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19届高三化学毕业班联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2
2019年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菌和酵母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 核糖体和拟核B. 线粒体和内质网C. 核糖体和细胞膜D.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各种具膜的细胞器和核糖体。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没有拟核,A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内质网,B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和细胞膜,故在电子显微镜下均可看到核糖体和细胞膜,C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2.下列结构和化合物中,不具有对应关系的一组是()A. 叶绿体和叶绿素B. 细胞壁和纤维素C. 细胞核和磷脂D. 核糖体和DNA【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中。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不含DNA。
【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正确;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成分有磷脂分子,C正确;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没有DNA,故二者不具备对应关系,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ATP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 脂肪区别于蔗糖的特有组成元素是磷C. 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 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功能不变【答案】C【解析】每个ATP分子中有两个个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脂肪不含有磷元素,B项错误;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项正确;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随之改变,D项错误。
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化学试卷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非选择题:19、(共14分)(1) 33(1分)(1分)(2)a c (2分)(3)H 3AsO 4H ++H 2AsO 4- (2分)(4)CaSO 4 (2分)(5) 沉淀过量的S 2-,使As 2O 3(a)+3S 2-(aq)2AsS 32-(aq) 平衡左移,提高沉砷效果。
(2分)(前后各1分)H 3AsO 3+H 2O 2=H 3AsO 4+H 2O (2分) (6)4FeS 2+15O 2+14H 2O 4Fe(OH)3 +8SO 42−+16H +(2分)20、(共17分)(1)(1分)羧基、羟基、硝基(3分) (2)Fe(或氯化铁或催化剂)(1分);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1分) (3)AD (2分)(选对一个给1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4)(5) 或(2分)—CH 3+3NaOHO-O -C -CH 3 ═COOHONa+CH 3COONa+2H 2O (2分)COONa—CH 3COOHH 3C — COOH —CH 3H 3C —(6)(2分)(7)(每步条件和产物1分,共3分,顺序颠倒不给分)(氧化写成酸性高锰酸钾也对) 21、(共18分)(1)d ,c (各1分,共2分)(2)长颈漏斗(1分);生石灰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1分);(写化学式不给分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饱和NaHCO 3溶液(1分)(写硫酸的不扣分);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1分)(合理均给分); (3)Ⅱ(1分);(4)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内壁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2分)(答出受热分解固体消失或减少就给分) (5)CO 2在水中存在平衡:CO 2+H 2OH 2CO 3HCO3+H +,有H 2SO 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 2在水中的溶解(1分)(6)c(HCO 3-)>c(H 2CO 3)>c(CO 32-) (2分)(若排入其他离子正确即给分) (7)①2H 2O-4e -=O 2↑+4H + , C(H +)增大,与溶液中CO 32-结合生成HCO 3-(2分) ②84(cV 2-cV 1)/1000W (2分)偏小(2分) 22、 (共15分)Ⅰ.(1)0.2mol/(L ▪min ); (1分) 1.25 (1分)(2) cd (2分)(选对一个给1分,多选错选不给分) (3)2NO(g) +O 2(g)2NO 2(g) ΔH = -115 kJ·mol -1,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转化为NO 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2分热化学方程式1分,解释分析1分,写ΔH<0的不扣分,ΔH 算错的扣1分)Ⅱ.(4)SO 2、NO x (1分)(漏写不给分)(5)①4NO+3ClO 2-+2H 2O=4NO 3-+3Cl -+4H+(2分)提高(1分)②SO 2的初始浓度大于NO(合理均给分)(1分)(6)①NO+5e -+6H +=NH 4++H 2O (2分) ②5:2(2分)—CH 3NO 23NO 2NH 2。
2019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 1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Zn 65 As 7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高纯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C.陶瓷的烧制、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过程中,均涉及化学变化D.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大于0.01N AB.1 mo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SO3,共转移电子数为2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中含有的C—Cl键数为3N AD.46.8 g过氧化钠晶体中所含阴离子的数目为1.2N A9.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5H10O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有4种B.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D.1 mol盐酸美西律()最多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10.某学习小组拟利用下列装置探究CO2和锌粉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氯化钯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黑色金属钯:CO+PdCl2+H2O CO2+Pd↓+2HCl。
201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部分为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Ⅰ卷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II 卷答案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线中的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核泄漏污染物s C 13755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核反应方程式为X Ba s +→1375613755C ,X为中子D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 表示无人机重力,F 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A .B .C .D .3.我国将于2020年完成35颗卫星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21500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km,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关于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约为7.9km/sB.中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比静止轨道卫星周期大C.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D.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小4.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屏上得到干涉条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变大B.入射光波长变短,光强不变,条纹间距不变C.入射光频率变化时条纹间距跟着变化D.在水里做该实验,同样条件下的条纹间距会变化5.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a点进入电场,其运动轨迹为图中实线所示,若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下列关于带电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b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图甲为风力发电的简易模型.在风力作用下,风叶带动与杆固连的永磁体转动,磁铁下方的线圈与电压传感器相连.在某一风速时,传感器显示如图乙所示,则A .磁铁的转速为5πr/sB .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6VC .交变电流的电压表达式为u =12sin5πtVD .该交变电流可以直接加在击穿电压为26V 的电容器上7.