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的应用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11.97 KB
- 文档页数:3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班级:0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 李崴学号: 20080403B013课程老师:张萍完成日期:2011年6月27日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李崴20080403B013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南海口(570228)摘要: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重点介绍了化学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物理化学法(复合凝聚法、复相乳液法等)、物理法(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静电喷雾法等)等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微胶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微胶囊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胶囊,制备,应用,展望0引言微胶囊技术是利用成膜材料包覆具有分散性的固体物质、液滴或气体而形成微粒的一种技术。
通常包覆膜是致密的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称为壁材(囊壁);被包覆的物质称为芯材(囊芯)。
囊芯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大小一般在2~200μm范围内。
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15~150μm,0.15μm以下囊壁也可生产。
微胶囊由于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已应用到医药、农业、计算机、化学品、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工业中,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把对微胶囊的研究目光投向纳米微胶囊[1]。
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有3点:1)改变液体的分散状态,降低其挥发性,克服液体与周围介质材料的热力学不兼容性;2)芯材与周围介质之间或芯材颗粒之间的绝缘;3)采用扩散或者壳体破坏的方法延缓被包裹物质向介质的释放。
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得的产品有良好的功能性质和贮存稳定性,使用方便,可以解决传统工艺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
1制备与研究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涉及到物理和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分散和干燥技术等学科领域。
通常根据性质、囊壁形成的机制和成囊的条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等3大类,其中以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应用最为广泛。
维生素纳米胶囊VCE5788结构或组分: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E;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及成衣的护肤整理;1、浸轧工艺:〈1〉工艺配方:维生素纳米胶囊VCE5788 20~40g/L交链剂FA6680 30~60g/L〈2〉工艺流程:浸轧(轧液率为65%,保温70~80℃)→烘干(80~120℃)→拉幅(140~150℃×30s)2、浸渍工艺:〈1〉工艺配方:维生素纳米胶囊VCE5788 4~8%( o.w.f)交链剂FA6680 8~16%(o.w.f)〈2〉工艺流程:纤维素纤维织物→浸渍〔浴比1:10~15,室温加料,逐步升温至85℃,85℃保温处理30~40min〕→烘干(60~120℃)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维生素中文名称:维生素英文名称:vitamin定义1: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所谓维生素缺乏症。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定义2: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饲料与肥料(二级学科)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的发现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
1897年,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
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态、固态或气态物质包覆在一层微小胶囊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保护物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延长物质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调味料的微胶囊化调味料是食品中重要的添加剂。
但是一旦加入食品,会导致调味料挥发、流失、分解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品质。
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料包裹在胶囊中,形成微囊,避免了调味料的流失和分解问题,同时能够缓释调味料的味道,使得其在人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增强食品的口感和持久性。
2.饮料中的微胶囊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饮料中的营养物质、香料等物质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增加饮料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将饮料中的微粒子固定在悬浮体系中,使得饮料具有更好的悬浮性和口感,提升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3.微胶囊对冰激凌品质的提升微胶囊技术可以将冰激凌中的乳化剂微胶囊化,从而增强其乳化水平,使得冰激凌口感更好,质地更加均匀细腻。
