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战场高技术侦察特点

现代战场高技术侦察特点

现代战场高技术侦察特点
现代战场高技术侦察特点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 讲 稿 西南政法大学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刑事案件与刑事科学技术 一、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又叫刑事犯罪案件。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公安、国安、检察等)立案侦查处理或被害人自诉的,触犯刑律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案件。 刑案构成两个基本条件: 所发生事件必须是犯罪事实。即必须存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应予处罚的行为事实(作为和不作为),这些事实已经触犯了我国刑律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行为事实必须经过有侦查管辖权的国家侦查机关审查、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 根据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行为过程,刑案存在的形式有三种: 1,预谋犯罪案件。 2,现行犯罪案件。 3,既遂犯罪案件。 根据诉讼程序,刑案可以分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 二、刑事侦查 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人,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又被称为侦查、犯罪侦查。 1,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只能由法定的侦查机关行使。 《宪法》、《刑诉法》规定三机关:国安、公安、检察的侦查部门和海关反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分别行使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侦察权,对各自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并侦查。 2,它是侦查机关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专门调查工作主要指:勘验、检查、搜查、侦查实验、侦查辨认、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其目的、方法、程序、结果都与一般性调查工作有严格区别。 侦查行为中的强制性措施仅限于刑诉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只有侦察机关有权使用的措施。 1、侦查行为是一项法律行为,侦查活动只能依法进行。 《宪法》、《刑诉法》、《刑法》和部门法规。

我军师侦察营仪器侦察连的战场侦测雷达

我军师侦察营仪器侦察连的战场侦测雷达 陆军所使用的轻型战场侦察雷达,顾名思义就是探测野战环境中活动目标的雷达。它主要装备于陆军部队,用于警戒、侦察敌方运动中的人员、车辆和坦克等目标,测定其方位、距离和活动路线,提供敌军地面活动的情报。 轻型战场侦察雷达的起源和红外热成象仪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美国在越南战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此类雷达使用多普勒原理对野战环境中的活动目标进行侦察和定位,如人员、坦克装甲车辆、低空飞行物等目标进行全天候的侦察和定位。 操作手一般利用耳机里的多普勒音调特征来区分活动目标的种类和速度,再使用监视器上的显示的字符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这点和海军的声纳操作员比较类似)。这类雷达除了可以对敌人纵深进行侦察和目标捕获外,也可以用来作为火炮校射使用。 根据雷达作用距离和规模的不同,此类雷达可以安装在三脚架、地面车辆和直升机上等平台上。而里面可供步兵分队使用的是指使用超轻型设计、供步兵分队携带使用的雷达。主要用于前沿侦察,及时为指挥官提供近实时,准确的战场情报。当然在非战场环境下,此雷达也可以用于边境监视、缉毒、反走私以及其他一些行动。 此类雷达根据雷达发射波形的不同,又有连续波和脉冲波2种体制。这种雷达波长一般都在3厘米或更短,这样做可以提高雷达侦测精度和减少雷达体积、重量。由于目标周围环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这种雷达常采用MTI 技术,以便将活动目标信号从强烈的地物杂波中检测出来。此类雷达根据发射功率和其它一些技术条件的不同,探测距离从2公里-30到40公里不等。 虽然与红外热成像仪相比,红外热成像仪是以被动方式工作,具有隐蔽性好的优点,但是在尘土、烟雾、阴雨等复杂气象和恶劣环境下红外热成像仪却有比较大的使用局限性。所以战场侦察雷达也被各国军方所重视。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轻型战场侦察雷达为联军师以下级别的指挥官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战场情报。在战争结束后,各国军方非常关注用于陆军步兵分队的轻型战场侦察雷达的发展。以适应今后战争中支持步兵、侦察兵行动与和平环境中军警行动的需要。随着雷达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军队对轻型战场侦察雷达的重视,这种雷达将会在步兵装备中得到越来越大的普及。从而影响步兵的传统作战模式。 探测地面活动目标雷达。主要装备于陆军部队,用于警戒、侦察敌方运动中的人员、车辆和坦克等目标,测定方位、距离和活动路线,提供敌军地面活动情报。根据雷达作用距离的不同,战场侦查雷达分为近距离(对车辆10千米左右)便携式和中远距离(对车辆20~40千米左右)车载式两种类型。根据雷达发射波形的不同,又有连续波和脉冲波2种体制。这种雷达一般采用3厘米或更短的波长,以提高精度和减少体积、重量。由于目标周围环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这种雷达常采用动目标检测技术,以便将活动目标信号从强烈的地物杂波中检测出来。 目前在多模传感器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与澳大利亚的阿贝尔视觉系统公司合作研制的“猛禽”系统。该系统有固定状态和机动状态两种形式,可供中程和近程全天候地面监视使用,还可供步兵侦察和炮兵观察使用。

