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测试题4附答案详析
- 格式:pdf
- 大小:251.95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A.阴晦.(huì)寒噤.(jìn)嗤.笑(chī)鄙夷.(yí)B.黛.色(dài)隔膜.(mó)恐吓.(xià)恣睢.(suī)C.阔绰.(chuò)褴褛.(lǚ)拮据.(jū)别墅.(shù)D.煞.白(shà)嬉.闹(xī)稠.密(chóu)撩.逗(liáo)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髀骨嗤笑浑身解数潺潺流水B.拮据糟蹋莫明其妙郑重其事C.荒唐褴褛与日俱增迟疑不诀D.乖巧肥硕无忧无虑致之不理3.指出下列古代借代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桑梓(家乡)社稷(国家)同窗(同学)巾帼(妇女)B.须眉(男子)手足(兄弟)伉俪(夫妻)伛偻(老人)C.提携(小孩)膝下(父母)桃李(学生)南冠(囚犯)D.烽烟(游戏)丝竹(音乐)婵娟(月亮)汗青(史册)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C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 的恶名,但.... .... . . . . . . . . . . . . . . . . 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惘然(wǎnɡ) 褴褛(lǔ) 阔绰(chuò) 眺望(tiào)B .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C .胆怯(qiè) 恣睢(suī) 寒噤(jīn) 炊烟(chuī)D .嗤笑(chī)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祭祀 箫索 应酬 置之不理B .黛色 鄙夷 伶利 朦朦胧胧C .瓦楞 撬开 愕然 十拿九稳D .找茬 别墅 糟踏 郑重其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针对 100 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 .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歇斯底里 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 .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B.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美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D.曹文轩在《孤独之旅》中,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描述了少年杜小康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荡放鸭的成长故事。
5. 名著导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总分:12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一、选择题(12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ì) 拮据(jié)鄙夷(bǐ) 歇斯底里(xiē)B.逃窜(chuàn) 恣睢(zì) 惘然(wǎng) 吞吞吐吐(tēn)C.流氓(máng) 栈桥(zhàn) 褴褛(lǔ) 细脚伶仃(dīng)D.煞白(shà) 觅食(mì) 胆怯(què) 一望无际(jì)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鄙夷怨怅不醒人事无与伦比B.盘缠恭维如雷贯耳相题并论C.阔绰疏懒十拿九稳别出心裁D.傲慢炊烟顿开茅塞记忆尤新3.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B.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C.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D.对于叔叔回国这桩稳操胜券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4.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C.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D.腾不出时间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悲伤;腾不出时间思考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后悔。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mèi)骨。
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
“横眉冷对千夫指,(fǔ)首甘为孺子牛。
”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
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水浸不透,他的身影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节选自季羡林《访绍兴鲁迅故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2分)(mèi)骨(fǔ)身(2)给文中加点宇“横”选择正确的读音。
()( 1分)A.héng B.hèng(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1分)A.融B.熔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鄙夷(bǐ) 伫立(chù) 潜心贯注(qián)B.气氛(fēn) 霎时(shà) 惟妙惟肖(xiāo)C.屏息(bǐng) 炽痛(chì) 风雪载途(zài)D.默契(qiè)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è)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黯然失色。
B.外出三年的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好友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C.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D.“南海军演”显示了中国捍卫疆土的强大实力,那些不自量力的挑衅行为只会自取 其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5.在下列文段空自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题号一 二 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 分)A .祭祀(sì) 潮汛(xìn) 瑟索(sè) 折本(shé)B .嗤笑(ch ī) 惘然(w ǎnɡ) 拮据(jié) 栈桥(jiàn)C .褴褛(l ǚ) 眺望(tiào) 觅食(mì) 掺杂(c ān)D .镰刀(lián) 撬开(qiào) 煞白(shà) 廿年(ni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就要进行期末测验了。
B .老爸从欧洲出差回来,一进门,便歇斯底里地和我谈起了漫步香榭丽舍大街的感受。
C .切尔西队凭借最后时刻的任意球破门,客场 2 比 1 绝杀巴塞尔队,他们晋级欧联杯决赛已十拿 九稳。
D .随着城市人口的与日俱增,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和人民群众心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 题。
3.(无锡中考改编)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 .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内地的各大超市除供应新鲜蔬菜外,还 有肉类、海产品、海带和虾等。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 . . . . . . . . . . . . .... .... ..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第Ⅰ卷(20分)一、听力Ⅰ。
本大题4小题,共8分。
答题提示:第Ⅰ卷的1~4题读一遍,第Ⅱ卷的11题读两遍,答案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录音只播放一次,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 听读词语,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
()(2分)A.悖谬苟同绸缪B.熟稔希冀擅自C.晨曦涅槃东隅D.蕴藏瞬间疮痍2. 听读几个句子,选出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
()(2分)A.(1)比喻(2)反语(3)反问(4)排比B.(1)比喻(2)对比(3)反问(4)反复C.(1)拟人(2)反语(3)设问(4)排比D.(1)拟人(2)对比(3)设问(4)反复听读下面说明文,完成3~4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
D.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去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句中的“均匀”一词句意会改变。
C.本文主要介绍了霾的成因及危害。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
二、语文基础。
本大题6小题,共12分。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瞬.间(shùn) 诠.察(quán) 苟.同(gǒu) 熟稔.(rěn)B.疮.痍(cuāng) 擅.自(shàn) 瞥.见(piē) 晨曦.(xī)C.希冀.(jì) 蕴.藏(wēn) 箱箧.(qiè) 悖.谬(bèi)D.会晤.(wù) 恍.若(huǎng) 绸缪.(miù) 赋予.(yǔ)6.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荡然无存不可思议毋庸赘言忐忑不安B.眼花缭乱瘦骨磷峋巧言令色倚马万言C.不可名状政躬违和难辞其咎鸡皮鹤发D.丰功伟绩同捐前嫌经纬万端度尽劫波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2019年部编新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一、给加点汉字注音14 故乡阴晦.萧.索祭祀....嗤.笑应酬..伶俐..愕.然鄙夷世.面惘.然隔膜.恣睢..15 我的叔叔于勒拮据..别墅.褴褛..女婿.端详...栈.桥糟蹋恭.维阔绰.煞.白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16 孤独之旅找茬.抠.家底.觅.食嬉.闹空旷.撩逗..炊.烟乖.巧掺.杂驱.除镰.刀温顺.重.叠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4 《故乡》1.阴沉,昏暗。
()2.缺乏生机,不热闹。
()3.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4.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5.惊讶的样子,形容吃惊。
()6.轻视,看不起。
()7.讥笑,嘲笑。
有讽刺之意。
()8.交际往来,以礼相待。
也指私人间的宴会、聚会等。
()9.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10.形容失意的样子。
()11.隔阂,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12.放纵、骄横的样子。
()15 《我的叔叔于勒》1.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2.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
()3.指不珍惜,浪费。
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4.多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住宅。
()5.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6.女儿的丈夫。
