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_肌腱滑行练习的效果_雷玮
- 格式:pdf
- 大小:197.47 KB
- 文档页数:4
理疗改善腕管综合征的症状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腕疼痛、麻木和无力感。
理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手法和技术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理疗来改善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一、腕管综合征的症状及原因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手腕部位的腱鞘炎或腕关节结构的压迫引起的中等到严重的手腕疼痛和功能障碍。
这种疾病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手腕反复受力,手腕姿势不正确,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以及肿瘤或囊肿在腕关节的压迫。
腕管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手腕疼痛,尤其是夜间或用力后加重;手指麻木和刺痛感;手指无力,难以握持物品;以及手肿胀和僵硬。
二、理疗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理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
对于腕管综合征患者,理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症状:1. 热敷:使用热敷毛巾或热水袋,以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手腕疼痛和肿胀。
2. 拉伸及按摩:通过拉伸和按摩手腕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缓解痉挛和紧张感,并改善手指麻木和无力的症状。
3. 离子电流治疗:通过使用低频电流传递到手腕,改善神经功能和减轻疼痛。
4. 紧缩带的使用:使用紧缩带来支撑手腕,减少压力并提供稳定性。
5. 红外线照射:通过使用红外线照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疼痛和炎症的消退。
6. 功能锻炼:进行一系列手指和手腕的功能锻炼,提高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理疗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目的是改善疼痛和功能障碍,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理疗前应注意的事项在进行理疗治疗之前,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寻求专业帮助:在开始理疗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理疗师,以获得正确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2. 物理治疗师的经验:选择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3. 每次治疗的时长:每次理疗的时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理疗师的建议确定,不宜过长或过短。
4. 认真执行治疗计划:患者应认真执行理疗师制定的治疗计划,包括进行家庭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腕管综合征训练方法腕管综合征,也被称为腕管道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性疾病,其特征是腕管位置的神经压迫造成手部疼痛、麻木和肌肉无力等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物理治疗、改变工作习惯、药物治疗等。
除了医疗干预外,亦可将训练纳入治疗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腕管综合征的训练方法。
1. 手腕伸展训练:手腕伸展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手腕的灵活性,并减轻腕管压力。
可以进行如下的手腕伸展训练:- 坐在椅子上,将手掌向上,手指朝前伸直。
用另一只手缓慢地向下推手背,直到感到轻微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轻轻释放。
每次训练重复3-4次。
- 将手掌合并,手指交叉,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地向下拉手掌,直到感到轻微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轻轻释放。
每次训练重复3-4次。
2. 神经滑动训练:神经滑动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腕管综合征的症状,增加神经的灵活性。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神经滑动训练方法:- 让受影响手臂的手心朝下放在床或桌子上,保持肩部和手臂放松。
-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受影响手臂上方的神经,然后缓慢地向远离手指的方向滑动,直到感到轻微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轻轻释放。
每次训练重复3-4次。
3. 指力训练:加强手指的力量可以改善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力训练方法:- 使用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手指上,然后将手指缓慢地分开,直到感到轻微的阻力。
保持这个姿势5-10秒钟,然后慢慢释放。
每次训练重复10-15次。
- 使用捏力器:将捏力器握在手中,然后用力握紧,保持数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每次训练重复10-15次。
4. 肱骨神经滑动训练:肱骨神经滑动训练可以帮助缓解腕管综合征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肱骨神经滑动训练方法:- 用手指按压颈部肌肉,找到肱骨神经的位置。
- 缓慢地向下滑动手指,直到感到轻微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轻轻释放。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
任朝晖;雷青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05
【摘要】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方法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行肌电图(MEG)、手内肌末梢潜伏期(DML)、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测定,并作双侧对比.结果 7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66例(91.6%)正中神经腕以下SNAP消失或波幅大幅衰减;57例(79.1%)正中神经腕以下SNCV较健侧或正常值减慢;48例(66.7%)拇短展肌末梢潜伏期(DML)大于4.5ms;33例(45.8%)大鱼际肌可见失神经电位,募集反应减弱.结论电生理检测能灵敏诊断腕管综合征,其灵敏性依次为:正中神经指到腕SNAP波幅衰减,SNCV减慢,拇短展肌DML延长,大鱼际肌失神经改变.
