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0 彩墨脸谱一、教学内容1. 教学任务通过本次彩墨脸谱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学习脸谱的色彩和构图等基本知识,掌握绘画的一些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表现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及其脸谱的基本知识;•掌握彩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构图、色彩、形态等方面进行创意性表现;•创造性地运用彩墨画技巧,绘制个性化的脸谱作品;•学习欣赏和评价彩墨脸谱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如京剧、昆曲等),然后谈论脸谱的重要作用和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图示和讲解,介绍脸谱的种类、构成和颜色的含义,以及彩墨画的基本素材和技术。
3. 团体练习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素描等基础绘画技巧,加深对脸谱形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 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组,自由探究彩墨脸谱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完成小组脸谱作品创作。
5.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脸谱作品,并让其他小组和全班进行欣赏和评价,交流创作心得和体验。
6. 总结回顾学生从本次教学中所学到的内容中,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反思如何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彩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脸谱的构成和色彩的含义;•在创意表现方面体现个性化。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教学所学到的彩墨画知识创造性地表现出脸谱的形态、色彩和情感;•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和欣赏彩墨脸谱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综合运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彩墨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其方法,完成脸谱作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作品评选和小组评价,全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彩墨脸谱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学习用对称的形式设计脸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2. 脸谱的特点与分类:讲解不同颜色和图案在脸谱中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和象征意义。
3. 彩墨画脸谱的技巧:教授如何使用彩墨画对称的京剧脸谱,包括颜料的调配和笔触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彩墨画对称的京剧脸谱,理解脸谱中的色彩和图案所代表的含义。
-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脸谱作品,同时保持京剧脸谱的传统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京剧脸谱图片、彩墨画示范视频。
- 学具:宣纸、毛笔、彩墨、调色盘、吸水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京剧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出脸谱的主题。
2. 新授:介绍京剧脸谱的历史文化背景,讲解脸谱的特点和分类。
3. 示范:展示彩墨画脸谱的步骤,边示范边讲解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板书设计- 彩墨脸谱- 提纲:脸谱的历史、脸谱的分类、彩墨画脸谱技巧- 关键词:京剧、脸谱、彩墨、对称、象征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每人创作一幅彩墨脸谱作品。
-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京剧故事板,包含多个角色脸谱。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兴趣和认识明显提升,创作能力得到锻炼。
-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供更多创作灵感的来源。
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彩墨脸谱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深入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
五年级彩墨脸谱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详案】(课前交流)播放儿童版《说唱脸谱》mv当课前音乐。
(课前与学生交流:回答问题大胆说,声音洪亮,画画时加快速度等)一导入(关闭音乐)教师: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跟大家一起共度这美好的一节课。
今天来了那么多老师,这些听课的老师都是平易近人的好老师,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好朋友,希望大家不要紧张。
刚才播放的乐曲叫“说唱脸谱”,歌曲节奏欢快,从各种脸谱入手赞美京剧艺术的出神入化。
这节课就围绕京剧脸谱展开学习,让我们带着刚才欢快的心情走进今天的美术课一起学习第十课:彩墨脸谱。
(书写板书)二(新课:)1、教师: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并且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它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我想考验一下同学们对于国粹的认识有多少呢?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大家请看老师这里有4幅京剧角色照片和4张不同行当的文字卡片,我想请位同学,你把这4个字贴到相对应的角色下方,谁愿意来试试?(选择学生)(选择完毕后)教师:这位同学选择完了,那选择的对不对呢,请全班同学来做裁判,先看第一个选择的是生角,那请看大屏幕正确吗?(依次点击ppt文字揭示名称)(全部正确教师应予以鼓励:这四位同学真厉害,都选对了,想必对我们的国粹一定有所了解。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我想大家应该了解了中国的京剧主要分为四个行当,他们是——?(教师指示,学生齐答:生旦净丑)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白:“生”就是除了丑角和花脸以外男性角色的统称。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净”净角俗称花脸。
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者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
例如包青天,包拯便是花脸”净”.“丑”大家都能理解,大多是扮演喜剧角色。
2、教师:同学们了解了京剧行当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下京剧的脸谱。
“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课彩墨脸谱-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化。
2.掌握绘制彩墨脸谱的基本技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彩墨脸谱的基本技法。
2.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学生的创意和自由表达。
教学难点1.彩墨脸谱的颜色的应用和搭配。
2.彩墨脸谱的表情和形态的表现。
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
2.学生自由作品展示与互评方法。
3.辅助材料的使用。
预备知识学生们需要有基本的绘画素养和色彩知识,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文化。
第一步:开场引入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彩墨脸谱,与学生们一起探索中国美术脸谱文化的精髓。
2.介绍彩墨脸谱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渊源。
第二步:知识讲解1.老师讲解彩墨脸谱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介绍彩墨脸谱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
2.老师展示一些彩墨脸谱作品并分析其构图和色彩运用。
第三步:技法演示1.老师进行彩墨脸谱的色墨渐变和基本表现方法的演示。
2.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加深对彩墨脸谱技法的理解。
第四步:创意表达1.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和知识讲解,自由创作出自己的彩墨脸谱作品。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
第五步:总结反思1.老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和技法。
2.学生总结自己的彩墨脸谱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个人感悟。
教学评估1.学生作品展示和互评。
2.学生对彩墨脸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创意表达的发挥情况。
1.练习彩墨脸谱的表现方法。
2.搜集彩墨脸谱的资料,进行作品设计。
3.了解名家的彩墨脸谱作品,并写一篇小结。
参考资料1.《彩墨脸谱》,李子强著,中国美术出版社,2018年。