军事理论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 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2.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 2)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3)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 4)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5)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3.国际战略格局: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4.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 1)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手段或是由于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2)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多极格局已经孕育成熟的结果 3)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影响 5.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1)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加强 3)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6.“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和英美德为代表的欧洲联盟等 7.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式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1)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 2)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纠纷 3)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4)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后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8.局部战争已成为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9.我国陆地边界22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我国领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公里。 10.三大毒瘤:1)国际恐怖主义2)宗教极端主义3)民族分裂主义 11.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雷达技术综述

雷达技术综述 Overview of Radar Technology 摘要: 雷达被广泛用于军事预警、导弹制导、民航管制、地形测量、气象、航海等众多领域。本文首先概述了雷达发展历程并总结了雷达技术发展的成因,然后对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雷达方程作了简要的介绍。最后介绍了几种实际雷达并指出了雷达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雷达技术;工作原理;雷达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Radar is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of military early warning, missile guidance, aviation control, topographic surveying, meteorology, naviga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adar and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dar technology,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adar and basic radar equation.Final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practical radar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adar. Key words: radar technology; working principles; radar applications; trend in development 引言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最先是作为一种军事装备服务于人类,主要用来实施国土防空警戒,指挥和引导己方作战飞机以及各种地面防空武器。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改进,如今雷达被广泛用于民航管制、地形测量、气象、航海等众多领域。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将在21世纪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 雷达的发展历程 雷达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雷达装备技术发展来看,雷达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为实施国土防空警戒,指挥和引导己方作战飞机以及各种地面防空武器(高炮、高射机枪、探照灯等),西方大量研制部署米波段雷达和以磁控管为发射机的微波雷达。当时雷达探测目标的种类简单,主要是飞机,此外还有少量的飞艇和气球,雷达的典型技术特征是电子管、非相参,这种雷达被称为第1代。 第2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防空作战对雷达提出了由粗略

(完整版)战场传感器简介

战场传感器简介 战场的侦察和监视技术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侦察是指挥员或侦察人员的耳目侦察,侦察距离相当有限。欧洲工业革命后照相机、望远镜的发明和应用,人们获得了对较远的目标进行侦察的技术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子、航空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无线电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航空侦察和潜艇侦察等间接侦察手段,使侦察的范围大大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航天侦察和各种遥感侦察技术,使军事侦察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可以从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实施侦察和监视战局。 之后,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到来,侦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充分表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精确制导武器大量使用,武器的射程、命中精度和杀伤能力都大大提高,同时伪装、欺骗手段不断变化。因而现代战争对侦察情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谁在信息获取技术方面占有优势,谁就将赢得军事行动的主动权。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尽最大努力,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先进的军事侦察装备。

在陆海空天四维空间侦察中,地面侦察是不可或缺的一维。这是因为地面侦察在复杂的地形地物条件下甚至是严密伪装的情况下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弥补光学侦察、无线电侦察和雷达侦察等现代侦察技术存在的盲区。 技术特点 地面战场传感侦察系统被美军称为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U G S(Unattended Ground Sensor),是一种无源被动探测的侦察与监视装备,一直伴随着军事需求而发展。地面战场传感侦察系统最早由美国军方在越战时期推出,成功监测了胡志明小道的动向,并引导空军对其实施了封锁。受此鼓舞,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 e f e n s e A d v a n c e d R e s e a r c h Projects Agency)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联合资助了一系列研究计划,推动了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 2 0 0 3年,美国陆军首席科学家安德鲁斯博士指出,未来作战系统将是一个网络化的、诸兵种合成的战斗系统,由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智能武器系统及无人飞行器等组成,是多个系统组成的集成系统,各系统之间密切协同作战,从而明确了地面战场传感侦察系统在全球信息栅格网(GIG:

