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二)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二)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二)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二)

课题看一看(二)( 2018 年 3月 20 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习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口算除法 一、填空题。 1.800÷4=(),想:80÷4=(),所以800÷4=()。 2.450÷9=(),想:450是()个十,()个十除以9等于()个十,所以450÷9=()。 3.1500÷5=(),想:()×5=1500,所以1500÷5=()。 4.64÷2=(),想:()÷()=(),()÷()=(),所以()+()=()。 二、口算。 30÷6= 24÷4= 56÷7= 300÷6= 240÷4= 560÷7= 3000÷6= 2400÷4= 5600÷7= 三、在○里填上“>”或“<”。 240÷6○240÷8 3500÷5○3500÷7 560÷8○640÷8 420÷6○720÷8 四、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4 9 36 80 20 8000 ()÷4=20 72÷2=() 80÷4=() 72÷()=18 ()÷4=2000 72÷8=() 五、解决问题。 1.李阿姨在网上团购了9袋同样的葡萄干,花了180元,每袋葡萄干多少元? 2.为了迎接元旦,三(1)班同学准备用308朵纸花装饰教室,已经做了68朵,剩下的交给6名同学去做,平均每名同学需要做多少朵? 3.公园里运来46盆花,要放在观景台里,如果排成两排,那么每排要放多少盆?如果又多运来2盆花,这时每排又应该放多少盆?

(二)笔算除法 一、填空题。 1.644÷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2.÷4里最大能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能填 ()。 ÷13=8最大是(是()。 4.48×6+4=292,292÷6的余数是()。 5.两个数相除,商是42,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6.807÷8的商的末尾有()个0。 7.436÷3的商是()位数,商是(),余数是()。 8.()÷4=140 (3) 9.估算79÷4时,可以把79看作(),()÷4=(),所以估算结果是()。 10.估算162÷8时,可以把162看作(),()÷8=(),所以估算结果是()。 11.比较大小。 240÷4○120÷2 350÷7○480÷6 810÷9○90×7 40×7○490÷7 400÷5○630÷7 120÷4○60×5 二、判断题。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0÷10=0+10。() 3.0不能作除数。() 4.因为0×0=0,所以0÷0=0。() 5.704÷5的商中间有0。() 6.135÷7的商接近20。() 7.8除81的商是9,余数也是9。() 三、选择题。 ÷6,要使商中间有“0里最小可填()。 A.0 B.1 C.4 2.下面三个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A.244÷6 B.356÷5 C.425÷3 3.704除以7,商是()。 A.10……4 B.100……4 C.104 4.下面三组数中,除以2且余数都为0的是()。 A.248、340、545 B.120、244、358 C.420、222、327 5.6000÷5的商末尾有()0。 A.2个 B.3个 C.没有 ÷5里最大可填()。 A.3 B.4 C.5 四、列竖式计算,最后两题要验算。 114÷8= 808÷5=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课时安排; 十几减九------------------------------3课时 十几减几------------------------------4课时 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谈话法、游戏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11 9+()=13 9+()=15 ()+9=16 ()+9=18 ()+9=19 二、学习新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一教案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 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储蓄罐、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 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2、储蓄罐背对着学生出示:你知道这个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吗?它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吗? 指名生回答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 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1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

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共18题,共68分) 算一算。 1. (4分) 13-4=_____________ 11-6=_____________ 学校体育室借出体育用品的情况如下。 2. (4分)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3. 填一填。(4分) 11-_____________=5 14-_____________=8 18-_____________=9 13-_____________=5 11-_____________=5 16-_____________=8 17-_____________=8 13-_____________=9 4. 口算。(4分) 14-9=____ 11-7=_____ 12-8=_____ 9+4-5=______ 15-9=____ 7+8=_____ 16-8=_____ 17-9-2=____ 14-7=___ 12-3=____ 17-8=____ 16+2-7=____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___ +7=12 12-___>3 11-5=_____ -___ 12-_____ =7 11-4<___14-____ =8+___ 6. 填一填。(4分) 12-4=_____ 14-5=____ 5+7=____ 13-6=____ 12-6=____