【总页数】3页(P102-103,107)
【作者】任朝晖;雷青
【作者单位】长沙市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7;长沙市三医院,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6
【相关文献】
1.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应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J], 鲁亚蕊;毕宠刚;张晓楠;苏魏魏
2.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的意义 [J], 王栋;曾政;李国湘
3.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J], 胡志华;唐琼;陈芳;刘壁仪
4.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董斌; 陈娅; 罗艳红; 胡婉华; 陈炎
5.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J], 季清娜;黄超;徐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屈指肌腱在腕部受到压迫而表现出以手部麻痛、桡侧三指感觉改变和鱼际肌萎缩等症状,起病缓慢,患者因手指麻木、疼痛易被误诊,如不早期防治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研究报告指出70%轻、中度症状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能明显改善。
1.物理治疗1.1雷射针灸雷射针灸是结合物理治疗与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既可根据中医理论选穴又能避免针灸不易操作、强度不易控制等缺点。
激光刺激穴位,产生神经冲动及热效应,能镇痛、促进代谢。
常选取内关、大陵为主穴,可配以阳溪、合谷、鱼际、曲泽等,使用德国Reimers & Janssen GmbH生产的Handylaser trion 150810 (class III blasers,150mW,红光,810nm波长。
以810nm波长的红外线雷射,输出150mW的低能量雷射,直接照射患侧的内关穴及大陵穴,每穴5min,共10min,每周5次,4周1疗程。
1.2夜间外固定入睡前用支具或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制动[1],可减少腕部活动量,降低腕管内压力,缓解夜间及长时间休息是的麻木、针刺感。
1.3瑜伽瑜伽运动的伸展让正中神经压迫减轻及增进血液循环,如同其他的保健运动的目的皆在于保持腕部之正常姿势以降低腕隧道压力。
1.4其他常用的有TDP照射、超短波、超声波治疗等,使患部产生温热效应,改善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炎症物质吸收。
2.小针刀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健的内侧缘,定一进针刀点,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动2 5 cm左右再定一点;在远侧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健的内侧缘定一点再沿桡侧腕屈肌健向远端移动2 5 cm左右再定一点。
在此4点上分别进针刀,刀口线和肌腱走向平行,针体和腕平而成90°角,沿两侧屈肌腱内侧缘刺入0.5cm左右,应避开尺、桡动静脉和神经,将腕横韧带分别切开2~3mm,与此同时,将针刀沿屈肌腱内侧缘向中间平推数下,以剥离腕屈肌腱和腕横韧带间的粘连,应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出针[2]。
神经-肌腱滑行训练在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29T11:27:12.8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陈丽琴贾艳韦丽杰[导读]陈丽琴贾艳韦丽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腱滑行训练在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3月~9月9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为2020年3月~5月4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术后指导其进行常规松、握拳功能锻炼;观察组为2020年6月~9月50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此组患者术后指导其进行神经-肌腱滑行训练,并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督查。
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使用Boston腕管量表进行手部功能评分及统计术后主要症状麻木、夜醒及疤痕痛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手部功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术后3个月患手麻木发生率、疤痕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神经-肌腱滑行训练能改善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手部功能及显著降低患手麻木、疤痕痛发生率。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肌腱滑行训练;手功能;麻木;疤痕痛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1],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大鱼际肌萎缩。
患者双手患病居多,麻木和夜间麻醒为其主要症状。
国外一般人群中CTS的发病率为1%~5%[2],通过调查不同职业的人群发现,从事管理、计算机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中18.7%,从事生产加工的工人中CTS患病率达到19.8%[3]。
我国CTS的发病率尚无明确统计,而我国手工劳动者居多,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发生CTS的比率会更高[4]。
根据顾玉东[5]对CTS的分型标准,调查对象中度及重度患者达74.9%及7.5%,此2类患者宜尽早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
这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何缓解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指麻木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康复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指麻木。
一、专业理疗腕管综合征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理疗师的帮助,进行手腕的理疗。
理疗师会采用一系列的按摩、拉伸和功能训练来帮助患者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
专业理疗还能帮助患者改善手腕周围的肌肉韧带的紧张度,减轻神经受压的情况,从而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
