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苗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 格式:pdf
- 大小:51.08 KB
- 文档页数:1
猪瘟疫苗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有效手段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群的生产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猪瘟的传播和减少经济损失,猪瘟疫苗的接种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猪瘟疫苗接种对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有效性。
一、猪瘟病毒及其传播途径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饮食、使用污染工具等途径进行传播。
猪瘟病毒感染后,猪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会导致高死亡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猪瘟疫苗接种的意义1. 提高猪群免疫力猪瘟疫苗接种可以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使其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控制疫情扩散通过大规模的猪瘟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染,降低疫情的扩散速度和范围,保障猪群健康。
3. 减少经济损失猪瘟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农户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保护猪群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维护农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常见的猪瘟疫苗目前,常见的猪瘟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
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由猪瘟病毒经过体外培养、复制和灭活处理后制成的。
这种疫苗能够激发猪体的免疫反应,但不能复制和传播病毒。
该疫苗具有较长的免疫期,但需要定期接种以维持免疫力。
2. 弱毒疫苗弱毒疫苗是将猪瘟病毒经过减毒处理后制成的。
这种疫苗在猪体内产生轻微的感染,能够激发免疫反应,并提供长期免疫保护。
四、猪瘟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免疫需求,选择合适的猪瘟疫苗进行接种。
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疫情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疫苗。
2. 正确接种方式和时间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采用正确的接种方式和时间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猪瘟疫苗应在猪群幼崽期接种,以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3. 做好免疫管理除了疫苗接种,还应做好免疫管理工作。
包括定期检查猪群的免疫效果,及时补种疫苗,合理调整疫苗接种策略。
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养猪技术近年来,我国集约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对猪场的主要疾病的免疫,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猪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猪常用疫苗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疫苗的接种方法1.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疫苗都是经这一途径进行免疫。
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
注射部位多在耳根皮下,皮下组织吸收比较缓慢而均匀,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疫苗注射于肌肉内,注射针头要足够长,以保证疫苗确实注入肌肉里。
3.超前免疫。
是指在仔猪未吃初乳时注射疫苗,目的是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使疫苗毒尽早占领病毒复制的靶位,尽可能早刺激产生基础免疫,这种方法常用在猪瘟的免疫。
4.滴鼻接种。
滴鼻接种是属于黏膜免疫的一种,黏膜是病原体侵入的最大门户,有95%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机体,黏膜免疫接种既可刺激产生局部免疫,又可建立针对相应抗原的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工程;黏膜免疫系统能对黏膜表面不时吸入或食入的大量种类繁杂的抗原进行准确的识别并作出反应,对有害抗原或病原体产生高效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5.口服接种。
由于消化道温度和酸碱度都对疫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这种方法目前很少使用。
6.气管内注射和肺内注射。
这两种方法多用在猪喘气病的预防接种。
7.穴位注射。
在注射有关预防腹泻的疫苗时多采用后海穴注射,能诱导较好免疫反应。
二、各类疫苗特点1.冷冻真空干燥疫苗。
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
病毒性冻干疫苗常在-15℃以下保存,保存期一般为2年。
细菌性冻干疫苗在-15℃保存时,保存期一般为2年;2-8℃保存时,保存期9个月。
饲养猪只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在饲养猪只的过程中,预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疫苗接种是保护猪只免受疾病侵袭的主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可以帮助饲养者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生长效益。
