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防治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1. 引言1.1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性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说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电气设备在煤矿井下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矿井提供了必要的电力支持,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一旦发生电气设备事故,不仅会影响矿井生产效率,更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加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井下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如高温、高湿、粉尘等,这些因素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随着我国煤矿深度开采的不断深入,电气设备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多。
必须重视和加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其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保障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不仅关乎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更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生产经营和社会稳定。
只有加强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降低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矿井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安全运行。
1.2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严重性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其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在煤矿井下作业的工人因电气设备事故而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给工人及其家属带来无法弥补的悲痛和痛苦。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事故还可能导致矿井停工停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煤矿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一旦停产将影响到国家的能源供应,甚至可能引发连锁的经济问题。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其后果不容忽视。
加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
2. 正文2.1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浅论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重要性煤矿供电设备中的电气保护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气保护系统能够在电力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及时切断电路,防止电力设备过载、短路、接地故障等问题引发事故,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煤矿这样的特殊工作环境中,电气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种因素导致的故障随时可能发生,因此要求电气保护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灵敏性和及时性。
只有确保电气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加强煤矿供电设备中的电气保护工作,提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煤矿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和风险可能会对煤矿生产和员工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煤矿供电设备工作环境复杂、电气设备负荷大、运行条件恶劣等特点,电气故障的发生频率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供电系统中断,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由于煤矿供电设备规模庞大,电气保护系统覆盖范围广,存在着电气保护参数设置不合理、保护装置老化损坏、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电气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增加了电气故障率。
煤矿供电设备中可能存在误操作、操作不当、设备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电气保护工作带来隐患,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煤矿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正文2.1 电气保护系统的作用和原理电气保护系统是煤矿供电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在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发生时,及时切断受故障影响的设备或线路,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气保护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感知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动作。
保护动作主要包括断路器的跳闸、投入备用电源等。
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的正常运行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然而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机电设备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对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及维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故障分析1.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煤矿机电设备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电机断电、线路短路、接触不良等。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路设计不合理、线路老化、接线端子松动等。
在出现电气故障时,首先需要检查电源线路是否正常,接着检查电机的线圈和接线端子是否正常,最后检查电气元件是否损坏或老化。
2. 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煤矿机电设备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轴承损坏、齿轮磨损、传动带断裂等。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缺乏润滑以及零部件磨损等。
在出现机械故障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润滑情况、零部件磨损情况等,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3. 其他故障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故障外,煤矿机电设备还可能出现其他故障,比如传感器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会导致设备的自动控制失效,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出现这些故障时,需要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
二、维修技术1. 故障诊断在出现机电设备故障时,首先需要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对于电气故障,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故障原因;对于机械故障,可以通过听、摸、看等方式来判断故障原因;对于其他故障,可以通过检查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来找出故障原因。