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特别是神经受压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缓解手指麻木的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会通过切开患者的腕管,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手指麻木的情况。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术后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监控,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手指麻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镇痛药和激素等。
解痉药可以帮助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激素可以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帮助缓解手指麻木的情况。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功能训练腕管综合征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功能训练来帮助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
这包括手指的灵活性训练、手腕的柔韧性训练和手部肌肉的力量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手腕周围肌肉的支撑力,减轻手腕的压迫情况,从而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
五、改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缓解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指麻木。
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姿势、减轻手腕的使用频率、避免过度用力等方法来减小对手腕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手指麻木的症状。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玩手机和电脑等都可以帮助改善手指麻木的情况。
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指麻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性疾病,通过专业理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方法,患者可以缓解手指麻木的症状,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神经生长因子对腕管综合征手术患者的疗效评价
蔡鹰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36)A01
【摘要】目的探讨对腕管综合征手术患者使用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评价.方法35 例Dellon分型Ⅱ型及Ⅲ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腕管开放手术,术后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每日1次,持续1个月,观察正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 Kelly评定标准评价:优 26 例,良7 例,可2 例,优良率 94%.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腕管综合征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全身用药有效.
【总页数】1页(P175-175)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神经生长因子
【作者】蔡鹰
【作者单位】西安市碑林区南郭路3号红会医院手外科二病区,西安碑林71005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44
【相关文献】
1.腕管综合征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与手术疗效评价的初步探讨 [J], 陈劼;徐雷;徐建光;田东;朱艺;韩栋;顾玉东
2.38例腕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评价 [J], 韩旭
3.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手术疗效的回顾性随访研究 [J], 姚烈辉
4.糖尿病患者踝关节骨折合并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J], 孔祥生
5.延续护理在日间手术中心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J], 何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吴英;陈岩;耿志伟;李晶;佟晓燕;崔志堂;曹丽华【期刊名称】《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07(016)003【摘要】目的:寻找诊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电生理学检查为轻、中度的CTS患者24例(41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4例(28手),采用顺向性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法分别测定指3-腕、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MN)SCV及MN远端潜伏期(DML).(重症CTS者因易于诊断,不列入本研究.)结果: 掌到腕MN SCV<47.12m/s,考虑诊断CTS.在所有诊断轻、中度CTS的研究组中,指3到腕MN SCV减慢的占63%,掌到腕MN SCV减慢的占95%,指3到掌MN SCV减慢的占10%.结论: 用指3刺激,腕记录和指3刺激,掌记录(掌至腕测量距离为7~8 cm)来分别检测并计算出指3到掌和掌到t腕段的SCV,在诊断轻度、中度CTS方面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在怀疑CTS时此诊断方法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总页数】3页(P139-141)【作者】吴英;陈岩;耿志伟;李晶;佟晓燕;崔志堂;曹丽华【作者单位】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3001,黑龙江大庆,大庆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4;R746.9【相关文献】1.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在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贾瑞华2.正中神经腕-肘感觉传导速度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J], 袁虎;张俊3.探讨正中神经腕-肘感觉传导速度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J], 许晓微4.掌一腕正中神经传导检查在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李海亮; 董瑞国; 程言博5.掌一腕正中神经传导检查在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李海亮; 董瑞国; 程言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管综合症的治疗方法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手部麻木、疼痛和无力感。