本文将为您介绍饲养猪只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并探讨各类疫苗的适宜接种时间。
一、常规疫苗接种时间表1. 猪口蹄疫疫苗猪口蹄疫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猪只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猪口蹄疫的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分为初次接种和补种两个阶段。
初次接种应在猪只出生后15天至30天内进行,补种则在初次接种后60天至90天进行。
2. 猪瘟热疫苗猪瘟热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常常导致猪只大规模死亡。
猪瘟热疫苗的接种时间非常关键。
通常情况下,猪瘟热疫苗应在猪只出生后30天至60天接种,以确保猪只具有足够的抵抗力。
3. 猪蓝耳病疫苗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只疾病。
为了有效防控猪蓝耳病,疫苗接种时间应准确把握。
一般来说,猪蓝耳病疫苗应在猪只出生后30天至45天接种,以免病毒感染导致大面积死亡。
4. 猪肺炎弓形虫疫苗猪肺炎弓形虫是一种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为了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降低发病率,猪肺炎弓形虫疫苗的接种时间应在猪只出生后30天至45天进行。
5. 猪链球菌病疫苗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猪只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常表现为高热、关节炎等症状。
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猪链球菌病疫苗的接种时间宜在猪只出生后30天至60天进行。
二、其他重要疫苗接种时间1. 钩端螺旋体疾病疫苗钩端螺旋体疾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猪只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应在猪只出生后30天至60天进行。
2. 猪白血病病毒疫苗猪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猪白血病病毒疫苗的接种时间应在猪只出生后60天至90天进行。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常引起猪只的流产、死亡等问题。
猪瘟防控措施及注意事项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能够危害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经济。
为了防止猪瘟的传播和控制疫情,以下是一些猪瘟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一、疫苗接种:1. 给猪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猪瘟疫苗具有刺激猪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提高猪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
2. 猪瘟疫苗以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进行接种。
养殖户和兽医应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使用疫苗,并且在必要时进行疫苗的加强接种。
二、卫生管理:1. 定期对猪舍、猪栏、运输工具、饲料、饮水设施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这有助于杀死可能存在的病毒,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加强猪场的进出管理,限制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并加强对入场人员的消毒措施。
3. 隔离患病的猪只,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并及时清理病死猪只,防止病菌传播。
三、饲养管理:1. 合理饲喂有助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应保证猪只摄取足够的营养,避免长期贫困和饥饿状态。
2. 猪舍内通风要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猪舍的环境对猪只的健康和抵抗力非常重要。
3. 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舍,以免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到猪只身上。
四、防止病毒传播:1. 停止使用食用猪肉处理废弃物,以防止猪瘟病毒通过食物链传播。
废弃物应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理。
2. 在运输猪只时,应遵守卫生规定,确保运输车辆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3. 加强对野猪的监测和控制,野猪是猪瘟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有助于控制疫情向养殖场蔓延。
五、兽医监测:1. 养殖户应定期请兽医进行猪只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措施。
2. 如有疑似猪瘟的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卫生部门,并配合相关调查和处理措施。
在实施猪瘟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时,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接触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猪只,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2. 定期进行自我检查,确保采取的防病措施有效,并在必要时进行及时调整。
3. 保持与当地动物卫生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当地动态和政府发布的疫情通知。
猪瘟疫苗多久打一次,附猪瘟的症状1、猪瘟流行地区:新生仔猪出生后立即接种一次,35-40日龄进行二免,后备猪在仔猪二免后6个月接种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接种一次,种母猪在仔猪断奶后,空怀期时接种一次。