2. 维修方法一旦找出了故障的原因,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来进行修复。
对于电气故障,可以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或者修复接线端子、加固电路连接等;对于机械故障,可以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或者进行磨削、润滑等修复;对于其他故障,可以更换故障的传感器或者重新调校控制系统。
3. 预防维护除了对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外,还需要做好机电设备的预防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润滑、定期清洗等。
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在时代飞速发展中也迎来更加严峻挑战。
安全稳定的运行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就给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从当前煤矿电气设备出现的各种类型故障来看,失爆故障率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正常使用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因此,从对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常见位置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煤矿生产实际,针对性提出了失爆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失爆原因;防治;研究引言机电设备的巡检是解决煤矿日常安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机电设备失爆、控制电气灾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但大部分矿企目前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巡检、任务分配、跟踪和落实反馈采用的是纸质登记、人为管理,会出现设备巡检维护不到位,设备点检不及时,或者有些设备长期不进行检修,导致设备极易老化和损坏;缺乏对设备点检的有效跟踪管理和统计分析,更给煤煤矿下的安全生产留下很大隐患。
因此,对煤煤矿下电气防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失爆危害煤矿电气设备耐爆性能及隔爆性能丧失的情况都被定义为失爆。
煤煤矿下环境较为恶劣,井下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煤尘及瓦斯等,其易燃性质使得井下作业危险性较强,如果缺乏相应的防控手段,爆炸事故发生几率会大幅提升,因此煤矿在实际工作中会尽量杜绝可能引燃煤尘及瓦斯的点火源及高温热源,利用有效手段降低井下煤尘及瓦斯浓度,规避爆炸事件的发生。
煤煤矿下电气设备常规运行与故障势态下均有可能发生电弧、灼热颗粒、电火花、热表明等现象,这些均具有相当大的能量,极有可能成为点燃煤矿煤尘、瓦斯的热源与点火源。
假如电气设备失爆,设备内部产生的火焰会传递到设备外壳,同时与井下可燃、可爆性混合气体相接触,引发煤煤矿下煤尘、火灾等严重恶性循环爆炸事故,所以煤矿下电气设备一定要使用防爆型的,尽量避免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的出现。
2电气设备失爆原因(1)煤矿企业为了加快生产进度,使维护人员不能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从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采矿技术和手段的不断进步,煤矿开发使用电气设备更加密集,采煤质量与安全获得了大幅改善。
相比于其他工业过程,煤矿开采条件更加特殊,对井下设备的运用与控制有较高要求。
目前,煤矿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一般采取计划性修理方法,但由于矿井机器设备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开发,这些修理方法间接导致了电气设备故障率的提高以及修理成本的增加,无法适应现代信息化煤矿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需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引言在实际采矿过程中,煤矿电气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替换了煤矿传统设备,规范了生产程序,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保障了企业创收。
但是,当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存在电气设备老化、生锈等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制约了煤矿开采的正常进行。
为保障煤矿企业有序顺利完成开采任务,需要加强对煤矿电气设备的相关管理工作,确保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做好对煤矿电气设备相关故障的维修工作,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长足发展。
基于此,本文探究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煤矿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含义分析众所周知,煤矿企业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同时,对其生产过程提出诸多的要求,需要生产期间,具有极高的效率,并且还要有极强的安全性。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扮演主要“角色”和占据关键位置,如果系统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必然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更会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煤矿企业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也突显出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想有序、顺利地进行,那么供电系统就要发挥出最重要的作用,将实现全天稳定生产作为基础,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行业标准,确保供电系统使用双回路电源。
浅论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煤矿供电设备中的电气保护是确保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由于煤矿环境的恶劣条件以及电气设备的特殊性,电气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
本文将就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进行浅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煤矿供电设备中的电气保护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电流保护不完善:由于矿井电气设备的负荷变化比较大,而且存在短路和过载的风险,过电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煤矿供电设备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设置不合理、参数调整不当,导致无法准确、及时地对电路中的过载和短路进行保护。
2. 过电压保护不足:在煤矿供电设备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外界因素(如雷电)对电气设备产生的过电压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事故。
许多煤矿电气设备中的过电压保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承受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抵御来自外界的过电压;二是过电压保护装置反应速度慢,不能快速切断过电压,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3. 对接地故障的保护不明确:煤矿供电设备的接地是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接地故障进行保护是电气保护中的重要内容。
煤矿中的接地网较大,存在接地点不够、接地电阻过大等问题,导致接地故障保护的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对电气保护问题的解决应采取以下对策:2. 加强过电压保护措施:应选用承受能力强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提高装置的防雷水平。
采用快速反应的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迅速切断过电压,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3. 加强接地系统建设:应合理设置煤矿供电设备的接地点,确保足够的接地点以及合理的接地电阻。