刑侦物证技术实验心得

刑侦物证技术实验心得 刑侦物证技术实验心得1 基层刑事科学技术部门担负着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现场的勘 查工作,其勘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的成败。但是长期以来,基层刑事案件勘查的质量不容乐观,很多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很多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基层公安刑事现场勘查质量的制约 一,现场保护不到位制约现场勘查质量。 ⑴案件当事人现场保护意识淡薄,使现场遭受毁灭性破坏。如发现案件现场的当事人一般都急匆匆,慌乱乱,到处乱翻乱摸,不亚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动作,盲目寻找被盗物品是否还在,严重破坏现场。 ⑵先期到达的民警缺乏保护现场的意识或想保护现场却不 知如何保护。如民警盲目进入现场留下自己的足迹、手印;先期到达的民警在制止当事人进入现场的同时自己帮助当事人寻找 物品、抢救人员而留下痕迹,甚至破坏现场。技术人员从现场提取的指印经比对为现场保护人员所遗留的事情时有发生。

⑶技术员在勘查现场过程中保护现场意识不够。如技术员抽烟乱丢烟头,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破坏现场。或在勘查现场的过程中只重视大要案现场,忽视普通案件现场;只重视主体现场,忽视关联现场;只重视原始、真实现场;忽视变动现场。或在勘查下班、吃饭时间发现的案件现场急于求成、马虎了事而破坏现场等。 二,技术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制约现场勘查质量。 刑事案件发案数连年增加,甚至成倍增长,可勘查现场的技术人员数量几乎没有增加,甚至逐渐减少。据调查显示,某县公安局刑警队技术人员2人,要负责全县近几十个乡镇的现场勘查任务,造成技术人员疲于奔命,更不用说坐下来进行业务学习了。在基层民警中,要挑选一名自愿干技术工作的民警非常困难。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严重制约着现场勘查质量,使勘查现场成为走马观花“看”现场,只能疲于应付。 此外,技术员在勘查现场时往往单兵作战,既要照相、绘图、记录,又要寻找、提取痕迹物证。其时,实地勘查现场才做了现场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现场资料后期制作工作也要等技术人员去完成,如案件现场勘查登记、现场勘查信息系统录入、痕迹物证的保存和检验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在这样的状态下,强调质量是不现实的事。 三、技术队伍的管理制约现场勘查质量。