2、非猪瘟流行地区:仔猪出生后20-25天首免,60-65日龄时进行二免,后备猪在8月龄,配种前接种一次,种公猪和种母猪每隔6个月左右接种一次。
一、猪瘟疫苗多久打一次1、猪瘟流行地区(1)新生仔猪在出生后立即接种2头份的猪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1小时过后再吃奶。
35-40日龄时,进行二免,每头接种1头份。
(2)后备猪一般在仔猪二免后6个月左右,于配种前接种免疫一次,每头接种1头份。
(3)种公猪每隔6个月左右接种免疫一次,每次每头接种1头份。
(4)种母猪在仔猪断奶后,空怀期时接种免疫一次,每次每头接种1头份。
2、非猪瘟流行地区(1)仔猪在出生后20-25天左右进行首免,每头接种1头份。
60-65日龄时,进行二免,每头接种1头份。
(2)后备猪一般在8月龄时,于配种前接种免疫一次,每头接种1头份。
(3)种公猪和种母猪每隔6个月左右接种免疫一次,每次每头接种1头份。
种母猪一般在仔猪断奶后,空怀期时接种(配种前10-14天左右)。
二、猪瘟的症状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体温升高2°C以上),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处发绀,身体表面出现多处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猪很快死亡(病程不超过5天)。
2、急性型(1)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大幅度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厌食等情况。
(2)高热稽留,白细胞数量下降,病猪眼部的分泌物增加,同时伴发结膜炎导致病猪流泪。
严重时,病猪眼睑完全被黏住。
(3)在高温初期的时候,病猪往往会出现便秘,随后出现严重的黄褐色水样腹泻及呕吐,呕吐物为黄色含胆汁液体。
(4)病猪聚堆保暖,身体颤抖,嗜睡,被毛蓬松粗乱,身形迅速消瘦,走路摇晃或弯扭,后肢麻痹,呈犬坐姿势。
(5)腹部皮肤、耳鼻镜和四肢等部位出现红色或紫色出血点,并且逐渐扩大,连结成出血斑。
畜禽强制免疫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畜禽强制免疫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畜禽通过强制免疫疫苗来预防疾病,可以大大地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改善母畜的生殖能力,确保畜牧养殖的健康和经济。
强制免疫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措施,它可以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延长畜禽的寿命,提高畜禽的繁殖能力,改善畜禽的营养和饲养状况,改善环境质量。
强制免疫疫苗一般包括:防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伪狂犬病、仔猪菌痢病等;防细菌性疾病,如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防衣原体疾病,如白痢、牛瘟等;防寄生虫病,如牛脲虫病、狂犬病等。
使用强制免疫疫苗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操作步骤,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免疫的效果。
首先,根据待接种畜禽的年龄和体内免疫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疫苗;其次,根据疫苗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温度,保持疫苗的贮存温度;再次,根据要求进行皮内注射,直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最后,根据疫苗的保质期,把用过的疫苗即时处理掉。
使用强制免疫疫苗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必须提醒:首先,请确保接种疫苗的动物状态良好和体内抗体水平不低;其次,请务必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以免诱发不良反应;再次,及时给畜禽施加必要的营养补给,以预防接种后表现出的症状;最后,请随时注意动物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及时予以治疗。
总之,强制免疫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畜禽疫苗,可以有效预
防畜禽患病,确保畜禽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能力,但是在使用时要求必须严格遵守疫苗的使用规定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仔猪疫苗注射时间及疫苗注射的八个关键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仔猪、培育猪疫苗注射时间1.猪瘟:首免为20-25日龄,应用猪瘟组织活疫苗(又称猪瘟免化弱毒苗)或猪瘟细胞活疫苗(必须用猪瘟单联苗,并最好用猪瘟组织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1 毫升稀释后肌注。
二次免疫为55-60日龄用猪瘟、丹毒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或%亚硒酸钠2毫升稀释后肌注。
2.猪丹毒:可用60日龄与猪瘟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临床上常采用猪瘟丹毒疫苗肌注。
3.猪肺疫:猪肺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凝胶1毫升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断乳或转群(60-70日龄)。
也可用猪瘟、丹毒、肺疫活疫苗肌注。
4.猪气喘病(又称猪霉形体肺炎):应用猪气喘病活疫苗1头份,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给15-25日龄哺乳仔猪胸腔注射,方法是左侧横卧,于右侧肩甲骨后缘-处,用16G的针垂直刺入1-深,缓缓注入药液,注射时必须把猪的头部和后躯固定好,避免猪挣扎乱动,以免针头划破肺组织,注射药液前后一周停止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
5.仔猪副伤寒: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溶液1毫升稀释后给30日龄仔猪肌注。
6.仔猪伪狂犬病:应用伪狂犬病活疫苗1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
