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石潭记》同步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8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枳累运用】2、依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⑴竹树翠卷,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而灭可见。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课内语段练习】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整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址,为的,为娱,为岩。
青树翠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海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伶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瓦,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遽。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4、结合语境,说明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诃语: Λ,(1)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⅛:. ) (2)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 (清:)B 、(1)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 ________ __________ ) (2) ……似与游者相乐。
(乐: ________ __________ )C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________ __________ )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 )D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 __________ ) ⑵ 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 )⑹寂宴无人,凄神寒骨。
(凄:寒: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呜做()环(信()然不动做()尔远 ti ,J()披拂往来翕()忽斗( )怆( )幽邃犬牙差()折蛇 )互寂寥()无凛IiX )翠mδn (3、结合语境,说明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huáng)竹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俶(shū)尔远逝B.为坻(dí)翕(xī)忽犬牙差(cī)互往来翕(xī)忽C.寂寥(liáo )翠蔓(màn)悄怆幽邃(suì)佁(yǐ)然不动D.悄怆(chàng)寂寥(liáo)参(cēn)差披拂隶而从者(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翠蔓篁竹如鸣佩环日光下澈B.为嵁怡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岸势差互蒙络摇缀俶尔远逝D.寂寥清洌参差披拂往来翕忽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C.凄神寒骨。
D.似与游者相乐。
5.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许头B.皆若空游无所依C.乃记之而去D.崔氏二小生。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B.环①如鸣佩环②四面竹树环合为C.可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以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7.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
B.卷石底以出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以其境过清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闻水声,如鸣珮环B.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一、填空(8分)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三、理解性填空(8分)1、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2、《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心情愉快的句子是:3、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4、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四、内容理解(9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五、对比阅读(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冽(liè)翕忽(xī)为嵁(kān)B.为坻(chí)下澈(chè)篁竹(huáng)C.珮环(pèi)佁然(yǐ)幽邃(suì)D.俶尔(shū)寂寥(liáo)参差(cēn)【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俶应读chù,故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
汉字里许多字是同音字或形似字,我们容易读错,读错的原因可能是形声字认半边,或跟形似字相混,或是多音字没理解意义或习惯读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理解意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
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往来翕忽悄怆幽邃B.明灭可见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凄神寒骨隶而从者犬牙差互D.日光下澈蒙络摇缀青树翠蔓【答案】A【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佩→珮;故有误;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汉字里许多字是形声字,而且是形似字,我们要理解意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析。
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清凉)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多)B.日光下澈(清澈)俶尔远逝(忽然)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悄怆幽邃(凄凉)D.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隶而从者(奴隶)【答案】C【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许,表示约数;B.澈,穿透;C全部正确;D.隶,跟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掌握。
文言实词类型有古今异义、活用、通假、一词多义。
词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字注音。
篁()冽( ) 坻( ) 嵁( ) 怆( ) 邃( )2.下列字形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凄神寒骨蒙络摇缀B.如铭珮环其岸势犬牙差互卷石底以出C.日光下彻伐竹取道似与游者相乐D.寂辽无人佁然不动俶尔远逝3.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闻水声,如鸣珮环 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近岸,卷石底以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 )(3)往来翕忽..( )(4)下.见小潭(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课练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2)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4)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5)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6)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填空题(1)《小石潭记》作者,字,代杰出的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中的一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3)《小石潭记》一文先写,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和,写和。
(4)《小石潭记》的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写,抒发之情。
4用课文中原句填空。
(1)从课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2)“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与上文的哪一句相呼应?(3)写潭中游鱼静态的句子是:,。
(4)写潭中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二、阅读(一)(2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分)3.形容流水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是。
(2分)4.作者为什么将小潭称之为小石潭?(用原文回答)(2分)5.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2分)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 给加点字的词注音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下澈.( ) 怡.然( ) 翕.忽( )俶.尔( ) 差.互( ) 寂寥.( ) 悄怆..()幽邃.( )龚.古( ) 恕己..( ) 奉壹.( )2.解释下列划线的重点词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3)水尤清冽()(4)卷石底以出()(5)潭中鱼可百许头()(6)日光下澈()(7)怡然不动()(8)斗折蛇行()()(9)以其境过清()()(10)俶尔远逝()(11)往来翕忽()(12)悄怆幽邃()3.文学文化常识柳宗元(773-819),代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2)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3)以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4)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5)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6)而乃记之而去()潭西南而望()(7)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8)环如鸣珮环()四面竹树环合()5.