雷达技术概述

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战争下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雷达系统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雷达系统与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关键词:雷达技术相控阵合成孔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引言 自从雷达诞生至今,在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多种体制的新功能雷达,雷达的技术性能、体积和重量、可靠性、维修性、抗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对雷达技术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雷达系统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1.20 世纪30 年代及以前 19 世纪后期,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法拉第和安培等人,预言并用数学公式描述了移动电流产生的电磁波的存在情况。1935 年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第一次研制出能够探测空中飞机的实用米波雷达,至此宣告了雷达的诞生。1936 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了T / R (收发)开关,可使雷达系统的接收和发射分系统共用一副天线,大大简化了雷达系统结构。1939 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大功率磁控管,克服了甚高频雷达波束和频带窄的缺点,使实用雷达步入了微波频段。 2.20 世纪40 年代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辐射研究室把微波新技术应用于军用机载、陆基和舰载雷达取得成功,其代表产品是SCR -270 机载雷达、SCR -584 炮瞄雷达和AN / APQ-机载轰炸瞄准相控阵雷达。20 世纪40 年代主要的雷达技术有动目标显示技术、中继技术以及单脉冲跟踪技术理论的提出。动目标显示技术应用于各型对空警戒雷达,后来应用于着陆引导、岸防等型雷达,其优势是能有效抑制地海杂波,抑制大山、建筑物、风雨雪等静止和慢动目标的干扰能将机载情报传送到地面观测站,能有效加强地空之间的信息联系。 3.20 世纪50 年代 20 世纪50 年代是雷达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雷达设计从基于工程经验阶段,进人了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的高级阶段。50 年代产生的主要理论有匹配滤波器概念、统计检测理论、模糊图理论和动目标显示理论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诸如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新休制雷达。 4.20世纪60年代 20 世纪60 年代雷达系统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数字处理技术革命和相控阵雷达的应运而生。为了探测洲际弹道导弹,为防空系统提供预测情报,产生了相控阵雷达体制。新一代雷达发展方向是全固态电扫相控阵多功能雷达。雷达信号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化革命、半导体元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雷达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侦察雷达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编号:1001-893X(2009)02-0038-05 侦察雷达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杨春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 摘 要:针对传统模拟接收机在实现方式上的不足,提出了侦察雷达数字化接收机的性能改进方案。并对数字中频中多项关键技术进行原理分析,给出了雷达中频数字化具体实现方案,同时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数字中频测试方法。 关键词:侦察雷达;数字化接收机;中频采样;数字本振;镜频抑制度 中图分类号:TN959.1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gital Intermediate Frequency Receiver for a Reconnaissance Radar YANG Chun (Southwest China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Chengdu 610036,China) Abstract:In allusion to the defect of analog receiver,performace improvement scheme of digital intermediate frequency(IF)receiver for a surveillance radar is proposed,and theory of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is analysed.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IF digitization for reconnaissance radar is given. A comprehensive digital IF test method is provided. Key words:reconnaissance radar;digital receiver;intermediate frequency sample;digital local oscillator;image suppression 1 引言 传统雷达接收机正交解调在模拟域进行,I/Q 通道混频器要求同频率相位相差90°,两个通道通过滤波器后,信号增益也要求完全一致。如果在信号带宽上所有频点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则后端信号处理会因为I/Q通道的幅度不一致在脉压后产生距离旁瓣和相位正交性不好引入虚假目标,同时传统模拟接收机每个通道都需要一个A/D,两个A/D的差异会进一步降低系统性能。 随着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高速A/D变换器的发展,使得直接中频采样成为可能,即直接将模拟中频信号通过A/D变换为数字信号,同时在数字域实现正交解调,生成数字I、Q基带信号。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直接中频采样具有更高的精度与稳定性。尤其是数字本振不受环境变化影响,没有温度漂移,同时数字本振的幅度一致和相位正交性比模拟本振高一个数量级。本文探讨了侦察雷达数字中频的实现方案,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相滤波器结构的数字接收机实现方法,实现了对60 MHz 调制的中频信号(带宽5 MHz)数字下变频设计,并给出了最后试验结果。 ?收稿日期:2008-12-03;修回日期:2009-01-21