填一填。 7. (4分) _____________只8.填一填。(4分) _____________盒学校体育室里有三种球。 9. (4分) 足球比篮球少_____________个。 10. (4分) 篮球比排球多_____________ 个。 兄妹两人折千纸鹤,每人要折18只千纸鹤。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 9+9=18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1-6=5 12-7=5 13-8=5 14-9=5 11-7=4 12-8=4 13-9=4 11-8=3 12-9=3 11-9=2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 三棱柱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课本16至20 页的内容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 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 6 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 19)÷2=28 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检测 1.算一算。 12-9=11-4=8+6=11-2=8+7=16-7=13-5=17-8=4+8=15-9=6+6=15-7=11-5=7+7=17-8=12-3=16-7+9=6+5-7=16-8+4=11+3-8=3+9-6=11-9+8= 2.填一填。 8+()=13 7+()=13 16-()=912-()=8()+9=14 ()+7=12()-5=7()+5=113+()=12 3.在里填上“>”“<”或“=”。 138+49+67+813-48 11-812-9 14-714-5 17-87+4 7+88+4 10+713-4 11-810+3 4.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意思。 6+8=1413-9=4 5.他们分别买了什么东西?用线连一连。 8元9元7元4元6元

和一条 我正好花 了 10 元钱。 小刚 小丽 我买了两样东西, 花的钱比 16 元多。 小红 6.想一想,猜一猜。 我有 15 元钱, 买了一样东西, 剩下的钱刚好 够买一盒薯片。 我的学号是两位数, 正好在 7 和 15 两个 数的中间。 我的学号是两位数, 十位上的数是“1”, 个位上的数比 7 大。 小刚 小红 小刚的学号是( )。 小红的学号是( )。 7.一共有 13 只小猪。(1)小黑猪有 8 只,小花猪有几只? (2)围栏里有 8 只小猪,围栏外边有几只小猪? = (只) = (只) 8. 商 品 价 格 17 元 9 元 18 元 8 元 (1) 比 贵多少元? = (元) (2)买一副 一共要花多少钱? = (元) (3)小强有 10 元钱,要买一顶 ,还差多少钱? = (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 = (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我会填。 1.从770里面连续减去7,要得到结果0,需要减()次。 2.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估算558÷7时,可以把558看成()计算,结果约是()。 4.600÷6,商的末尾有()个0。 5.计算376÷2,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6.90是3的()倍,60是()的3倍。 二、我会判断。 1.390除以3,商是13。() 2.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最小的三位数。() 3.把832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都一定是208个。() 4.一个三位数除以2,商一定是三位数。() 5.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也有0。() 6.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我会选择。 1.423÷5的商是()。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四位数 2.一个数除以1,都得()。 A.0 B.1 C.原数 3.在除法算式中,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 A.等于除数 B.大于除数 C.小于除数

4.480里面有()个3。 A.16 B.106 C.16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 A.0 B.1 C.原数 四、我会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40÷8=6300÷7=120÷3= 450÷9=200÷5=800÷2= 2.估算。 802÷9≈119÷3≈500÷7≈3.列竖式计算。 320÷5=476÷4=212÷3= 4.脱式计算。 (254+236)÷7160×6÷8642÷6+208

五、解决问题。 1.喜欢看科技书的小学生有多少人? 2.学校有一批图书,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到43本,还剩2本,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 3.这本书30天能看完吗? 4.下面是三个小朋友跳绳的记录。 姓名时间个数 乐乐3分钟218 小翔4分钟336 小刚5分钟451 哪个小朋友跳得最快?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我来填一填。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1)15―9=( ) 想加算减法:想:9+( )=15,算:15―9=( )。 破十法:先用10―9=( ),再用( )+( )=( )。(2)12―8=( ) 想加算减法:想:8+( )=12,算:12―8=( )。 破十法:先用10―8=( ),再用2+( )=( )。2.在○里填上“>”“<”或“=” 18―7○718―8○1013○5+10 11―6○6 16+3○10 12―12○7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 )=149+( )=1617―( )=8 7+( )=11 4+( )=13 13―( )=5 二、我来判一判。 13―6=5( )15―7=9( ) 11―2=9( )

6+9=15( ) 16+4=20( ) 13―9=5( ) 三、帮小松鼠回家。 四、我来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五、我来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11+7=17―5=19―8=16―7=14―9=20+0=18―9=11―3= 15―9=12―5=18―7=14―6= 5+4+6= 18―9―5=15―8+4= 2.看图列式计算。

(1) 块) (2) ( )+( )=( ) ( )+( )=( ) ( )―( )=( ) ( )―( )=( ) 3.算一算,填一填。

六、解决问题。 1.阿姨拿了14个,分给小朋友9个,阿姨还剩多少个? 2. 3.