通过加强接地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减少接地故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煤矿供电设备中的电气保护问题比较复杂,但只要采取合适的对策,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煤矿电气设备维修及改进电气设备是煤矿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为矿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力、为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维修工作也越发得到重视。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明确煤矿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种类,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维修知识,排除电气设备故障。
只有熟悉这些故障的种类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1煤矿电气设备故障的种类1.1由电气设备性能引发的故障煤矿电气设备内部结构复杂,线路错综,各种电子元件也较多。
这些线路和原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在矿区这种相对恶劣的环境中。
由于线路和元件的性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导电性、输出电压等各个方面都会随着设备的运转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比如,当环境过于潮湿时,线路就有可能发生短路,进而造成某些元件被击穿,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操作人员的安全[1-2]。
线路的导电性还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设备在长时间运转时会产生高温。
元件和线路长时间通电,温度也会升高。
温度升高,元件就会加速老化,一旦突破某一临界值,元件就会损坏,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1.2由不当使用方法引发的故障据统计,煤矿电气设备的故障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
比如,在发动机电压较低或较高的情况下,强行运转发动机就会对设备带来一定程度的损耗。
通常来说,这种使用不当对设备造成的损害较小,但本着安全生产,节约成本提高产量的原则,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应该避免。
1.3电气设备损坏性故障这种故障类型也是各种电气设备故障里较为严重的一类。
由于煤矿环境较为恶劣,矿井下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等,电气设备会经常性地使用过度,造成设备发电机断线,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这种事故的发生会对整个采矿进程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电气设备停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对设备会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负载过度的发电机甚至还会发生燃烧,引发井下的可燃气体爆炸,严重威胁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2煤矿电气设备维修和改进我国煤矿产业高度发达,各种设备较为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由于特殊的开采环境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电气设备还是会经常性地发生故障。
煤矿电气事故和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逐渐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但是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潮湿、设备极易的损坏,严重的甚至引起电气事故。
在煤矿进行作业时,电气事故频发,不仅影响到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严重威胁到煤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需要重视电气事故。
关键词:煤矿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前言:在煤矿井下生产时,如发生电气事故,不仅影响到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还严重威胁到煤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煤矿企业要重视电气事故。
找出煤矿电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具体的事故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可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与顺利。
一、煤矿电气事故发生的种类1.短路事故。
短路是指电气设备中,不该直接连接的两条线路被迫连接,而导致出现较大的电流,直接引发火灾。
在设备发生短路时,产生的强大电流会将设备的原件击坏,并伴随强大的热量发生。
在很短的时间内,真个线路包括供电系统出现大量热量,烧坏整个系统,引发火灾。
2. 过负荷。
过负荷是指由于供电系统的不稳定等各种原因,导致对原件供给的电流值高于元件所需的电流值。
如果这种状态超过一定时间之后,会对设备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如果电气设备的电流负荷过大,会造成电缆和设备的损坏,严重时,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3.欠电压。
欠电压是指供电系统对设备供给的电压低于设备正常需要值,设备处于低压工作状态,导致设备运行速率较低,在正常负载情况下,设备电流将高于正常值,严重时将会破坏绝缘,损坏设备。
4.单相接地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天气。
由尖硬物体使配电线路上绝缘子单相击穿、单相断线以及小动物危害等诸多因素引起的。
单相接地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而且可能产生过电压,烧坏设备,甚至引起相间短路而扩大事故。
5.漏电故障。
漏电故障是由于线路,电路板,电机,电路器件等绝缘老化或损坏造成设备或电器外壳带电的故障。
这种现象极称之为漏电,这种漏电现象会造成巷道出现杂散电流,严重时引发瓦斯煤尘爆炸。
浅述煤矿电气设备维修与改进措施摘要:煤矿企业生产的关键是煤矿的电气设备能正常运转,因此,为了高效地生产,必须抓好煤矿的电气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通过不断钻研,对传统的设备采取改进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产量,最重要的是确保煤矿企业能够安全地生产。
为此,文章对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和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维修;改进措施煤矿企业中电气设备能否正常、安全的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与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关系密切。
因此,必须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确保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
这时,维修和管理煤矿的电气设备的工作就变得异常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
从维修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论证,使其能真正实施,以达到使煤矿企业设备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1 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维修和问题1.1 管理力度薄弱在煤矿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煤矿电气设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我国,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的管理常常与经济管理分开,往往造成偏重于对技术而忽视经济的现象,这就与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制产生矛盾。
传统的管理设备维修的工作就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与过去相比,煤矿企业已经加强了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