注射时间为出生后一周实施首免,30-35日龄再实施二免。
7.猪链球菌病:应用链球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
注射时间为30-35日龄。
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8.猪口蹄疫病:应用猪“Ⅱ”型口蹄疫灭活苗2毫升肌注。
注射时间首免为30日龄;二免为60 日龄。
养猪场中疫苗合理使用的八个关键点猪病疫苗的合理使用是关系到免疫成败的关键。
疫苗接种前,要认真阅读瓶签及使用说明书,不得任意变更;养猪户应按照以下方法合理使用疫苗。
1.注射病毒性活疫苗的前后各4天内不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等,两种病毒性活疫苗一般不要同时接种,应间隔7~10天,以免产生相互干扰。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及注射事项猪瘟一直是困扰着养猪业的一大问题。
本病以散发和非典型症状为主,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易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疫源的广泛存在,猪的隐性带毒,疫苗选择、运输和保存不当,免疫程序不当。
因此,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一些专家的研究结果,凡格猪瘟疫苗小编饭饭针对目前普遍猪瘟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瘟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各2头份/头。
(2)猪瘟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出生后接种1头份/头,隔1-2小时后才可让其吃初乳,35-40日龄二免,2头份/头。
(3)猪瘟暴发区。
在受猪瘟威胁地区和猪瘟暴发区,采用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蔓延。
在发生猪瘟的猪场对除哺乳仔猪外的所有猪只紧急接种,5-8头份/头,虽在注苗后3-5天可能会出现部分猪只死亡,但7-10后猪瘟可平息。
对已确诊的病猪采取扑杀的方法,如有条件在疫情控制后进行普查,淘汰隐性带毒猪,控制传染源。
猪瘟疫苗的注射也有很多要注意的,下面凡格猪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就为大家整理了去点注射猪瘟疫苗注意事项。
1.不要过早注射有些养猪户给刚出生几天的子猪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不妥。
因为初生子猪能够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可预防猪瘟。
如在这时注射猪瘟疫苗,将会干扰和破坏母源抗体的作用。
据试验,在子猪40日龄--45日龄、母源抗体开2.不要重复注射。
有些养猪户饲养的猪已由兽医注射了猪瘟疫苗,又自行重复注射,以为效果会更好,结果适得其反。
猪瘟疫苗是一种弱毒疫苗,适量注射后,通过引发抗体产生而获得免疫力,具有1年以上的免疫期。
10.目前市场上有细胞苗,组织苗,脾淋苗等不同类型的猪瘟苗,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比较适合,各有什么优缺点?①猪瘟犊牛睾丸细胞疫苗:优点是生产成本低,适合工厂化生产,安全性好,不易发生过敏反应等。
缺点是疫苗稳定性差,毒效价低,易感染牛腹泻病毒;一般用于仔猪超前免疫与首次免疫。
4天产生免力,保护期为1年。
②猪瘟脾淋疫苗:优点是免疫效果好,质量易控制,免疫保护期较长。
缺点是生产成本高,产量较低,生产用家兔供应较困难,个别的注射后发生过敏反应等。
一般用于猪瘟的加强免疫(2免)和紧急预防接种。
4天产生免疫力,保护期为18个月。
③猪瘟乳兔弱毒疫苗:其优缺点介于细胞苗与脾淋苗之间,大、中、小猪都可使用,安全、免疫效果良好。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万遂如脾淋苗,也属于组织苗,是用成年兔的免疫器官做成的,效果好。
缺点是成本较高,应激反应比较大。
一般不用于超前免疫,现在很多专家建议这个疫苗一般用在种猪免疫,因为成年猪的应激反应要小一些。
乳兔苗,制作成本相对脾淋苗要低一些,效果不如脾淋苗好。
细胞苗,一般采用犊牛睾丸细胞,属于基因工程苗,可以大批量生产,成本低。
效果具有争议性,有些专家认为细胞苗的效果不错,有些专家认为细胞苗的效果没有前面两种好,尤其是高热病发生以后。
现在也有一些生物制品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通常在脾淋苗中添加细胞苗,而细胞苗最大的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牛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污染,这个病毒也会引起猪发病。
关于这三种疫苗的使用,我觉得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个专家的提议很不错。
他的观点是一个猪场采购一批猪瘟疫苗,然后对这批疫苗进行牛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同一批次的检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检测牛流行性腹泻病毒出来说明这批疫苗是安全的,可以使用;如果检测出来,说明这批疫苗是不合格的。
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河南省粮油进出口集团公司代广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2001年版)收录的资料,我国的猪瘟疫苗分为猪瘟活疫苗(I)和猪瘟活疫苗(II)。
猪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方案一、疫苗种类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或猪口蹄疫。
型合成肤疫苗、猪瘟脾淋活疫苗、猪瘟传代细胞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
二、免疫范围对辖区所有存栏生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结合当地实际防控需要进行全面免疫。
三、推荐免疫程序1、规模养猪场免疫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可按本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或结合免疫抗体监测结果适时免疫。
2、散养生猪免疫春、秋两季对所有应免猪进行一次集中免疫,如已实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地区,可结合动物防疫合作社的工作,开展程序免疫。
