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15
北师大版三年下册数学《分一分(一)》说课稿一、说教材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3--55页的内容。
分数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在学习时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本课是在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对除法意义认识以及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提升到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
在丰富的生活资讯中,一部分学生是见过,听过,接触过简单的分数的。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1、教学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作用,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媒体辅助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让学生帮助老师分准备好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接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一半)这个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但是,“半个”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分一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分数》这部分知识分两次进行教学。
《分一分》是在学生认识整数的平均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理解整数的平均分和一半等概念,但只能模糊的表示某些量。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这都为研究本课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理念,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
经历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情感与态度】会用分数描绘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在研究举动中感受数学的快乐,体味数学的实际使用。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蜡笔、尺子。
2、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以下教1法和学法情境教学法_“玩”中学,狭义尝试法_“动”中思,实验操作法—“做”中悟;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三、说教学过程根据2011版新课标解读,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重心要放在学生的开展上—“为了学生的开展而教”。
结合以上的教法与学法,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设突引知,初步认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纪律,创设了“XXX和笑笑去郊游,准备分食品”的情境。
你能公正地帮他们分一分吗?从而引出课题《分一分》(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引起足够正视,能捉住解决问题的枢纽,理解“平均分”接着提问:目前苹果只有一个,两个人怎么分才公正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施展设想勇敢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单元学习目标总览内容大纲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
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主要是借助动手操作,从“部分—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分数。
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具体情境中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者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
3.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4.在用分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分数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1.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含义。
2.借助直观图形比较简单分数大小,让学生对分数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读、会写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会用分数表示事物,掌握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
3.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难点:1.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能运用简单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
二、教学指导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缓慢的,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