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x=2m 处的a 质点从t=0时刻起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传播的速度为20m/sB .a 质点在0~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20mC .t=0.25s 时,a 质点的位移沿y 轴正方向D .t=0.25s 时,x=4m 处的b 质点的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 8.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图为一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轨道示意图,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O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过一段圆心角为060的光滑圆弧轨道后从A 点水平飞出,然后落到斜坡上的B 点.已知A 点是斜坡的起点,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40m,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030,运动员的质量m=50kg.重力加速度g=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从O 运动到B 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B. 运动员到达A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000NC. 运动员到达A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104WD. 运动员从A 点飞出到落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s 334第Ⅱ卷注意事项:1.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4题,共72分.9.(18分)(1)如图所示,将两根劲度系数均为k、原长均为L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的两点,另一端共同连接一物体,平衡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则物体的质量m等于______.(sin 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为g)(2)同学们分别利用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采用不同方法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其中小车A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B相连,托盘C内装有砝码;D为无线测力传感器,可直接测量绳子给小车的拉力.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两种方案都需要将导轨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两种方案都需要测量并记录小车的质量C.两种方案都需要测量并记录托盘及托盘中砝码的总质量D.两种方案都要求托盘及盘中砝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A的质量②若采用方案2进行实验,图丙是实验时打下的纸带,其中O点是小车由静止释放瞬间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打点周期为T,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则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③采用方案2进行实验时,用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传感器D测量得到绳子拉力为F,研究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打下C点的过程,则根据动能定理,应验证的表达式为用题目中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______④若采用方案1进行实验,并将砝码盘和砝码总重力mg当作绳子拉力,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比小车动能增加量要______一些填“偏大”或“偏小.(3)图(a)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可变电阻;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60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 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挡和2.5 mA挡,欧姆×100 Ω挡.①图(a)中的A端与___________(填“红”或“黑”)色表笔相连接.②关于R6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在使用多用电表之前,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左端电流“0”位置B.使用欧姆挡时,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R6使电表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0”位置C.使用电流挡时,调整R6使电表指针尽可能指在表盘右端电流最大位置③某次测量时选择开关置于欧姆×100 Ω挡,该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_.④根据题给条件可得R1+R2=________Ω.10.质量为M=1.5kg的足够长的木板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有质量为m=0.5kg、可视为质点的遥控电动赛车,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1=2.0s,赛车向右滑行了L1=1.44m,之后关闭电动机,同时解除对木板的固定,赛车在木板上又滑行一段距离后,恰好停在木板的右端。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类推法是常见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之一,可用来预测很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推是相对的,必须遵循客观实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则Cu与S反应生成CuSB.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Al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C.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则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没有现象,则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 AB.乙烯和丙烯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含碳原子数为6N AC.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 AD.将1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等于N A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蔗糖溶于水C.氯化氢溶于水D.氢氧化钠熔化4.分析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虚线框中接直流电源,铁可能会被腐蚀B.虚线框中接灵敏电流计或接直流电源,锌都是负极C.虚线框中接灵敏电流计,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若将电解液改成硫酸锌溶液并接上直流电源,该装置可用于铁皮上镀锌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2 g H2与足量的N2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1molNa218O2与足量水反应,最终水溶液中18O原子为2N A个C.常温下,46g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D.100mL 12mol/L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0.6N A6.实验测得0.1mo1·L-1Na2SO3溶液pH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将b点溶液冷却至25℃,加入盐酸酸化的BaC12溶液,能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
学校:班级: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可被工业上采用的冶金方法是()A.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铝B.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镁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D.高温下用H2还原氧化镁制镁2.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B、X都是气体单质,C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A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在纯氧气中点燃可生成单质B,则A是____。
写出反应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单质,X是一种常见最高价易挥发的含氧酸,常温下,发生如图转化关系,则X是____(填化学名称),B是____,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C→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2分)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3)NH3的沸点比PH3高,原因是___________;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
(4)AsH3是无色稍有大蒜气味的气体,在AsH3中A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
(5)H3AsO4和H3AsO3是砷的两种含氧酸,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H3AsO4比H3As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6)磷的一种单质白磷(P4)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下图。
已知最近两个白磷分子间的距离为 a pm(1pm=10-12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