不但有设备运转的操作人员,还有设备的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管理不及时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某些煤矿企业的管理高层没能够确实意识到电气室设备管理对效益的重要性,也没有恰当的按照标准安排人员的岗位,不愿意把年富力强的具有更专业的技能的人才安排到电气设备的岗位,而导致企业缺乏电气设备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所配备人员的配备性不强,执行力脆弱,也淡化了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
1.2 设备缺陷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的机械电气设备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先进,重型、大型器械设备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多的进口设备开始出现。
浅论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电气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保护电力设备不受过电流、过电压等异常情况的损害。
在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以及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的问题煤矿供电设备中电气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保护地漏电流过大。
煤矿供电设备的保护地漏电流过大会导致接地电压过高,矿井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中的风机和电机容易损坏,严重时可能导致矿井事故。
2、低压电网电流过载。
由于煤矿供电设备的用电负荷大,低压电网经常处于过载状态。
而低压电网过载会引起设备损坏、触电事故等问题,影响矿井生产安全。
3、电源故障。
由于供电设备种类繁多,设备运行环境恶劣,因此电源故障时有发生。
电源故障会影响设备供电,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妨碍矿井正常生产。
1、加强维护和监测。
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供电设备的电气保护系统进行检测,确保保护地漏电流合格,低压电网不过载,电源正常,避免系列问题的发生。
2、采用先进的保护设备。
采用电气保护先进的设备,如差动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等,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自动保护能力,保护设备免受异常电流和电压的损害,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3、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供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掌握电气保护的技术和知识,熟悉应急处理。
在煤矿供电设备运行中,保护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是防范电气故障的关键,人员培训是保障煤矿生产的重要保障。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时期煤矿企业管理发展应重视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
此外,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完善确保了设备运行的高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对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引言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增长中国的煤炭工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尽管煤矿企业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在不断改进,但设备管理不当仍存在一些问题,给煤矿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损失。
煤矿企业必须注意现有电气设备实施状态中存在的维修问题,因为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电力设备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及时优化和推广。
1加强电气设备管理的意义1.1有利于煤矿作业的顺利进行在煤矿的日常工作中,电力设备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贯穿整个工作过程。
如果不将生产应用于电气设备,那么很明显,煤矿工作不顺利,遇到的障碍越多,工作量也就越大。
电气管理设备是一个有系统的项目,由软件、硬件和手动操作的不同部分组成。
软件定义主要指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设置和法律,以确保煤矿的顺利安全发展。
此系统包含手动操作的组件。
如果在特定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手动操作,那么安全生产就没有领导者。
澄清这种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如何加强对煤矿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说,必须继续加强对软件、硬件和手动操作的联合管理。
1.2有利于煤矿工作人员安全作业煤矿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同的安全问题,大部分问题是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不合理的电气安全设备,或者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很容易出现设备老化的情况。
例如,由于矿井下的电缆和电缆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因此,环境中的水资源密度较高,电缆质量相对较弱,而且没有及时安排适当的人员进行维护在这种情况下,电源线泄漏的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导致火灾。
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对煤矿电气设备的严格管理,促进煤矿工人的科学安全工作。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维修策略探讨煤炭采掘业是一个传统工业项目,在迈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设备管理尤其是电气设备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
观念陈旧、缺乏专业的电气设备维护人员是制约煤矿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少煤矿企业在电气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检修,甚至让设备带故障工作,这都不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严重时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本文对煤矿电气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策略,以供参考。
标签:煤矿;电气设备;故障;维修策略1、煤矿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种类及原因分析1.1 煤矿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种类煤矿电气设备主要以电力作为能源动力,如果电气设备本身出现故障或者内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就非常容易引发严重的生产事故与安全事故。
不同使用功能、不同使用环境的电气设备出现的问题也会略有不同。
但无论是哪种设备故障,都应引起重视。
煤矿电气设备的故障种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设备性能故障在电气设备故障中,设备的性能故障一般是不会对使用有要求的,它主要是对电气设备的性能或者电气线路有要求,例如:当电气设备运行时间长了,有时变压器空载损耗就会增加,这样就说明变压器的内部铁心发生了故障。
变压器的内部铁心发生故障之后,就会降低变压器的性能,使得变压器的温度升高。
但是,在变压器的性能发生故障时,只要保证变压器能够正常输出电压,那么就能够促使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效果。
(2)设备使用故障设备使用故障对煤矿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本身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比如,发电机电压偏低,发出过低的频率,无法满足设备外部对电压与频率的具体需求。
但对发电机本身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是发电机自身。
(3)设备损坏性故障在电气设备故障中,与设备性能故障和设备使用故障相比,设备损坏性故障属于对电气设备能够造成很大影响的故障。
例如:当电机发生绕组断线现象时,就会使得整个设备都不能正常运行。