4.苏苏和晓晓去摘苹果,苏苏摘了13个,如果她给晓晓4个,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晓晓摘了多少个苹果吗? 参考答案 一、1.(1)6 6 6 1 1 5 6 (2)4 4 4 2 2 4 2.(横排)>=<<>< 3.(横排)679498 二、(横排)××√√√× 三、9 9 6 9 8 7 四、 五、1.(横排)1812119520986711815 411 2.(1)15―9=6(块) (2)9+5=145+9=1414―9=514―5=9 六、1.14―9=5(个) 2.14―7=7(人) 3.12―5=7(岁) 4.13―4=9(个) 9―4=5(个)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90÷3= 7200÷9= 240÷4= 5000÷5= 99÷9= 600÷3= 250÷5= 75÷9= 39÷3= 0÷100=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23分) 1、口算240÷6=(),想:240是()个十,()除以6等于()个十,就是()。 2、32个十除以4是()个十,就是(),8个百除以4是()个百,也就是()。 3、0÷()=0,括号中不能填()。 4、792÷8商的最高位是()位,商是()数。 5、621÷6商的最高位是()位,商是()数。 6、在()÷5=24……()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7、要使()62÷5的商是2位数,括号里可以填();要使商是3位数,括号里可以填()。 8、要检验272÷5=54…..2是否正确,方法是()。 9、估算364÷4,可以将364看成(),再用()除以4得(),所以364÷4≈()。 三、判断(5分) 1、5()3÷4的商一定是三位数。()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商的中

间或末尾就一定有0.() 3、0除以任何数都的0. () 4、除数缩小4倍,被除数不变,商扩大4倍。() 5、一个数除以3,商和余数相等,这时的被除数最大是24. () 四、选择(10分)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被除数的哪一位开始除。() A、任意一位 B、最低位 C、最高位 2、下面三个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A、244÷6 B、587÷4 C、356÷4 3、487÷()的商是2位数,括号里最小填() A、4 B、3 C、5 4、被除数的末尾有2个0,商的末尾有()个0. A、1 B、2 C、不确定 5、一个三位数除以3,商是2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最大是() A、2 B、3 C、1 五、计算(32分) 1、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验算1分,带⊿号的要验算) 738÷3= 164÷8= ⊿227÷5= 428÷4= 750÷5= ⊿416÷7=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十几减9 ;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 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 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 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 生:好!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 生:15—9= 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如 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 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5?9+6得15,所以15-9=6。(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法的过程:9+(6)=15,15-9=6)生3:我是这样想的。15-5=10,10-4=6,所以15-9=6。(教师板书第三种算法) 生4: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计算的。先画15个△,再圈出9个,还剩下6个。所以15-9=6。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 生2:我认为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小结:第一种方法叫“想加算减”,也就是想9+()=15,9+6=15,所以15-9=6;第二种方法叫“破十法”,也就是先用10-9=1,再用1加15里剩下的5得到6,所以15-9=6。这两种方法都比较简便,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3.强化算法。 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道题,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课堂小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37279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三道沟学校张婷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盲人摸象故事导入 师:宝贝们,你们说盲人说的对吗? 师:那么为什么同一只大象,他们说的样子却不一样呢?谁来说? 师:其实我们在观察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的时候,都是这样,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来观察他们的形状和特点,也许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老师想帮一位同学照相,你们愿不愿意当小摄影师?现在请全班起立。我们用手当小摄像机,如果图像合适了,你就说“咔嚓”行吗?如果好了,你就“咔嚓”。我们再让她换个姿势,我们再拍一张,塔再换个