浅论网络犯罪侦查

【摘要】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在侦查网络犯罪中,除了应借鉴侦查传统犯罪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侦查途径,采用新的侦查方法。首先,应想方设法获取网络犯罪案源;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初查;第三,在网络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方法取证外,还应重点对与网络犯罪相关的电磁记录、命令记录等网络证据进行搜集;最后,应依托网络采取切实可行的侦查措施。【关键词】网络犯罪;案源;勘查;侦查措施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专门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①“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空间的计算机犯罪案件每年都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其所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现实空间的犯罪......”②按照《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的推测,20xx年以后,全球使用因特网的人数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预计至20xx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将达7.65亿。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跨国性、专业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取证困难,而且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分子常常连续作案,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十分严重。对网络犯罪侦查的研究,目前在中国大陆基本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实际部门办理此类案件尚无理论指导,因此,对网络犯罪侦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说,侦查网络犯罪一方面应借鉴侦查传统犯罪的方法,另一方面应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一、网络犯罪案源的获取网络犯罪跨跃物理与虚拟两大空间。网络犯罪与发生在物理空间里的犯罪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突出特点之一便是犯罪行为难以发现及被害人不愿举报。这一特点决定了要发现网络犯罪是相当困难的。鉴于此,则极有必要探寻获取网络犯罪案源的方法,否则,无案源,侦查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获取网络犯罪案源,除了采用传统的发现案源线索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建立网络系统发现犯罪。即从各个要素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获取犯罪信息的网络系统,通过此系统搜集案源线索。首先,从组织要素考虑,组建反网络犯罪机构。其次,从意识要素入手,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三,为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第四,在满足有关要素的基础上,使系统运行起来,通过该系统搜集与网络犯罪有关的线索。如,国际刑警组织与美国的AtomTangerine公司合作,建立反计算机犯罪情报网络,该网络可以收集计算机及网上犯罪活动的情报,特别是犯罪分子即将攻击的目标和他们可能使用的手段。 ③我国可以参照国际刑警组织的做法,在国内建立同样的网络系统。(二)通过科技手段监视获取。即由控御主体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建立跟踪或搜索系统实现对网络犯罪的监视,通过监视发现案源。如,韩国警方于20xx年7月份成立了“网络犯罪对应中心”。该中心利用实时跟踪和事件分析等先进搜查系统严密监视网上犯罪,并及时加以打击。中国大陆于20xx年2月26日面向全国发行了全国首款互联网净化器软件“网络警察110”,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截堵互联网上的邪教、色情、暴力等有关信息。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旗下的AtomTangerine公司研制出一个名为“网络雷达"的程序,可以监视计算机及网上犯罪活动。 ④又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FTC)建立一个特殊的因特网研究室,该研究室通过搜索机器人(这是一种可自动搜索因特网可疑内容的技术)等先进技术对网上广告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通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欺诈的种种迹象,以便实现及时打击。⑤再如,美国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研究并设立了打击网络犯罪新系统。此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一个是“信息搜集系统”,该系统将帮助联邦调查局依据《外国情报侦察法》的规定,为窃听活动建立一个“灵活而即时的信息搜集基础”;另一个是名为“数字风暴”(DigitalStorm)的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使联邦调查局经法庭授权之后,对电话和手机的传输信息进行过滤和检查;第三个系统是“企业数据库”,据此系统联邦调查局可以通过一个保密的全球网络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美国为此新系统的建立投入了7500万美元。上述相关做法均值得借鉴。(三)通过设立打击网络犯罪网站获取信息。即设立一个专门用于打击网络犯罪的综合性网站,此网站既有新闻发布、官员讲话、法律文本和司法部门的其他报告,也有关于调查黑客、

刑事侦查技术试题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刑事侦查技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A.上级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当地政法委员会()5、在搜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时,应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 A.一份 B.一式二份 C.一式三份 D.一式四份() 6、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在 A.8小时内安排 B.12小时内安排 C.24小时内安排 D.48小时内安排() 7、侦办绑架案件中,侦查工作的第一原则是 A.制服犯罪嫌疑人 B.保护人质安全 C.保护财产安全 D.保证警察安全 () 8、构成奸淫幼女罪的被害人年龄应是不满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9、认定贩毒案件犯罪事实最关键的证据之一是 A.有犯罪嫌疑人可查 B.有毒品可查 C.有犯罪线索可查 D.有犯罪地点可查 () 10、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 A.多样性 B.复杂性 C.习惯性 D.可靠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德国“小狐”战场侦察车

德国“小狐”战场侦察车 在现代战争中,能否实时、准确地掌握战场信息往往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侦察就成了部队遂行战斗任务前所必须的环节。尽管卫星、雷达等远距离侦察设备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提升,但现场勘察仍在作战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德国“小狐”装甲侦察车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新一代战场侦察车。

研发背景 传统的战场侦察车大都是由军用吉普车改装而成,随着反侦察手段的不断发展,吉普车隐蔽性低、防护能力差的弱点使其难以充分接近敌方阵地,而在遇到直升机等重型武器的阻击时又缺乏有效的反击措施,因此出现了大量在吉普级的全轮驱动型车上安装装甲的轻型装甲车,如法国的“潘哈德”VBL轻型装甲车、美国的“悍马”多用途车族、日本的高速轻型装甲车均为其中的代表。 “小狐”装甲侦察车是德国威格曼公司与荷兰宇航车辆公司共同开发的新车种,其研制工作始于1990年,几经周折后终于在1998年开始批量生产。该车看似普通的轻型装甲车,但由于其主要任务是用于战场侦察,因此在研制之初,德国国防部对“小狐”侦察车提出了如下要求:能够在敌方控制区内连续工作五天,并将侦获的情报实时传回己方指挥部;整车须具备良好的隐蔽性、机动性及自卫火力,其装甲应能够承受普通轻型武器的连续射击,在