此外,微胶囊可以保护冰激凌中的乳化剂不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乳化剂的使用寿命。
4.微胶囊技术在烘培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面粉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包覆,保护其不受外界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将酵母菌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不仅可以延长酵母菌的保质期,还可以增强酵母菌对面粉的松软度的作用,使得面包香甜蓬松。
总之,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壮大,并且不断拓展着应用领域。
通过微胶囊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工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微胶囊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本文将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体、固体或气体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技术。
这些胶囊通常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组成,如明胶、壳聚糖、聚乙烯醇等。
微胶囊的大小通常在1-1000微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微胶囊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包裹的物质与聚合物混合,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凝胶化、沉淀等方法将其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
这些胶囊可以保护物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氧化、光照、温度等,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如增加产品的口感、口感、口感等。
二、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香料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香味和口感。
2. 调味品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品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酱油、醋、酱料等,从而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酱油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味道和口感。
3. 饮料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维生素C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4. 糖果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微胶囊香精整理剂制作工艺流程1.首先,准备所需的原料和设备。
Firstly, prepare the required raw materials and equipment.2.将香精固体材料加入到反应釜中。
Add the solid fragrance materials into the reaction vessel.3.加入所需的溶剂和辅助剂。
Add the required solvents and additives.4.开始搅拌并加热混合物。
Start stirring and heating the mixture.5.控制温度和时间,使材料充分溶解和反应。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 to ensure complete dissolution and reaction of the materials.6.微胶囊材料一般为脂肪酸甘油酯。
The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is usually glyceride of fatty acid.7.将微胶囊材料加入到香精混合物中。
Add the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to the fragrance mixture.8.确保微胶囊材料均匀分散在混合物中。
Ensure that the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is evenly dispersed in the mixture.9.继续加热并持续搅拌。
Continue heating and stirring.10.使微胶囊材料与香精充分融合。
Ensure that the microencapsulated material is well integrated with the fragrance.11.通过滴加方法将混合物分散到凝固剂中。
Disperse the mixture into a coagulant through the dropwise method.12.即可生产微胶囊香精整理剂。
微胶囊长效香味整理剂
佚名
【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 微胶囊长效香味整理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织物整理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香味整理,目的在于提高纺织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档次,使用微胶囊长效香味整理剂进行织物后整理,除取其香味外,还可同时作杀菌、防腐、去臭、保健药物和媚药等.其结果可以改善纺织产品的风格,大大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长效缓释性微胶囊留香整理剂的研制 [J], 程莉萍;彭维建
2.纺织品香味整理剂的研制及应用工艺探讨 [J], 陆必泰;王振东;朱义
3.微胶囊长效香味整理剂的研究 [J], 孙镛;江克铮
4.微胶囊长效香味整理剂 [J],
