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145E nterprise E conomy2012年第9期(总第385期)南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新模式构建□龙婷龚云[摘要]南昌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文化。
然而,其旅游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旅游业从实际出发,顺应南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红色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推动南昌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文从分析南昌旅游资源的现状出发,结合南昌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南昌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南昌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构建;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9-0145-03[作者简介]龙婷,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外事处处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应用语言学;龚云,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江西南昌330100)Abstract :Nanchang has uniqu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s,with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Nanchang tourism has lagged far behind other central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m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 be based on reality,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ourism market in Nanchang,give fundamental solutions to serious waste of the red resources,and promote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Nanchang.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Nanchang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anchang tourism economy,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chang red tourism and finally establishes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Nanchang red tourism.Key words :red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establishment;new model一、南昌旅游资源分析(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南昌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城。
“全域旅游”新模式探讨作者:石万佳崔学敏来源:《商情》2017年第19期【摘要】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未来旅游消费的需求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现有的景点旅游形式不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
本文首先描述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梳理其在我国各省市地区的实施现状,最后从营销的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运营和发展全域旅游。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需求;营销引言“十三五”规划中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泛时代(旅游资源全领域可利用)、+时代(旅游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创时代(旅游是一个创意产业,深度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的崭新阶段,即“全域旅游”阶段。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营销要更加接地气,“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国家政策方针,选择正确的策略进行营销宣传和推广,是现今面临的重大议题。
一、全域旅游综述(一)概念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指的是在某一区域内,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种相关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从而使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香瓜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的共建共享等成为现实可能,以此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进行“全域旅游”改革的原因1.“景点旅游”模式不再能满足大众旅游消费的需要“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胃口,现在更多人倾向于全民旅游和自驾游。
旅游团队的概念逐步弱化,自助游正在兴起。
在这种趋势下,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不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实践。
2.国内旅游行业急需转型升级,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前传统的旅游模式,以景区旅游为代表,格局小、形式简单、封闭低效,尽管曾经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负面影响也非常恶劣。
构建兰西城市群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探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给兰西城市群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叠加机遇。
根据兰西城市群具体实际,加快构建兰西城市群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对推动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明确“全域”生态旅游新格局的目标指向1. 以生态旅游景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景区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由景区向所在村镇延伸“输血”。
依托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自然生态资源,当地居民通过餐饮服务、民宿服务、旅游商品销售解决创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与小城镇建设。
二是通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培训,提升生态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与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完善景区道路、厕所革命、游客服务中心、环境卫生整治等配套设施,提升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技能与自我发展发展能力,一方面可以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的设施“硬环境”和氛围“软环境”,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进驻生态旅游区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可以解决驻地部分群众的就业,破解“旅游飞地”问题,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效益,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2.“特色资源主导+政府引导+社区参与”助力美丽乡村以乡村本地“特色资源主导+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实施特色主体生态园建设、田园综合体等特色项目,延长产业链,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成为经济优势,助力当地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
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农业绿色化改造,培育乡村生态产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二是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立足乡村实际,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以聚集提升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特色保护类为品牌,挖掘黄河、湟河以及丝路文化、茶马古道等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价值,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以城郊融合类为纽带,以“生态+”保留乡风乡貌,强化服务乡村振兴。
都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都市旅游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热点旅游开发对象之一,通过对都市旅
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用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和环境破坏等
问题,因此应当从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促进都市旅游的持久生命力。
标签:都市旅游;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
(2012)18004902
0 前言
都市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科技水准、生活方式。都市旅游是在现代
高度发达生产力条件下催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迎合了消费者对先进生产