遭受敌方核、生、化武器攻击时仍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车身须紧凑小巧,能够方便地经空中、陆路及海路投放战场。 整体性能 “小狐”的车组成员为三名,在实战中通常以两车编组的形式执行侦察任务。与前述的“悍马”等多用途车族不同,由于该车从一开始便被定义为一款专门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车型,因此在设计和装备上也有许多创新和突破。其发动机功率为179千瓦,配备全自动无级变速箱和带防滑机械的差速器及轮胎压力自适应系统。最高时速115公里、最小转弯半径6.3米,能够轻松爬上60°的斜坡和驶过l米深的水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车一次加油后可连续行驶860公里,便于其在战场上进行大范围穿插。其动力传动系统采用典型的“H”型布置,乘员座舱和发动机分别被置于车身的中前部和后部,这一设计可以在不损失机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底车身高度,对于提高整车的隐蔽性十分有利。 驾驶员被安排在车身的最前方以保证其视野,前方和两侧装有加厚防弹玻璃,舱内还设有红外夜视装置,使驾驶员在夜间也能自如行进。驾驶仪表盘采用人机工学设计,各种行驶数据一目了然。由于其车身扁平,驾驶员难以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身后方的情况,因此,设计者专门在驾驶室内安装了一台监视器,它可以将车身后方的影像实时传送到驾驶员跟前,其视野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的后视镜,这在摆脱敌军追击时极为有用。此外,驾驶员还可以遥控操作车身前方的绞盘和后部的动力舱灭火器,在发生事故时,绞盘能够有效地实施自救或救助己方车辆。

西方国家刑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研究(一)

西方国家刑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研究(一) “关键词”正当程序侦查机关技术侦查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 技术侦查手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随着20世纪6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犯罪现象也日益复杂起来,在传统的犯罪方式之外,出现了各种新的犯罪方式。白领阶层犯罪增长,把犯罪行为带入许多新的、从前有免疫力的领域,而且其犯罪手段技术化程度高、隐秘性强;同时,有组织犯罪也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发展。“有组织犯罪早对社会肌体的大破坏,它几乎对个人、集体和机构等社会组成单元都产生影响,但它同时也是无视法律的一种狡猾形式,它毒辣地利用公民的权利和宪法的保障来减少被侦破的危险,尽最大可能逍遥于法外”。1]总之,新的犯罪方式日益向组织化、技术化、隐秘化发展,给侦查机关的侦查带来重重困难,严重影响到了侦查的效果,同时也就“提出了对这些新型犯罪最适合的法律与司法工具问题。”2]为应付犯罪形势的新变化,首先是在西方国家,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开始日益向技术化、高隐秘性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被用于侦查之中,如窃听视听装置与技术、红外线望远镜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这就使得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丰富起来,技术侦查措施由此产生并日益成为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指的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作案人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监听(俗称窃听)、秘密录像、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送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手段。技术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为对付技术化、高隐秘性的犯罪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在于不经当事人知晓而运用技术装备秘密调查、秘密取证,因而是典型的秘密侦查措施,《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称之为“不经当事人知晓的措施”。但是,技术侦查措施又不能等同于秘密侦查措施,因为秘密侦查措施除了技术侦查手段之外,还包括邮检、情报员(即线人)、诱捕等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的概念在外延上广于技术侦查措施。技术侦查措施因其高隐秘性而难免与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相冲突。隐私的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隐私权》一文中提出:“紧张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曾经推动过人类文明,但经过文明熏陶的人们,对于公开化变得更为敏感,因而隐私对人们来说变得更为重要。”3]代表社会公益的技术侦查措施与代表个人私益的公民隐私权之间便存在着“善与善的价值冲突”而只能进行价值选择。各国均认为,在对上述“善与善的冲突”进行价值衡量时,应作有利于具有高度公益性质一方的判断,即为了维护法律和秩序,国家侦查机关得在一定条件下限制公民隐私权;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技术侦查是正当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公民隐私权的限制应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成本或代价。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程序 英美法系国家从近代以来,大力倡导“正当程序”(Dueproess)观念,认为政府在处理有关人民生命、自由和财产问题时,必须遵守正当、合理的法律程序。由于电子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采用往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因而其采用受到更为严格的程序控制。大陆法系各国在传统上虽无“正当程序”观念,在侦查的模式上也采用强化侦查机关职权,有利于打击犯罪的职权式侦查模式而与英美法系的对抗式侦查模式有别,但在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设计上却与英美法系各国有诸多共同之处。其根本指导思想均是:技术侦查措施以侵犯公民隐私权为代价,其采用应受严格的程序控制。总体地看,两大法系为技术侦查措施设计了以下共同的程序原则。 1、重罪原则。技术侦查措施只能针对特定犯罪类型而采用。美国1968年《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条例》规定,电子监控只能针对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犯罪侦查。《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lOO条规定,“在重罪或轻罪案件中,如果可能判处的刑罚为2年或2年以上监禁,预审法官为了侦查的必需,可以决定截留、登记和抄录邮电通讯。”《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98条a第1款规定,“有足够的事实依据表明:1.在麻醉物品、武器非法交易领域内以及

