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长方形的面积》公开课课件1
- 格式:ppt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8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课件、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一、复习导入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
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发现创新、迁移类推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2.以单位面积为参考,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①.面积1平方厘米方块数个②.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的硬纸板③.小方格纸④.直尺,卷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1.常用面积单位有哪些2.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那么大的地面上大约可站多少名同学?3.面积比较大小(两张智力拼图,大小两张)4.教师小结:大家知道面积不但有单位,而且面积还有大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汽车总动员),如果给这些汽车画车位,谁占地面积大?同时出示智力拼图,请问这张拼图有多大面积?猜,出示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比如天安门广场,我们学校的操场,教室地面,学校花坛,那我们再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因此我们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猜测课题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自由发言)。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猜测,带着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我们的探究之旅。
1. 合作学习→摆长方形①. 用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②. 任意摆长方形→你认为最大,最小的长方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同时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③. 长方形的长与什么有关系?宽又与什么有关系?总结:长方形的长包含着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宽也是包含着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
④. 问:为什么两种摆法长方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2. 任意摆2个长方形,然后填好实验记录表①. 学生各组摆长方形,教师巡视 ②. 各小组边摆边填写实验记录表③. 汇报成果,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同时填写黑板实验表格 ④. 观察实验表,你有何发现⑤.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板书)四.验证确认结论(一) 这个发现是否正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所有长方形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1. 出示长方形,长12cm ,宽8cm ,求长方形的面积 预测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①. 摆长方形,用小正方形摆 ②. 利用公式计算面积③. 在小方格纸上数长12个,宽8个 2. 结论:汇报结论正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齐读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小结: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名同学的发现时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为他祝贺(奖品) (二) 学习正方形面积1. 出示长5cm 宽3cm 的长方形,计算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找同学黑板板演)2. 如果老师把长方形的长缩短2cm ,这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你们有何发现(正方形)。
1 / 6 《长方形的面积》名师教案 课题 长方形的面积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下面两个长方形谁的面积大?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交流: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宽有关系。
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满摆一摆。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2 / 6
(3)汇报交流: 生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满摆一摆,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沿长一行,沿宽一列,每排摆3个,正好摆2排,所以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每行和每列的个数乘积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4)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用学具摆一摆。 小组活动:活动要求 ①通过摆小正方形完成下面的表格,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②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汇报交流: 生1: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 生2: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生3: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 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 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 3 / 6
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归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P25—27的《长方体的表面积》2、地位及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基本特征以及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应非常广泛,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深入的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其他只是提供必备的条件3、学生: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并且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
5、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6、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二、说教学法本节课为了充分地解释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具体具有获取知识的恩年管理,设计的教学法如下:1、教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概念是学生刚接触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表面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从而获得知识。
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引导探究法和观察发现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根据《》中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是、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样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