()7.仔细地看。
()8.为讨好而赞扬。
()9.生活奢侈,讲究排场。
()10.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1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12.比喻很有把握。
也说十拿九准。
()13.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16 《孤独之旅》1.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也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
()2.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3.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4.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5.嬉笑打闹。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惘.然(wǎnɡ)褴褛.(lǔ)阔绰.(chuò) 眺.望(tiào) B.栈.桥(jiàn) 拮.据(jié)瑟.索(sè) 乱窜.(cuàn) C.胆怯.(qiè) 恣睢.(suī)寒噤.(jīn) 炊.烟(chuī) D.嗤.笑(chī) 阴晦.(huì)潮汛.(xùn) 掺.杂(chān) (解析:A.“褛”应读作“lǚ”;B.“栈”应读作“zhàn”;C.“噤”应读作“j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分)A.祭祀箫索应酬置之不理B.黛色鄙夷伶利朦朦胧胧C.瓦楞撬开愕然十拿九稳D.找茬别墅糟踏郑重其事(解析:A.“箫”应写作“萧”;B.“利”应写作“俐”;D.“踏”应写作“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3分)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解析:A项是选择问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三、两个”表示概数,所以应删去顿号;D项应将“她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解析:B.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掉其中一个;C.主语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D.语序不当,将“引发”移至“国内”之前.)6.填空.(8分)(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商山早行》中,通过自然景物既点明季节,又巧妙地点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仿照上半句,完成标语的拟写.(2分)上半句:沉醉小说世界,看人物悲欢下半句:【示例】走进现实生活,聆听社会心声(2)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示例:介绍小说知识【示例】表演小说剧情、猜小说中的经典人物(3)请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的理由.(3分)【示例】《水浒传》,这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它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擎天立地的人物英雄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中国读者.自出书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其书反弹琵琶,以歌颂农民起义为主,刻画了武松、鲁智深、林冲、宋江等众多英雄形象.描写生动,非常适合阅读.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5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该词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2分)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12.“痴”与第①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2分) 与“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写赏雪,却写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这样写多余吗?为什么?(3分)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作者之“痴”找到共鸣者,给人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赏雪的延伸.(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3分)嘱托格·鲍姆特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他讲述了有关这个小红包的一段经历.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色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样,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面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自这个晚上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4.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4分)以“嘱托”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波兰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完成“嘱托”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士的尊重和敬意.15.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这位波兰人在当时危急情形下的急切与对亲人的担忧.16.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事件的起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嘱托做铺垫.17.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本文以小红包为线索,两次设置悬念,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的结尾安排巧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采浆果的人迟子建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原本忙着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侧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漫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他不撒手,她也侧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上溜走了.③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④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她的服侍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⑤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弯下僵硬的腰,手指触到那已经蔫软的皱皱巴巴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情凄凉了起来.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她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不可收拾,吃空了盛都柿的篮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喝,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吗?蚂蚁喜欢合伙举起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⑥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忙着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们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会长翅膀飞了;可你们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秋完再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⑦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放到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猪圈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竹筐把猪草背了回来.⑧就在大鲁、二鲁背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成,就这么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口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⑨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儿,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不过他们只采了这一种,并且用它们做了最美的装饰.(选自《雪窗帘》)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3分) 主要内容: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采摘浆果.作用:①塑造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的形象,与后文大鲁、二鲁的不为金钱所动形成鲜明对比;②承接了上文大多数金井人的表现,预示了金井人的悲剧.19.作者笔下的苍苍婆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苍苍婆是一个生活艰辛,但精明、善良、有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直爽、自尊自爱的人.20.第⑧段中“天空下起了大雪”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天空下起了大雪”这一环境描写,使故事情节陡转,除了老老实实秋收的大鲁、二鲁一家在下雪前把庄稼收回家,其他只顾采浆果的人家,庄稼都被埋进大雪里,得不偿失.突出了大鲁、二鲁勤劳、朴实、本分的品质,说明了只顾眼前利益不会有好结果,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1.选文第②段中“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比喻.把曹大平夫妇的心情比喻成灿烂的阳光,形象地表现了曹大平夫妇采浆果时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卖浆果挣现钱的渴望. 22.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3分)大鲁、二鲁一心一意秋收,收获了庄稼;其他人只顾采浆果挣现钱,庄稼被埋进大雪里,损失惨重.通过这一对比,说明老老实实做好分内的事,生活才会有保障,赞美了本色、勤劳、质朴的美好品质,讽刺了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踏实本分的人.三、作文(50分)23.请以“阳光下,我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战胜了自己”“聆听老师(父母)的教诲”“学会了独立(自信)”等词语.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作文略.。
