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更正或更改民族成分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6.11 KB
- 文档页数:2
民族成分变更-办事指南
一、事项名称:民族成分变更
二、法律依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
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
(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三、申请资料:
1、未满18周岁(以下资料均一式两份):
(附件一)
民族成份变更申请书
XXX (民宗部门):
本人身份证号:,民族:,父亲身份证号:民族:,母亲身份证号:民族:,根据《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申请随(父/母)民族族别变更,由族变更为族。
申请人(未满18周岁的由父母代签):
年月日XX省更改、更正民族成份申请表
此件一式二份,分别由县市区和市州两级民族工作部门存档。
更改名字和民族手续如何办理目录一、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须知 (1)二、更改民族须知 (2)三、宝宝的民族随了爸爸,怎样改成妈妈的民族吗? (3)四、想给孩子改名,手续怎么办 (4)五、身份证改名怎么改啊,很麻烦么? (4)六、离婚了给孩子改名 (5)一、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须知来源:广州市公安局信息中心:/pub/index_jsp_catid_81_82_id_44061.html一、办理条件(一)公民要求变更姓名的。
(二)公民要求将原随父或母确定的民族成份,变更为随母或父的民族成份的。
(三)公民要求更正出生日期的。
(四)公民申请变更性别的。
(五)公民要求变更文化程度、职业、服务处所、婚姻状况、出生地、籍贯,证明材料齐全的。
二、办理项目变更所需要证明材料1、主要项目变更(1)姓名: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工作单位或居(村)委同意证明(未满18周岁的公民,还需提供父母同意更改的书面报告、出生证、父母结(离)婚证和居民身份证);需要增加曾用名的,提供申请人的书面报告、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安部门出具的申请人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的依据。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和正在受刑事处罚接受劳动教养的,不得变更姓名。
(2)民族: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地市级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
属单位干部、职工的,还需提供单位同意变更证明。
(3)出生日期: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申请人的出生证或以前的户口证件等权威原始依据。
(4)性别: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国内三级医院出具的性别鉴定证明和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
(5)变更国外出生地:申请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国外的出生证明及翻译公证书、护照。
2、次要项目变更(1)变更文化程度:申请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关于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局、处)、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厅(局):为了做好民族成份的填报工作,特发出《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请按此执行。
凡属个人要求更改民族成份且符合本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不负责公民民族成份的更改。
属于集团性要求更改民族成份的,仍按照民委(政)字[1989]573号《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份工作的通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九九O年五月十日《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1990年5月10日)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国公民正确表达民族成份的权利,做好民族成份的填报工作,现对公民确定民族成份问题作如下规定:一、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二、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三、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四、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五、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
六、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七、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经报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尊敬的XXX部门:您好!我谨以此信向贵部门申请更改我的民族身份。
在此之前,我曾以汉族身份注册,但经过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我认为自己更符合少数民族的身份特征。
因此,我希望能够更改我的民族身份,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我的个人背景和文化传承。
首先,我想说明我为何要更改民族身份。
我出生在一个多民族的家庭,父母分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
虽然我从小接受汉语教育,但在家庭生活中,我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
这使得我在文化认同上产生了困惑,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被认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在成长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更接近于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让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其次,我认为更改民族身份有助于我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我国,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如果我能够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去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不仅能够为我个人成长提供丰富的滋养,还能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这也能够使我更好地融入少数民族社群,与他们共同探讨和保护我们的共同文化遗产。
此外,更改民族身份也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民族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成员,我可以更加关注和参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当然,我也明白更改民族身份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我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我与少数民族的关联,以及我需要适应新的身份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恳请贵部门能够审核并批准我的申请。
我将珍惜这个机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此致敬礼!申请人:(姓名)联系电话:(电话号码)申请日期:(日期)。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2号《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20日国家民委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正伟公安部部长郭声琨2015年6月16日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第九条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书面申请书;根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直接抚养的一方签署;根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公民养父母共同签署;根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与公民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与继母(父)共同签署。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2016)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第九条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书面申请书;根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直接抚养的一方签署;根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公民养父母共同签署;根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与公民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与继母(父)共同签署。
