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后的数字楼宇技术标准
- 格式:rtf
- 大小:39.23 MB
- 文档页数:38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题名称基于51单片机的RFID门禁系统摘要门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应该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智能门禁系统在现在自动化应用中也是非常广泛的;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具系统开始普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识别技术开始运用在各个领域,而智能识别技术运用在门禁系统中大大地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及易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RFID门禁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51单片机的RFID 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简述了RFID门禁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对硬件子电路的设计、子程序设计等作了详细介绍。
RFID门禁系统主要采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及FM1702SL读卡器作为识别模块。
门禁系统能读写标准的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取射频卡的距离约10cm左右。
当有卡进入读取范围时则读取卡内数据然后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程序自动判断是不是已注册RFID卡,并且将卡号显示到LCD1602显示屏上。
如果是已注册的RFID卡则可以使继电器工作,以达到开门效果。
关键词:RFID;智能门禁系统;STC89C52RC;FM1702SL目录摘要 (I)目录 (II)第一章绪论...................................................................................................................................... - 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 -课题背景............................................................................................................................ - 1 -课题意义............................................................................................................................ - 1 -RFID门禁系统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 1 -门禁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 1 -门禁系统发展趋势............................................................................................................ - 2 -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2 -本文主要内容.................................................................................................................... - 2 -本文结构............................................................................................................................ - 2 -第二章 RFID门禁系统理论............................................................................................................. - 4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原理............................................................................................................ - 4 -射频识别技术.................................................................................................................... - 4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 - 4 -RFID系统结构........................................................................................................................... - 5 -RFID门禁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 - 6 -本章小结.................................................................................................................................... - 7 -第三章 RFID门禁系统电路设计..................................................................................................... - 8 -RFID门禁系统原理及电路设计主框图 ................................................................................... - 8 -FM1702SL读卡器....................................................................................................................... - 9 -SPI总线协议................................................................................................................... - 10 -Mifare射频卡介绍..................................................................................................................- 11 -串行EEPROM存储电路............................................................................................................ - 12 -EEPROM存储器接口......................................................................................................... - 13 -I2C总线协议................................................................................................................... - 13 -时钟芯片.................................................................................................................................. - 14 -步进电机电路.......................................................................................................................... - 15 -红外传感器.............................................................................................................................. - 16 -本章小结.................................................................................................................................. - 16 -第四章 RFID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17 -RFID门禁系统软件模块框图 ................................................................................................. - 17 -门禁系统主程序介绍.............................................................................................................. - 18 -............................................................... - 18 -读卡过程及程序设计流程图.................................................................................................. - 19 -寻卡.................................................................................................................................. - 20 -防冲突.............................................................................................................................. - 20 -选择卡片.......................................................................................................................... - 20 -验证.................................................................................................................................. - 20 -读取卡号.......................................................................................................................... - 21 -卡挂起.............................................................................................................................. - 21 -其他程序设计流程图.............................................................................................................. - 21 -LCD1602显示程序设计 ................................................................................................... - 21 -按键控制程序设计.......................................................................................................... - 23 -定时器模块程序设计...................................................................................................... - 24 -存储程序设计.................................................................................................................. - 25 -开门模块程序设计.......................................................................................................... - 26 -程序编译与调试...................................................................................................................... - 27 -建立项目工程.................................................................................................................. - 27 -程序编译调试.................................................................................................................. - 28 -本章小结.................................................................................................................................. - 28 -结论.................................................................................................................................................. - 29 -参考文献.......................................................................................................................................... - 30 -致谢.................................................................................................................................................. - 31 -第一章绪论课题背景及意义课题背景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项目概述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全国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推进全国各地应急广播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2023年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建设符合和实际的应急广播系统。
按照委、区政府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利用各镇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发和传输覆盖基础上,结合各镇村应急信息发布特点,按照应急广播建设标准建设要求,现对应急广播系统1个区级平台、4个镇应急广播分控平台、41个村(社区)分控平台和200个广播终端点位进行规划建设。
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基本应用需求体现在以下方面:1满足地域性应急事件处置需要:承担全区应急信息调度、控制工作,支持各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级平台对所辖区域接收终端的语音广播、分区广播、定时广播和点对点广播。
实现多级平台联动、跨级调度指挥,实现本地应急广播发布需求收集、发布资源整合、调度决策、流程控制等功能。
2.上下系统联动、平台互联互通:与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对接各政府部门应急广播信息源,纵向能贯通至镇街道、村社区。
产品可以无缝接入到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同时开放接口,可以实现横向、向下对接,实现全市统一调度管理。
3.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的信息发布:突发事件大多具有局部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应急广播的覆盖也必须实现区域覆盖和点覆盖,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定向发布。
4.安全播出,可管可控:安全、标准、可扩展,信息发布可管可控,平战结合。
在技术上采取国密数字签名等高等级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预警信息在发布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唯一性和不可抵赖性。
在管理上,严格执行节目制审播流程,确保工作人员到位、岗位职责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题目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的基础是()。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
()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的是()。
下面哪个不是使用口令的好习惯:( )。