5.长效香味整理剂及其应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味纳米微胶囊SNC 208产品用途人类生活离不开鸟语花香,为了使生活更贴近大自然,我们选择高级香料或从天然花草植物等中提取原香精,通过特殊手段制作成香味纳米微胶囊SNC208,香味纳米胶囊SNC208是一种全包囊型纳米微胶囊香料,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及成衣的香味整理。
整理后的织物经摩擦、拍打或揉搓,受外力作用后,微胶囊破损,香气外溢,即可闻到芬芳的花香,如无外力作用,微胶囊则不破损,香味持久保存,永不消失。
基本性状外观乳白色浆状液体离子性非/阴离子pH值 7溶解性易分散于水稳定性在硬水中,pH值在5~8的酸、碱溶液中稳定,使用方便相容性可与阴离子、非离子产品一起使用。
可与成衣免烫树脂整理液共浴稀释使用前必须彻底搅拌均匀。
可用热水稀释,搅匀后加入处理中安全性无毒,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要求。
本产品的贮藏和使用遵守化学品安全规定,不得吞服特性优点1.香型多、香味纯正主要香型有:薰衣草、国际香、古龙香、森林、茉莉香、玫瑰香、青苹果香、柠檬香、草莓香、薄荷、丝柏、桂花、青鲜等2.纳米粒度,留香持久分散性好,容易将微胶囊嵌入织物组织结构中3.不影响织物性能对织物手感、透气性方面无不良影响4.安全性能好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使用方法香味纳米胶囊处理织物的方法可以采用浸轧、浸渍和印花工艺,具体用法视织物情况而定。
一、浸轧工艺1.工艺配方:香味纳米胶囊 SNC208 20~60g/L交链剂AF6100 20~60g/L2.工作液的配制先加入香味纳米胶囊,再加入等量的热水(80-90℃),搅拌成均匀的稀浆,然后加入剩余的水(室温即可)搅拌,最后加入交链剂。
3.工艺流程:漂染后的织物浸轧(轧液率60~80%)烘干(80~110℃)二、浸渍工艺1.工艺配方:香味纳米胶囊SNC208 1~5%(o.w.f)交链剂 AF6100 1~5%(o.w.f)2.工艺流程:织物浸渍(浸泡匀透)脱水(回收甩出溶液,加入到浸渍槽中)烘干(80~110℃)成品三、印花工艺1.工艺配方:香味纳米胶囊SNC208 5~10%涂料色浆 X %粘合剂 15~20%增稠剂 1~2%2.化料方法:首先配制好印浆,再搅拌加入香味纳米胶囊SNC208,搅拌均匀。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唐志翔[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200040)]原载:《染整科技》2003/3;47-53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微包装技术,传统上是固体、液滴或固体在液体中分散体的微小颗粒上包复以聚合物薄层的方法。
最初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NCR公司的BarretGreen研究此项技术,并建立了无碳素复写纸工业。
以后微胶囊技术迅速进展,并应用于医药、农业、散装化学品、食品加工和洗涤用品工业等各个方面。
当时纺织工业对此新技术的应用反应迟缓,20世纪90年代初,仅显现了几种在纺织工业上应用的研究试验工作。
直到进入21世纪,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才进展较快,专门在西欧、日本和北美等地,应用于医疗和工业纺织品等方面,使具有新的功能和附加值。
而一些纺织品的加工,如用其他技术往往是不能进行或者经济上不是有效的。
微胶囊技术是将某种活性组份加以微胶囊包封,其目的如下:1·使液体成为粉状,以防混合时结块,改善混和成效;2·防护活性组份受到氧化、热量、酸性、碱性、湿度或蒸发作用等的阻碍;3·阻止一种组份同系统中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产生降解或聚合作用;4·掩盖不愉快的味道或气味;5·加工前改善组份处理的条件;6·按操纵的或针对目标的方式来开释活性化学品;7·防护工作者或使用者暴露于危险物的阻碍之中。
微胶囊包封技术可有许多不同的工艺,按下述因素选用:1.胶囊对整理后产品提供哪些功能性?2·何种包复材料同待包封的组份、或者同待包封物加人的配方不致产生反应?3·内容物开释前,此胶囊包封物必须经受哪些加工条件?4·微胶囊中芯部材料(被包封物)的最佳浓度为何?5·开释微胶囊中活性剂的机理是什么,例如搅拌、pH、压力、溶解度、时刻?6·是否要求为一种连续的、针对目标的或有操纵的开释方式?7·对被包封组份在颗粒大小、密度和稳固性方面有何要求?8·胶囊成本、以及配方或对最终产品施加的成本为多少?目前在纺织品方面微胶囊技术,多数应用于相变材料、新颖染料、某些助剂、拒虫剂、抗微生物剂等对常用纺织品的施加;以及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其他药物等对医疗用纺织品上的应用。
化妆品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与优势在当今的化妆品领域,科技的不断创新为产品的研发和性能提升带来了诸多可能性。
其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这项技术的引入,为化妆品赋予了更出色的特性和效果,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美丽和品质的不断追求。
微胶囊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物质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之中。
这些胶囊通常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能,能够保护内部的活性成分,并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来。
在化妆品中,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护肤、彩妆、香氛等多个领域。
在护肤品类中,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尤为显著。
例如,维生素 C 和 E 是常见的抗氧化成分,但它们在外界环境中容易氧化失效。
通过微胶囊技术,将这些成分包裹起来,可以有效地保护其活性,直到它们被输送到皮肤深层并发挥作用。
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还延长了其保质期。
另外,一些具有保湿功效的成分,如透明质酸,也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实现更精准的释放,从而增强保湿效果。
在彩妆方面,微胶囊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口红中的色素可以被包裹在微胶囊中,使其在涂抹时能够均匀分布,并且具有更好的持久度。
眼影中的珠光粒子通过微胶囊化处理,能够减少颗粒之间的团聚,使色彩更加鲜艳和细腻。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彩妆产品的颜色变化,例如根据温度或 pH 值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使用体验。
