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内部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9
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自下而上分为延髓、脑桥、中脑和间脑(主要分为丘脑和下丘脑)四部分(图31)。
也有人将脑干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脑干的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都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但是,脑干的灰质不像脊髓的灰质那样是一个连续的纵柱,贯穿脊髓的全长,而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集合成团,构成神经核,分散于白质之中。
其中有些神经核直接与第3~12对脑神经相连,叫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一般多位于脑干的背侧部。
在延髓、脑桥和中脑内除有脑神经核和其他一些边界明显的核团,以及传导束以外,在脑干中央部还有一个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神经纤维纵横穿行,交织成网,并且有各种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集团散在其中,通常把这个灰、白质交织的区域,叫做网状结构。
总的说来,脑干中的灰质多集中于脑干的背侧。
脑干中的白质大部分是上行和下行的神经传导束,是跟大脑、小脑和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
它主要分布在脑干的腹侧和中央部。
网状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因此,它的影响范围很广,功能很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网状结构的功能,不仅影响大脑皮层的活动,而且对于躯体的运动和内脏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例如,人体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适宜的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经过有些上行神经纤维的侧支传入网状结构,再由网状结构经过丘脑把各种感觉冲动广泛地弥散地传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以保持大脑皮层处于清醒状态。
这种清醒状态,是产生注意力集中和其他意识活动的基础。
又如,网状结构内具有加强肌紧张和运动的区域,叫做易化区;还具有抑制肌紧张和运动的区域,叫做抑制区。
它们对于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
肌紧张的加强或减弱,主要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和抑制区的活动来实现的。
在正常情况下,易化区和抑制区相互拮抗而取得相对平衡,维持适宜的肌紧张。
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的易化区和抑制区的活动,与大脑或小脑等有关区域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延髓的网状结构中,有调节心血管活动、呼吸、吞咽和呕吐等主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