3、补充免疫对用于近期屠宰以外的生猪、新补栏和缓免漏免生猪进行及时补充免疫。
四、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沿线纵深30公里范围内所有生猪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五、免疫方法1、散养生猪采用生猪“321免疫新技术”进行免疫,即在生猪颈部一侧注射口蹄疫疫苗1.2头份(灭活疫苗和合成肤疫苗均可),同时在另一侧颈部注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混合稀释液1.2头份。
稀释方法:用猪瘟或蓝耳病疫苗专用稀释液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混合稀释,确保混合稀释后每毫升稀释液中同时含1头份的猪瘟活疫苗和1头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
2、规模养殖场生猪按免疫程序自行分病种进行免疫。
商品猪可结合本场免疫程序参考“321免疫新技术”进行免疫。
六、免疫效果监测1、检测方法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均采用E1.ISA试验方法进行监测。
2、免疫效果判定免疫抗体阳性者判定为免疫合格。
存栏猪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
七、321免疫新技术注意事项1、确保疫苗配比稀释和注射剂量要准确,不可超量免疫;2、口蹄疫灭活疫苗、专用疫苗稀释液在使用前必须恢复至常温后使用;3、免疫后35-40天方可同步进行三种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4、种公猪免疫后需停止供精10天,再次供精前采集1次精液作无害化处理,然后方可正常供精。
山东畜牧兽医2017年第38卷猪瘟疫苗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李海琴(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兽医站 813099)中图分类号:S852.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12-0068-02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
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目前,共和县养猪业普遍存在规模化养猪场不够规范和完善,养猪技术和相应的防疫管理措施不够科学。
一旦猪瘟发生,极易扩散,造成大面积感染,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由此引发社会反应,对经济的影响不可估量。
因此有效的防疫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其中对猪群定期及时地注射猪瘟疫苗,是防治猪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1 猪瘟临床症状人工接种的猪,一般在36~48h后体温升高。
而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常为3~6d,间有延长到24d的。
典型病例表现为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死亡率高。
最急性型较少见,病猪体温升高,常无其他症状,1~2d内死亡。
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食欲减退或消失,可发生眼结膜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腔也常流出脓性粘液,间有呕吐,有时排泄物中带血液,甚至便血。
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病程一般为1~2周,最后绝大多数死亡。
亚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流行地区,病程可延至2~3周;有的转为慢性,常拖延1~2个月。
表现黏膜苍白,眼睑有出血点。
皮肤出现紫斑,病猪极度消瘦。
死亡以仔猪为多,成年猪有的可以耐过。
非典型病猪临诊症状不明显,呈慢性,常见于“架子猪”。
剖检时急性型以出血性病变为主,常见肾皮质和膀胱黏膜中有小点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出现出血性肠炎,以大肠黏膜中的钮扣状溃疡为典型。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诊。
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操作流程猪瘟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疾病,为了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猪瘟疫苗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瘟疫苗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疫苗注射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疫苗、注射器、针头等工具。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注射器和针头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最后,熟悉猪瘟疫苗的储存和使用要求,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二、选择注射部位猪瘟疫苗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有颈部、肩部和臀部。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注意选择肌肉发达、易于操作的部位。
通常情况下,选择颈部或肩部比较方便,因为这些部位的肌肉较为明显。
三、操作流程1. 将猪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注射时猪不会乱动,以免造成伤害或注射不准确。
2. 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注射部位,保持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取出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摇匀。
4. 拧开疫苗瓶盖,将注射器接上针头。
5. 抓住猪的注射部位,用一只手托住猪的身体,以稳定猪的姿势。
6. 用另一只手将注射器插入肌肉组织中,注射角度约为45度,缓慢注射疫苗。
7. 注射完成后,保持注射器在肌肉中的位置,以免疫苗回流。