这是由于腕管内的中等神经被压迫,导致手部神经功能受损。
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休息和保护,对于轻度的腕管综合症患者,休息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尤其是长时间的重复性动作,可以减轻症状并帮助神经得到恢复。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康复训练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
物理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药物治疗,对于中度到重度的腕管综合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镇痛药(如扑热息痛),但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缓解的腕管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通常包括腕管解剖术或神经松解术,通过减轻腕管内的压力来缓解神经受压的症状。
5. 康复训练,无论是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部的功能和力量,减少症状的复发和进一步的损伤。
总的来说,腕管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是多样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腕管综合症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具等。
希望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摆脱腕管综合症的困扰,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进展马余鸿;裴建【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31)003【总页数】2页(P368-369)【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物理治疗;局部封闭;小针刀;腕管松解减压术【作者】马余鸿;裴建【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 上海 20003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0065【正文语种】中文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腕管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后引起腕部以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
临床表现一般先出现桡侧3个半手指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猿掌,晚期出现鱼际肌萎缩[1]。
每年CTS的发病率为72/100 000,约占世界人口8%,其中女性远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在55岁左右,患病率相对较高的人群为从事手工劳动者[2-4]。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TS患病率在不断上升,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为了避免患手功能不可逆的完全性丧失,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就非常重要[5]。
而且CTS的治疗经济成本较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损失。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008年在法国仅CTS手术就花费了1.08亿欧元[6]。
1 保守治疗1.1 物理治疗孟舒静等[7]随机分组48例早期轻中度CTS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超短波结合中频电治疗和腕管封闭治疗,治疗20 d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较高。
钱选昆等[8]认为低强度激光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CTS疼痛,并改善手无力症状。
Casalechi等研究发现mRNA的表达被低强度激光干预后,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9]。
1.2 局部封闭治疗Milo等[10]局部注射曲安西龙后能明显改善症状,正中神经DML降低。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为病例组、标准对照组,运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针极肌电图检测。
结果 50例患者中有5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43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2例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2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50例环指潜伏期差值均大于0.4ms,10例拇短展肌见神经源性损害。
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敏感、客观,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神经—肌电图腕管综合征传导速度潜伏期正中神经在腕部发生嵌压性病变即腕管综合征(CTS),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区域麻痛、无力,甚至引起鱼际肌萎缩,是骨科、内科和疼痛科医生在门诊遇到手指麻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主要见于手工劳动为主的病人,发病早期易与颈神经根病、TOS等相混淆,如果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否则,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手部残疾。
目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诊断CTS的金标准[1]。
本文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CTS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整理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50例,其中女性31例,男性19例,年龄28~68岁,平均(49.3±7.7)岁,病程14d~5年不等,其中单侧病变35例,双侧病变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甚至全部手指麻痛及感觉异常,夜间加重,常被麻醒,甩手后症状减轻,Tinel征阳性,3例患者大鱼际肌群出现萎缩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病例组,标准对照组参照[1]。
