜动物的教育。
教材剖析本节课的教课内容是经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边学习100之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课第一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浸透环保和爱惜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识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研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一样的想法,而后,在学生沟通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浸透同样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1.口算32+ 5 70 - 60 78 -6 39 -426+ 3 88 - 5 30 +20 83 +62.讲话导入,揭露课题师:同学们喜爱小动物吗?看看今日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利的,此后我们不只自己不要去损害它们,并且还要阻挡他人去损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利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揭题板书)二、创建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1 / 3青蛙捉虫子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 只虫子。
”小青蛙说:“我吃了30 只虫子。
”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识题呢?生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生 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个虫子?师:此刻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如何列式呢?生: 56+30。
《青蛙吃虫子》公开教案北师大版《青蛙吃虫子》公开教案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节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题)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青蛙吃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识小学数学中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的含义;(2)学习认识青蛙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3)学习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术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性;(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锻炼耐心和毅力;(3)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明确小学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术题解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找出数学问题中的关键问题,并加以解答。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小蛙吃虫子的游戏,能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数学的知识。
2、合作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学习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解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小蛙吃虫子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小蛙吃了多少个虫子?吃了几个红虫子和蓝虫子?2、激发兴趣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贡献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3、启发学习,掌握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4、演示解题过程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游戏,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数学的知识。
5、巩固知识点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熟悉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六、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理解情况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教学板书: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2、教学游戏:小蛙吃虫子3、课外阅读资源:数学练习册八、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存在很多方法和思路的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中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课设计北师大版《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课设计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材解析:本节课的教课内容是经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边学习100之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课第一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浸透环保和珍爱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研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一样的想法,而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浸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研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解析:本节课是百之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种类的加减法已经有必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要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课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联合起来,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课目标:1、让学生在详尽情境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
2、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经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升计算的正确性。
3、经过创建情境,指引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浸透环保和珍爱动物的教育。
教课重难点:要点: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指引学生研究,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正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露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师:青蛙常常在上边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师:青蛙对我们很实用途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青蛙吃虫子》PPT课件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预习复习:1、谁会做?2、谁是口算小能手?二、定向自学:1、导入: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夏天到了,青蛙王国要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捉虫大赛,报名参赛的青蛙特别多,都想在大赛中大显身手,争夺第一,比赛的现场可热闹啦,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呢?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青蛙捉虫子》的现场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加入小孩子喜欢的元素,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轻松的童话世界,有效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2、出示主题图:大青蛙和小青蛙坐在荷叶上高兴地聊着什么呢?谁来说?听了他们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1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2、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3个问题贴在黑板上)3、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谁会列算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6+3056+30等于多少呢?三、讨论探究探究新知:56+30=?前两节课我们运用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或是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56+30等于多少?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分钟后,学生分小组汇报。
摆小棒组:我是用5捆小棒先加上3捆小棒是8捆小棒,再加上6根就是86根,所以56+30=86拨一拨组:我是先在计数器上拨56,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
5个十加上3个十是8个十,个位上还有6个一,最后等于86. 口算方法:5个十加3个十是8个十,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86。
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56+30等于多少,看大屏幕,老师和你们的方法一样吗?生说完教师大屏幕演示。
第 1 页 共 11 页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open class "frogs eat insects" 第 2 页 共 11 页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第 3 页 共 11 页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第 4 页 共 11 页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 、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 8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