对于这样的故障,煤矿企业就只能把发生故障的设备拆卸下来,然后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一直是煤矿生产中最容易发生的事故之一,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煤矿生产秩序和设备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特点,分析其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设备规模庞大,涉及的电气设备众多,包括电缆、开关、照明设备、电动机等;二是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温度高、湿度大、通风条件差,容易导致设备的短路和漏电;三是设备工作时间长,运行时机械磨损严重,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率较高;四是井下环境复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煤尘等易导致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电气设备起火和爆炸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绝缘破损、设备过载、电路短路等原因引发的;二是电气设备触电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绝缘劣化、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三是电缆故障事故,主要是由于电缆老化、设备振动导致线路短路、打火等引发的;四是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防护不到位、操作维护不当引发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状况,及时更换老化和破损的电缆、开关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加强设备的防护措施,对关键设备和设备回路进行绝缘处理,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和电流互感器,确保设备在过载和短路情况下能及时切断电源;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四是加强井下通风和防爆措施,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煤尘,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五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安全隐患。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解决对策分析自动化技术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技术,它包括了很多项不同的信息技术,比如说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在煤矿工作开展过程中自动化设备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其价值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到极致。
自动化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中也在不断普及,如果能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就能够大大提高我国煤矿产业的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煤矿产业的长久发展。
标签: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解决策略一、机电设备发生事故原因分析1、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严重。
煤矿机电设备造价高,且有正常的使用寿命,超出服役期的电气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机电事故,加之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大大缩短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井下的电气设备往往都是隔爆型电气设备,设备陈旧、老化也将影响它的隔爆性能,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瓦斯爆炸,甚至煤尘爆炸。
煤矿企业出于效益考量,未及时淘汰掉陈旧、老化的电气设备,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煤矿是高危行业,安全是第一位。
因为煤矿作业环境差,部分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工作中违章作业、马虎蛮干、麻痹大意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省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现象,如带电搬迁电气设备、不挂接地线、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不戴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靴,甩掉电气设备各类保护,不按规定进行停电闭锁并悬挂警示牌等,这些问题极易造成人员、设备伤亡事故,增加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
3、检修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机电设备更容易发生故障,进而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一些煤矿企业对检修工作不重视,设备出现故障后,往往简单处理,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未深究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导致同类型的问题往复出现,不仅未解决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大减少机电设备寿命。
4、企业管理不到位。
一些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只注重经济效益,未履职好自己的管理责任。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如果发生设备故障,轻则影响正常经营生产活动,重则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直接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基于此,文章首先立足于现阶段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设备安全管理的策略手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以下对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众所周知,煤矿生产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活动,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比较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不但会酿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致使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破坏,发展脚步会受到限制。
加强安全管理是企业全员共同的心声,对于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来说责无旁贷。
其中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明确当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实效性,确保煤矿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能够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情况下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都能得到良好保障。
1分析煤矿电气设备中的情况第一,主要通过电网运行的煤矿电气设备,如果电气设备本身存在问题或者其内部结构存在一些相对较大的安全风险,就会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生产事故和安全问题。
同时,煤矿电气设备最常见的故障是设备损坏、设备老化、设备结构松散等问题。
当这些条件出现在煤矿电气设备上时,它们会出现调整错误,一些电气设备会在不同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方面出现严重故障。
例如,您经常需要使用移动电气设备,但这些电气设备非常容易出现断裂、变形和故障。
一旦这些电器出现,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各个方面分析煤矿建设设备,减少机器过热压力和设置不当。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工作人员都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来消除错误,使煤矿施工企业能够更好地工作。