8. 缓慢地将注射器拔出,用棉球或消毒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出血。
9. 将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保持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 注射部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皮肤破损或感染。
3. 注射时要轻柔、稳定,避免造成猪的伤害。
4. 注射器的容量应根据猪的体重和疫苗剂量来选择,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5. 在注射过程中,要观察猪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咨询兽医。
6. 注射后,要及时清理注射工具,避免交叉感染和疫苗的变质。
猪瘟疫苗肌肉注射操作流程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猪瘟的传播。
猪瘟活疫苗使用说明
猪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猪病,会使疫区内瘟疫肆虐,导致大量猪只死亡。
为了预防和遏制猪瘟,猪瘟活疫苗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猪瘟活疫苗的使用说明:
1.猪瘟活疫苗应在专业兽医指导下使用。
使用前,要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疫苗颜色是否正常等。
2.疫苗用前应充分摇匀,并立即使用。
3.疫苗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口服和注射。
口服疫苗应按照猪只年龄和体重进行给药,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注射疫苗应选择颈部肌肉注射,避免疫苗渗漏。
4.接种猪瘟活疫苗后,应密切观察接种猪只的体温变化和症状表现,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兽医。
总之,正确使用猪瘟活疫苗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说明书,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
浙江畜牧兽医2009年第6期
收稿日期:2009 09 23猪瘟疫苗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章胜培
(平阳县畜牧兽医局,浙江东阳325400)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09)06-0028-001
猪瘟(HCV)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发病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广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农业部第1125号公告)。
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
1 疫苗种类
目前,我国市场上常见的猪瘟疫苗主要有四种,即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猪瘟细胞苗,猪瘟乳兔脾淋组织苗,猪瘟成兔脾淋组织苗,其中细胞苗和组织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猪瘟疫苗标签上标示猪瘟活疫苗( )者为组织苗,如脾淋苗、乳兔苗等。
标签上标示猪瘟活疫苗()者为细胞苗,如牛睾丸细胞苗。
这二种疫苗的共同点是同样具有产生免疫应答快而坚强,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不同点是组织苗毒性高,含有非特异性物质,可增强免疫力,同时降解速度慢,但发生过敏几率的可能性较高,成本也高,所以多用于受猪瘟疫情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和猪群,猪瘟细胞苗虽然存在降解速度较快等缺点,但仍然可满足免疫需要,且成本较低,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猪瘟疫苗。
2 疫苗的存放和稀释
猪瘟疫苗为冻干苗,应进行低温冷冻运输和保存。
使用前,提前将疫苗从冰箱中取出,让其温度自然上升至与稀释液温度相近再进行稀释。
稀释液应为生理盐水,切勿用凉开水或注射用水稀释,按1头份猪瘟疫苗与1m L生理盐水比例,实行!现配现用∀原则,要在有效时间内使用,一般夏季不超过2h,冬季不超过5h。
3 免疫程序
每个猪场应因地制宜科学制订免疫程序,不可盲目跟风接种某种疫苗。
对于猪瘟疫苗,一般实行:小猪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二免比较适宜;后备猪配种前25d接种;经产母猪产后5~10d或配种前10d接种1次;怀孕母猪不需接种,因为猪瘟疫苗具有胚胎毒性,病毒可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引起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或早产、产出震颤弱猪等;种公猪每年3、9月份各接种1次。
对已发生猪瘟疫情的猪场,选择超前免疫是净化猪瘟的有效手段。
所谓超前免疫又叫仔猪乳前免疫,是指在仔猪出生后立即用猪瘟单苗进行免疫,2 h后再让仔猪喂第一次初乳。
超前免疫应专人负责,每头乳猪按时注射疫苗,必须相隔2h后再喂初乳。
但是如为先天带毒仔猪,则免疫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超前免疫使用要慎重,最好在20~30日龄和60~70日龄再行接种二次。
4 免疫剂量
一般而言,免疫剂量细胞苗为5头份,组织苗1 ~2头份。
目前,大部分规模猪场都注重母猪免疫,在母猪有充足的母源抗体情况下,为防止母源抗体干扰,未断奶仔猪或早期断奶仔猪可注射4头份,断奶仔猪可注射3~4头份,种公猪和经产母猪可注射4~6头份,但种公猪和经产母猪的最大量一般不宜超过8头份。
在实际生产中,不宜提倡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
5 注意事项
免疫接种时的注意事项:一是首先要选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二是猪体接种部位应用75%酒精消毒,待酒精干燥后再注射疫苗,不建议使用其他消毒药;三是注射时注意深度,不可停留于脂肪层,必须到肌肉层;四是打一猪换一个针头;五是严禁打飞针;六是注射猪瘟疫苗时,应避免同时注射有免疫抑制性的疫苗和药物,如蓝耳病和伪狂犬灭活疫苗;七是尽量避免天气过冷、过热、气温骤变时进行免疫接种;八是发病猪只严禁接种(除非紧急免疫)。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