( )是局域网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攻击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一些协议本身的运行机制,对局域网上的主机实施攻击。
2012年,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抽样监测发现,境外有73286个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我国境内受控主机近1419.7万个。
其中位于( )的控制服务器控制了我国境内近1051.2万个主机IP,控制我国境内主机IP数量居首位。
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 )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
( )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 )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始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
自2004年8月( )发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国务院第273号令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管理规定不包括:( )。
下列关于信息安全产品的统一认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划分(按事件的性质划分):( )。
下列哪一项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来防范黑客的:( )。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兴的身份认证技术:( )。
下述哪个不是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下面哪个不是防火墙用到的安全技术:( )。
( )是PKI体系的核心,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成/签发证书的完成、生成/签发证书撤销列表(CRL)、发布证书和CRL到目录服务器及维护证书数据库和审计日志库等。
网络信任体系是指以( )为基础,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目的是解决网络应用中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问题的完整体系。
智能电梯管理系统计设方案深圳市中泰克科技有限公司S H E N Z H E N Z H O N G T A I K E T E C H C O..L T D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设计依据 (4)2.1、设计原则 (4)2.2、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6)第三章、系统简介 (7)3.1、电梯智通管理系统工程概述 (7)3.2、系统组成 (7)3.3、电梯管理系统功能管理结构模式 (9)3.4、电梯控制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 (10)第四章工程实施及售后服务 (13)4.1、施工人员组成(乙方): (13)4.2、工程执行流程图: (13)4.3、培训计划: (13)4.4、维护服务 (14)4.5、维修服务 (14)4.6、以下情况不属保修范围 (14)4.7、更新改进服务 (15)4.8、建立用户档案,完善产品质量 (15)第五章质量保证方案 (17)5.1、质量保证任务范围 (17)5.2、质量保证执行方式 (17)5.3、质量保证管理方法 (17)第一章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城市高层、中高层大厦的兴起是电梯门禁管理系统引起的现象之一。
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空间的享受,但是高楼的智能管理给物业和管理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种不便迫使人们去寻找高技术的有效手段去解决这种不便。
智能化的电梯门禁就是适应这一时代需求的高技术产物。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系统决高层建筑电梯的混乱,而且可以促进高层建筑的正规化建设和管理,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业主的忧虑。
易于与其它智能化系统组合成更强大的综合性系统,适各种综合防盗方式的高级管理。
电梯门禁管理系统以非接触式卡片作为大厦进出、电梯使用的凭证。
用IC卡实现电梯门、楼层自动控制管理,因此所有使用电梯的人员都须持卡使用,而且持卡人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
使用电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
每个进入电梯的都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时间段控制。
CMMB商业运营之路CMMB Commercial Operation中广互联|曾会明Asia Future TV·2009年5月7日目录Table of Content电视的未来·未来的电视The future of TV ·Future TVCMMB标准及产业链现状CMMB Standard and Industry Chain StatusCMMB商业运营的核心The core of CMMB Commercial OperationCMMB的三网融合之路Roadmap of CMMB Position in Three network Integration广播电视技术演进路线source:ETR电视发展的三维方向时间:任意时间,时移、点播、DVR空间:任意地点,楼宇、交通工具、随身体验:任意需求,专业频道、高清、关联电视空间体验时间直播卫星有线数字电视电信IPTV网络电视车载/户外电视电视终端成为争夺的焦点地面数字电视其他的觊觎者:互联网企业软件开发商芯片生产商……消费电子厂商互联网改变了游戏规则!1.0模拟电视3.0可管理的互联网连接2.0数字电视消费电子3.0来源:Intel海尔模卡、创维酷开、长虹乐教、TCL-MITV、海信蓝媒、立体电视……iPVDi‐Watch电视?电视!多平台多媒体内容多媒体内容数字电视数字电视IP电视IP电视网络视频网络视频手机流媒体手机流媒体CMMBCMMB 直播卫星直播卫星电视机个人电脑手机个人媒体终端跨媒体跨媒体跨网络跨网络跨平台跨平台卫星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地面无线目录Table of Content电视的未来·未来的电视The future of TV ·Future TVCMMB标准及产业链现状CMMB Standard and Industry Chain StatusCMMB商业运营的核心The core of CMMB Commercial OperationCMMB的三网融合之路Roadmap of CMMB Position in Three network Integration从标准历程看CMMB定位2006年10月24日,S‐TiMi被广电总局颁布为行业标准 10月27日,笔者博文强调广电制定手持电视标准的主体资格;呼吁CMMB应“充分考虑总分合作模式,兼顾地方利益”2007年1月,启动“手机电视国标征集”2008年4月3日,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专家评审组确定T‐MMB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2008年6月21日,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标审查会议召开,T‐MMB通过审订。
室分三网合一(GSM、TD-SCDMA、WLAN)设计原则一、引言室内分布覆盖主要是指在室外宏基站无法穿透的楼宇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实现的室内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分布系统构成统一的无线覆盖网络。
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室内分布覆盖产品包括信源和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分配的有源和无源器件以及天馈设备。
二、三网合一的必要性现在中国移动室内覆盖主要有三个系统:GSM、TD-SCDMA、WLAN。
移动通信决胜的战场在于室内。
据2G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用于解决室内覆盖的基站数量只占总基站数的25%左右,但在室内却产生了所有覆盖区域的业务量的70%。
据专家分析,室内用户分布密度一般大于室外用户两倍以上,高价值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室内静止用户更有可能使用移动通信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而根据预测,90%以上的3G数据业务会发生在室内。
可以说,保证网络良好的室内覆盖,是提高服务等级、发展客户的关键,是决定3G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TD-SCDMA及WLAN网络的建设中,室内深度覆盖对网络性能和用户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已经比较完善,所以TD-SCDMA及WLAN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需要架构在GSM分布系统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式。