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是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分析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原因1、设备本身因素设备本身的隐患是导致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颠簸、振动等原因,设备可能会出现断电、触电等故障。
另外,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老化、损坏等情况,为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2、运维人员不当操作运维人员的不当操作也是导致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
例如,突然断电、保护设备设置有误、未按要求检修检测等,这些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井下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环境因素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也是导致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气体爆炸、地质灾害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可能给井下电气设备带来安全隐患。
二、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设备是井下生产的核心,加强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将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需要经常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对设备的老化部件进行淘汰或更换。
2、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运维人员的操作水平对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3、加强井下环境的监测控制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应加强井下环境的监测控制,及时发现气体浓度超标等状况,加快预警和应对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小井下环境的风险。
总之,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企业关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企业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加强井下环境的监测控制,充分发扬安全意识,注意细节,以保障生命安全和生产的平稳运行。
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与预防措施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井下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认真总结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原因,加强预防措施,切实提高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对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一、设备质量不过关许多煤矿企业在采购电气设备时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质量较差的设备,这样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二、设备老化井下电气设备一般运行时间较长,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设备老化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容易发生短路、漏电等故障。
三、环境恶劣井下煤矿环境非常恶劣,高温、高湿等因素会对电气设备造成腐蚀和损坏,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维护不到位由于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电气设备的维护难度较大,维护人员不到位或维护不及时,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设备质量煤矿企业在采购电气设备时应当选择正规大型的厂家,尽量避免购买质量不佳的设备,从源头上杜绝设备质量问题。
二、加强设备维护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体系,保障设备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的老化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三、环境改善在井下煤矿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通风、控制温湿度等方式改善环境,为电气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严格管理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台账,明确责任人,加强设备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护人员对设备的维护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对事故的影响。
浅谈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 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极易发生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秩序。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气设备故障的危害性,随后对电气设备故障原因及阶段进行分
析,并介绍了故障检查的五种常用方法,同时提出有效防范电气设备故障的对策
与措施。
关键词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防治
煤矿电气设备是煤矿企业的重要生产工具,也是衡量煤矿企业技术生产水平
的重要标志,然而,煤矿企业恶劣的作业环境等原因导致机电设备故障频发。因
此,快速高效地完成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成为煤矿企业中一项极为重要
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1 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危害性
机电一体化作为设备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在煤矿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
用。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会给煤矿开采作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是严重阻碍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是煤矿企业采煤机、运输机、
掘进机等主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一旦发生电气设备故障,会极大破
坏生产,如降低采煤作业流程的有序性、采出原煤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等。
其次是降低煤矿企业收益。电气设备故障状态下开采的煤炭品质不达标直接
影响煤炭成品销售数量以及销售额度,制约煤炭产业经济的收益水平。
电气设备故障还极易引发安全问题。以电气控制系统为例,机电设备超负荷
运行或者出现电气设备误操作,都将增大设备的故障风险,引发安全事故。如掘
进机变压器烧坏,会导致设备采掘方向失控而破坏矿井内壁支撑,对人员、设备
形成一定威胁。
2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分析
2.1 电气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煤矿机电设备虽然品种繁多,但是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原因却存在一定的共
同点,主要集中在设备性能参数的突然下降、振动的异常、声响异常、磨损残留
物的剧烈增加、排气成分的变化、过热现象、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电压和电流的
剧烈变化等方面。
2.2 电气设备故障三阶段分析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故障期,又称磨合期。早期故障率很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故
障率迅速下降。早期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所致,或是使用
环境不当所造成。??