战场图像情报侦察处理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战场图像情报侦察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战场图像情报是通过战场侦察传感器平台所获得的侦察图像及其相关的情报产品,它包括白光、微光、激光、红外的图像,各种平台的电视侦察图像,各种机载平台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的雷达图像以及由地面人工侦察所获得的人工图像情报。 一、战场图像情报的特点和主要获取手段 1.特点 战场图像情报属战术型情报,与卫星遥感图像等战略型图像情报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情报周期(包括情报任务下达、收集、处理、分析和分发的时间)短,时效性强,更能满足现代作战对情报的需要。 ②图像侦察具有持续侦察监视能力,可以完成全天时、全天候的图像实时侦察。 ③能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的情报,其中地面的人工图像情报是空中侦察和卫星侦察图像无法替代的。地面图像情报和航空图像情报有机结合,可使图像情报更丰富,精度更高。

④战场C-4ISR系统使战场图像的获取、传递、处理、分发以及应用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使图像情报与其他非图像情报集成于一体,便于指挥决策机构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 2.主要获取手段 获取战场图像情报的主要手段有光学观测、照相、激光、红外、电视、合成孔径雷达等。这些手段根据载体的不同又分为便携式、车载式、机载式和舰载式等。 地面照相侦察可记录各种目标、工事设施、交通情况及绘制军事地图等,主要用于搜索地面、海上和低空目标。战场电视侦察是获取视频图像情报的重要手段,具有直观、清晰、快速、实时传输等特点,能通过图像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前沿敌方阵地地形、布设、武器装备、兵力部署、调动等情况。夜视侦察装备,如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红外成像仪等用于夜间观察。用于战场侦察的合成孔径雷达主要是获取战场图像和地面活动目标信息,可在夜间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探测、搜索、跟踪敌方运动中的人员、车辆、舰船等,具有探测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测量速度快、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特点。 二、美军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战场图像侦察装备 在阿富汗战场,美军利用C-4ISR系统将侦察卫星、有人/无人侦察机、地面特种部队结合在一起进行联合作战,将多源情报(包括图像情报)综合分析处理,缩短了目标搜索和打击时间,制止了敌方利