2.《中国艺术大辞典》,王传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中国美术大全》,吴芝圃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彩墨脸谱 | 人教新课标(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彩墨脸谱的起源、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掌握彩墨脸谱的基本绘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彩墨脸谱的学习和创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彩墨脸谱的起源与历史:介绍彩墨脸谱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 彩墨脸谱的分类与艺术特点:讲解彩墨脸谱的不同类型,如生、旦、净、末、丑,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彩墨脸谱的绘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彩墨脸谱的基本绘画方法和步骤,如勾勒轮廓、填充色彩、描绘细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彩墨脸谱的基本绘画方法和步骤,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彩墨脸谱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彩墨脸谱的艺术特点,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墨脸谱的图片、视频资料、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毛笔、彩墨、调色盘、水杯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墨脸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授:讲解彩墨脸谱的起源、分类、艺术特点以及绘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 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彩墨脸谱的绘画实践,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彩墨脸谱2. 正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彩墨脸谱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 课外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戏曲角色,创作一幅彩墨脸谱作品,要求有创意和个性。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彩墨脸谱》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基本技法,以及如何运用彩墨画来创作脸谱。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彩墨画作品,以及详细的绘画步骤,便于学生参考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彩墨脸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彩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的绘画技法,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表现欲望。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彩墨画的技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基本技法,学会运用彩墨画创作脸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彩墨脸谱。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墨画技法表现脸谱的表情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彩墨画的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彩墨脸谱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墨画作品、绘画工具(毛笔、墨、水、画纸等)、投影仪、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毛笔、墨、水、画纸等)、颜料盘、水杯、毛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彩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介绍彩墨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彩墨画技法创作脸谱,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脸谱的表情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彩墨表现这些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示范步骤,独立尝试运用彩墨画技法创作脸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彩墨脸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学会绘制京剧脸谱。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特点2. 京剧脸谱的绘制方法3. 京剧脸谱的创新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学会绘制京剧脸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京剧脸谱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形式,它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2. 学习京剧脸谱的特点2.1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刚直,白色代表奸诈等。
2.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学习京剧脸谱的绘制方法3.1 教师示范京剧脸谱的绘制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京剧脸谱。
4. 课堂练习4.1 学生独立绘制一个京剧脸谱。
4.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京剧脸谱的创新设计5.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京剧脸谱的创新设计,如:可以结合现代元素,设计出独特的京剧脸谱。
5.2 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设计。
6. 展示与评价6.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6.2 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设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京剧脸谱的特点,学会了绘制京剧脸谱,并进行了创新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京剧脸谱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学生绘制一个京剧脸谱,并尝试进行创新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脸谱的特点,学会了绘制京剧脸谱,并进行了创新设计。
本学期总第10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11.3 课题:彩墨脸谱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欣赏能力。
(二)实践目标
1.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2.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二)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一)—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二)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三)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
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教师讲解: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本学期总第10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时间11.3 课题:彩墨脸谱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欣赏能力。
(二)实践目标
1.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2.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二)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
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
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
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
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出示作业要求: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
如:水浒传、三国等。
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注意事项:自选谱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五、作业点评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六、总结拓展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