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法三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铺垫。

根据本课结构特点,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着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是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二、说学情

以新课标精神为主导,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操作法”、“比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

察、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开放地探索学习,鼓励启发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正是课标中要求的,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来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算理。

三、说教学过程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起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凸显本节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回顾旧知,使新旧知“衔接”起来。

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在课始,我用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的话语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永远截不完呢?”,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做一做:“请大家拿出小纸条,第一次折出它的1/2,第二次折出剩下的1

/2,此时,剩下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并引导学生理解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1/2的1/2,用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为1/2×1/2。并得到算式1/2×1/2=1/4,此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首先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为下面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3、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有一种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首先,接着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知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如果第三次再折出剩下的1/2,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根据第一次的经验得出此时剩余部分占这张纸的1/8,并得出算式1/4×1/2=1/8。在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基础上,提出问题“1/4×3/

4=?”引导学生先折出一张纸的1

/

4并用斜线表示出来,再折出斜线部分的3

/

4,用红色标记。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折的过程和结果得出红色部分占整张纸的3

/

16,并引导学生理解得出算式1

4×3

/

4=3

/

16。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尽量多给机会让学生总结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在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中,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总之,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起来。

练习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

5、总结全课,加深印象。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回顾”是数学课的主流教学策略。因此,在课尾结合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全课,同时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着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例6、例7)》参考教案

《分数乘法》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6、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激疑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算式:21×3 3×21。 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学生显然能得出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21×3=3×21。 2.看到这个等式,你想起了什么知识?(乘法交换律) 3.用字母可以表示为:。这里的字母你觉得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4.和可以表示分数,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下面请你独立思考,举例验证这个猜测。 5.交流反馈: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此时你还想到了哪些定律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那么这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分数吗?下面请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2.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合作要求: (1)举例说明 ①请同桌各写出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或; ②同桌交换,计算出利用运算定律后的结果,如或。 ③对照两者的结果是否相等。 (2)能否举出一个不相等的例子? (3)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反馈,请几个小组来交流验证过程。 4.小结: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得出这一个结论,应该怎样应用呢? 2.独立尝试。 (1)出示: (2)思考:选择什么运算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3)计算 3.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这样计算,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 4.全班反馈 第一题:

新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例题及练习题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 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1)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例一、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2 +13 = 18×23 = 910 ×23 = 1×7 8 = 34 -25 = 57 ×21= 512 ×45 = 2 13 ×6= 310 ×56 29 ×9= 58 ×25 = 2-7 9 = 2.下面各题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415 ×75 (2)718 ×914 (3)914 ×21×29 (4)1114 ×710 ×833 (5)53 ×275×8 3 (6)45 ×58 ×512 3. 列式计算。 (1)12的83 是多少? (2)78 千米的45 是多少千米?

(3)45吨的53 是多少吨? (4)3个59 的25 是多少? 例二、填空。 1. 一桶油重3 2 千克,8桶油重( )千克。 2. 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 ( ) 。 3. 正方形的边长3 4 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4. 甲数是78 ,乙数是甲数的4 7 ,乙数是( )。 5. 一根铁丝长58 米,截去14 ,还剩下( )( ) ;若截去1 4 米,还剩下( )米。 例三、判断。 1. 3吨的15 和1吨的3 5 一样重。……………………………………………… ( ) 2.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 3. 甲数的12 一定比乙数的2 3 小。……………………………………………… ( ) 4. 一个自然数(0除外)与5 7 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 ) 例四、应用题。 1. 人体中的血液约占体重的 1 13 ,小华的体重是52千克,他身体中的血液大约重多

六年级上分数乘法例2、例3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例2、例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2年10月 印山民小:杨梅 教学内容: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前提诊测 1、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 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 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2、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2,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 1=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3、巩固练习:P2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评析。 4、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 4”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5 4”。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 种解题方法。板书 解法一:75+75×5 4=75+60=135(次) 解法二:75×(1+54)=75×5 9=135(次)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异同。 5、课堂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8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1 现在?分贝 80分贝 ?

《分数乘法(例3、例4)》同步教案

分数乘法(例3、例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看图说分数 1.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 2. 如果取这的,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3. 如果再取这的,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二、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5. 得出结果 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二)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1. 尝试猜想 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公顷的,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

《分数乘法3》教案

《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回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10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 1。 (5)甲数比乙数少 51。 2、口头列式: (1)32的8 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 8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 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

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范例。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1 =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教学范例。 8 1 8 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 1 现在?分贝 80分贝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