雷达专业术语

《电路分析基础》 1 A型显示器(距离显示器) A scope(range indicator) 2 交流二极管充电A.C. diode charging 3 交流阻抗A.C. impedance 4 交流谐振充电A.C. resonant charging 5 A/R型显示器A/R scope 6 电枢控制Aarmature control 7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8 吸收性复盖层Absorbent overlay(coverage) 9 减震器Absorber 10 吸收式衰减器Absorptive attenuator 11 交流控制系统AC control system 12 加速度信息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13 附件Accessory 14 捕捉目标试验Acquisition object test 15 截获概率试验Acquisition probability test 16 低仰角截获试验Acquisition test at the lowest elevation 17 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 18 有源校正网络Active corrective network 19 有源干扰Active jamming 20 阵列单元的有效阻抗Active-impedance of an array element 21 执行元件Actuator(driving) element 22 自适应天线Adaptive antenna 23 自适应天线系统Adaptive antenna system 24 自适应能力Adaptive capability 25 自适应检测器Adaptive detector 26 自适应跳频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27 自适应干扰机Adaptive jammer 28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Adaptive MTI 29 加法器Adder 30 导纳Admittance 31 气悬体干扰Aerosol jamming 32 通风车Air blower carriage 33 空气滤渍器Air filter 34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35 机载引导雷达Airborne director radar 36 机载动目标显示Airborne MTI 37 机载雷达Airborne radar 38 机载测距雷达Airborne range-finding radar 39 机载警戒雷达Airborne warning radar 40 机载截击雷达Airborne-intercept radar 41 空心偏转线圈Air-core deflection coil 42 护尾雷达Aircraft tail warning radar(A TWR) 43 飞机跟踪试验Aircraft tracking test

现代刑侦技术的应用

现代刑侦技术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另一类言语材料,如电子邮件、BBS公告版、网上聊天室等已经逐渐进入司法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起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应用为主导、以信息人才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实现了办案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我国现代刑事侦破技术在几年的时间内由一片空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稳定学术队伍,掌握了较先进的技术,高科技设备达到国际中等先进水平的新兴学科领域,侦查信息化在侦查系统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侦破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没有先进的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 (二) 现代生物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的不断发展,针对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唯一性、人各不同的特性,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知识来鉴别人身,从而使血痕检验朝着人身同一认定的方向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侦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自动化现代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借助高科技产品、技术来完成社会的安全稳定,把高科技产品、技术应用于刑侦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刑侦部门加大汽车、电器机器人及柔性配生产线,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激光成套加工设备,真空冶炼及磁控检测,无损危险品检测,金融自动化设备,智能无纺布生产线,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手术导航系统,高能源超声聚焦系统,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设备,压力、温热、位移传感器,低耗磁敏感器,总线式工业控制仪表,检测仪器仪表等自动化产品的投入与研究,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四)纳米技术在刑侦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刑侦技术。随着纳米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的结合,诸多新的量子物理效应被发现,一系列的新型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涌现并用于刑侦领域,形成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技术学科。

光电传感器在战场侦察车上的应用与发展

光电传感器 在战场侦察车上的应用与发展(《机械参数测试技术》课程论文)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 报告完成日期: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二日 总成绩:

光电传感器在战场侦察车上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 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 战争将是在核威慑条件下常规武器战争向数字化战争发展, 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将发生重大变化, 且精确制导武器已被大量应用, 武器的射程、命中率和杀伤率都已达到极高水平的作战模式。在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为充分发挥部队和武器的最大作战效能, 实时、准确地了解战场动态、敌方战区和全纵深内的战略及重要战术目标的有关图像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各国都在发展先进的侦察车以争取赢得战争的胜利。若按操控分类,目前的战场侦察车可以分为有人侦察车和无人侦察车2大类, 其主要用途都是利用侦察车上的侦察设备对战场目标进行监视和侦察, 在昼夜任何时间和复杂条件(包括雨、雪、雾、烟幕、屏障和强烈光源干扰等情况)下, 对目标进行搜索、探测、识别和监视。无人侦察车的发展与应用可使部队面临的风险降到最小,还可使作战手段多样化,增强指挥官的应变能力,把人从武器系统中解放出来,降低了防护要求,缩小了车辆的体积,提高了作战平台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因此,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 无人侦察车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有人还是无人侦察车,其受到青睐和赏识的最主要的原因都是侦察平台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侦察系统,实施昼夜全天候侦察,可以提高武器系统性能15%~150%,并提高武器的单独作战能力和战术性能。 一、国外传感器系统在侦察车上的应用状况 过去, 在自动化技术成熟之前, 各国对所需要的侦察传感器从来

刑事侦查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刑事侦查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刑事侦查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刑事侦查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