1.2 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丹麦Keypoint 4道肌电/诱发电位仪,室温控制在25℃,肤温保持在32℃左右。
具体方法:①感觉传导速度(SCV):顺向法,分别刺激正中神经支配的拇指、中指及尺神经支配的小指,于腕部记录,测得SCV。
腕管综合征锻炼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手部伸展运动。
将手掌朝上,用另一只手轻轻
地向下拉伸手腕,直到感到轻微的拉伸感。
保持这个姿势15-30秒,然后换手进行。
这样的动作可以有效地拉伸手部肌肉和神经,缓解
腕管的压力。
其次,可以进行手部握力训练。
使用一只弹力器或者橡皮圈,
将手部放在桌面上,用手握住弹力器或者橡皮圈,然后缓慢地将手
指张开,再慢慢地握紧。
重复这个动作10-15次,每天进行2-3次。
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加强手部肌肉,提高手部的握力和稳定性。
另外,可以进行手部旋转运动。
将手掌朝上,然后缓慢地进行
手腕的旋转运动,先顺时针旋转10-15次,然后再逆时针旋转10-
15次。
这样的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手部的灵活性,缓解手部的僵硬感。
此外,可以进行手部按摩放松。
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按摩手部肌
肉和神经,特别是在手腕和手指的部位。
可以使用一些按摩油或者
乳液,帮助手部肌肉更好地放松,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可以进行手部平衡训练。
使用一个小球或者软垫,将手部放在上面,然后尝试保持平衡。
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手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减少手部受伤的风险。
总之,腕管综合征锻炼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加强手部肌肉和神经,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但在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手部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建议。
祝您早日康复!。
腕管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手腕处的腕管过于狭窄而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或早期的病例,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1. 避免重复磨损:限制重复性手部活动和姿势,以减少手腕的压力。
2. 暂停活动:停止导致症状的某些活动,如打字、使用鼠标等,部分病人手腕好转后还可以逐渐恢复。
3. 物理治疗:可采用局部理疗、按摩、包括冷敷热敷疗法等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
4. 药物治疗:可采用口服及局部涂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
二、手术治疗
当病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且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是腕管解剖术,即手术通过切除手腕处的腕管的部分或全部来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最佳治疗方法需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完整的身体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神经松动技术对早中期腕管综合征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施加加;花佳佳;刘洋【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0)005【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神经松动技术;腕管综合征;疼痛;康复【作者】施加加;花佳佳;刘洋【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康复医院,江苏昆山,215300;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11;江苏省连云港市长寿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腕管综合征(CTS)的病因主要是滑膜增厚、腕管内腱鞘囊肿、血管瘤、腕部骨折脱位等导致腕管内压增高,压迫正中神经,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桡侧3个半手指的掌面和远端指节麻木、疼痛,疼痛有时放射到肘部,以及正中神经皮肤分布区感觉迟钝、实体觉减退,拇指外展力量减退[1-2]。
患者可于夜间因疼痛麻刺感而醒,后期因鱼际肌萎缩而出现手捏抓力减弱,神经传导试验可检测到神经传导异常[3]。
目前临床[4]多认为腕管综合征与手腕部高负荷的过度活动导致腕横切韧带增厚有关,早期压迫中腕管中正中神经水肿充血,进而腕管狭窄部即腕横韧带处正中神经变细,近侧正中神经增厚,远侧正中神经萎缩变硬。
国外研究[5-6]发现神经松动技术对治疗早期GTS具有一定的疗效,对缓解患者的感觉障碍作用明显。
本研究联合相关医院共同进行了2种神经松动技术对腕管综合征患者影响的研究,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本院和项目合作医院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4例,入选标准:①均符合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7]; ②均符合CTS电生理诊断标准[8],如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即拇指至腕部SNCV<42 m/s,或中指至腕部SNCV<44 m/s, 可为1指减慢或2指均减慢;腕部正中神经至大鱼际肌中段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4 ms或电位消失; ③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及体征分期为早期[9]: 早期,患者常夜间觉醒,伴有手部的麻木、疼痛,可从腕到肩部的放射痛和持续性手指麻木、针刺感,用力甩动手腕可缓解不适症状;中期,患者长时间维持某种姿势或从事反复手腕部活动可出现手指的麻木、刺痛感,患者会出现持物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 ④首次发病,且为单侧腕关节发病,病程≤8个月; 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分析
唐宇红;刘佳;黄巍;饶萍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1)13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练习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使用中文版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肌电图仪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手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手功能.