香氛产品是化妆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香氛产品往往存在留香时间短的问题。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香料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使其在摩擦或受热时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香氛的持续时间。
这种技术还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香味释放,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持久的嗅觉体验。
除了上述直接的应用效果,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还具有许多其他优势。
首先,微胶囊能够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许多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对环境因素,如光、热、氧气等较为敏感,容易失去活性或发生变质。
微胶囊的外壳可以为这些成分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的应用实践
葛忠平张玲香通州华润印染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微胶囊香味整理剂的机理,应用实践及注意点。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香味整理剂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穿着服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赋予了纺织品某些特殊功能,提高了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档次,满足了一
些追求时尚的人们的需求。香味整理剂有多种香味,如柠檬香型、玫瑰、茉莉花、桂花、草莓、熏衣草、古
龙、黛伦、百爱神及其它香型。微胶囊香味整理是当前内衣面料发展中较为流行的整理技术,同时也广泛
用于床上用品、窗帘及其它装饰用品。
2、微胶囊香味整理的机能、结构及性能
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主要是由内含香精的球形胶囊组成,壁材以明胶等天然胶料组成,采用界面
定位聚合法制备,壁材为双重结构,其中内层为密致性材料,外层为吸附性材料,内包香味染料,平均粒径
达0.5/era以下,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属阴离子型,在应用时主要依靠粘合剂与织物粘附,其本身对纤维
织物无温粘合剂为宜。
3、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的应用技术
无论是印染布还是色织织物,都可以进行香味整理,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可采用浸轧法或浸渍法进行
香味整理。
3.1
浸轧法
3.1.1浸轧工艺
粘合剂用量:409/l,渗透剂JFC:2~39/l,柔软剂TD一29:25∥l。
焙烘:120℃×1分钟
表1
淤
Lg/l209/l309/140r,/1509/1609/1709/1
效果\\
留香效果
淡较淡较浓较浓浓浓浓
水洗牢度好好好较好较好较差
差
从表l中可以看出,随着用量增加,香味越来越浓,但牢度越来越差,综合香味效果和牢度,我们确定
30~509/l为宜。
3.1.2.2粘合剂用量
设定香料用量为40孚/l,渗透剂JFC:2—39/l,柔软剂TD一29:259/l,焙烘:120。C×1分钟。
・149・
表2
、\、粘合剂用量
效果\\
51015203040506080100
水洗牢度差较差
较差较好较好好好好好好
织物手感好好好较好较好较好
较好较差差差
从表2中,可以发现,综合牢度和手感效果较好时粘合剂用量宜20~509/l。
综合上述试验,我们确定浸轧法香味整理的处方如下:
香料胶囊混悬液
30一509/l
粘合剂EH20—509/l
浸透剂JFC
2—39/l
柔软剂259/l
另参照一般整理工艺,烘干时不能急剧烘干,焙烘时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整理织物色光变化及香味的
过度损失。
3.2浸渍法
3.2.1浸渍工艺
浸渍一挤压力_离心脱水_÷松式烘干(80~95。C)_+焙烘(按低温粘合剂的焙烘温度和时间)
3.2.2处方的确定
我们分别设定香味整理剂和粘合剂的用量,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确定适宜的香味整理剂和粘合剂用
量。
3.2.2.1
香味胶囊混悬液的用量确定
设定粘合剂的用量3%(OWF)
浴比l:10,温度:室温,时间:20~30分钟,焙烘:120。C×1分钟
表3
淤
O.20.5l%2%3%
4%5%
效果。\
留香效果差较差较好好好
好好
水洗牢度好好较好较好较好较差较差
从表3中可以发现,从整理效果的整体考虑,我们确定香味整理剂用量以1—3%为宜。
3.2.2.2粘合剂的用量
设定香味整理剂用量为2%(OWF),浴比l:lo—l:15,温度为室温,时间20~30分钟,焙烘120。C×
1分钟。
从下表4综合考虑整理效果,不难发现粘合剂用量为2-4%(OWF)为宜。
表4
二芝黑
0.5%1%2%3%4%5%
6%
效果\\
水洗牢度差较差较好好好好好
织物手感好好较好较好较好较差较差
综合上述试验,我们确定浸渍法香味整理的处方如下:
香味胶囊混悬液1—3%(OWF)
・150・
粘合剂EH
2~4%(OWF)
混比
l:10~1:15
温度:室温
在浸渍法整理操作中,要注意不断翻动,挤压充分使浸渍液充分进入织物内部,另被整理织物的吸水
性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香味整理的效果
考评香味整理的效果如何关键看留香是否持久,是否具有高的水洗牢度。我们用多种规格和类型的
织物,包括印染织物和色织织物进行试验。结果如下表:
表5
≥≮
变色效果留香效果水洗牢度
品种
\
印花织物略变色持久好
染色织物不变色持久好
漂白织物略发黄持久好
色织织物不变色持久好
从表5可看出,对印花织物而言,主要是涂料印花,整理后略有变色,主要因为有些涂料对温度比较
敏感,尤其是浅色的漂白织物,白度会在焙烘时略有影响。但对有些整理后有些变化的色调,我们在香味
整理以前,可先做试验,做好预防工作,合理选择对温度不敏感的染料来染色、印花等,再辅以合理的整理
工艺。应该说,香味整理对各类织物都适宜。
结论
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是上海中大科技近年来发展的一类新型香味整理剂,经过试验及少批量生
产,适宜于各类织物的香味整理,牢度好,留香性持久,但与人们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留香时间只达
到5~6个月。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