由于三个网络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共用分布系统需要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因此进行三网合一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各种相关文件标准(1) 《中国移动WLAN设备规范》(2)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3)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YD5104-2005);(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900/1800MHz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话路网技术体制》(QB-TZ-004-2003)(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 5120-2005);(6) 原邮电部《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1999)。
数字经信应用建设项目(地方产业数据仓、业务中台和安全防护体系等)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为加强部省联动,共同探索打造工业经济运行数字化系统,提升工信系统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逆周期调节能力,探索部省数据双向共享的机制和模式,建立跨层级平台联通场景下的安全保障能力,2022年10月25日,工信部印发《“数字工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指出,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数字工信”地方节点建设试点,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应用创新,形成一批管用实用的先进应用。
2023年6月25日工信部面向XX市、XX省、XX省工信主管部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数字工信”平台部省(市)共建试点通知》,要求第一方面加强部省数据共享开放,加强“数字工信”平台应用推广,同时要求试点单位探索拓展企业数据渠道,加强企业数据标签化、标准化治理,实现省部企业数据按需共享,此外结合特色产业、特色数据、特色场景,建设“数字工信”地方节点,开发试点地区经济运行监测特色应用,支持部本级平台按需调用。
第二方面要求深化部省数据共享,提高企业数据填报率,制定数据供需清单,建立数据共享通道。
第三面要求,加强数据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级保护方面等方面工作建设,提升系统体系化安全性。
本次采购项目内容为数字经信应用建设项目(地方产业数据仓、业务中台和安全防护体系等)。
本项目旨在拟建设工具中心、API网关等通用功能,构建我厅应用业务中台;对我厅产业数据仓进行迭代升级,建设数据融合中心、知识计算中心2个模块;厅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及应用系统商用密码改造等。
供应商应根据采购文件所提出的采购内容和技术、服务要求,综合考虑,选择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服务团队前来投标。
希望供应商以优良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充分显示竞争实力。
二、项目服务内容3.1 地方产业数据仓3.1.1数据融合中心系统建设(数据融合中心升级)包括产业数据仓服务组件,数据归集管理、资源编目和消息通知,数据治理和融合分析升级,产业数据仓大屏拓展,文本智能识别,数据安全拓展。
前言根据智能化酒店设计目标和智能建筑业数年来的发展和实践,智能化渡假村的含义和构成已经基本上有了公认的标准和规范。
美国智能酒店研究机构认为:智能化酒店是指其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的建筑物。
智能酒店的构成一般公认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和建筑自动化(BA)。
在智能酒店的系统构成当中,建筑自动化包括了设备自动化管理、消防报警自动化和安全保卫自动化。
它通过设备的自动化管理为酒店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高效、节能和安全的办公和居住环境。
我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实践以及“一卡通”技术的开发应用,深感“一卡通”技术的应用对于酒店、楼宇的智能化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该技术不但可以实现一卡通系统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实现“一卡通”系统与建筑物或社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物理连接和信息沟通,进而实现建筑物或社区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统一管理和联动控制。
那么什么是智能化酒店的“一卡通”呢?其概念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所谓智能酒店“一卡通”就是以IC卡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将酒店内的各项设施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通过一张IC卡便可完成通常的资金结算和某些控制操作,如用IC卡开启房门,用IC卡就餐、购物、娱乐、会议、停车,办公、收费服务等各项活动。
而不必象以往携带多把钥匙开门,去各个对应部门交费等繁杂的操作。
减少现金交易,整个系统可根据需要对各部门进行监控管理和决策,各局部系统和终端可自动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归纳,以供系统查询、汇总、统计、管理和决策。
通过IC卡可互相沟通,既满足各个职能管理的独立性,又保证智能酒店整体管理的一致性。
1.1 一卡通系统简述1.1.1电子感应锁简介感应式IC卡电子门锁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对门锁进行管理,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管理。
ICS P Q/HS JJ
中 海 油 基 建 管 理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HS JJ 002—2012
中海油数字楼宇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gital Office Building in CNOOC
2012 - 09 - 16 发布 2012- 09 - 16 实施 中 海 油 基 建 管 理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布 Q/HS JJ 002—2012
目 次
前 言 ........................................................................ 1 1 范围 ...................................................................... 2 2 参考文献 .................................................................. 2 3 基本规定 .................................................................. 2 3.1 理念 ..................................................................................................................................... 3.2 原则 ..................................................................................................................................... 3.3 目标 .....................................................................................................................................
4 BIM 技术规定 ............................................................... 4 3.4 术语 .....................................................................................................................................