力、文化、科技、生活方式向往的需求。此种旅游形式必须以大都市作为依托,
因此都市旅游多发生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大城市中。
1 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都市旅游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潜力,因为能够称之为
都市的城市必定具有发达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而旅游历来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产业,象征着一个区域城市化的程度。都市旅游与城市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呈
正相关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都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心。若能将都市资
源和旅游进行结合,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并能够发挥
旅游服务特征的功效,一方面促进服务行业的质量,另一方面促进当地人员素质
的提高。整体上而言,都市旅游的发展可以完善城市发展不足之处,升华都市的
对外形象。
2 都市旅游发展现状
2.1 都市用地与旅游用地的矛盾
随着都市化程度的加深,大量人口涌入都市,为满足城市发展和都市居民的
需求,都市对住宅、商业、基础设施等用地需求量急剧增加,用于都市建设的土
地范围在不断扩大,甚至开始侵蚀原本属于旅游活动的空间,使得旅游用地范围
不断缩小。如:西湖乡位于西湖风景区内,原先村民违章建筑时有发生,导致风
景区内建筑不断增加,绿色空间不断被蚕食,“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胜景正慢慢飘
逝。另一方面,旅游需求量不断上升,旅游行业面临着扩大旧景区以及营造新景
点的局面,作为资源依赖性的行业,在这种局面影响之下,旅游建设用地需求量
也在急剧膨胀。都市建设用地以及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矛盾
的负面效应直接表现为旅游区界线的模糊性以及旅游区周边环境的不协调性。
2.2 都市与旅游的相互破坏性
在都市化进程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密集的人流量,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等能
够代表都市化程度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垃圾、噪音、
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建筑物对整体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污染问题对旅游的发
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都市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如大批量涌入的旅游者,
需要分享都市原有居民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这种分享使都市空间容量长期
处于过度饱和与超载的状态之下,在某种程度上给城市的卫生条件、交通设施、
生态环境、居民心理环境等都形成一定的压力。
2.3 开发的不平衡性
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在资源开发上存在着明显的距
离衰减规律,原因在于,在进行资源开发时都会考虑到开发成本的问题,距离市
中心越近,一些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用于旅游开发,所以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在这
一规律之下,导致都市中心营造了大量的用于旅游的设施和迎合旅游需求而建设
的人造景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都市郊区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要高于市中心
的一些人造景观,由于距离市中心较远,如果进行开发的话,势必会产生大量的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因此,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考虑到成本与收入的差距,郊
区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会被忽略。
2.4 都市旅游豪华趋势明显
随着国际范围内各大都市旅游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意到旅游给城
市带来的巨大有利影响。但是很多区域或城市在定义都市旅游时,都将关注点放
在大型、豪华等方面。因此,在发展旅游的都市,随处可见高星级的酒店、高品
质享受的娱乐场所、休闲场所、大型的游乐设施等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都市
旅游开始朝着奢华和享受的方面发展,忽视了旅游发展中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情的
重要性。从旅游者的角度而言,都市旅游一方面被理解成高消费的旅游方式,另
一方面会使游客感到都市旅游有雷同化现象,无法凸显一个城市自身的特色。
3 我国都市旅游发展模式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时,制定完善土地规划方案,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旅游用地问
题,考虑到旅游用地的特殊性,为旅游用地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应付旅游业
大规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旅游热点地区经常出现超载的问题,如
果有一定的预留用地,就可以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实现旅游分流。
旅游规划编制时,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进行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在考
虑到景观质量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保证旅游开发不会对当地居
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旅游规划中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域划
分,合理利用存量土地和废弃用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3.2 可持续发展
由于都市与旅游的相互破坏性,因此在进行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
到如何進行可持续发展,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1)做好都市的各项功能区划分,使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远离景区能
够辐射到的范围。在景区周边进行城市建设时,应事先考虑建筑物周边是否有热
点旅游景区的存在,要保证建筑物的外观形制与景区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特征保持
一致。避免出现资源破坏行为以及与环境不协调的城市建设项目。
(2)建立都市旅游资源的测评机制,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有了合理和
完善的测评机制、监测机制,可以对与都市旅游有关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育
和保护,充分挖掘深层次的资源利用价值,并且能够精确掌握都市旅游的环境信
息,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利用或整治。建立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旅游发
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有效利用优势、避免或改造劣势,保证都市旅游的容量
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过度开展,容易引起接待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使
用频率增高、物价上涨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的会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
活形成一定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之下,都市旅游开展过程中,应适时进行统计分
析,了解当地居民的旅游社会心理容量,通过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来衡量都市旅
游的发展规模是否恰当。同时,应对当地居民进行正确引导,让当地居民能从旅
游业的发展中获得一定的好处,如:就业问题的解决、经济利益的增加等。让其
充分看到旅游业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3.3 凸显都市特色与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开发,挖
掘特质,避免照搬照抄国际上大都市发展的模版,以特色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如:北京、西安等古都类城市,光辉点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深圳等新兴城市,
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或者是其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发展速度来创造都市旅游的奇迹。
换而言之,每个都市的旅游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格进行展示,都能创造出与众不
同的都市风情。
除此,也要对都市旅游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既要考虑到城市中心旅游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也要考虑到城市郊区旅游资源也是都市旅游发展的一部分。做好
城乡旅游资源的结合,可以使都市旅游实现多样化,增加都市旅游的吸引力,为
扩大旅游者群体和市场份额做出贡献。
4 结语
都市旅游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对象之一,随着各大城市经济的蒸蒸日上,
旅游业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都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
来发展趋势理所当然成为旅游业发展需考虑的焦点,通过对与其相关的理论研
究,发现突破都市旅游发展瓶颈的正确渠道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春.都市旅游的优势及开发研究[J].中国商贸,2011,(06).
[2]胡雯,张毓峰.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以成都市为
例[J].天府新论,2011,(3).
[3]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振礼,王兵.新编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