2019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测试题4(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_ 得分_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鲜妍(yán) 娉婷(pīng) 妖娆(ráo) 凝望(nínɡ)B.喑哑(àn) 枉然(wǎnɡ) 襁褓 (qiánɡ) 摇曳(yè)C. 呢喃(nán) 飘逸(yì) 鲜妍(yán) 留滞.(zhì)D. 天骄 (jiāo) 遐想(xiá) 栖息(qī) 莽莽(mǎng)2、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2分)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 (qiǎnɡ bǎo)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颤抖:干枯 (zhàn dǒu)。
枯黄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4、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2分)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
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5、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2分)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019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测试题4(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鲜妍(yán)娉婷(pīng)妖娆(ráo)凝望(nínɡ)B.喑哑(àn)枉然(wǎnɡ)襁褓(qiánɡ)摇曳(yè)C.呢喃(nán)飘逸(yì)鲜妍(yán)留滞.(zhì)D.天骄(jiāo)遐想(xiá)栖息(qī)莽莽(mǎng)2、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2分)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ɡbǎo)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wànɡ)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颤抖:干枯(zhàn dǒu)。
枯黄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2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4、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2分)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
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5、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2分)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10分)鹦鹉救火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日,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⑤是山,禽兽善行⑥,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注释: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
相:指代鹦鹉。
④濡羽:沾湿羽毛。
⑤侨居:寄居,寄住。
⑥善行:行为善良。
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9、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然尝侨居是.山()②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②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11、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2分)12、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要说说。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
(《观刈麦》白居易)(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
(《月夜》刘方平)(3)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庭筠)(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咏梅》陆游)(5)奉献是一种精神。
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颂扬这种精神。
思乡是一种情怀。
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
(16分)向日葵覃子豪你是太阳我是向日葵每天每天迎接你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你绚烂的花球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有不死的爱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花瓣是辐射的光芒我成了地上的太阳你别我而去时最初我低头沉思继而憔悴欲死我知道秋天到了我金黄色的花瓣会像头发一丝丝脱落那时为了你的记忆我像要沥尽心血剖开胸膛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摘自《向日葵》)14、这首诗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
请完成下面对感情线索的填写。
(2分)快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深深的依恋→______________15、诗中有两处使用了叠词,请细加揣摩,体会黑体的两处叠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2分)(1)每天每天迎接你——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读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6.这首诗很讲究炼字,如第二节的“追”“望”“送”三个字,就用得极为精当。
请分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3分)17、这首诗用第二人称,以____________的口吻向__________诉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8、诗中有两句把向日葵与太阳互相比喻,请找出这两句诗,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分)互喻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喻的作用:19、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想:诗中的向日葵和太阳可以象征什么?以下有一个示例,请你再写一种不同的理解。
(2分)示例: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拥有理想的热血男儿,太阳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
你的理解:(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4分)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
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
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④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
”班上的学生哄堂大笑。
⑤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⑥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
”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
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⑦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
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
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⑧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
一进门,鼻子就酸了。
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
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⑨“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⑩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
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
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⑪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
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⑫又过了几个月。
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⑬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
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⑭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⑮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⑯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
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⑰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
”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⑱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⑲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
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
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⑳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
”“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21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
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20.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21.文章第②段“头疼”的意思是,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3分)22.第⑦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2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