【总页数】2页(P110,121)
【作者】唐宇红;刘佳;黄巍;饶萍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8
【相关文献】
1.48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分析报告 [J], 董克然;魏向东;吕迎春;王美婷;高倩兰
2.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孟舒静;尚承炜
3.温针灸结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J], 江小鸽;肖洪波;王雅;雍启正
4.电针为主综合非手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J], 张翠芳
5.43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J], 李国松;汤样华;岳振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管综合征术前、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的比较(摘要)朱艺【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32)005【摘要】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术中)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切开屈肌支持带及正中神经松解术后,分别测定(1)拇短展肌的CMAP;(2)刺激示、中指,于腕部记录正中神经的SNAP;(3)刺激环指,于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SNAP.将三者结果与术前的相应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 ms,术后其潜伏期、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指SNAP的潜伏期比术前平均缩短5%、波幅增加1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管综合征手术中,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行SNAP检测较CMAP检测的结果更为敏感和准确.【总页数】1页(P508)【作者】朱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肌电图室,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7【相关文献】1.全身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对大鼠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影响 [J], 臧光辉;孟祥虎;樊龙昌;李新华;刘继红;张传汉;罗爱林;田玉科2.运动神经元病与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变化比较 [J], 刘小璇;樊东升;张俊;张朔;郑菊阳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肌力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博;谭雪梅4.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限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J], YANG Jie;LIU Ying;FENG Jianhua5.不同剂量肌肉松弛药静脉维持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影响 [J], 陈琦;邓小明;施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
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将48例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
两组均给予口服甲钴胺,此外治疗组采用超短波、中频电两种物理方法治疗并配合正中神经和肌腱滑行训练,10次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腕管封闭治疗,1次/周,连续治疗3次。
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封闭治疗。
标签:物理因子;康复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腕管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因长期反复腕部用力活动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早期表现为桡侧三指半麻木夜间甚,发展到晚期会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和无力,且常不可逆。
所以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腕管封闭治疗,但疗效一般,常有不良反应发生。
笔者所在医院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4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
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其中治疗组男7例,女17例,年龄(50.46±11.94)岁,病程(43.25±37.37)d;对照组男9例,女15例,年龄(49.71±11.96)岁,病程(39.79±34.76)d。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腕管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病程<6个月;未出现大鱼际肌无力萎缩,拇指外展、对指对掌功能障碍等晚期症状;肌电图诊断为正中神经为不全损伤。
腕管综合症的治疗方法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症,通常由于手腕周围组织的肿胀和压力增加而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手部麻木、疼痛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对于腕管综合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轻度腕管综合症患者,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
这包括休息、减轻手腕负荷、物理治疗、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手腕的压力,帮助炎症得到缓解。
物理治疗和理疗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牵引等手段缓解手腕周围组织的压力,减轻疼痛和麻木感。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镇痛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其次,对于中度腕管综合症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腕关节镜手术两种方式。
开放性手术是通过手术切开手腕,减压并修复受损的组织,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腕关节镜手术则是通过微创技术,通过腕关节内窥镜,减压并修复受损的组织,对组织损伤较轻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更为温和的手术方式。
最后,对于严重腕管综合症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方式,如腕管切开术和神经解压术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术后康复期也相对较长。
总的来说,对于腕管综合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使用手腕,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锻炼,以促进康复。
同时,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预防腕管综合症的发生,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手腕,适当休息和放松手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手部动作,有助于减少腕管综合症的发生风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腕管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保护好自己的手部健康。
神经肌腱滑动练习用于急性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周明霞;傅育红;莫兰【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30)19【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腱滑动练习用于急性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对急性腕管综合征不愿手术的患者,采用夜间支具手腕中立位固定,白天采用Totten和 Hunter发明的正中神经松动练习方法和Wehbe和Hunter的肌腱松动练习方法,结果对本组3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28例经肌腱神经滑动练习后均明显缓解了症状。
其中,治愈16例(53%),显效6例(20%),有效6例(20%),无效2例(7%)。
总有效率为93%。
结论采用手法松解康复护理,配合物理治疗,可使腕管综合征的急性临床正中神经压迫症状得以消退或缓解。
【总页数】2页(P1815-1816)【作者】周明霞;傅育红;莫兰【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R681.7【相关文献】1.肌腱滑膜炎致急性腕管综合征超声表现二例2.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阻碍肌腱的滑动,影响手指功能,需施行肌腱粘连松解手术 . 今采用训练患者以健手或他人协助早期活动的康复治疗方法,配合早期理疗,预防粘连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速康复理念用于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慢性损伤中的效果及对神经肌电图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4.腕部肌腱滑动训练联合超声治疗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5.正中神经松解术联合屈肌腱滑膜切除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