第二阶段是偶发故障期。设备进入偶发故障期,故障率大致处于稳定状态,
而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偶发故障期的故障,多是由于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
所致。因此,通过提高设计质量、改进使用管理、加强监视诊断与维护保养等工
作,可使故障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阶段是耗损故障期。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疲劳、
老化、腐蚀等原因,设备故障率开始上升,故障修复费用、修理消耗的工时也随
之增加。合理制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可以延长设备正常使用到故障高发期的时
间。
2.3 注意事项
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为了能够迅速找到故障出现的原因并解决故障,应
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当首先询问历史操作及故障出现时的现象,
检查设备外观,了解设备故障史等情况。切勿盲目拆除设备,若确定不是外部原
因引起故障,必须拆除设备的,拆卸前应明确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位置、功能等,
并对关键部位要进行标记。
第二,如果电气设备表面有较多的灰尘,应先对设备的接触点、接线点、按
钮等位置进行清洁,再检查设备按钮,判断其是否失灵,很多电气设备在清洁后
故障自动排除。
第三,保持电气设备处于断电状态,检查保险丝、热继电器、接触器、设备
按钮是否出现损坏;通电状态下,通过测定设备参数、听取设备的运转声音,进
行设备故障的判定。
3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检查方法
3.1 直观检查法
根据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外在表现,采用听、闻、看的方法进行故障的判
断和检查的方法即为直观检查法。看,一是观察电气设备组成部分的外形变化。
如熔断器是否烧断、紧固件是否松动;二是观察监测仪表所指示的数值或指示装
置所呈现的状态。听,主要倾听电气设备运行时声音的变化。如异步电动机单项
不启动,会发出“嗡嗡”声;电动机轴承损坏时,则发出“沙沙”声。闻,嗅闻电气
设备运行时散发出来的气味。如电气设备因短路、过载等故障导致温度升高时,
可出现刺鼻的焦糊味。
3.2 电压、电阻测量法
根据电气设备所采用的供电方式,进行设备电流值与电压值的测量,将结果
与正常值进行对比,进而判定某部位是否存在故障。这种故障检查方法适用于电
气设备或者设备开关分布距离较大的情况。
3.3 对比法
将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或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对无资料又无日常记
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
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
来判断故障。
3.4 逐步开路或逐步接入法
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
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
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
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逐步接入法反
之亦然。
3.5 强行闭合法
如果采用直观检查法无法确定出现故障的部位,手头又缺乏有效的测量仪
器,可以使用具有绝缘棒将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强行按下,迫使电气设备
的常开触点处于闭合状态,然后对电气设备的机械部分以及电器部分进行观察,
注意闭合后所出现的现象,由此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
4 煤矿电气设备故障防治对策
煤矿电气设备在矿区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未来,随着煤矿产业的大发展,
煤矿企业将配备的机电设备种类更加繁多,因此有效防范电气设备故障极其重
要。
4.1 加强技术革新
采用先进的故障检测系统,利用内置的电子检测仪完成多点数据的检查与分
析,准确地反映了机电设备的工作动态,防范于未然。以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安
装智能仪表对电气线路的电流量、电压值等实时检查,利用数据通信传输将信号
反馈给操作人员,整个设备检查过程均由系统自动化完成。
4.2 注重日常检修
定期检测和维修是防范煤矿机电设备风险事故的有效措施,可以控制和降低
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频次,提高作业系统的安全性能。煤矿企业应定期安排技术
人员对机电系统详细地检查分析,重点检查内连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发现
异常问题后需尽快检修处理。
4.3 推进系统升级
煤矿机电设备均是按照一整套完整的流程进行作业,若单纯依靠人工操作对
系统进行调控,很难提升煤矿开采效率。企业应着力推进设备系统优化升级,针
对传统机电控制模式优化处理,全面降低电气设备工作期间的故障率。
5 总结
综上,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气设备故障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
判断电气设备故障发生原因,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式,及时、有效、准确的发现
和处理故障,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切实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率,确保煤矿企业生产
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海河.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探讨[J].科技博览,2011.
[2]李家多.煤矿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方法[J].华东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