姿势,我们咔嚓。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给她照了哪些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老师把她的像洗出来了,看看这是她的哪个面? 师总结:我们观察物体通常从前面、后面、侧面进行观察。今天老师还请了一个小客人,现在请同学们把小兔子放到桌子中间,脸朝着黑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兔子的哪个面?你看到了什么?四个人为一小组讨论。 师提问:你在兔子的哪个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在小兔子的前面,我看到了兔子的脸、眼睛和耳朵 师:和她观察到一样的同学举手,为什么这些同学看到的一样? 生2:因为他们都在小兔子的正面,位置一样。 师:还有看到小兔子不同样子的吗? 生:我在兔子的后面,我看见兔子的后脑勺和耳朵。 师:有可看到兔子侧面的吗?请举手。谁能说一说兔子侧面看到了什么? 生:我在兔子的侧面,我看到一只耳朵,一致胳膊。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刚才观察到俩边的同学都观察到处侧面?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侧面可以分成左侧面和右侧面。 师:观察到兔子左侧面的同学请举手。 师:观察到兔子右侧面的请举手。 三:换位置看一看 今天观察兔子的还有俩名同学,他们是怎样说的? 小霞说、小宇说,智慧老人说什么了,换一个方向说一说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兔子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我们再换一个位置?观察观察。我们再换一个位置观察。 师:刚才,我们几个位置上对小白兔进行了观察?是什么位置?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简析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 ⒈口算除法。⑴口算。⑵估算。⒉笔算除法。⑴基本的笔算除法。⑵除法的 验算。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 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 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 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1)口算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 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 的顺序了。(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 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顺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因此, 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 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 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教科书第13页中的主题图,是一幅丰收的、喜气洋洋的苹果运输图。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试卷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清试卷一(第一单元) 命题校对人:洪瑜 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得数。(20分) 9+6= 14-6= 4+9= 12-4+8= 12-3= 13-5= 17-9= 8+6-7= 15-8= 7+7= 16-7= 11-9+5= 11-9= 12-7= 15-6= 6+5-9= 17-9= 18-9= 6+8= 17-8+3=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在○里填上“>”“<”或“=”。(8分) 11-7○7 3○12-9 14-8○14-7 11-8○12-9 15-8○10 4○14-9 12-6○15-6 16-8○14-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6+□=13 12-□=5 8=□-5 11-□>7 □+5=14 15-□=9 9=□-4 13-□>6 3、在○里填上“+”或“-”。(8分) 5○7=12 9○5=14 13○4=9 15○8=11○4 17○9=8 16○8=8 12○4=8 2○6=13○5

三、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14-9= 11-5= 四、看图写算式。(第1题8分,其余每题3分,共14分) 1、 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 3、 14条 ?条 = ?个 17个 = = = = = △△△△ ▲▲▲ ▲▲ △△△

五、填写表格。(12分) 六、解决实际问题。(24分) 1、小明要帮奶奶浇12盆花,已经浇了8盆,还有多少盆没有浇?(4分) 2、鸡蛋和鸭蛋一共有15个,鸡蛋有6个,鸭蛋有多少个?(4分)

3、(5分) 树上原有6只小鸟, 又飞来()只, 现在一共有()只。 = = 4、(5分) 花丛中原有13只蝴蝶, 飞走了()只, 还剩()只。 = 5、一共有12个皮球。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成绩: 一、细心算,就能算对。(32分) 9+4=12-8=6+9=11-4=7+7= 12-4=14-9=18-9=13-7=15-7= 13-9=12-3=11-2=4+9=16-9= 9+3=11-7=12-6=16-8=14-8= 8+4-9=9+9-8=19-10+8= 16-8-6=3+8-7=12-4+5= 二、按要求填一填。(10分) 三、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6分) ()()() 四、连一连。(7分) 8+713- 4 7 14- 3 15 - 4 15 15- 8 9+69 17- 8 13 — 6 11 五、(8分) 原有12枝18把( )辆15件

卖出 5枝 ( )把 9辆 ( )件 还有 ( )枝 9把 7辆 7件 六、看图列式。(4分) ?个 17块 七、用数学。(35分) 1、一共钓了( )条鱼,送给爷爷6条, 还剩几条? 2、 有( )只黑猪,有( )只白猪, 共有( )只猪,其中白猪有( )只, 一共有多少只猪? 黑猪有多少只? 3、 (1)灰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 (2)白气球有4个,灰气球有几个? 12个 合 计 7只 6只 ( )只 合 计 ( )只 9只 15只 = ?块 一共钓了13条鱼。 = = = = = =

4.动物园有兔子15只,羊8只,牛6只。 (1)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只?(2)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 八、小朋友排队做早操,小明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4人。(5分) (1)队伍中哪个是小明?在他头上“√”。 (2)这一队伍一共有()个小朋友。 (3)前面3个和后面3个都是一班的学生,一班的学生一共()个。其他同学都是二班的学生,二班的学生一共有()个。小明是()班的学生。 =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 南岗小学于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 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宇和小霞也在观察小白兔。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小宇和小霞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白兔的形状一样吗?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 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