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1至11页,第Ⅱ卷12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图示区域描述合理的是()A. 甲城市附近为盆地地形B. 虚线区域内为洪积扇地貌C. 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 整体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2. 关于图中甲城市及其所在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 地层曾经受张力作用B. 城市位于地垒之上C. 甲城市水土流失严重D. 该区域地表水丰富【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结合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和右侧地质剖面图,可以判断出甲城市附近为谷地地形,并非盆地(四周高,中间低),A错;从等高线、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特征是以山地、平原地形为主,D错;等高线数值从南面和东南面向北边递减,地势北低,C错;结合图中等高线及河流流向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图中虚线在出山口,判断为冲积扇,也就是洪积扇地貌类型,B对。
故本题选择B。
【2题详解】结合岩石的运动的状况,可知甲城市所在区域有断层发育,再根据岩层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是:早期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张力作用)下陷,后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沉积作用,A对;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并沿着断裂面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上升一侧叫地垒,断层下降一侧叫地堑,从图中得知城市位于地堑之上,B错;甲城市地势较低且比较平坦,不易水土流失,由于断层构造,地表水易沿断层线下渗,地表水不丰富,排除C和D。
2019年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菌和酵母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 核糖体和拟核B. 线粒体和内质网C. 核糖体和细胞膜D.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和各种具膜的细胞器和核糖体。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没有拟核,A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内质网,B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和细胞膜,故在电子显微镜下均可看到核糖体和细胞膜,C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2.下列结构和化合物中,不具有对应关系的一组是()A. 叶绿体和叶绿素B. 细胞壁和纤维素C. 细胞核和磷脂D. 核糖体和DNA【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中。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不含DNA。
【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正确;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成分有磷脂分子,C正确;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没有DNA,故二者不具备对应关系,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ATP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B. 脂肪区别于蔗糖的特有组成元素是磷C. 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 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功能不变【答案】C 【解析】每个A TP分子中有两个个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脂肪不含有磷元素,B项错误;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项正确;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随之改变,D项错误。
化学答案第1页(共3页)保密★启用前2021年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化学参考答案Ⅰ卷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
Ⅱ卷共4题,共64分。
123456DA B A C B 789101112BD A D C C (1)d4∶54d 105s 1(各1分,共3分。
)(2)N(1分)H 2O NH 3CH 4(1分,任一顺序有误,均不得分。
)(3)sp 33P 哑铃(或纺锤)(各1分,共3分)(4)24(2分)(5)H 2(2分)(2分)14.(共16分)(1)羰基(或酮基或酮羰基)羟基(各1分,共2分。
)(2)1∶1∶1(或2∶2∶2)(2分)(3)取代反应(1分,无“反应”0分)(4)A→R C→D+4Cu(OH)2+2NaOH +2Cu 2O↓+6H 2O(各2分,共4分。
未写条件扣1分,未配平扣1分,C→D 写离子方程式不扣分,“↓”不写不扣分。
以C→D 为例:未写条件、未配平并没写“↓”共扣1分。
)10310440⨯⨯AN ρ化学答案第2页(共3页)(5)(各1分,共2分。
错一种扣一分,扣完为止,一对一错0分。
)(6)(每步各1分,共5分。
只要有答对的步骤就给分,步骤包括试剂和条件;其他合成路线不给分)或或(第一步“”或“”均正确)化学答案第3页(共3页)15.(共18分)(1)SnO 2+2OH —===SnO 32-+H 2O (2分)(2)2;3H 2O ;6NaOH (2分,错1个或少1个均为0分。
)(3)①随着NaOH 溶液浓度增大,c (Na +)增大,Na 2SnO 3溶解平衡:Na 2SnO 3(s)2Na +(aq)+SnO 32-(aq)逆向移动,使得Na 2SnO 3溶解度减小。
(2分,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1分,c (Na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1分。
)②蒸发结晶(或蒸发)(1分),趁热过滤(1分,无“趁热”0分)。
(4)①K 2Cr 2O 7酸性溶液可以氧化Cl -(2分),产生实验误差②氧化(2分)③22.00,(2分)或或(2分)④bc (2分。
2020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高三毕业联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属于胶体,它区别于溶液等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家庭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C.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D.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B.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NO2OHC.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D.NH4Cl的电子式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B.1mol/L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2N AC.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制得的Fe(OH)3胶体粒子为N AD.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新制饱和氯水中:Al3+、Cu2+、SO2-4、Br-B.Kwc(OH-)=1×10-13mol/L的溶液中:Na+、K+、Cl-、AlO-2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NO-3、Cl-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Ca2+、NO-3、ClO-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叙述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AgCl沉淀D 往红色的Fe(SCN)3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红色褪去因为新制的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SCN-氧化而使之褪色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B.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2-4===2Mn2++10CO2↑+8H2O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变浑浊:D.铅蓄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PbSO4-2e-+2H2O===PbO2+SO2-4+4H+7.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在CS2中的溶解度:CCl4<H2OB.物质的硬度:石墨<金刚石<干冰C.物质的沸点:HF<HClD.分子的极性:BCl3<NCl38.下列各图示与对应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A.图Ⅰ表示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a=100B.图Ⅱ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在两种条件下物质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C.图Ⅲ表示25℃时用0.01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0.01mol/LHCl溶液时pH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D.图Ⅳ表示电解精炼铜时纯铜和粗铜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9.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1mol莽草酸最多与4molNaOH发生反应C.莽草酸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D.莽草酸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10.最近一个科学硏究小组创建了一种通过连续电解将能量储存为化学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