申请之日公民已年满十六周岁的,申请人应当征求公民本人的意见。
(二)公民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及公民的养(继)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三)依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离婚证明;依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生父(母)与继母(父)的婚姻关系证明;依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收养证明;(四)如居民户口簿不能体现父母子女关系的,需提供公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父母子女关系证明;(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柳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操作规范(修改)审批事项名称: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性质:非行政审批许可行政审批编号:37--01编制日期:2009年3月18日2009年8月25日(修改)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行政审批编号35--01):名称:公民民族成份更改性质:非行政许可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适用范围: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适用对象:具有柳州市户口的公民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1、事项设立的依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凡属个人要求更改民族成份且符合本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2、办理程序的依据: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份有关规定的通知》(民办(政法)发[2009]121号)第二条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先向县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应证明文件。
县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应在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调查)后作初审意见。
初审同意后,上报地市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核实并签署审核意见。
对其中符合变更条件的,再转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经逐级呈报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变更手续。
未经地市级以上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和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公安派出所不得办理公民民族成份变更手续。
3、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的依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第一条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第二条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第三条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法规,2015年5月20日,国家民委第5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2015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号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政策全文: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第九条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书面申请书;根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直接抚养的一方签署;根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公民养父母共同签署;根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与公民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与继母(父)共同签署。
针对近年来⼀些地⽅出现个别考⽣为享受少数民族⾼考(论坛)、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违反有关规定变更民族成份的现象,国家民委等三部委近⽇联合下发《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执⾏变更民族成份有关规定的通知》。
⼀经查实,将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记⼊考⽣电⼦档案;已经⼊学的取消其学籍。
(《京华时报》5⽉5⽇)
此举⼀出,不少友认为擅改民族成份缘于变味的“⾼考加分政策”。
⾼考分数这么⾦贵,多⼀分少⼀分命运迥异,换作谁,都愿意擅改民族成份以换取个⼈利益。
换句话说,这恐怕是⾼考加分政策惹的祸。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不够严密,由于对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考加分政策在⼀些地⽅严重异化,成了⼀部分⼈以权谋私的⼯具。
如果⾼考加分政策做不到透明和公正,不能全⾯堵住政策漏洞,擅改民族成份仍难以绝迹。
对擅改民族成份将取消⾼考资格这项规定,只是作为⼀种事后惩治⼿段⽽已,⾼考加分政策做不到公平,仍⽆法阻拦某些考⽣擅改民族成份。
诚如教育部新闻发⾔⼈王旭明所⾔,加分政策是探索多元化⼈才培养的⼀种⼿段,“经好,但被和尚念歪了”。
对念歪经的和尚,应坚决打击,同时也应考虑,“政策设计上是不是还有需要完善的地⽅”。
《名族成份更改政审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名族成份更改。
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
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户籍关系在自治区直属单位的未满20周岁符合更改条件的公民。
属迁移户口中因人为差错而错填民族成份的,可持原户口所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材料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更正手续。
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依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民委(政)字[1990]217号第七条。
“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四、行政审批数量无数量限制。
五、行政审批条件(一)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民政和公证部门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18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18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20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二)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18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18周岁的,不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三)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 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
(四)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已更改过民族成份的公民不再办理更改手续。
六、申请材料目录及示范文本(一) 出具申请书。
未满18周岁的申请人,由父母联名提出申请。
申请书必须写明父母双方各自民族成份,子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现民族成份,提出更改民族成分的要求。
经父母双方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无工作单位的可由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学校审核,加盖公章。
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的申请人,由本人提出申请。
申请书必须写明父母姓名、民族成份,申请人出生年月日,现民族成份,提出更改民族成分的要求。
申请书是要经本人工作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学校审核,加盖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