C
4.1 BIM 技术应用点 .................................................................................................................. 4.4 BIM 软件规定 .................................................................................................................... 5 N
5 数字楼宇交付标准 ......................................................... 16 5.1 数字楼宇模型 .................................................................................................................... 6
5.3 数字楼宇说明书 ................................................................................................................ 7 Q/HS JJ 00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标准由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CCDI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 顾问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波、黄大雅、王继华、严莉、刘更生、钱江、过俊、匡嘉智、弋 洪涛、樊宝锋。
受
1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C O O N 控
C 中海油数字楼宇技术标准 Q/HS JJ 002—2012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办公数字楼宇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 2 参考文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本标准参考下列文献编写:
AEC (UK) BIM Standard for Autodesk Revit O
BIM Library Components Design Guide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Division of O
BIM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 Indiana N
University National BIM standard- United States (Version 2, January 11, 2011)
3 基本规定 3.2.2 实施过程的同步原则 Q/HS JJ 002—2012 数字楼宇在实施过程中,应与实物楼宇的实际进度保持同步,过程中的数字楼宇 BIM 模型 和模型信息应及时更新,确保模型处于完善的可用状态。
3.2.3 工作职责的一致原则 数字楼宇在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对数字楼宇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建设实物楼宇过程中 所承担的职责一致。
3.2.4 可持续更新原则 本标准将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并且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进行更新。 3.3 目标 为了实现中海油基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数字楼宇的建设目标,提 高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为物业运维管理、设施维保的科学化、数字化奠定基础,结合中海油 的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3.4.1 数字楼宇 O
致的数字化成果。 是将建筑本身及建造过程三维模型化和数据信息化,这些模型和信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N
3.4.3 BIM 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C
3.4.4 模型信息 的模型精细程度是不同的。 Q/HS JJ 002—2012 4 BIM 技术规定 4.1 BIM 技术应用点 4.1.1 初设模型 初设模型所包括的内容为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体量模型,以主设计单位所签章的初步 设计图为准,或由主设计单位先建立相关模型再出图并签章。
4.1.2 初设模型碰撞检测 基于初设模型内的所有内容,进行碰撞检测服务。通过三维方式发现图纸中的错漏碰缺与 专业间的冲突。
4.1.3 施工图模型 施工图模型所包括的内容为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模型,以主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拟终版
4.1.4 施工图模型碰撞检测 O
与专业间的冲突。 O
基于上述终版施工图和施工图模型,对复杂空间(包括地下空间、机房、走廊)进行机电 N
管线综合,完成管道综合图和结构留洞图。 结构留洞图出图标准依据国家规范,且能充分说明结构留洞要求。
C
基于上述终版施工图和施工图模型,完成模型内机电设备材料统计。 受 4.1.10 专业深化设计模型及复核 Q/HS JJ 002—2012 将专业深化设计进行建模,通过与施工图模型叠代整合的方式进行复核,以三维方式发现 专业深化设计中的错漏碰缺与专业间的冲突。
4.1.11 变更工程量计量 依照前述“模型的协同更新”和“工程变更预先评估”,在设计变更、洽商事前和事后, 对所涉及到的工程量变更进行计量。
4.1.12 施工模拟 对于施工的重点难点,根据工程需要,使用 BIM 模型予以详细深化模拟展示。施工模拟主 要分为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工艺模拟、施工组织模拟。
4.1.13 施工监督和验收 利用 BIM 模型结合专业能力,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督、验收辅助等。
各专业在各阶段模型精度要求详见表 1 至表 5。
建筑 方案阶段 LOD 初设 阶段 LOD 施工图阶段 LOD 施工阶段 LOD 数字楼宇交付 LOD 100 200 300 300 300 墙 100 200 300 300 300 散水 100 200 200 200 200 幕墙 100 200 300 400 400 建筑柱 100 200 300 300 300
屋顶 100 200 300 300 300 楼板 100 200 300 300 300 天花板 100 200 300 300 300 楼梯(含坡道、台阶) 100 200 300 300 300 电梯(直梯) 100 200 300 400 500 电梯(扶梯) 100 200 300 400 500 家具 100 200 300 400 400
4.2 BIM 模型精度要求 C 4.2.1 建筑专业各构件在不同阶段的模型精度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建筑专业各阶段 LOD 精度要求
O
场地
N 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