指出下列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用作动词,)(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用作状语,)(4)俶尔远逝(形容词用作状语,)(5)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用作状语,)(6)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8)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9)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崔氏二小生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3)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4)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表示约数今义:7.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C.四面/竹树环合D.以其境/过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同步训练含答案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卷.石底(quán)坻.(chí) 嵁.(kān) 佁.然(yǐ)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 悄.怆幽邃.(qiǎo)(su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隔篁竹..篁竹:竹林(2)水尤.清冽尤:格外(3)为坻.坻:水中高地(4)为嵁.嵁:不平的岩石(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6)日光下澈.澈:穿透(7)俶尔..远逝俶尔:忽然(8)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9)悄怆..幽邃悄怆:忧伤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5)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2)见①下见.小潭(现出)②明灭可见.(看见)(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5.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解析: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3.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树翠曼往来翕忽B.犬牙差互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其境过清隶而从者纷至沓来3.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裨形胜(增益)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5.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排比、拟人)B.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对比、夸张)C.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反复、拟人)D.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是母亲的情怀。
(拟人、比喻)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一、课文默写(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 _,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3)全石以为底,近岸,,为坻……(柳宗元《小石潭记》)(4)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5)潭西南而望,,。
(柳宗元《小石潭记》)(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柳宗元《小石潭记》)(7)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出池潭边植被茂盛,展现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景致的句子是:,,。
(8)《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 , 。
『参考答案』(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朗读节奏●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参考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三、解释词语(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闻.水声,如鸣珮环(3)心乐.之(4)水尤.清冽.(5)如.鸣佩环(6)卷.石底以出(7)蒙络摇缀.(8)潭中鱼可.百许.头(9)怡.然.不动(10)日光下澈.(11)斗.折蛇.行(12)其岸势犬牙..差互(13)明灭可见.(14)凄.神寒.骨(15)悄怆..幽邃(16)以其境过清.(19)隶而从.者(20)崔氏二小生..『参考答案』(1)向西、往西(2)听见(听到);(3)以……为乐(或:感到快乐);(4)特别;凉;(5)好像、仿佛;(6)弯曲;(7)连结(8)大约;左右(上下、来);(9)呆呆的样子;(10)同“彻”,穿过,透。
(11)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12)像犬牙(像狗的牙齿)(13)显现,看得见;(14)感到……凄凉;使……寒;(15)忧伤的样子;(16)凄清,冷清;(17)离开;(18)留、停留(19)跟从、跟随。
(20)年轻人四、翻译语句(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参考答案』(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3)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4)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6)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7)(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8)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9)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1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五、内容理解1、整体感知(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全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参考答案』(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第三段探寻小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寂静、冷清等)的特点。
(2)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内容理解(1)第一段,“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课文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3)课文第四段作者写小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什么?(4)课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5)课文第四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2)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3)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4)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5)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
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附:批注点评课文内容第一节: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从视觉和听觉描写了小石潭水清、石美、树茂的美景。
)第二节:鱼→潭水(动静结合,用游鱼侧面衬托潭水的清澈。
)第三节:溪身→岸势(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势的参差不齐。
)第四节:潭中气氛:幽深冷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突出了小石潭的“静”,又写出了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4、写作手法●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参考答案』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
5、思想感情(1)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3)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孤寂悲凉)。
(2)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3)不矛盾。
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柳宗元的“乐”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参考答案』相同:都借山水之乐来排遣遭贬后心中的郁抑。
不同:甲文是看到小石潭后的惊喜,是个人短暂的快乐,(以“乐”写忧,其情感主调是凄苦的);乙文作者表达的是与民同乐(在他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和乐,他也以此为乐)。
六、实际应用(1)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永州的小石潭,因留下了柳宗元的足迹,因有了柳宗元的著名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而出名。
今天,我们就“文”取材,根据小石潭景色的特点,为小石潭景点命名或写广告词。
(景点名称5字内,广告词20字内)『参考答案』(1)柳公,倾听您遭贬后内心的郁闷悲怆的心声,心中荡起同情的涟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您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起用,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景点名称:①水清石异②清涟鱼乐③曲水通幽④茂林修竹学生优秀广告词展示赏石潭之景,品名人之韵——李沁园石潭美景与你招手,名人文化与你交流——葛文晴游石潭美景,览美境风情——路雪晴清清石潭水,浓浓柳公情——韩含茂林修竹将你环抱,潭中游鱼与你相乐——涂思雨游清幽石潭,赏人间美景——董鸣幽幽清水镶异石,茂茂竹林环石潭——孙静水清石异柳公赞,茂林修竹游人赏——李小刚赏石潭美景,水清石美,树密鱼肥品柳公妙笔,词佳景幽,情深意重——刘卓小石潭记,记幽美静穆小石潭小石潭游,游永州风情小石潭——安瑞七、课外积累●我们初中阶段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词,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制作卡片。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曹操《观沧海》(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9)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07年安徽省)【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
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