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组织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47
管理学组织设计的原则
1、定义明确的职责:
有效的组织设计应明确定义组织角色和部门职责,以使组织之间相互尊重并分清
责任,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
2、结构完备的权限:
适当的权限分配是管理学组织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使权力也给予正确的利益让
大家尊重,同时赋予必要的把控,维护组织的统一。
3、合理的分配负荷:
为了减轻工作压力,管理组织设计也要合理地将任务分配到组织中的每个部门,
并对被分配任务的人员采取恰当的考核机制,保证完成任务有效性。
4、严格的管理措施:
除了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管理学组织设计还要加强管理,严格维护组织的统一,防止各种败局出现,严把反映组织活动的准则和控制方法,使组织的运作更加规范、高效。
5、员工有效参与:
管理学组织设计还要让员工有效参与到组织的管理活动,及时反馈和分享组织的信息,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组织管理与运营,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运营能力。
6、促进沟通与协调:
促进沟通和协调也是管理学组织设计的重要原则。
各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及时沟通信息,及时掌握工作时间,从而减少交换过程中的成本,提高效率与效能。
协调的作用在于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减少不一致性,提升组织的成功率和效率。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
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a 。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b 。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
c 。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d.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e 。
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
3。
对目标管理的理解a 。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传统的目标概念不同。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包括要达到的目标程度、期限、完成目标的体系、目标成果的评价等含义,而传统的目标仅指要达到的目的。
b 。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工作标准不同。
标准是静态的,而“目标”是动态的;目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标准执行是在工作完成后的对比均衡,而目标管理是全过程的,可随时了解、掌握工作的进度和结果.c.目标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协商交流为主,共同制定目标。
1.2 目标的性质 层次性 网络性 多样性 可考核性可接受性 挑战性 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
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
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 3. 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4。
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
5。
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1.整体性2.激励性3.可行性4.应变性6。
《管理学》第八章重难点笔记第八章组织设计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与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1)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2)组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1)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其可以通过三个特征描述:①复杂性,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性;②规范性,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地引导员工的行为;③集权性,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①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②部门设计;③层级设计。
(2)组织设计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分工是指要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企业组织设计是指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包括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
②统一指挥原则。
即要求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
③控制幅度原则。
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管理幅度不能够无限度增加。
④权责对等原则。
第十章组织设计第一题: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答: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委托的结果是减少了他必须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量,但于此同时,也增加了他协调受托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量.因此,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为管理幅度.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取决于企业组织所处的状态和他们的影响因素。
第二题: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使高层尽快的发现信息所反应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可能性也小。
同时较大的管理幅度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众多的信息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优点与局限性正好和扁平结构相反.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C:计划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事务的多少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第三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答: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即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
设计时,逻辑性的要求首先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而非相反.同时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2:组织中的各岗位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不是事和物的集合(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第三篇组织第8章组织设计一、关键术语1.管理幅度答:管理幅度是指主管领导能够直接指挥的下属数量。
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
委托的结果是减少了他必须直接从事的业务工作量,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他协调受托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量。
2.命令统一原则答:命令统一是组织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甚至是一项基本原则。
组织内部的分工越细越深入,命令统一原则对于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越重要。
只有实行这条原则,才能防止部门或个人间互相推卸责任、推诿,才能保证有效地统一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各单位的活动。
3.部门化答:部门化是指对组织进行横向设计,其任务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工的标准不同,所形成的管理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
组织横向设计中经常运用的部门划分的标准是:职能、产品以及地区。
4.矩阵结构答:矩阵结构是指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
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人参加,这些人员参加完与自己有关的工作后,仍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
5.权责对等原则答:权责对等原则是指在组织设计中保障为完成工作职责所需要的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信息等权力的可获性。
组织中每个部门和职责都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而为了从事一定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或财力等资源。
因此,为了保证不浪费组织的各项资源和人力,则不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而且在组织设计中,要规定相应的取得和使用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等工作条件的权力。
6.分权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评价分权程度的标志主要有四个:①决策的频度;②决策的幅度;③决策的重要性;④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7.扁平结构答:扁平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时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1. 管理过程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2. 劳动分工;3. 产品更新;4. 生产规模扩大或发生其它变化;5.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6. 权力与职责及效益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一)、组织设计的任务1、设计组织结构――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的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2、编制职务说明书3、组织结构的特点:A、复杂性:分工、层级、管理层级、人员间、部门间的关系、人员和部门间的关系;个人、各部门所需信息及权限,个人、各部门应该向他人和其它部门提供的信息(时间、地点、内容的详细程度)B、范性:规章制度、程序化、标准化C、集权性:集权与分权的程度4、典型组织结构5、组织设计思路组织设计由下而上:任务 岗位――岗位数量、各岗位权力与职责组织宗旨、目标、内外环境――设计部门组织规模、人力资源、发展前景――设计层级——形成组织体系(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控制幅度原则(P133);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学家西拉季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见下页图)综合而言为五个: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生命周期(一)环境的影响环境具有复杂性、变动性、不确定性、不可控性组织设计的权变要素1、组织设计可通过下列原则性方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1)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调整;(2)根据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3)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4)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5)通过组织间的合作减少组织自身要素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二)战略的影响一般而言,战略发展有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应有与之对应的组织结构:第一个阶段:数量发展阶段(品种尚单一)――第二个阶段:地区开拓阶段(协调、标准化、专业化)――第三个阶段:纵向联合发展阶段(由同一领域发展到进一步向其它领域发展)――第四个阶段:产品多样化阶段研究发现:许多经营成功的公司,如保持在单一行业内发展,则偏好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实施多角化经营的公司年,一般采用分权的事业部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